朱雀桥 第37章

作者:画七 标签: 穿越重生

  心底的洪流涌起,男人眸光陡然变得深邃,如浓墨渲染,他伸出温热的手掌,将那双清韵婵婵,暗凝秋水的杏眸覆上,喟叹一声:“鸾鸾,别这样看着我。”

  她那样无害,一派纯真地躺在床榻上,眼瞳里满满的都是男人的倒影,这样专注的眼神,只消一眼,他心底所有的戾气与阴暗都偃旗息鼓。

  今夜的月格外惹人注目,如一轮硕/大的银盘,里头盛着万千柔辉,如丝如缕,垂垂而下,皎皎生姿。

  陈鸾累极,连手指头也不想动一下了,墨黑的发丝蜿蜒铺陈在软枕上,她蜷缩成小小的一团,窝在纪焕的臂弯里,睫毛轻颤,纤柔的手指搭在男人的劲/腰上,酒劲未消。

  “阿焕……”

  她掀了掀眼皮,声音带着点甜腻后的暗哑,认真地问:“你高兴了吗?”

  “嗯?”男人从喉咙里闷嗯一声,剑眉微皱,似是不解。

  陈鸾眼睛睁得大了些,掩着唇打了个哈欠,眼角泌出些泪,换了种问法:“我赢了吗?”

  小姑娘喝醉酒后的模样惹人怜爱,明艳乖巧,还十分固执,纪焕顺着她的意点了点头,伸手抚了抚她纤瘦的后背,道:“答应你的自然算数,快些睡吧,不然明早该闹头疼了。”

  陈鸾得了想要的答案,心满意足,往男人身边凑了凑,顺从地闭上了眼,呼吸声渐渐平缓下去。

  就这样睡着了。

  纪焕将薄被搭在小女人身上,自己也跟着闭上了眼,神情却渐渐寒凉如冰。

  耳边是她一声声惶恐无助话语。

  “……”

  “你为什么就是不喜欢我呢?”

  “我都要嫁给别人了……”

  “阿焕,你别不要我。”

  搭在床沿边的大手缓缓握拢,一紧再紧。这些话语如同利剑,将他刺了个贯穿,当剧痛散去,每每想起方才的情形,便觉得心中升起一股子暴戾,压都压不下去。

  在他不知道的时候,她到底都遭遇了些什么?

  那些似是而非的话语,到底是她醉酒后神志不清的胡言乱语,还是确有其事,另有他人不知的隐情?

  那样痛苦的表情以及那双涣散灰败的眼瞳,真实得可怕,这让他觉得那些话并不是随口而言,至少不全是。

  说起来,也是他太过自以为是,运筹帷幄许久,什么都算计到了,什么变数都曾考虑过,唯独漏了她。

  他以为小姑娘会永远不觉疲惫地跟在他的身后,却不知是人都会累,默默付出多年而得不到半点回应,扪心自问,他做得到吗?

  纪焕猛的睁开眼眸,身边小姑娘似是觉出些夜里的寒意,摸索着与他挨得更近了些。

  这是一种对他全然信任依赖的举动,也是这微不足道的一个动作,让纪焕哑然失声,将小姑娘搂得更紧一些。

  有些事,或许他该重新查一查了。

  第二日一早,陈鸾睁开眼的时候,浑身如同散架了重组的一样,挪一挪便是伤筋动骨的痛,她半撑着靠在软枕上,瞥了一眼窗外。

  天已泛亮。

  她全然记不起昨日的事,目光缓缓滑过那两坛桑罗酒,脑仁一阵发疼。

  身边早已没了人,这个时辰,想来该是去上早朝了。

  她手指微动,素白的中衣下,若凝脂的手腕小臂上,点点淤青红紫遍布,一触就发疼,陈鸾微微咬唇,隐隐记起了昨日夜里男人眼底交织的暗色,以及那一颗颗滴在她身子上的汗水,烫得她直瑟缩。

  她从床榻上起身,一直在门外候着的流月与葡萄听见动静,相视一眼,急忙掀了帘子进去,见了陈鸾身子微福,面上布满笑意,连声道:“恭喜娘娘,贺喜娘娘。”

  陈鸾黛眉微挑,倒也来了些兴致,含笑抚了抚眉心,问:“好端端的怎么突然道起喜来了?今日是什么好日子?”

  葡萄心直口快藏不住话,一边让小宫女将盥洗盆端进来,一边道:“早间皇上离去的时候,特意吩咐奴婢们,叫娘娘醒后便收拾收拾,迁到明兰宫住着。”

  仅这么一句,便已表明了帝王的态度。

  明兰宫那是什么地方?向来是历代皇后所住之地,往往意味和象征着六宫之主,母仪天下。

  原本就是如今陈鸾该住的地方,可因为前朝左相一派的态度,以及国公府与那幕僚之间的牵连太过微妙,这才一再推迟。

  直到昨日,左相司马南的那番诛心之话,此举意图昭然若揭,所有人都认为在这样的当口,新帝会有所退让。

  包括陈鸾也这样认为。

  她目光有些飘忽,望着毓庆宫外院那棵树冠极大的枣树,声音也带上了零星的笑意,轻轻颔首,道:“也罢,用过早膳再搬吧,你们辛苦了。”

  不过一个早上的时间,毓庆宫那位迁宫明兰宫的消息便传遍了前朝后宫,再联想到昨日新帝是宿在毓庆宫的,顿时心情有些微妙。

  这样的枕头风,也太厉害了一些。

  而于此同时,朝堂之上。

  陈申才得了消息,心情很是不错。虽然陈鸾那日扬言与镇国公府断绝关系,但其中错综复杂的牵扯,自然不是一句话可以消除的。

  至少在外人看来,这位嫁入皇家的国公府大姑娘,与镇国公府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恰恰相反,左相司马南的脸色十分不好看,站在文臣最前头的几位皆肃着脸,他们自然都得了消息。

  皇帝还没有来,南阳王抚着胡须站在武将前列咧嘴朗笑,那声音中的愉悦之意半分都不掩饰,听得司马南目光一沉,轻飘飘地瞥了一眼。

  有勇无谋的莽夫罢了,懒得他一般见识。

  “看来左相也并不能如愿以偿?相府里那位千金,还是早些婚配人家吧。”南阳王声音不小,许多人都听到了。

  司马南冷哼一声,不置一词。

  与这等莽夫打嘴仗只是浪费口水,等新帝来了,所有人自会看到他的决心。

  不过是迁个宫罢了,能迁宫自然就能移宫,只要封后大典还没开始,他司马家对后位便誓不放弃。

  大燕文臣武将之间,从来都是互相看不惯。

  文臣心里都有一股傲气,自命清高自视不凡,看不起有勇无谋空有一身蛮力的武将,而那些武将自然心底不服气,认为男人就该顶天立地保家卫国,那些文绉绉的笔架子别的本事没有,整日里只会舞文弄墨,故弄玄虚倒是在行。

  其中又以南阳王和司马南为典型,两人碰面,往往是□□味弥漫,无声的战争一触即发。

  “王爷说的在理,陛下与娘娘再怎么说都是打小的情谊,做不得假,自然不是随随便便一人就可替代的。”出声的是建威将军,他从始至终都是纪焕的嫡系一派,自然事事遵他意志。

  司马南冷嗖嗖地望了过去,忍不住轻嗤一声,道:“再怎样也得合乎礼数,顺应天意。”

  南阳王:“怎么先帝赐婚之时,左相大人没有这样站出来义正言辞给大家说道说道?如今新帝登基,你这胡话倒是多了起来。”

  司马南胸膛起伏几下,眯了眯眼,头一回生出了些许无力感。

  简直鸡同鸭讲,对牛弹琴。

  纪焕坐在龙椅之上,冕旒上的流苏垂在眼前,底下依旧争得热火朝天,他微微侧首,清冷的目光落在左手上。

  虎口之上,一个小牙印赫然泛着红痕,可见小姑娘咬的时候是下了狠劲的。

  他伸手抚了抚那个浅淡印记,眉目柔和了许多。

  他怎么会舍得不要她。

  那个憨憨的小傻子。

  ===

  那日早朝,新帝冷眼相看一群人为此争执,半句话都懒得说,直接退朝。

  还没等众人回过神来,大理寺那边就传出了新的消息。那手持禁药的幕僚与国公府的那个姨娘根本没有关系,大理寺的人甚至还带回了康禅小时的几位街坊邻里,他们都说自己是看着康禅出生的,从未听说过那家还生了一个长女。

  这样的消息甫一流传出来,就引起百官哗然。

  皇帝震怒,下令严查,凡在背后推波助澜,助长谣言者一律关押,务必将此时查个水落石出。

  不到一日的功夫,刑部就关押了数十人。

  在大理寺任职的,尤其不好过。

  先前说那康禅与康姨娘是姐弟关系的是大理寺,这会出来澄清的还是大理寺。

  这是将左相一派耍着玩啊?

  作者有话要说:  大理寺卿: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第43章

  前朝的事, 陈鸾多少有所耳闻,只是再没有花心思去猜想。

  今日天气极好,太阳告了假难得没有露脸, 天空如同一块苍白的画布,里头白云交杂, 挪移间自成形状。

  湖庭岸边的垂柳尽低头, 有些过长的枝条迎风飘扬,垂到了粼粼湖面上, 此番情景, 俨然是一副人间静好的惬意画卷。

  明兰宫外殿头凿了一个小湖,里头蓄着从外头涌进来的活水,三两莲叶亭亭,碗口大的荷花绽放,露出里头嫩黄的小莲/蓬和花蕊,惹来几只扇动着翅膀的蜻蜓低飞。

  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模样,哪怕这座皇城的旧主才崩逝不久, 却无人长久的沉溺在追思苦忆中。

  旧的荣耀悲苦都已过去, 他们得忙着迎接崭新的生活, 以及新的主人。

  新旧更迭,人生从来如此。

  陈鸾坐在小湖护栏边的石凳上, 手里握着本有些泛黄的书卷,翠碧色宫装的小丫鬟事无巨细地同她禀报,她漫不经心地听,时不时皱眉, 也不知是因为手中的书卷还是因为宫女说的事。

  “试嫁衣?”陈鸾终于抬起头,将手中有些破旧的古卷放在石桌上,杏眸微眯,轻声重复,面色凝重起来。

  “回娘娘的话,二小姐前日出了趟府,去了京郊安置康姨娘的庄子里。回来后就如同变了个人似的,也不哭不闹了,今日奴婢出来的时候,二小姐正在屋里试嫁衣呢,看起来也没有前些日子那般不情不愿了。”小丫鬟模样机灵,说话也利索。

  陈鸾玉指如青葱,面若芙蕖,眼尾微挑,一点点抚平了衣袖上的褶皱,开口问:“可知她们说了什么?”

  “二小姐最近对下人多有提防,奴婢无用,未探到两人谈话内容。”

  意料之中的事,陈鸾松了松手腕,一圈羊脂玉手镯泛着润泽的水光,衬得她温婉灵动,只是掩在广袖下的那点点青紫,瞧着便有些微妙。

  “继续跟着,若察觉异常速来与本宫汇报。”陈鸾抬眸,看向跪在地上的小丫鬟,声音里带上了些许笑意:“看着就是个机灵的,事也做得不错,等会下去领了赏再回吧。”

  这就是极满意的意思了。

  那丫鬟心里松了一口气,喜不自胜地跟着葡萄退了下去。

  难得夏风温软拂过脸颊,陈鸾站起身来,小湖里有几尾红鲤游曳,动作不疾不徐,悠然自得,她不由得勾了勾唇,清浅笑意不达眼底。

  这些日子,过得不舒坦的不只有她,镇国公府更是闹得不可开交,老太太本想卧床修养一段时日,不管那些扰人清净的琐事,可宫里的消息才传扬出去,就将她吓得当即就下了榻,连夜拄着拐杖去了玉色阁,指着面色苍白如纸的康姨娘一顿乱骂。

  康姨娘有个胞弟一直潜伏在废太子身边,这样重要的事她竟一直瞒着,偏生又是在这样的节骨眼上,一旦牵扯进去,动辄就是诛九族要人命的大罪,旁人避之不及,他们镇国公府倒好,平白无故被一个蠢女人拖累,趟了这趟浑水。

  老太太气得胸口火烧火燎地疼,发作起来就连陈申也只能陪着听训,半句不敢多说。

  若是以往,自然是一杯毒酒灌下去了结,也好给新帝看看他们的态度的,可看着康姨娘已有些显怀的小/腹,又念及国公府子嗣凋敝,到底于心不忍。

  只是再如何不忍,也断断不可能再锦衣玉食地供在府上了。老太太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第二日一早就叫人收拾了包袱,将康姨娘送到京郊的庄子上,美名其曰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