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正妻难下堂 第53章

作者:信用卡 标签: 穿越重生

  姜玉春闻言冷笑道:“看他这敛财本事,还没等做生意,就先弄出这些钱来,比那些做生意的一年还赚的多呢。问那些小盐商借的钱,只怕二爷都不知道呢,他还真有胆子,真以为自己是舅爷呢?”

  郭嬷嬷轻声道:“就是打着这个旗号借的银子,外头小盐商摸不清他的底细,只知道他是咱家姨娘的亲弟弟,又都不知道咱家里的姨娘不得宠,因此谁不敢得罪他。”

  姜玉春点了点头,冷哼道:“二爷素来厌恶这样的行径,若是二爷知道了,只怕能扒了他的皮。你且往下说,他拿了那么多银子到底做的什么生意?”

  郭嬷嬷道:“扬州多为盐商,他看惯了盐商的富庶,自然打的是行盐的主意。”姜玉春闻言不禁笑道:“呦,他也打起做盐商的主意了,那五百两银子够做什么的啊?买上船,雇上船工,还剩多少钱买引窝的。况且各处的盐引都有人领了,那些附在大盐商下头的小盐商也都有些资本的,早在大盐商底下挂了号的,为了拿多余的盐引。就他这百十两银子的,哪个大盐商愿意卖给他呀。”

  郭嬷嬷赔笑道:“二奶奶说的是。这五百两银子虽然多,但是在盐商圈子里,根本不够看的,自然没有大盐商肯卖引窝给他。他在扬州转了十来日,也没寻到门路,便揣着银子去了浙江。二奶奶也知道,如今煎盐都用的是铁盘,这些东西也不值什么银子,小门小户就能置办,因此这盐的产量也比以前多了。虽说江浙相邻,但浙商的资本却不如扬州盐商资本雄厚,这灶户产的盐往往盐商没有资金全部收购,因此便剩下不少余盐卖不出去。王中平到了浙江,花了十来两银子请几个灶户吃了半个月的酒,私下里协商了拿银子买那些剩下的余盐。二奶奶不知,这盐场的灶户都是些穷人,他又请吃酒又给银子的,那些灶户哪有不依的,恨不得他将余盐都买了去,好解家中穷困之急呢。”

  姜玉春缓缓地喝了口水,慢慢地说:“他是做私盐买卖了?”郭嬷嬷道:“正是。二爷做的是官盐生意,二奶奶也知道,这场价只怕就比灶户私下出售的价格就高了,再加上高额税负、卤价、驳船、载运、燃料这些费用,成本就翻上几番了。而贩卖私盐的,成本少又没有税负,高价卖到少盐的地区哪有不赚的。”

  姜玉春问道:“可查到他卖到什么地界去了吗?”郭嬷嬷冷笑道:“说是卖到了安徽凤阳、寿州这些小地方去了。那些偏僻穷困的地方运去的盐是有限的,历来都是缺盐吃的地方。王中平带了私盐去,卖的盐价竟然是官盐价格的五倍,那里的百姓要吃盐,也没法子,只能向他买了。我打听说,他这几个月来回几趟,净赚了几百两银子呢。”

  姜玉春诧异道:“竟然赚了这么多,怪不得那么多人冒死贩卖私盐呢。”郭嬷嬷道:“他那时只偷偷给王姨娘送来二十两银子,我还琢磨着这小子挺孝顺呢,知道心疼他姐姐,谁知道这二十两还不到他赚的零头呢。”

  姜玉春若有所思,半晌道:“贩卖私盐本是重罪。他本金又多,短短数月又赚了那么多银子,只怕贩卖的数量不是少数。若是查出来,可不是杖责一百,流放三年就能解决的,只怕杀头都有可能。我且问你,你查的这些可属实吗?”

  郭嬷嬷忙道:“回二奶奶,事情属实。这百姓素来都知道有私盐这回事,虽知道官府不许,但是贩卖私盐是怎样的重罪,这些市井百姓并不知晓的。这王中平买卖私盐并未刻意避人,因买的私盐量大,他买了船,还叫了从小玩的好的十来个人帮衬着,每次来回都有几两银子相赠。这王中平的后娘嘴也不把门,四下里说儿子贩盐赚了钱,要买房子云云。这些事只要稍微一打听便能知道,我怕王婆子言语不实,还花钱买通了几个跟着去贩盐的小子,那些小子喝了酒,都尽数说了,我将他们的话都对起来了,方才敢和二奶奶说。”

  姜玉春半晌也没言语,郭嬷嬷见状悄悄地走到门口,掀起帘子朝守着门的玉棋招了招手,玉棋心中领会,将火上温着的鸽子汤盛了一碗端了上来。郭嬷嬷笑道:“二奶奶喝口汤。”

  姜玉春回过神,见郭嬷嬷手里端的汤碗,不禁笑道:“这不早不晚的,喝什么汤,还不到饭点儿呢。”

  郭嬷嬷看着她,眼里写满了不赞同:“二奶奶如今怀着身子,要多补些汤水才好。这古嬷嬷做的汤即滋补又不油腻,二奶奶喝上两口罢。”姜玉春听了只得将一碗汤都喝尽了,郭嬷嬷这才笑了。

  玉棋上前伺候着漱了口,姜玉春又问道:“那药丸子的事可查清楚了?”郭嬷嬷忙道:“因二奶奶不叫声张,并未敢大张旗鼓的查,只差了人悄悄打探,如今只是有些线索。”

  姜玉春道:“你如今只盯着王姨娘,见她的人最近都和什么人接触,你都一一记下来,顺着去查,八成就能查到了。”郭嬷嬷笑道:“原来我只当是张姨娘,叫人盯了一阵子,可是没瞧见张姨娘跟外头的人有什么来往。后来我想个辙,打听到张姨娘每日都吃那丸药,便让咱的人去偷一丸药出来,看是不是那绝育药。若真是,换药的凶手自然不是张姨娘了。可这事说是容易,办起来却有些麻烦。张姨娘屋里旁的丫头倒罢了,大丫头雅诗却把屋子守的紧。咱的人虽说是二等丫头,却从没进过张姨娘的卧房。好几回刚找借口进去就被雅诗给撵出来了。还好那个丫头聪明,见这阵子佳词跟雅诗争权已经闹到明面上了,便趁机抱了佳词的大腿,趁着雅诗被佳词挤兑的回屋哭去,劝着佳词伺候张姨娘去园子逛的机会,偷偷溜进去摸了张姨娘吃的一丸药回来。那药我叫人拿出去找个陌生的大夫瞧了,正是绝育的药,里面的成分和当日二奶奶说的差不离。”

  姜玉春冷笑道:“这张雪雁虽然有些张狂,但心机却没那么深。她若是聪明的人,就不会让自己眼前的两个大丫头闹成那样。当日的方子是王姨娘说的,咱也找大夫瞧了,确实是个补养气血调养身子的方子。可配药的时候她建议府里一起配了吃,即便宜又方便。可配药这事偏生她又推了出去,让给了张姨娘。这李姨娘当年是从总商府里出来的,也是有些陪嫁的,前几年又是她管家,捞的银子可不少。张姨娘是名角出身,身家银子只怕比李姨娘还丰厚些。只有这王姨娘,小门小户的出身,只怕当年的卖身银子都没得一分。这些年的月例银子,多半都送回家去。全府里只怕有头有脸的管事娘子都比她手头宽裕。府里但凡一件差事,中间能得的银子都不少。按说她手头紧张,这件事应该争着抢着应下才是,偏生她给推了。当日我心里就有些怀疑了,因想看看有什么故事,便佯装不知,顺着她的意思教给了张姨娘,想必是王姨娘怕事情败露先找了个替罪羊。”

  郭嬷嬷点头道:“若是李姨娘得了这个差事,怕王姨娘想耍些手段也不容易。论心思缜密,这王姨娘比李姨娘可差了些。只是有一事我不明白,这药若是王姨娘替换的,那她自然是不肯吃的了。李姨娘和张姨娘没有防备,若是吃了这药再不能生育,将来这事闹出来,大夫查那药自然知道不妥。给众人都把回脉,身子无碍的自然就是下药之人了。想她的计策,是想让二奶奶一并服用的。”

  姜玉春疑惑地点了点头,思索了半晌,和郭嬷嬷道:“你让人把三个姨娘叫来,就说我闷了,让她们陪我说说话。我再使人把她们院里留守的大丫头调开,你趁机让三个姨娘院里的人各偷一丸药出来。”郭嬷嬷领命去了。

  三个妾室在园子正闷的慌,张姨娘素来和人相处不好,一个人躲在屋子里睡觉。王姨娘拿了针线到李姨娘屋里说话,俩人正说着花样,就见二奶奶院里的两个二等丫头来了,笑着道:“二奶奶今日精神好,叫请姨奶奶们去说话。两位好姨奶奶快换了衣裳跟我去罢。”李姨娘闻言放下针线匣子,起身笑道:“二奶奶好兴致,我们这就过去。”王姨娘抚摸了下鬓角,笑道:“刚才去了园子里,怕衣裳沾了花粉,我去换身衣裳,这就过去。”那丫头笑嘻嘻道:“那劳烦王姨奶奶快些,我在院门口候着您。”王姨娘点了点头,和李姨娘打了声招呼便走了,李姨娘也转身回卧房换衣裳,自有李姨娘屋里的二等丫头拉了那两个丫头出来到外头屋子吃茶。

  三位姨娘都去了身上的香囊,换了干净无味的衣裳,各带着两个大丫头出了园子往二奶奶屋里去了。

  等三人请了安,姜玉春方才笑道:“我今日闷了,就想起你们来了。那园子你们可细逛了,有什么景致好看,和我说说。”三人笑着都说了一段,姜玉春又说张姨娘手上的镯子精巧,叫她到跟前,把手指搭在她腕上瞧了一回镯子。又让李姨娘、王姨娘也到跟前来,也搭上手去拨弄那镯子,夸了几句。

  等说完了首饰,姜玉春又提议打牌,张雪雁笑道:“我们身上的荷包素来不装钱的,二奶奶一人借我们一串钱吧。”姜玉春笑道:“好小气,借你们有什么意思,只管先玩着,我打发人去让你们丫头送钱来。”

  三个妾室见姜玉春难得好兴致,都不敢推辞,围着桌子坐了,身边的大丫头替着洗牌。郭嬷嬷见玩了一圈,又笑着提议道:“今日二爷说不回来吃晚饭,二奶奶一个人吃也怪闷的,不如留三个姨娘晚饭吧。”

  姜玉春笑道:“这个主意好,能玩到尽兴,晚上你们就在这吃罢。”张雪雁玩瘾重,听说玩到尽兴,旁的都不顾了,只连声叫好。倒是李姨娘眼中划过一丝疑惑:这二奶奶有了身孕,若是闷了玩一会牌也就罢了,时间久了怕是会累着身子。怎么二奶奶身旁的老嬷嬷不但不劝着,反而纵着她玩呢。而王姨娘没什么表情,只无意间打错了几张牌,让姜玉春暗暗地冷笑了一声。

  不多时,各姨娘留在屋里的丫头都出来送钱了,她们前脚刚走,后脚又有二奶奶打发的人到了,说晚上二奶奶留饭,叫姨奶奶身边伺候的人到厨房去点几样姨奶奶们爱吃的菜。这各屋剩下唯一剩下大丫头虽不放心,但也不敢违了二奶奶的话,只能把二等丫头叫过来,好生嘱咐了一番,才从匆匆跟着去了。

  姜玉春带着三个姨娘打了两圈牌,就见古嬷嬷带着个小丫头拎着食盒进来。郭嬷嬷,忙回道:“二奶奶,古嬷嬷来了。”姜玉春搁在手里的牌,忙笑道:“请嬷嬷在小杌子上坐。”

  古嬷嬷笑着接过小丫头手里的食盒放在桌上,揭开盖子,端出两份点心,一份汤来,说道:“二奶奶进些汤水,也不必吃的太多,时不时吃一点就是。”姜玉春借着这个话头,离了牌桌,洗了手去吃汤。

  古嬷嬷叫了玉棋在跟前问:二奶奶牌玩了多久了,可不许久坐。又问了问吃汤水的情况。姜玉春喝了汤,吃了半块点心,笑道:“不过打了两圈牌解闷罢了,好嬷嬷,我今儿不玩了还不成。”古嬷嬷这才佯装息怒,赞许地夸了几句。

  因说了留饭,三位妾室都没走,陪着说了会话,待晚上在姜玉春这吃了晚饭才各自回去。待人都走了,郭嬷嬷呈上三个纸包,纸上写着姨娘的姓氏,里面包的正是要寻的药丸。

  作者有话要说:因为家里网络问题,所以一直没更新,今天更三章

  ☆、二奶奶用计诈姨娘 周二爷情暖妻子心

  姜玉春让郭嬷嬷把古嬷嬷请了进来,先请她坐了,方才笑道:“我请嬷嬷替我看几丸药。”古嬷嬷忙笑道:“不知是什么药?”姜玉春笑而不语,先将一个纸包打开,自己轻轻闻了闻,将药丸递给了古嬷嬷。古嬷嬷接过药,也先闻了半晌,又轻轻地咬了一口,细细地嚼了两下,方才将嘴里的药渣吐到玉棋捧过来的漱盂里。巧书奉上清水供古嬷嬷漱了口,姜玉春又将第二包药丸递了过去。古嬷嬷依然像刚才那样行事,待三包药丸都尝过以后,古嬷嬷漱了口,道:“三个药丸是一样的,都是滋补身子的药,女人吃了补养气血的。”

  姜玉春轻轻点了点头,转头吩咐玉棋道:“把罐子里药取一丸拿来。”玉棋依言行事,取了一丸药递给了古嬷嬷,古嬷嬷只略微一闻,便皱紧了眉头,又略微舔了舔,冷声道:“这是让女人不孕的药。只要吃上七天,只怕这辈子就再也怀不上孩子了,将来不管吃多少补药怎么调养怕都无济于事。”

  姜玉春将药递给玉棋,吩咐道:“仔细收好。”方才和古嬷嬷、郭嬷嬷道:“下午郭嬷嬷问我,这王姨娘将补药替换成绝育药,若是大夫把脉查出来,再一查这药,不就露馅了?当时我也想这个问题,后来才琢磨明白。”

  郭嬷嬷忙道:“二奶奶给我们细说说。”姜玉春道:“当日我吩咐让张姨娘配三个月的药来,因为急着回老家,张姨娘只盯着药方的人配了一个月量的丸药。我和二爷回老家,本来打算在老家至少住上一个月的。若是我带了那药去,只怕回来药丸早就吃光了,家里的其他两位姨娘肯定也是如此。张姨娘后续让药房的人配的药,估计就是现在我们看的真的补药了。”

  古嬷嬷眼中闪过一丝明了,道:“王姨娘肯定打着这样的主意:就算是请了大夫把脉,察觉身子有些不妥,但也不能肯定是吃了药的缘故,毕竟女人不孕的因素有很多,即使大夫也说不清具体原因。即便二奶奶怀疑到那药上,把药拿给大夫一瞧,已经都是没问题的补药了,自然不会有什么纰漏。”

  姜玉春冷哼:“古嬷嬷说的没错。下午的时候,我借故看她们的镯子,轻轻地摸了她们的脉。李姨娘和张姨娘身子都有些不妥,宫寒之症尤为明显。只有王姨娘身子无碍,甚至比上回给她把脉还强了不少。脉象上的问题,想必王姨娘早就打探清楚了,只是只是她不知道,我拿回那药就发现是绝育药,根本没带去徽州,因此她慌了。”

  郭嬷嬷道:“怪不得自打二奶奶回来,她屋里的大丫头越来越频繁的私下里接触咱院里的小丫头。那日二奶奶说忘了带药去的那句话,王姨娘隔天就派人家去了,她那后娘这阵子常去咱院子二等丫头明儿家里,又是带花布又是带酒菜的。前两天我派去盯她的人回来说,她后娘还买了银镯子送明儿家去了。二奶奶您说,她是不是打着让明儿来偷药的主意啊?”

  姜玉春点头道:“只怕是想让明儿把那绝育药换上补药吧。我们只装不知道,看那明儿是不是忠心的。若真有偷药的举动,你们再来回我,这事我另有主意。”

  郭嬷嬷忙应了一声:“是。”古嬷嬷道:“府里自己配药,那药材采购的人、制药的人、打下手的人,二奶奶都派人去查查,看哪个家里和王姨娘家里有牵扯。再者说绝育药里头几种成分都是其他药不常用的,府里配了四人份一个月的量,那采买的药材也不是少数。二奶奶打发人在城里各家药方都打听打听去。药方掌柜的定有印象,看是什么人买的,且不更方便?”

  姜玉春点了点头,玉棋在一边冷哼道:“要我说,明摆着就是王姨娘,可有什么查的?二奶奶直接将药丸给二爷看,就说古嬷嬷说这药不妥。然后请大夫来给三个姨娘把脉,自然这事就清楚了。到时候让二爷把王姨娘打出去,不就轻松了。”

  姜玉春笑道:“你说的倒是简单,但我想的不止是把王姨娘赶走这么简单。否则当日我发现药丸不对的时候就声张了,何苦等到现在?”

  玉棋听了这才罢了,又咬了咬牙道:“这明儿我盯着,若是这小蹄子背主,看我不剥了她的皮。”

  姜玉春瞪了她一眼,哼道:“你只管盯紧了,别露出来。你且看着罢,这事好玩着呢。”郭嬷嬷也跟着嘱咐了玉棋几句,玉棋才愤愤不平地应了,保证一定不让人看出异常。几个人商议定了,就听院子里有说话声,姜玉春估摸着周天海回来了,停了话头,改说些闲话。

  小丫头打起帘子,周天海带着笑意进来,郭嬷嬷等人行了礼轻轻地退了出去。姜玉春上前替他换了衣裳,问会馆的情形。周天海道:“今日我让买回来的戏班子唱了几出戏,倒真是不错。那扮花旦的孩子长的极为美貌,声音又好,我乍一看还以为他们买了个女孩子回来唱花旦呢。就冲这孩子的天分,估计不出一年定成名角。”

  姜玉春拿热手巾给他擦了擦手脸,笑着问道:“如今房子建妥了,伙计也都有了,戏班子也得了。二爷打算什么时候开业呢?”

  周天海笑道:“找了先生算了,说十二月初一是好日子,就定在那天开业。如今还有些日子,让少青好生操练那些伙计,务必要能说会道有眼色。再者徽州老家我也请了几个名厨过来,做的一手好徽州菜。如今先让他们熟悉熟悉,看厨房里缺什么,好找人置办去。”

  姜玉春闻言喜笑颜开,笑道:“如今二爷是万事俱备只欠开业了。”周天海点头道:“那是。打明天我就叫人写帖子,开业那天把在扬州的安徽人都请来吃酒。无论是徽商,还是小手艺人,或是安徽学子,甚至是跑堂的街头买菜的,只要是安徽人,都请来一聚。”

  姜玉春道:“那我提前祝二爷开业大吉。”周天海扬声大笑,将姜玉春搂在怀里,大手搭上她的小腹,轻轻抚摸:“今儿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呕吐?吃了多少东西?”

  姜玉春将手覆在周天海手上,轻声道:“宝宝很乖,没有闹腾我。古嬷嬷做的汤水极好,每个时辰给我吃一回,即使吐了些东西也不妨碍,二爷只管放心就是。”姜玉春说完,犹豫了一下,轻轻问道:“我很好,只是不知道二爷好不好?”

上一篇:双归雁

下一篇:重生之花开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