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星高兆 第154章

作者:谢其零 标签: 穿越重生

高翠笑道:“我家兆儿也爱说,每次吃完饺子来碗饺子汤,她必说这一句才喝汤,我都奇了怪了,说了十几年也不烦。”

贾老夫人说道:“我每回也会说,那是想起我娘了,好像说了就能看到我娘在跟前,忘不了呀。”

高兆看了眼贾老夫人,她这么说也是想起奶奶,前世的奶奶喝饺子汤都要说这句话,所以她每次喝饺子汤,说这话就感觉奶奶在跟前。

高文林回来跟着的是贾先生,他说听姑母说了,高家今天吃饺子,早饭都没吃饱,留着肚子好吃饺子。

高文林真想问他贾家连饺子都吃不起?

饭桌上,贾先生还解释他的厚脸皮跟来的理由。

“我这一生,最爱人间美味,这人间美味不见得都是山珍海鲜,当然,山珍海鲜味味道也不错,可我过段时间就想的,一定要吃到嘴的就是饺子,饺子呢?哪种馅儿都好吃,可我就爱猪肉大葱馅的,可拙荆大家闺秀出身,闻不得葱呀蒜呀那个味,我要是在外面吃了,进屋她都能闻到,害得我想偷吃都不行,为这我都想尽了办法,漱口、嚼茶叶,都不行,反正是只要吃了就别进屋,我这命啊,吃都吃不痛快。”

高文林要笑蒙,只听说人家在外偷吃,是指偷女的要躲着家里的正室,想尽办法吃完抹嘴,不让家里人发现,可这位老先生倒好,就真的是为了口腹之欲。

高成继点了下头,他对饺子也是如此,所以高家隔段时间就会包饺子。

高文林没那么夸张,但蒋先生的话女儿也说过类似的,还有什么好吃不过饺子,站着不如躺着,骑马不如坐轿,让他训过多次,这话让人听了,整个一幅懒婆娘的形象嘛。

“好吃不过饺子,站着不如躺着,骑马不如坐轿,这话说的我心坎儿里去了,就是这么一回事。”

高文林夹了一个饺子正要往嘴里放,一听这话,就知女儿说给贾娘子听了。

“贾先生也知道这话呀,这可是我经常在家里说的,孩子们都跟着学会了。”

“高主簿那咱俩是知己呀!”

高文林连夹两个饺子吃进去不接他的话。

第197章 197 婚事变

钱五姑太太接到信迅速赶回武城县,钱老太太见了小姑子欢喜拉着手问东问西,五姑太太只是说最近有空就回娘家来看看。

她也知二嫂没啥心眼,过多的话也不会跟她说,好不容易应付完了,匆匆拉着六老太太去了玉兰的院子。

又打发了玉兰,她才开口问道:“六嫂这么急让我回来出了何事?本来我就打算这几天回来一趟的,这事要气死我,我都没脸回来给二嫂说。”

六老太太一惊,问道:“怎么?玉兰婚事有变?”

“还是六嫂明白人,可不是吗?钱家堂嫂娘家来了个远亲,有个小娘子,她看中了,来找我说什么玉兰她娘的如何如何,怕将来孙子遭罪,到时连曾孙都抱不上。”

“怎么和玉兰她娘拉扯上了?”

钱五姑太太忿忿道:“不就是定亲那日,包氏沉着脸,虽然交代她少说话,可她时不时的鼻子哼一声,就被来下定的侄媳看见了,这会有了让她家满意的,又是娘家人,紧着巴着她,那个小娘子可不像小地方出来的,奉承人一套一套的,没俩月就哄得我堂嫂院里上下没人不说她好,我堂嫂来给我说,什么定亲礼退回一半就可以,不是对不住玉兰,我钱家贪她那点东西?我恨不得扔到她脸上去!当初拜托我时说的好听,如今让我难做,嫁到佟家几十年,还没这么丢人过。”

六老太太脸上露出喜色,五姑太太诧异,就听六嫂说道:“退了也好,本来我就可惜玉兰定了这么个亲事,这样好,好!过两年再嫁也没啥,要挑身体好的,嫁人可是一辈子的事。”

五姑太太立马问道:“六嫂有相中的?”

六老太太摇头,“这个一会再说,我叫你来,就是想问问贾老太妃在宫里身体如何?”

五姑太太更诧异了,这话题转的,不知六嫂为何问起贾老太妃。

“没有老太妃的事情传出,前天皇家还有喜事,是哪个公主要招驸马,要是贾老太妃身体不妥不会有这话传出,怎么?六嫂听说了什么?”

佟家在京里是小门小户,所以贵人们的事,五姑太太也不得知,知道的也都是街上人人都知的。

六老太太就把那天去观音庙见了贾老夫人的说了。

五姑太太就更奇怪了,“怎么会想到贾老太妃那边?京里姓贾的人不少,国子监还有个贾教授哪,前面因为我家钟儿进学的事我打听过。”

六老太太说道:“之前听玉兰他爹说过,贾先生没准是京里国子监的先生,那时我没多想,五妹,你还记得我曾经进过宫的事?”

五姑太太点头,六嫂当年被朝廷封为节妇孝妇,皇后曾召见过几位同时被封的妇人,那也是为了显示皇恩浩荡,所以进过宫见过皇后的六老太太,才能在武成县老百姓中备受尊敬,钱家族老对她也是恭敬,她在钱家地位不亚于男子。

“我虽然是个乡下妇人,没什么见识,但也活了几十岁,看人总能看出一二三,那天见的贾老夫人身上的气度不是一般人,就是跟着她的嬷嬷,那举止表情和宫里的宫人一样,大户人家或许也有宫里出来的老嬷嬷,但不会那么巧合,我问你,平武公主嫁的驸马贵姓?驸马爷家中几个儿郎?最小多大?”

五姑太太回答:“老驸马姓吴,但没人敢谈论平武公主家的事,特别是她的最小孩儿,有的说是个小娘子,有的说是儿郎,可从没在京里露过面,所以很多人猜测是身子不妥,平武公主自从生了最小的,就再也没在那个交际场合出现过,但京里的贵人们反而更忌讳她,怕给自己招来祸事,谁不知平武公主是个蛮横的。”

“学堂新来的先生姓贾,后面又带来了他的外甥姓吴,十三四岁,玉兰说吴家儿郎是贾老夫人的外孙。”

五姑太太吃惊的捂住嘴,半天没说话。

六老太太接着说道:“说说你所知道的贾老太妃的娘家情况。”

“贾老太妃只有一个侄子在京里,听说是个老纨绔,不务正业到处晃悠,娶得原工部尚书的嫡女侯氏,但因贾老太妃的辈分,所以也没人为难贾家。”

六老太太笑了,问道:“那么我问你,贾家的儿孙如何?”

五姑太太想了想说道:“没什么出人头地的,所以贾家除了是贾老太妃娘家子侄亲戚,没人多在意。”

说完她顿住了,马上说道:“但也从没有惹出事的。”

六老太太点点头说:“那才是聪明人,我听运郢说过学堂的贾先生,就觉得他是个妙人,如此也对的上。”

六老太太让人把玉兰叫进来,含笑问了几句家常,然后问道:“玉兰,你不是发愁要送高家大姑什么礼物吗?问问你姑祖母好了。”

又给五姑太太解释:“这个月二十是高家大姑奶奶的生日,我听玉兰说她不知要送什么礼物过去,高家大姑奶奶一向喜欢玉兰,她怎么也得去高家给高大姑磕个头。”

五姑太太知高家大奶奶是大归娘家的寡妇,就提了几个建议,她知道六嫂叫玉兰进来,不止是为了说这个,就顺着话说。

“玉兰,贾娘子会送什么礼?还有你说的那个玉家的?对了,好像你说过贾娘子定亲了,也跟着来了,叫什么来着?你瞧,叔祖母年龄大了,记性真不好。”

“叔祖母,和贾娘子定亲的是叫王荆州,可贾娘子总爱叫他王小二,说是家里排行为二,贾娘子说他是王家舞枪弄棍家里出来的书呆子。”

钱玉兰好奇为何叔祖母突然问起这个,更是在姑祖母回来的时候,难道贾家有什么不妥?

“刚我还和你姑祖母说京里发生的趣事哪,高家大娘子真胆大,救回个被拐了的小娘子,玉兰说是京里的玉娘子,如今也和高家娘子玩一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