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完美炮灰 第126章

作者:顾盼笙笙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府试过后,薛府里很是热闹了一段时间。

  上门来相看云浅的不少,不过都被老太太以学业为重给挡了回去。

  按说依本朝要求,过了府试就该去书院读书了,不过这些官员家里的家学向来都不错,每个月去书院报道就行。

  刚好院试三年两次,今年正巧八月考试,府试放榜了之后云浅就去报了名,再去书院报个道,安心等八月的院试。

  如今虽有些宴席邀约,不过除了二老爷带她去的那一次,其余的都算不上什么。她知道,待到院试之后,才是真正的不安宁。

  如今的朝堂,三方角逐,皇帝年老,太子不耐烦了,蠢蠢欲动,晋王一直不服太子,私底下也没有安稳过。

  前世,五年后太子顺利登基,镇国公府有从龙之功,好不热闹。可惜容钊本就是个没大本事的,等到现镇国公离世之后,不过安安稳稳的过了一世罢了。

  这一世,只要不招惹她,她就不会去干涉镇国公府以后的造化,更不会去干涉坐在龙椅上的是谁。容钊日后的造化是他自己得来的,他骗了薛明浅跳河,却又一脚蹬开她断了她的生路,这是前世今生都发生过的事,容钊必定要为他自己做过的事付出代价。大不了,坐在龙椅上的人换一个便是。把持朝政的事,她干的多了。

  到了院试,薛家没再这么激动了,似乎觉得云浅上榜是很正常的事了,而且小三元也是唾手可得嘛。

  连薛景元都暗想,倘若再叫她得了案首,到时候他在府里该如何自处?想来叹了口气,依旧还是不甘心啊。

  院试揭榜,关注的人便多了,虽说只是秀才功名,但是大家都想看看薛景宁这次会不会继续名列榜首,薛家能不能出个小三元。

  果不其然,除了暗地里嫉妒云浅的,大多人都没有失望。

  薛景宁的名字又高高挂在了红榜第一。

  倒是薛景元,不负众望的落榜了。还好大老爷对他的期望并没有多高,能一举过了县试府试已是让他满意了,谁敢跟二房的薛景宁比?那不是自己戳自己心吗,他又不傻。

  揭榜第二天,薛家的帖子就跟不要钱的雪花似的,往屋里飞来。

  先前观望的众人都恨不得捧着薛景宁这个金元宝,小三元啊,多少年难得一见了。虽说比起□□还差远了,但是明显是□□的候选人。本朝史书上还写着呢,上个小三元出自几十年前,后来当然是一路青云,可惜最后殿试发挥的不好,只点了榜眼,跟六元擦肩而过,不过最后依旧进了内阁。上个小三元名讳薛严,薛严……那不是薛阁老,薛景宁的爷爷嘛?薛家的风水真是好,看来薛家又要崛起了。怪不得能出小三元呢,人家祖上就有本事了,大家都别眼红了,祖上都已经输了。

  三年一次的秋闱正巧在明年八月,还有整整一年时间,等她真正考出功名的时候,应该在后年了。

  也好,这两年也可以安心读点书,再观望观望。别人观望她,她当然也要观望别人,她要上朝堂,□□和晋王党选一方肯定是免不了的。保皇党说的好听,等到新皇上位后,才会知道什么叫心塞。

  至于身份,只要薛家的几个守口如瓶,就算薛景宁身上出了岔子她也可以圆回来。而且,她从没想过要一世用男人的身份活下去,总有一日,她会让大家知道,她是薛明浅,当初那个被容钊一脚踢向地狱的薛明浅。

  二老爷这几日着实特别风光,虽然他爹的本领他学了没有一半,但是好歹有个青出于蓝的儿子……不,女儿。女儿就女儿,十五岁就有如此天赋,就如她自己所说,等到有一天,这个国家的运转离不开她之时,是男是女又如何?

  今日的朝会上,吏部尚书请辞回乡,圣上准了,他知道自己是没有机会上位了,他刚升上侍郎的时候就惹的皇帝不快,批了他整整一个月,他的仕途止步侍郎已经很久啦。

  下了朝,二老爷刚出大殿,就被皇帝身边的太监拦着了,请他去御书房。

  二老爷受宠若惊,也就当初他爹还在的时候皇帝偶尔会见见他,后来他就只能在人群中一睹圣上的龙颜了。

  二老爷进了书房,跪下请安。

  皇帝也不叫他起,只道:“方大人致仕,晋王提议尚书的空缺由你补上,你自己以为如何?”

  “臣……臣惶恐。”

  “你是该惶恐,薛阁老是朕的肱股之臣,你身为他的儿子,却没他的半分风骨。优柔寡断,畏首畏尾……”

  皇帝在上面说,二老爷一边擦汗一边想,还好在让女儿考试这件事上没有畏首畏尾。

  “行了,看在你这些年没犯什么错,也算是鞠躬尽瘁,吏部尚书的职位你顶上。”皇帝道。其实薛二老爷不算差劲的,只是比起当初的薛阁老还差的远了,皇帝只觉得恨铁不成钢,而且目前除了他确实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太子如今是越来越坐不住了,吏部给晋王也无妨,让他们斗去。而且,要拉拢薛二老爷也没有那么简单,否则,他也不可能这么多年哪边都不沾了,晋王儿子,加油。

  “臣定当不负圣恩。”

  “行了行了,下去。”皇帝不耐烦的摆摆手。

  出了御书房,二老爷才惊觉出了一身的冷汗。

  晋王这是在像薛家示好?他看中了薛景宁的未来?二老爷擦了擦额上的汗,有些头疼,当他不知道人人都说他心机深重?想等到局势明朗之后再战队。问题不是他不想站啊,是之前没人来拉拢他。无足轻重啊,有个有本事的女儿还是很不错。既然晋王示好了,自己也不能没有表示。他走了几步又停了下来,女儿写的策论很是不错,不知道是不是纸上谈兵,回家找她商量商量。

第159章 :说好的一起去死(十二)

  云浅听了二老爷的分析,很是意外。

  她将书反扣在桌上,低声道:“你不看好太子?”

  二老爷道:“太子在位置上坐的太久了。”

  说的没错,太子确实早就蠢蠢欲动了,只是皇位哪是那么容易到手的,要不然,他早就坐上皇位了。剧情里,皇帝早就对太子不耐烦了,只不过□□在朝堂扎根已久,正在一一拔除之时,皇帝病了,这才让太子成功上位。而没人知道的另一件事是皇帝已经属意晋王,可惜,风水不佳,晋王败了。

  云浅道:“你现在这样就很好,谁都不沾。”

  二老爷轻咳了一声,“晋王毕竟向我们示好了。”

  “举手之劳罢了,他也就一句话的功夫,位置给不给还不是圣上说了算。”

  二老爷叹了口气,道:“不怕告诉你,圣上一直看不起我。”

  云浅忍不住笑了一声。

  “要说我庶吉士出生,自问学问不比谁差,官场来往也从不触碰底线。就是不知为何圣上一直看我不顺眼。当初与我一起的那几位过不了几年怕就要回京述职了。我呢,四十出头,旁人看着我是吏部尚书,已是风光至极了,可是你爷爷当初可是内阁首辅,四十岁入内阁,在这个位置上干了二十年,那才叫真正的烈火烹油,人人都眼红。可是到如今圣上都没有想过让我外放,怕是吏部尚书我已是到头了。”

  本朝有个规定,虽没明文要求,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没有外放过的官员,是不能入阁的。是以二老爷等了许多年都没能离开京城,就知道自己必定是入阁无望了。

  他说完唉声叹气了一会,又安慰自己道:“也罢也罢,好歹是个尚书,等我日后在九泉之下见到你爷爷,也能说一声没辱没他的名声,横竖我还有个成器的女儿。”

  见二老爷感叹完,云浅才道:“也不是没有机会,从龙之功,就算不入阁,或许也能给家里捞个爵位。”

  怎么这女儿比我胃口还大,二老爷整个人都愣住了,真敢说,连忙道:“大不敬之言,休要再提。”

  云浅哦了一声,“您来找我,不就是为了来谈大不敬之事吗?不提就不提,我看书了。”

  二老爷用拳头掩着嘴,轻咳一声,转移话题道:“莫非我们就不理晋王?”

  云浅叹气道:“我知道圣上为何不看好你了。”

  二老爷一头雾水。

  云浅道:“我觉得你此生做的最为高明的决定大概就是同意了我与景宁身份对调。”

  “……”

  实在是不难理解皇帝为何不喜欢她这位便宜爹了,一点好处他马上就跟过去了,所以这么多年到底是谁觉得他心机深沉?

  “你只要不推辞尚书之位,便是接了晋王的好。无论如何,在圣上面前,你不能像镇国公那般公然的站在晋王身后。他知你知就行了,圣上知不知,管他呢,当他不知道就行了。晋王要下棋,你就是那颗暗子。谁都摸不透你站谁,太子还会想法拉拢你,圣上信任你,就如现在这样,岂不妙哉?”

  二老爷道:“表面互不来往,实际上吏部已经被晋王渗透了?”

  “如太子那般,闹的朝堂风风雨雨,他能上位,除非是他是真命天子,有天护佑他。”前世或许是这样,但是她来了,蝴蝶效应,未来的走向早就改变了。

  二老爷忽然道:“你整日在家看书,如何得知这些朝堂之事的?”

  “您不是默认我知道吗?否则您来问我干嘛?古人言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定是有所依据的。”

  二老爷轻轻敲了敲她的脑袋,“行了,看书。”

  说完,他背着手走了。

  云浅关上门窗,手里的书却读不下去了。

  她手里已有两封晋王府的帖子,是她在外赴宴之时晋王命人给的,她并没有应,只让传信那人跟晋王说了两个字“尚书”。不站队便罢了,一站便是将身家性命都赌了上去,她输不起,所以只要她站了就会全力帮助晋王。

  可是,太子前世到底是天命之子。

  她这样,算不算是与天道作对?

  屋外忽然一个闪电,几乎将半片天空都映亮了。

  事实上,她其实一直在与天道作对。她本该死去的,却又活了过来,不止她自己活了过来,她还代替更多的人活了。

  萧廷说,是这些人的怨气影响了本源世界的灵气。云浅却越来越觉得不对,不应该是这样,大千世界本就互不干扰。

  萧廷,你到底去哪了?

  云浅紧紧握住了拳,既然晋王示好了,那她也就不负他所望了。

  ……

  二老爷升任吏部尚书,第二日任命书就下来了。

  薛家更是热闹了。

  当日晚上,二老爷就收到了一封信,信封上是晋王的火漆印,除了晋王本人,谁都拿不到。二老爷抖着手点开,上面写了几个人名,地点是江浙。

  他看的心肝都颤了,连忙将信用烛火烧了。江浙有几个无足轻重的空缺,安排上也无妨。但是一旦安排上,晋王的人就会开始慢慢的渗透江浙。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唉,二老爷默默把几个名字记着了。

  老太太这边每日也是络绎不绝,儿子升官,孙子案首,她整日美滋滋的,红光满面,精神焕发。

  云浅简直成了她的幸运符,恨不得天天带在身边,只是她还需学习,要读书,老太太才依依不舍的将她送走。当初谁说的这个孙女儿是个祸害?她看那些人才是祸害还差不多,谁再在她耳边说一句二房不好,便让他们去考个小三元试试?出个尚书试试?

  只是成亲这事实在是叫人头疼,总不能叫真的薛景宁出来结亲,那真是自投罗网了,但是一直不成亲又叫人闲话。云浅与老太太商议了一番,决定拿病当挡箭牌。说了一会子话,老太太的老姐妹侯府夫人来了,见着云浅,她默默点了点头。

  待到云浅离开了,侯爷夫人才心满意足道:“四公子也该到了说亲的年纪了?”

  老太太有些头疼,“你倒是心直口快,其他人来了都想着法的套话呢。”

  “咱们多少年的老姐妹,闺中都说悄悄话的,又何苦遮来掩去的。”侯夫人笑道。

  “只我瞧着你家中似并没合适的?”

  侯夫人道:“侯府没有,是我娘家哥哥的孙女,今年十三,小是小了点,不过你家四公子也可以再等上两年。如果他们能看对眼,咱们也能先定下来,这么好的小子,别要叫别人抢了去。”

  侯夫人哥哥是都察院佥都御史,正四品,倘若景宁确实是景宁,这门婚事确实不错。老太太喝了口茶,可是再好也不能让孙女儿去娶你的侄孙女啊,便道:“宁哥儿是个主意大的,我与他娘都不能轻易做了他的主。先前他还跟我说,要等到金榜题名之后再谈婚事,只不知到时候他会不会又找了什么借口出来,莫要耽误了姑娘家才是。”

  侯夫人道:“再是不怕的,叫他俩见见,后来的事咱们再说。”

  “我是没问题,夏家的清楚我再清楚不过的。只是你也要想明白,宁哥儿你是知道的,自小体弱,到现在都药不离口。这两年是比往年里好了不少,只是根子还在那,大夫也说这病是断不了根的。”

  侯夫人这才想起她往年来薛府时,薛景宁都是卧病在床,只他是庶子,大家都没放在心上,老太太这一说,她才回忆了起来。再一想,十五六岁的少年按说身量都该长成了,这薛景宁确实是比起她家的孙子差了一大截,身板看着跟个女孩子似的,方才,她似乎还闻的到他身上那股子浓厚的中药味呢。

  侯夫人被老太太一席话说的打起了退堂鼓,讪讪笑道:“他这一年考三回,我还当他好了呢。”

  老太太叹气,“那还不是药堆着的,我们都劝着他,他却不听,只说要上考场考一回,免得日后后悔。”

  这话说的重了,侯夫人都吓了一跳,心道要是叫侄孙女年纪轻轻做了寡妇,那嫂嫂还不得怨她一辈子,才道:“照你这般说,那这事还是得好好商议才是。”

  “正是,家中这些日子门槛都快踏破了,我也不敢松口,就是不敢耽误了人家姑娘。”

  侯夫人又寒暄了几句,才匆匆走了,去哥哥家报信。

  过了没几日,京中夫人圈就传开了,薛家那个四公子是个病秧子,可别跟他家结亲,没得害了家中姑娘。

  这一回,薛景元倒是终于喜笑颜开了,病秧子就是病秧子,还妄图能金榜题名,啧啧,看,老婆都娶不到。

  他也算是考过了一回童生试的,虽说院试没过,不过前途远大,而且他的年纪也到了成亲的时候了,家中多少也有几位来问的。

  只是一想到自己如今多少沾了点二房的光,薛景元那高傲的头颅就低了一半,身在薛家,这辈子注定要沾二房的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