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妃她母仪天下了 第110章

作者:厉九歌 标签: 甜文 爽文 穿越重生

  郁大夫见状一惊,这种事竟然也能定罪,更叫他惊异的是,将这男子告上衙门的,竟然就是他的婆娘,且听衙役讲述,两人已在县令的见证下和离了。

  沿街看热闹的百姓说什么的都有。要换做以前,有媳妇敢将丈夫告上衙门,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可是这会儿,街上却有人说那妇人做得对。有几名男子说那妇人竟将丈夫告上衙门太过恶毒,却立刻被人堵了回去,一群人顿时在街上吵做一团。

  郁大夫有些恍惚,只觉得不知什么时候,这风气就就变了。

  难道……他女儿说的,才是对的?

  他怔怔地迈进医馆,想要让伙计将门关了,他要回去好好再想想,又怕待会儿有病人来,找不到地方,只好放下这个念头。

  一转眼入了夜,伙计回家去了,郁大夫收拾收拾东西,就要将大门关上,忽然听见身后有一道熟悉的声音,怯怯道:“爹……”

  郁大夫眼底一热,回过身时却已经板起了脸,冷冷道:“还知道回来?”

  他将关了一半的医馆大门撇下,自顾自迈进了后头的院子。郁宜欢见状,愣了一下,而后露出笑容来,连忙快步过去,放下包袱,就把医馆大门关好。

  父女俩许久未见面,坐在屋子里时竟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

  许久之后,郁大夫道:“你要出去行医,我也不再拦着你,只是日后,要时常回家。”

  郁宜欢没想到竟能听到父亲说出这样的话,当即惊喜地露出笑容。

  郁大夫又道:“正好你回来了,为父要给你定一门亲事,就是城东赵员外家的次子。”

  也正是这个时候,兰家姐弟坐在堂屋里,兰梦诗问道:“听说你有喜欢的姑娘了,什么时候去提亲?”

  兰梦征红了脸,“谁说的?我才不喜欢她!”

  为了转移姐姐的注意力,兰梦征问道:“姐,之前说的那个书生,何时来提亲?你的终身大事都还没着落,我着什么急?”

  兰梦诗面上微微一红,说道:“我已经和他说了,若是他能再等两年,我就嫁给他。”

  她还要在娘娘身边再当两年差,至少,要等到陛下和娘娘不必为了银钱烦心的时候。

  到了那个时候,她才能问心无愧地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

  在兰梦诗心里,她和弟弟做的那点事,远远不足以报答陛下和娘娘的大恩。

第157章 (捉虫)

  兰梦诗心里想的是报恩, 兰梦征却想到了别的地方去, 他点头道:“也是, 那个书生现在还只是个小小的太守,如何能配得上姐姐?至少也要等到他往上升几级。”也不知杨辞有没有那个能耐, 若是两年后他还只是个太守,那他姐姐怎么办?两年后姐姐都二十一岁了!

  兰梦征想到这里又有些担忧了,他道:“姐, 万一杨辞反悔怎么办?你如今都十九了。”

  兰梦诗毫不犹豫道:“他不会的,若是他真的反悔了,我倒还看清了这人, 免得将来成婚以后伤心。”

  兰梦诗早就不是那种闺阁中柔弱天真的少女了,在娘娘身边待了那么久, 又和周晚香一起, 里里外外处理了那么多事, 岁月将坚毅与柔韧浸染入她的眼底眉梢,即便她外表纤弱秀丽, 但细细看进她的眼底, 却能发现她骨子里的果敢坚强,杨辞比她还大几个月, 在她面前却显得稚嫩了。

  兴许也是这样, 杨辞才对她一见钟情, 柔弱美貌的女子不少,但是像兰梦诗这样柔中带刚的,却很少见。

  姐弟俩说了一会儿, 外头忽然渐渐响起扑簌簌的动静。兰梦征打开窗子看了一眼,冷风从外头浸入,又被他结实的身体档得严严实实,只余下些微的凉意传到兰梦诗那里。

  兰梦征侧头看他,就见屋内烛火映照下,弟弟的面上露出一抹暖暖的笑意,“姐,下雪了!”

  兰梦诗起身走过去,姐弟俩并肩站在窗边,一起抬头望着夜空,雪越下越大,片片鹅羽般轻轻缓缓地从空中落下。

  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

  “嘿,下雪了!”

  李老大浑身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对眼睛,正拉着驴车往村里赶。他今日天还没亮就拉着货进县城卖,回来时天都黑了。

  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地面上渐渐积起来的雪,他脚步轻快地走进了村子。

  村门口正有个穿得同样厚实的男人在来回踱步,是他兄弟,瞅见他来了,连忙上前几步帮忙拉着驴车进来。

  两人一道进了家门,满面沧桑的李老头迎出来,见儿子是拉着驴车回来的,不由心疼道:“从县里到村里这么远,你咋就走回来了?坐车上还能轻快些!”

  李老大嘿嘿一笑,道:“爹,我这不是怕累坏了咱家的驴子?这可是宝贝疙瘩!”说着,父子三人就帮忙将驴车上的货卸下来。

  这货是从县城里换回来的,多是一些年货,村里许多人家紧着要呢!他们家从县城里运过来,能赚一文钱的利,村里人家也不需大老远跑进县里头买,皆大欢喜。

  三人卸完货,老二将驴子牵进棚子里喂食,老大则跟着李老头进了堂屋,一起清算这些日子赚了多少钱。没过一会儿,婆娘把饭菜摆上桌,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了饭。

  吃完饭后,李老大懒洋洋靠坐在暖呼呼的炕上,看看整整齐齐码在屋里的年货,又看看一家人住着的这栋砖瓦房,再想想棚子里的那头驴子,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再攒一笔钱,他和弟弟就能讨上媳妇了,到时候再生几个胖小子胖丫头,家里就更热闹了。李老大喜滋滋地想。

  正是这会儿,外头传来说话的动静,似乎有客人上门了。李老大裹上衣服往外一看,就见隔壁王婶子拉着两个瘦骨嶙峋的少年站在他家院子里,他爹正拉着人往堂屋里走。

  王婶子面上很为难,“这两个孩子是我娘家兄弟的,父母都去了,家里没吃没喝,屋子又破了,这大冷天的不得冻死?瞧着实在太可怜,我就把他们带回来了。只是我家里小子们多,又有几个丫头,哪里住得下?只好舔着脸过来求你们帮帮忙,能不能收留他们住两个月,你们放心,不用给他们吃的,他们白天会去工地上做活的。”

  李老大还没说话,他爹李老头就笑道:“嘿,多年老邻居,你跟我客气啥?我家新起的屋子,又暖又结实,莫说是两个,再来几个也住得下。”

  王婶子连忙带着那两个少年感激地道谢。

  李老头安排两孩子跟着自己两个儿子住,笑道:“前些年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现在就不同了,乡里乡亲的,能帮的肯定得帮。我看着俩小子将来肯定有出息。

  一屋子人和乐融融。

  等王婶子走后,李老大腾出自个儿的屋子给那对兄弟睡,自己则打算去和弟弟挤一挤。

  两少年瘦得很,身上衣裳也单薄,李老大就找出了自己以前穿的衣裳给他们,叫两人明日去工地做工时穿上。

  坐在温暖的炕上,兄弟俩不由热了眼眶,两人问,“工地上真的管吃吗?还能有工钱?”兄弟俩是从很远的一个村子里过来的,路上就走了好几天,穷得实在过不下去了,才来投奔亲戚,没想到不但没被嫌弃,还能有暖炕睡,有被子盖,这可比他们来时想象的要好上十倍!

  李老大看着他们,就仿佛看到了三年前刚刚跟着村里人上工地的自己,那个时候他也又担心又害怕,生怕那朝廷的工地是吃人的老虎,进去了就要累死在里头。

  对着这彷徨的兄弟俩,他肯定道:“是真的!我们家以前也穷得快饿死,这两年日子才好过起来,去了工地好好干活,别偷懒,那里都是好人,以后的日子,肯定越过越有盼头。”接着,李老大就跟这对兄弟说了自己家以前的日子。

  他们家以前也是穷困潦倒,他家有他和他弟弟两个壮劳力,却穷得总是吃不饱,冬日里更难捱,因为朝廷的赋税很重,一年忙到头却也只是饿不死罢了,他爹和他娘甚至想过跑到山上吊死,觉得糟蹋家里粮食。

  但是自从三年前起,日子就慢慢地越过越好了,因为朝廷不但减了赋税,冬日里还招工去修城墙挖河渠,但凡去了的,不但能填饱肚子,每日还能有几文的工钱。

  李老大一开始也不敢置信,但家里实在没粮下锅了,他和弟弟就跟着村里其他人去了,没想到竟然是真的,干活的时候没有人打骂他们,干累了歇一会儿也没人会怪他们,最重要的,每天的粥里都能有一点肉沫子!

  他们兄弟年轻,吃饱了以后力气越来越大,又因为心存感激,干活很卖力,工钱自然也比旁人多一些,而朝廷减了赋税,粮食吃不完还能拿出去卖掉,又是一笔收入……三年下来,他们家越过越好,还起了新屋买了驴子,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往前数几年,这样好的日子,他想都不敢想,但是现在,他却能肯定,以后一定会越过越好!

  *******

  “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能有好收成!”

  永安宫中,姚燕燕和皇帝陛下也在看雪。

  姚燕燕身上裹着厚实的白色皮草,兜帽戴着,只露出一张雪白的面庞,她伸手去接了一片雪花,夫妻俩脑袋凑在一起,借着廊下的宫灯仔仔细细地看那些堆在一起的六角状雪花。

  姚燕燕感叹道:“冰清玉洁的,真美啊!”

  皇帝陛下点头,高兴过后,他眉宇间又染上了几分愁绪。姚燕燕问他怎么了。

  皇帝陛下道:“雪下得这么大,外边不知道有多冷,不会有百姓冻死吧?”

  每年冬天,都有贫苦百姓冻死,皇帝陛下原先一直不知道,直到他亲政以后,封元找他要钱加盖屋舍、收留那些无处过冬的贫民。他才知道,原来这世上,竟有人过得那样苦。

  皇帝陛下想象着一群穷苦百姓躲在破旧的屋子里被冻得瑟瑟发抖,眉头都要拧成结了。

  姚燕燕见状,便拍掉手心里的雪花,冰凉的手指尖戳了戳陛下的眉心,一下就把陛下从那股忧国忧民的状态里唤回神了,她道:“这几年国库一直有拨钱贴补百姓,给百姓过冬的屋舍盖了一间又一间,陛下你就放心吧!不会再有人被冻死的!”

  当然,那些发给百姓的钱不是免费的,朝廷每年冬天、在田地里无法种植的时候,都会找一些工程给百姓们做,日子过不下去的百姓自然会主动去做活,他们的国家还不富裕,没办法让每一个百姓都过得富足,但这样做,至少能让那些勤勤恳恳的人得到回报,让每一个勤劳的人都不至于饿死冻死。

  她握着陛下的手,两人肩并肩走回寝宫,一道走一道说话。

  “陛下,这几年暂时不用打仗了,那些军营里的兵士怎么办?”

  皇帝陛下:“和封先生商量过来,不能让他们闲下来,也不能让他们荒废了,就让他们清早和傍晚出去操练,白天时候种地。”每名兵士都有朝廷发给的土地,而他们的地是不用交税的。

  “只希望明年能多收些粮食,一切都顺顺利利的。”毕竟安稳的日子,也就这几年了……

第158章

  赶在腊月十五, 除夕的半个月前, 白舟回到了京中。

  他穿着件松青色绣云纹的袍子, 身上裹着同色披风,骑着马穿过城门, 沿着朱雀大道,一路疾驰到了宫门口。

  在马匹的颠簸中,他放在怀里的一包东西微微露出一角。

  入了宫, 进了御书房,陛下正与封元说话,旁边还站着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人。

  “陛下, 这是今岁收上来的粮食,一共收获了十万石粮食, 另新增丁口十万三千七百六十人。”封元这话说完, 户部尚书立刻将统计出来的条目呈上去。

  皇帝陛下接过来看了一眼, 眉头微微一拧,“这么少?”

  封元道:“去岁许多壮劳力都被征入军营, 国中耕地种田者多是老弱妇孺, 不过明天开春会放归数万兵士。”言下之意,陛下别愁了, 明年耕地的人多了, 收获的粮食也就多了。

  皇帝陛下又拧起了眉头, 道:“新增丁口怎么这么少?”

  齐国原本就地广人稀,这偌大国土上登记在册的才两百万人,而在吸纳了吴国之后, 登记在册的总人口已经达到四百多万人,皇帝陛下没有想到,人口这么多,结果新增丁口才十万多,这些人闲着都在作甚?难道不生孩子吗?

  朕与娘子都贡献了三个!

  似是知道陛下心中所想,封元但笑不语。

  正是这会儿,白舟经过通传,入了御书房内。

  皇帝陛下一抬眼,就见白舟浑身绿油油地走了进来,乍一看活似根大咸菜。

  白舟并未注意到皇帝陛下目光中的异样,他一进来,就呈上了一直捂在怀里、将衣裳塞得鼓起一小团的东西。那东西用油纸包着,里头长长粗粗的一条,不知是何物。

  “陛下,此物名唤燕美人,由海外小国传入,在南蛮一带颇受欢迎,据说种下后,一亩至少可产三石,风味独特,足以替代粮食。”

  白舟话音落下,御书房众人皆对那物件投去惊奇的目光。要知道如今齐国最好的土地,一亩也至多种出二石粮食,有的甚至只能种出一石,这东西若真能产出三石,对齐国可大大有利啊!

  封元也露出惊讶之色。

  而皇帝陛下看着这东西的眼神,除了惊奇之外,还有几分旖旎之色。

  燕美人……燕美人……这不就是在说他的燕燕么?

  这些人可不知道燕燕的闺名,莫非此物真叫燕美人,而不是下面人为了奉承特意取的这个名字?

  皇帝陛下心中顿时好奇起来,立刻道:“拿来给朕瞧瞧。”

  高公公立刻过去,从白舟手中接过那“燕美人”,呈给陛下。

  皇帝陛下接过,打开了油纸包。

  封元以及其他人微微探头去看。

上一篇:好爸爸系统

下一篇:我见贵妃多妩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