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第51章

作者:红叶似火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基建 穿越重生

  陈云州将凉水放到他手边。

  他一边吸气一边猛灌水。

  灌完了水嘴巴里舒服了许多,没了那种火辣辣的感觉,但他的筷子又夹起剩下的半根青椒继续吃。

  深刻地诠释了什么叫又菜又爱玩。

  陈云州这具身体没吃过辣椒,第一次的时候他也辣得不轻,不过到底是有底子,现在已经练出来了。

  两人就着辣椒,酸酸甜甜的西红柿炒蛋,清脆的黄瓜,下火的苦瓜,吃了美美的一顿饭。

  郑深连吃了两碗稀饭:“别说,这玉米稀饭可真好吃,清甜,比那菜叶子稀饭好吃。”

  陈云州笑道:“下个月再尝尝红薯稀饭。对了,郑大人,下个月我们邀请杨大人和夏喜民来咱们庐阳做客吧。”

  这两位是他们最坚实的盟友。

  有好东西,一是分享推广,二是维护关系。

  交情这种东西,就是要你来我往,有来有回才能长久。

  郑深没意见:“只邀请他们二人吗?是否要邀请咱们庐阳本地的士绅作陪?”

  陈云州摇头:“不用,今年玉米、辣椒、西红柿、土豆的产量都不高,大部分要留下来做种,自己人解解馋还行,分给他们吃就算了。不过庞老爷他们那边,回头红薯丰收了,让人一家送几十斤过去,再送点其他种子给他们。”

  关于本地的士绅也要区别对待,向梁员外这等有前科的肯定没份儿。

  庞员外他们这些热心的,名声很好的,当然也要笼络笼络,红薯的产量大,送出一些也还剩不少。

  郑深笑着说:“咱们百草坡种了新的作物这消息早传出去了。庞老爷他们只是不好意思问大人要,如今大人主动送给他们,他们必然很感激。”

  “上次托大人的福,他们跟着卖粮赚了好几百贯钱。一直想报答大人而寻不到机会,他们决定仿效大人,今年为自家的佃农租客减两成的租子。”

  陈云州赞道:“庞员外仁义,回头让人再摘几个西红柿送给他们。”

  西红柿一个里面有很多种子,而且这是蔬菜水果,保存时间不长,有就吃,没有也无妨。但玉米、土豆可是粮食作物,能填饱肚子,保存较长时间,还是要多留种。

  “那他们可赚到了,今年能吃到陈大人西红柿的人不多。我今晚这一顿,说出去不知多少人羡慕。”郑深开玩笑。

  陈云州扶额:“郑大人想吃让百草坡那边送来就是。”

  “开玩笑,不吃了,等杨大人和夏喜民来再敞开肚子吃吧。”提到这个,郑深问,“这邀请函谁写?”

  陈云州指着桌子上的光盘:“当然是郑大人。郑大人吃了我这么多东西,不该代劳吗?”

  郑深无语,说得以前就不是他写的一样!

  要这么算,陈大人还欠他一堆西红柿、辣椒。

  

  杨柏川和夏喜民接到陈云州的邀约都非常高兴,回信表示会准时赴约。

  杨柏川是听说又有好吃的,非常想试试。上次的烤红薯就一直让他恋恋不忘,现在红薯还没长大,他就忍不住挖了一株,可惜现在红薯个头还有点小,也没那么甜,远远不如上次陈云州给他的好吃。

  他这几株红薯就别祸祸了,还是去吃陈云州的吧。

  夏喜民则欣喜于跟陈云州关系的拉近。

  大老远请他过去玩,这是拿他当朋友啊。

  夏喜民琢磨了半天,吩咐管家准备了一些特产做礼物。

  想起陈云州状元郎的身份,又特意拿出珍藏的古籍古画,免得只是土特产太寒酸了。

  陈云州将宴席的日期定在了七月底。

  因为八月初即将开始秋收,虽然他们不用下地,但身为父母官也要关心这事。

  秋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这关系着辖地的百姓未来一年是否会饿肚子,关系着官员能不能完成朝廷规定的田赋任务。

  以后吏部考核官员的成绩,这可是重要的指标。

  好在今年天气还不错,没有大旱也没有洪涝灾害,谷穗饱满,收成应该很好。

  七月二十八这天,杨柏川和夏喜民一同来到庐阳县赴约。

  陈云州包下了百花酿酒楼招待他们,除了百花酿的招牌菜,其他都是红薯、玉米、土豆、西红柿、辣椒做的饭菜,主打一个尝鲜。

  为了让客人满意,陈云州使出浑身解数,将上辈子知道的这些吃食最常见最受欢迎的菜式全让厨房做了出来。

  青椒土豆丝、排骨烧土豆、辣椒炒肉、西红柿炒蛋、玉米饼、红薯锅巴饭……满满一桌子。

  杨柏川这个吃货最先按捺不住,拿起筷子先尝了红薯锅巴,只一口,他的心都快化了:“这个好,比烤红薯还好吃。陈大人,这是什么做的?”

  陈云州笑道:“红薯啊,放在大米饭下面,加一点水,小火焖煮,不要烧糊了。等拨开上面的米饭,最下面就是金灿灿的红薯锅巴,又香又脆。”

  杨柏川忍不住又吃了一口,直呼好吃。

  夏喜民本来不是那么好甜食的,看杨柏川一口接一口,也忍不住伸出筷子尝了一下:“好吃。杨大人果然是老饕,知道什么最好吃。”

  不过他没那么好甜食,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

  陈云州邀请他:“夏员外尝尝这玉米饼好不好吃。”

  玉米饼是将新鲜的玉米用石磨磨成粉末,然后再加少量面粉混合做的,这样既有玉米的清香又有面粉的软糯,口感会比纯玉米饼好很多。

  “好吃,我从未吃过,这是什么做的?”夏喜民一边吃还不忘邀请杨柏川,“杨大人,你尝尝这个,也很不错。”

  杨柏川拿起一块咬了一口,没有红薯锅巴甜,但又是另一种味道:“不错。云州啊,你这里这么多好东西,也不跟咱们分享!”

  陈云州失笑:“下官这不就是在跟大人分享吗?”

  “让你叫我的名字,这又不是公堂,还叫大人未免太生分了。”杨柏川不满地说。

  郑深顺势道:“有道理,陈大人还不赶紧认错。”

  陈云州也从善如流,顺势改口:“是我的不是,那我就唐突了唤杨大人一声柏川兄。”

  “好!今生能尝尽我上半辈子都没吃过的东西,全托云州老弟的福,你这朋友我认定了。郑大人,夏员外,你们帮忙做个见证!”杨柏川举杯。

  陈云州连忙站起来,举起酒杯。

  这顿饭直吃到傍晚,百花酿酒楼的招牌菜没动几筷子,倒是陈云州让厨房准备的东西全吃完了。其中尤以红薯、玉米、土豆、西红柿最受欢迎,相较之下,第一次吃辣椒,哪怕陈云州特意让人摘的不那么辣的嫩辣椒,杨柏川和夏喜民还是不那么习惯,最后都让陈云州和郑深解决了。

  酒足饭饱,宾主尽欢。

  次日,四人又同游百草坡。

  出了城,看着通往百草坡的平整石子路,杨柏川都羡慕了:“云州啊,你们县的路也修得太好了。不过咱们庆川到庐阳还有中间那段路没修,你们什么时候修啊?那段太颠了。”

  “若是修好了,以后早点出发,骑马应该一天就能到庐阳。我跟夏员外也可随时过来找你和郑大人游玩。”

  陈云州笑着说:“快了,这不是七月太热,怕中暑了,只能暂时歇下吗?八月又要收稻谷,种植小麦、油菜等作物,得忙过这一季才行。”

  “那行,等秋冬修好了路,咱们去打猎。云州你会用弓吧?”杨柏川现在就下了邀约。

  陈云州谦虚地说:“会一点点。”

  杨柏川很兴奋:“到时候咱们比试比试。”

  “那杨大人可得让着我点,我才学没多久。”陈云州乐呵呵地应了。

  郑深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自家大人天天五更就起来练武,每天一个时辰,雷打不动。

  他确实是最近练的箭。

  可他就像是天生的练武好胚子,上手非常快,只练了两天,全县衙一百多号衙役都不是他的对手。

  杨大人是多想不开,要跟他比这个。

  杨柏川丝毫没察觉自己给自己出了个难题,还兴高采烈地说:“没问题,到时候我让你半个时辰。”

  一行人说着话,很快就到了百草坡。

  下了马车,入目都是高高的玉米植株,红艳艳的西红柿,青红交加的辣椒,还有大片的红薯藤茂盛极了。

  杨柏川和夏喜民都看得眼热。

  杨柏川更是直接说:“云州老弟啊,我都想住你这儿不走了。”

  “欢迎,若是杨大人要住在这儿,那可是我们种植园的荣幸。番茄生的也不错,柏川兄和夏员外要不要试试?”陈云州邀请他们。

  两人到了番茄地里。

  杨柏川更喜欢吃甜食,所以只摘了一个小的。夏喜民很喜欢番茄,摘了个大,也没洗,就这么吃了。

  刚摘下来,自然熟透的番茄汁水饱满,有一点点酸,又带着自然的甜味,酸甜酸甜的,很是开胃解暑。

  “好吃。不行,云州,你回头得送我一篮子。”杨柏川直接开了口。

  这时候直接问陈云州要,不是唐突,而是亲近。

  若陈云州不愿给他们,就不会带他们来了。

  陈云州自然笑道:“当然,一样一篮子。我还准备了一些种子和种植的办法,柏川兄和夏员外带回去种了,明年我去你们府上吃回来。”

  众人顿时哈哈大笑。

  明年肯定会种更多的番茄、红薯、玉米、辣椒、土豆,陈云州哪会缺这个啊。

  杨柏川大手一挥表示:“明年我也要设个红薯宴,满桌红薯,出出风头,到时候云州老弟可一定要来捧场。”

  “那一定,柏川兄就是不请我要去。”陈云州很捧场地说。

  杨柏川和夏喜民都是极为精明,有分寸的人,只在种植园转了一圈。哪怕看到了工坊上冒出的浓浓白烟,还有忙忙碌碌的工人,他们也没往那边多看一眼。

  逛完了种植园,下午陈云州带他们去喝庐阳本地茶。

  只是一行人刚坐到茶楼中,乌云就黑压压地从东边飘来,远处的天际雷声轰鸣,但雨点却一直没落下。

  四人坐在靠窗的位置,也无心喝茶了,紧蹙眉头等着暴雨落下来。

  可一直等到傍晚,乌云竟消散了一些,一滴雨都没下。

  几人忧心忡忡的回去。

  当天夜里,便下起了暴雨。

  第二日上午又下了半天,雨才停。

  可东边天际的乌云仍然很沉,时不时地一道闷雷传来。

  陈云州背着手,站在屋檐下,雨水顺着瓦片滴滴答答地往下落。

  郑深走到他身边,低声问:“大人可是担心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