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极人臣 第99章

作者:姽婳娘 标签: 女强 女扮男装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第185章 千磨万击还坚劲

  有他打包票,张钦岂会不信。

  如是月池一人到此, 巡关御史张钦和守关指挥孙玺来见她就是颇给面子了,可是她还带着刘瑾,这下于情于理, 分守太监刘嵩也不得不来拜见上官。这下居庸关三位主管都齐聚, 都在正堂中等候,尔倾就见一仪容秀丽的美丈夫登上堂来。

  张钦心知这必是李越, 忙起身下座来迎。张钦本为监察御史外派,虽掌巡关之重权,可实际只是七品官。月池被贬出京也不再是四品的佥都御史,而与张钦平级了。是以,两人见面, 只是以平辈称呼,月池便呼:“见过敬之先生、孙指挥使和刘太监。”敬之是张钦的字。

  一路阴着脸的刘瑾此时也开始被迫端起来致意, 张钦等三人纷纷还礼,然后就是宾主落座。月池和刘瑾坐了上座,这三人坐在下首。

  居庸关离京城只有四五日的脚程,前些日的事情又闹得那般大,张钦岂会不知李越在京的惊人之举。他本就对这位年少的同僚颇具好感,如今又见她一脸病容,更生了同情之心, 只是他生性刚直内敛,初见时亦不好直言, 只是温言道:“李御史远道而来,着实辛苦了。居庸关虽不比京城,倒也还有几个好大夫, 不妨让他们瞧瞧。”

  守关指挥孙玺是典型的武将, 身材高大魁梧, 他黝黑的脸上浮现笑容,跟着道:“是极,是极,御史既然身子不爽,不妨在此地休养几日,再赴宣府。”

  月池和煦地看向刘瑾,笑道:“有劳诸位关切,只是一点儿小病罢了,我和刘太监为圣上效命,岂敢言辛苦。”

  刘瑾还能说什么,但他又不愿轻易附和月池,只是皮笑肉不笑地瞅着她,也不言语。分守太监刘嵩见状热络道:“话虽如此,刘哥和李御史一路奔波却不是作假,磨刀不误砍柴工,若不养好身子,又如何能替万岁办事呢?想来圣上知晓,也会宽宥一二的。”

  月池笑而不语,只静静地看向刘瑾,刘瑾被她盯得浑身发麻,若是在京城,他还是一呼百应的东厂督主时,他早就当场发作甩脸子了。可是如今,他被李越拖到这鸟不拉屎的边陲来,还挨了无数次揍,他的信心越来越低落。他开始心惊胆战,李越敢这么对他,一定有所依仗,难道万岁真的将他当作了弃子……若真是如此,他回京就是死路一条,只有紧紧扒着李越,才有翻身的机会,毕竟万岁可是一听他病,就立刻派太医和副手来,这其中可是半句都没提及他。

  他狠狠咽了一口唾沫,硬生生挤出一个笑容道:“多谢多谢,只是咱家身负皇命,的确不敢在此多叨扰。”

  刘嵩心里咯噔一下,忙笑道:“是小弟我想得不周,还请御史和刘哥勿怪。”

  刚刚还是先说刘哥,后叫御史,这下又是御史在前了。月池心下暗笑,能做到分守太监的,果然也是人精子啊。

  接下来,几人就是对边镇的情况做一个简单交流。在午宴过后,月池才是有机会与张钦单独说话。他们坐在内堂中,面前就是熊熊燃烧的火盆,臀下还是暖烘烘的热炕。月池的脸颊上都浮现两朵红云,真真是灿若云霞,压倒桃花。

  张钦心念一动,却道:“某今日方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月池自嘲道:“哈哈,敬之先生是觉,晚生虽男生女相,却并非是韩嫣董贤之流吗?”韩嫣是汉武帝的宠臣,董贤是汉哀帝的男宠,他们两人都是依仗容貌媚上,身居高位,肆意妄为。

  张钦忙道:“您的高洁品行,又岂是那些人所能相提并论的。铁头御史之名,某即便身在边陲,也是如雷贯耳。”

  月池听到这个绰号就是嘴角一抽,她摆摆手:“我并非董贤,圣上也绝非是哀帝之流。只是有些人仗着先帝仁慈,横行霸道,贪赃枉法。圣上虽年幼,却不是糊涂之人,只是略略管紧了些,他们便心存怨恨,明面上不敢非议天子,可暗地里却想尽办法,想让圣上收手。这不,我和刘太监不就被弄到这里来了吗?”

  张钦一时心如擂鼓:“您的意思是,汝王世子一案是……”

  月池轻声道:“此事事关机密,出我之口,入您之耳,望无第三人知晓。”

  张钦忙正色道:“我定然守口如瓶,如有泄露,叫我身败名裂……”

  月池笑道:“敬之先生不必如此,梁尚书与戴御史都曾再三在晚生面前夸赞您为赤诚君子,否则又岂会对您委以重任。我对两位老先生的眼力,还是十分信任的。”

  张钦心中又惊又喜:“没想到……我与两位上峰已是数年未见,没想到他们还记得下官。”

  月池笑道:“您这样的人品,又岂是能轻易忘怀的呢?”

  张钦连连谦辞:“您谬赞了。咱们还是言归正传,汝王世子一事究竟是……”

  月池道:“有人想借世子、我与刘瑾三人之命,来让圣上罢手新政。六科廊言官着实糊涂,被人挑拨做出犯上悖逆之举。他们虽冲动,可毕竟是出自一片忠心。我与戴御史心存不忍,执意求情,这才触怒了万岁。”

  张钦听得目瞪口呆:“竟是如此。外头竟然传言是您与刘瑾相争,拿汝王世子的性命做筏子,才惹出这等风波。这些人云亦云之辈,当真是其心可诛。”

  月池嗤笑一声:“他们意不在晚生,而是在诬蔑圣上。我若真是与太监争宠之辈,何须在乾清宫外磕得头破血流,圣上若真是不分是非的糊涂之人,又岂会放言官一马,只是让他们回乡呢?李阁老迄今还愿意为我大开方便之门,就足够证明一切究竟为何了。”

  李东阳立朝几十年,人品才华是有目共睹,张钦也是一早就收到了李东阳的信,这才会对月池多加礼遇。有他打包票,张钦岂会不信。他道:“正是。圣上虽然年少,却是英明神武,励精图治。这些年来整顿内廷,召回中官,严惩勋贵外戚,改革武举武学,整治京军屯田,哪一项不是仁政呢?”

  月池听得略有恍惚,原来不知不觉间也干了这么多事了,只是这对整个大明王朝来说,不过是小修小补,还是远远不够的,对广大百姓来说,他们并没有得到什么实惠。

  月池苦笑道:“可就是这些仁政,让万岁成为了众矢之的。如不是有您这样的忠臣扶持,只怕就连万岁也是举步维艰。”

  张钦本是嫉恶如仇之人,此时恨恨道:“这些奸佞小人,真是罔顾皇恩。”

  月池道:“谁说不是呢。闹到这个地步,万岁爷不便再大动干戈了,再加上鞑靼屡屡犯边,是以圣上索性将目光放在了边陲之地,这才顺水推舟,让晚生与刘太监到宣府来。只是,这里的大小官吏,也不是省油的灯呐。”

  话都铺垫到了这个份上了,即便是一个寻常的官员都知道要表表诚心,更何况张钦这种真骨鲠之臣,忠义之士,他即刻起身,拱手一礼道:“某虽然位卑言轻,但为天子之臣,朝廷命官,自当隳肝沥胆,赤心报国。李御史如有差遣,某定当鼎力相助,以报万岁隆恩。”

  说了这么多,可算是等到你这句话了。月池忙还礼道:“敬之先生唤我含章就好。有了您这句话,即便这九边军镇是刀山火海,我也敢去闯一闯了。”

  张钦笑着应下,又问:“不知您接下来有何打算,可有需要我帮忙之处?”

  月池微微一笑:“实不相瞒,的确有一桩要事,要求您相助。这一路上,我们就受了三四次追杀。如我在九边或是如实禀报军情,或是严惩贪官污吏,只怕杀手会来得更多。为了保住性命,只得求您严闭居庸关,京中的大小官吏如没有圣旨或是内阁批复,一律不得放他们过关。”

  张钦听得一愣,这才叫釜底抽薪呢,有他把住居庸关,即便李越在九边闹得天翻地覆,京中的人也是鞭长莫及,只是这对他来说,风险的确有些太大了,一不留神就会开罪权贵,祸及自身。

  他沉吟片刻道:“只要是与国有利之事,某自然是义不容辞。”

  这句话是一语双关,他一方面是在敲打月池,如果她到了宣府,是真正在为国效力,那么他也愿意冒这个风险,替她把住关卡,但如果月池在宣府无所作为,抑或是沆瀣一气,那么他也不是傻子,自然会撒手不管。

  月池明白他的意思,当即道:“晚生自然不会辜负敬之先生的信任。”

  张钦答应了,一切就好办多了,她倒要看看,那些王八蛋要怎么从朱厚照和内阁那里拿到勘合过来搅局。

  命如今是暂时保住了,接下来就是要思考,怎么在宣府做出成绩来。她必须表现出价值,才能从朱厚照那里换得更多的支持和政治筹码。与此同时,趁着天高皇帝远,她也该借李东阳的东风,建立自己的团队和势力了。

第186章 任尔东西南北风

  谁又会知我是强龙呢?

  不过在那之前, 她得把身子养好。月池想到此就觉头晕目眩,加上马车颠簸不断,她立即就泛起了恶心, 只是她素来不愿给同伴添麻烦, 一直强忍着。忽然之间,她鼻尖传来一阵冷峻清冽的香气, 直冲天灵。她一惊,霍然睁开眼,原来是张彩将一个镂空银香熏球递到了她面前。见她睁眼,他笑道:“粗陋之物,御史若不嫌弃, 可先拿着暖手。”

  月池被他的白牙晃得眼都晕了一下,她立刻坐直身子, 不动神色地移开一寸,这才有精神去看这香球。此物是纯银所制,光洁明亮,浑圆的球体上是六朵形态各异的石榴花,而在香球中间,是由两个同心圆所构成的环形活轴,小巧的香盂铆接其上, 是以无论如何滚动,都能保持平衡, 不会漏出一点儿燃烧的香料。捧在手中,外部温度还将将适宜。

  月池道谢后接过香球,不由深深一嗅, 只觉五脏六腑仿佛都被涤荡了一次, 她抬眼道:“这是宣和御制香?”

  张彩目露讶异之色:“大人果然见识广博, 可惜下官来时匆匆,只带了几锭香丸,否则便可让您一路无虞了。”

  宣和御制香既然带了御字,自然也是和皇家有关,制此香的是史上著名昏君宋徽宗,他的号就是宣和主人。徽宗和朱厚照差不多,除了本职工作外,干什么都成,就连制香也是海内无双。此香在宋时就被誉为圣香,到了如今,自然是越发金贵了。月池自个儿是平民出身,素来不好摆弄这些奢侈品,也是跟着朱厚照这几年,才长了几分见识。

  一想到了皇帝,她浑身都觉不适,连面色都沉下来。张彩还以为是自己触怒了她,忙从包裹里取出一个枕头来,轻声道:“御史见谅,烦劳您暂且忍忍,等到了宣府,安顿下来,咱们也可再好好整治安顿。”

  月池对张彩的殷切是来者不拒,她既了解了张彩的心理,就知道该应对他。似这等有所求之人,她越泰然自若,他就越心生敬畏,她越呼来唤去,他反而越忠心耿耿。在他的面前,她的派头摆得越大,就表明她的底气越足。这个道理,对张彩适用,对宣府的大小官吏更是顶用。

  因此,对于张彩的致歉,她只是微微抬了抬眼道:“一切就有劳尚质了。”

  张彩这一路上,被她冷一阵热一阵地相待,不知不觉之中,就被她牵着鼻子走,一直为她的情绪左右。这并不是因他为人鲁钝,看不出月池的用心,而是他已是骑虎难下,自然一切都要依仗月池。在月池的有意打磨下,张彩待她更加小心,现下更是暗自下定决心,一到宣府就要大展奇才,一定要让李越对他刮目相看,而不是只将他当作一个处理私事的管家。这样的结果,显然也是月池喜闻乐见的。

  至于葛林,他已然年迈,本就是太医,想法比张彩要更单纯一些,他想得是,既然是来办差的,那若是差事办完了,是不是就可以回去了。自出了居庸关,明显感觉地势拔高,道路崎岖,两旁都是山峦涌动,触目所及都是联堡崇台,步步设防。再往前走,越过长城边界,就是鞑靼人的驻地了,数十年前,英宗爷不就是在这一带被……老太医不由捏了一把汗,这一次回去,他一定要乞骸骨,老胳膊老腿的,实在折腾不起了。一行人心思各异,很快就穿过了怀来城,正式进入了宣府镇的地界。

  说来宣府镇,也是历史悠久。在洪武三年,此地就已建立了卫所,有了军事聚落的雏形。而到了洪武二十四年,谷王朱橞建藩于此,宣府因此越发繁荣。洪武爷计划地很美好,元朝余孽虽然占据了草原,贼心不死时时想要卷土重来,但他的儿子多啊,大可封为藩王,让他们统辖卫所、戍守边塞,形成一道有力的防线,而宝贝孙子建文帝居中统治,江山还不是稳固如铁桶一般?

  可惜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先有建文帝削藩,后有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永乐帝自己靠藩王的身份发家,登基之后当然也怕兄弟子侄们如法炮制,所以他夺了藩王的兵权,原本宣府的谷王都被勒令搬家到内地。

  这一举措,虽然是收回了兵权,防止了内乱,但也把洪武爷在世时对蒙古的防卫政策摧得是七零八落。没了藩王,边塞又靠谁去守呢?永乐爷表示:“俨然天子自将待边。”

  他把帝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北京可是三面近塞,坐在了火药桶上。出于种种原因考虑,明朝北部的边界不断后缩,大宁、兴和等地都被放弃,原本在二线的宣府因此被凸显出来,成了最重要的边镇之一。可以说,宣府在,京师就在,宣府没,那北京陷落也是迟早之事了。

  在明英宗上位以前,永乐、洪熙、宣德都是称得上是一代明君,即便有蒙古来犯,他们也能守得住江山,还能采取积极对策,分化蒙古内部,打压他们的发展。可英宗爷一登基,没过几年就来一场土木堡之役,把几代的经营都毁于一旦。

  从此,大明对蒙古鲜有积极主动的攻打,转变为较为消极的防守。在朱厚照登基的第一年,鞑靼就侵入宣府,杀了七千多名大明将士,这可谓是对脸一记耳光,让朱厚照恨得咬牙切齿。这个仇要是不报,他就不是朱厚照了。

  月池想到此,突然一惊,他不会还是想来御驾亲征吧?她想起那一年的折腾,越觉心惊,别人说他胖,他还就喘上了,明明毫无实战经验,偏偏还那么自信!不过也还好,月池转念一想,王阳明先生如今可是在京军呢,有他坐镇,总不至于再重演土木堡来吧。

  她不由长叹一声,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就在此时,时春吁了一声停了马车,她问道:“咱们现下是往哪儿去?”

  月池回过神,这才掀帘看到了外头热闹的集市,端得是人来人往,她笑道:“咱们竟是杞人忧天了,这儿可不是什么不毛之地呐。”

  刘瑾看着人群中的蒙古人,不由撇了撇嘴:“那也好不到哪儿去。”

  张彩则问道:“李御史,咱们是否立即去拜见总兵官和都御史?”

  月池挑挑眉,她眼中闪过异彩,微笑道:“不,你递个帖子去,就说我大病未愈,恕不能上门,请他们见谅。”

  张彩听得心里不由咯噔一下,如今的官场早就不复开国时的简朴之风了,人人都称老爷,人人都摆官威。他不知道李越是久居高位,还没认清身份,还是另有打算,但是在张彩看来,到了这儿不去拜拜山头,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他委婉道:“御史,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

  月池莞尔一笑:“可若是巴巴送上门去,谁又会知我是强龙呢?我头疼得厉害,还是先去驿站小住,让葛太医帮我瞧瞧,再去赁座清静的宅院。”

  “这……”张彩还待再劝,却被时春止住。时春道:“别啰嗦了,老爷自有主张。你去看宅子,我去买药。”

  张彩被堵得一窒,见月池神色如常,只得忍气去了。他负气行走,身后的两个随从也不敢吱声,待他自己反应过来时,已然把整个城南都走了大半,穿过了米市、油市、菜市,直接到了肉市。肉的腥味,牲畜的臭味,往来人群的汗味在这条长巷中交汇到了一处,这浓烈的生活气息瞬间将张彩怀袖中的宣和御制香压制得分毫不剩。

  张彩铁青的脸更加扭曲了,他僵在路中央,被人推来挤去,仿佛漂浮人潮中的一叶小舟,一时不知该往何处去。就在此刻,他的身后突然传来推车的咕噜声和叫嚷声,而后拥挤的人群像是被利刃强行分开一样。张彩茫然地回过头,好几个身材高壮的鞑靼人推着一车车被开膛破肚的羊,嘴里用强调奇怪的汉语嚷道:“让开!让开!”

  张彩仓皇地和两个随从跑到路边,却只能挤在边缘上,尽管他已经拼命收腹后退,可挂在车外脏兮兮的羊头还是在他缎面的袄子上留下痕迹。他张嘴就想骂人,可在对上他们高大健壮的身躯后又强行咽了下去。

  这种接二连三生闷气的滋味可不好受。张彩感觉胸口都有些发胀,幸好这股怒火很快就被惊诧取代。他放眼望去,竟然有一半以上都是黑发栗眼、颊大颧高,这要不是鞑靼人,就是有鞑靼血统。这……怎么会有这么多!由于太过震惊,他连踩进血水都浑然不觉,直到脚底都有些发潮时,他才注意到靴上的腥臭,这下他一低头就直接吐了出来。

  两个随从忙一左一右架住了他,周围的人嫌弃地望着他,用各种腔调说:“真是恶心,怎么在这儿吐。”

  “还不快走,你在这儿吐,老子还怎么做生意。”

  京里来的随从就要怼回去,却被张彩拉住,他一面擦嘴一面道:“去找个茶馆,再去找个向导来。”

  一刻钟后,张彩坐在茶馆里,看着面前细长眼睛,双颊饱满的中年女人,不由扶额长叹:“也行吧。大婶,我是外地人,初到贵宝地。可否请教一下这周遭的情况。”

  大婶爽朗一笑,她伸出手来:“铜板给够,啥都好说。”

第187章 一见知君即断肠

  老子还用你说!老子不知道掉价啊!

  张彩默了默, 还是从荷包里抓出几枚铜钱出来。蒙古大婶眼前一亮,伸手就要去接,张彩却把手缩了回去, 他挑挑眉道:“你要是一五一十都说出来, 方有钱拿。要是不清不楚的,我可不能吃亏。”

  大婶一拍胸脯:“嘿, 生得还算周正,说话怎么那么不得劲。老娘在这儿土生土长不知多少年,还会蒙你这几个小钱。”

  张彩心念一动,原来又是个鞑靼人和汉人通婚的苗裔。他呵呵一笑:“那就好,那就好。”

  两人一问一答, 足足扯了一个多时辰,大婶口干舌燥, 要了五文钱方肯离开,而张彩坐在原地,则迟迟没有动弹。随从柏芳与秦竺面面相觑,他们犹豫半晌,方去唤张彩。他们只是校尉,在锦衣卫中算是底层,自被派出来的那一刻, 他们就知回京的机会渺茫,一生的前途命运都系于李越一身。而这次出行, 因为一直没有机会在李越面前表现,他们早已忐忑不安。好不容易有一个挑院子的小任务,他们当然要好好把握, 即便没机会出彩, 但也不能办砸啊。

  柏芳试探性道:“张郎中, 时候不早了,您看咱们是不是先去看看宅子……”

  张彩侧头看向他:“你刚刚没听她说,这里官军民户加起来有两三万人,到处都是挤挤攘攘的人,要找安静的大宅,比登天还难。”

  秦竺在一旁接口道:“郎中,想是这老妇人胡沁吧,连京城都不至于如此,何况是这边塞。”

  张彩敲了敲昏沉的头,他摆摆手道:“那便再去问问。”他何尝不是不敢开罪李越,他本以为自己来干这种小事大材小用,可万一他连租赁院子的小事都办不好,不是更论证他不过如此吗?想到此,他也有些焦躁起来。

  然而,他们三人出去跑了几周后,却切实论证了,混血大婶没有骗人。张彩简直是目瞪口呆:“没想到,宣府不仅是战争地,亦是繁盛区。熙熙攘攘如此,这可难办了。”

  秦竺斟酌片刻道:“郎中,不若还是劝御史去见宣府镇守和巡抚都御史。有两位上峰发话,哪里还需我们找民宅。”

  柏芳犹疑片刻道:“张郎中,这非是我们不尽心,而是无奈之举,想来御史也能谅解?”

  张彩没想到他们居然会给这么一个对策,他重重一挥手:“不成!李御史胸有丘壑,自有主张。我们为下属的,连这点差事都办不好,怎的还有脸回去劝上司改主意。再找!”

  就在这一行人在外忙忙碌碌时,宣府总兵朱振早已得知巡按御史李越到此的消息。他在自己的镇朔将军府中召集下属,商议要如何应对这位京中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