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娘娘悠闲日常 第32章

作者:瀛洲玉羽 标签: 清穿 美食 爽文 穿越重生

  腊月的第一个大节就是腊八。

  满洲入关后,各方面都不免受到汉俗的影响。

  而汉俗过节有个很明显的特征——过什么节,吃什么饭。

  宫里在这一点上研究得特别明白,吃得也特别地道。

  沈菡看着眼前这一桌子各种口味的腊八粥。

  小东子指着左边一溜道:“主子,这腊八粥是用陈粳米、黄米、小米、江米并少量的新粳米熬的,里头按口味不同,放了桃仁、杏仁、花生仁、瓜子仁、榛仁、松子仁,还配有红枣、栗子并安徽新贡的莲子。”①

  他又指了指右边一溜:“这边是加了果料的,有桂圆、百合、蜜枣、青梅、桂花酱、葡萄干等。膳房还给了红糖、白糖和饴糖,主子要是想吃甜的,奴才给您调一碗?”

  还没等沈菡说话,季纶从外面进来道:“主子,乾清宫来人,万岁赏了您腊八粥。”

  沈菡:……

  习惯了,她真的习惯了。

  作者有话说:

  ①清宫腊八粥配方改写自资料《满洲食俗与清宫宴膳史》。

  最新清宫档案已解密,大阿哥生母为乌拉那拉氏,包衣,与明珠无亲属关系。

第27章 过年

  ◎皇上写的“福”字。◎

  虽然宫里这种一过节,就逮着一种节令食物使劲做的习俗,令沈菡颇为无语。

  但这千滋百味的腊八粥还是很好喝的。

  小东子说膳房从初七就开始生火熬粥,初八的凌晨才熬好,火候极到位。加了新粳米熬出来的粥,也比平时要更粘润,口感更好。

  沈菡喜欢加了核桃仁、蜜枣和葡萄干的,从粥里拣出来的蜜枣软糯润甜,还带点嚼头,特别好吃!

  不过莲子和桂圆百合的就一般般了,还不如娃哈哈的八宝粥好吃。

  皇上赏的更特别一点,里头加了奶油和全份的果料。

  小东子说皇上和太皇太后赏人的粥,是用两米的大铜锅熬的。

  这个要熬好几锅,第一锅要祭祖供佛,第二锅赏了宫里妃嫔,下面的就是往宫外赏了。

  小东子:“熬这个费力气,都是从膳房选得身强力壮的厨役,训好了才会熬。前三锅才加奶油,果料是最全的。”

  沈菡尝了尝,可能是锅太大,粥的量太多?沈菡没尝出奶油味,果料也不多,看着就像是黑米粥,不如膳房送来的好喝。

  不过皇上赏的就是吃个意头,也没人指着这个管饱。

  过完腊八,朝上的事也有了定论。

  不管背地里曾有多少暗流汹涌,皇上谕旨一下,大局已定。

  赫舍里家自然是欢欣鼓舞,门前车水马龙,比往年的热闹更胜三分。

  腊月十二,皇上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十三那天又亲御太和殿举行太子册封典礼。①

  十四日,诸王、贝勒、文武大臣进表祝贺,颁诏天下,册立仁孝皇后之嫡长子为大清太子,以示国朝永继。②

  ……

  沈菡:“歪了歪了,右边那条上边往左转转。”

  沈菡看季纶被左右搞蒙了,忍不住自己上了:“我来我来。”

  宫里的人都在旁边围着看,紫芙隔着两步看:“还是主子贴得正。”

  内务府送来了崭新的春联和门神画,各宫开始贴春联了。

  大过年的,沈菡希望宫里能热闹一点,就自己带着人出来贴了。

  为着大家都高兴,沈菡还特意问玄烨要了一副字。

  玄烨:“写个福字?”

  沈菡给他捏肩:“皇上的字威武霸气,贴在门上指定比门神管用多了,百邪不侵啊!”

  玄烨让沈菡奉承得挺舒服,就给她写了。

  沈菡捧着‘福’字回宫,大家都来围观,都觉得荣耀得不得了!

  贴完春联,沈菡把这‘福’字请出来,小心翼翼地贴在了正殿的门上。

  贴的时候,周围的宫人都屏气凝神地看着。

  等贴完了,沈菡看他们那眼神,都恨不能上来摸两把,沾沾福气。

  贴完福字,就该把门神请出来了。

  宫里的门神做得特别精致,不是纸制的,是绢做的,泥金描绘,蓝边红条,四周还镶着木框,人物画得栩栩如生。

  正殿门上既已贴了万岁亲笔的福字,门神就只能贴到永和宫的宫门上了。

  俩将军门神画得剽悍英武,据说是唐代名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戎装像,还挺有范儿的。

  内务府还给了一对娃娃门神,紫芙二话不说就贴东侧殿门上了。

  沈菡:……

  忙活了一上午终于贴完了宫里所有的门,宫人们瞧了一上午热闹都挺心满意足的。

  沈菡左右看看,要说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这春联和福字都是白绢写的……

  宫里确实大手笔,写春联不用纸,用绢。

  但你用绢也用个红的啊,红的多喜庆。

  用个白的……

  知道的是满人尚白,不知道的还以为戴孝呢。

  沈菡无奈,也不知道宫里其他汉人,瞅着这满宫的白布是不是和她一个心情。

  这多不吉利啊……

  贴完春联,宫里就要开始扫尘了。

  整个永和宫上下都忙碌起来,连其他锁着的殿都挨个打开了整理,擦擦桌子、掸掸灰尘好过年。

  屋子和院子里的青砖每天都要擦洗一遍,还得用热水,不然这么冷的天儿,水积在地上万一结了冰,再摔着主子就麻烦了。

  前院后院的树也都得拾掇拾掇,这个是内务府派人来修剪的,务必要保证没有枯死的残枝残叶。

  沈菡这边更费事一点。

  季纶带着人里里外外擦洗整个屋子,屋里的家具桌椅、屏风画像、器具摆设,甚至喝茶的茶盏,盛点心的盘子、攒盒、漆盒都得逐一清洗。

  查查家具有没有需要上漆的,铜器有没有锈,锈了的是去内务府换件新的,还是再打磨打磨接着用。

  再看看蜡烛灯油炭火还够不够用——过年宫里要求灯火通明,熄灯又晚。总不能就永和宫黑灯瞎火的吧?要是不够用还得抓紧想办法。

  季纶管着外务,紫芙就负责内务。

  沈菡平时用的被褥、床帐、帷幔、迎枕、靠枕、坐垫、桌布等等,全都要拆洗换新,收起日常用的那一套,换上特地为过年准备的纹饰喜庆的那一套。

  沈菡看她们这一统换,可算明白为什么份例少的妃嫔连衣服都不够穿了。

  原来除了衣服,其他要费布料的地方还有这么多。

  亏得之前沈菡的份例涨了老多,不愁料子和棉花做新的。当然了,旧的换下来也不是就不用了,出了正月再拿出来用就行了。

  沈菡嘱咐紫芙悄悄给福格送一套去:“颜色不要太扎眼,也不要大包小包带过去招摇,拣实用的先送过去用着。”

  福格收到后也递给紫芙一大包东西:“我新绣了件斗篷,正好你带回去吧。”

  紫芙:“……不是说让您别绣了吗?”

  福格递给她一把银瓜子送她出门:“哎呀过年的年礼,姐姐穿着喜庆嘛!”戴佳氏虽是包衣,但其实家境很好,福格的叔父噶鲁是天子近臣,还抚养过大阿哥,并不缺钱。

  紫芙无奈只好收下。

  除了这些琐事,还有些大头事务。比如紫芙得带人清点东西,青衿负责算账清账。

  沈菡觉得自己之前道听途说的‘清宫太监宫女都不让识字’真是假的可笑。

  她一个小福晋,身边的事都不少了,管外事、管东西、管账的一个都不能少,要是太监宫女都不识字,难不成都要宫妃自己干?

  沈菡听紫芙说,小选后没能成为后宫主位的都得进关防衙门培训。

  按照个人的培训结果不同,女红好的,梳头好的,按摩好的,煮茶好的等等,各有各的前程。

  最出挑的一拨当然是分去伺候主子,次一等的才会分去各处使用。当然也有笨的什么也学不好的,那就只能去打杂了,更差的还可能被撵出宫去。

  而这里面最有前程的一拨就是能写会算的。

  因为主子别的人可以没有,但打理里外事务,管账本的总得有一个吧?

  且因为包衣普通人家的姑娘识字的特别少,所以但凡水平不错的,最后基本都能分到主子身边伺候。

  太监就更不必说了,宫里识字的太监更少。

  虽然清朝入关后极力防备太监,但还是那句话,读过书的和没读过书的,说话做事水平差别不是一般的大。

  物以稀为贵,何况在宫里,人走得越高,对人才的需求就越大是真的。

  别人不论,皇上身边的顾问行就是个好例子。

  以沈菡平日所见,顾问行的文化素养绝对算是不错的了,而且他还很好学,有时候皇上读书时闲扯了两句,他竟能接上——沈菡就听不懂。

  而皇上也并不忌讳他这一点。可能因为他是先帝旧人?

  沈菡觉得顾问行除了在皇上心情不好的时候,显得小心翼翼了点,平时和皇上相处还是很亲近自然的。皇上对他称得上无话不谈,十分信赖。

  其他能在御前混出头的太监,文化也都不差,旁的不说,至少满语是过关的。

  因为宫里现在是双语并行,而太监都是汉人,想混到御前,至少得在识字班里把基本的满语学会了才行。

  这个标准可不容易,就连沈菡,要不是有乌雅氏的记忆和本能在,估计也早就抓瞎了。

  沈菡当初留下季纶,也有这部分的原因——季纶小时候进宫前上过蒙学,进宫后又在太监识字班下功夫学过,要不是当时心眼太少让人截断了路,以他的长相本事,也轮不到沈菡捡这个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