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799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第1364章 番外 成长(一)

  元贞十二年七月,赵鸣鸣骑在马上,在曾越和范颖一左一右的保护下离开渤海郡回京。

  石勒领着幽州的属官和将军们站在城门口相送,直到队伍远去,看不到那顶代表皇太女的仪仗后才收回目光。

  属官散去,石勒这才忍不住和张宾感叹,“还真是龙子凤孙,她也太像皇帝了。”狼崽子长大了,还很凶狠。

  张宾笑道:“皇太女聪慧,国本巩固,这是天大的好事。”

  石勒心情很复杂,喃喃道:“少了几分她母亲的隐忍和宽厚,她要是再像她父亲多一些就好了。”

  张宾却好笑道:“使君,皇太女今年才十岁呢,这个年纪的孩子天马行空,意气风发,您过十年再看,下官却觉得她更心软,只会比陛下更仁爱。”

  “仁爱?”石勒嗤笑一声道:“仁爱管个屁用,要仁爱,也得对路,不对路的心软只会害了好人,便宜了坏人。这次跟东部鲜卑的仗,皇帝仁爱了吗?要我说,就该放开大军冲过去,东部那些部族,有名的无名的几十个,百里一寨,不通音,也不识礼,有钱没钱,只要闲了就南下抢我们,这种人我最熟悉不过,只有打疼,灭其种族,他们才能记住教训。”

  所以他是想放开了屠杀的,可皇太女来监军,看到那些人心软了,只俘虏了事,没有杀。

  张宾冲他笑了笑,知道他虽然不太高兴,却没有真的介意。

  皇太女保下那些俘虏是好事,她真的看着大军坑杀那些人,不说他,只怕石勒心里也要嘀咕了。

  才十岁啊。

  谁能心硬到面不改色的坑杀这么多人?

  下一任君主仁慈总比残暴要好,何况,这位皇太女小小年纪便能上前线督战,没有被战场的血腥吓到,亦没有一味的仁慈,这就很好了。

  说督战,不过是为了好听,赵含章送她出来,是为了让她长见识的,知道这个世界没有洛阳看到的那么和平和繁华。

  十岁的赵鸣鸣很聪明,成长得比同龄人快,这也让她过于骄傲和自信。

  哪怕赵含章每年都带着她到基层,让她体验民间之苦,她依旧“有些高”,这种“高”有点类似赵申年轻时的样子。

  她不知道,赵申现在是真的改过,还是让赵含章认为他已经改过,但她绝对不能让自己的女儿,华国未来的皇帝也如此高高在上。

  虽然做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虽然也宽悯爱人,却带了一种不似人,倒像是神的傲气。

  还没做人,就想直接成神,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好一个皇帝?

  就算是玉皇大帝,在成为天帝之前也得先做好久的人,得先有人性,才会成就神性。

  所以赵含章在思考过后,干脆就让曾越和范颖带她去辽东,让她看到这个世界的本质。

  这个世界,不是都像洛阳一样的,它不止我们眼睛看到的那样,也不止在情报上看到的那些文字和数字而已。

  只是三个月,赵鸣鸣再回到京城时,脸上已脱去许多稚气,虽然脸上还是带着未消的婴儿肥,整个人却塌实了不少,目光也比从前更加坚毅。

  她骑着自己的小马哒哒的进到皇城,大道上走过的官吏侍卫看到她都微微侧身行礼,等她走过了才直起腰来,彼此间目光交汇,“皇太女回来了——”

  赵含章提前收到她回来的消息,但没派人去接她,而是让她像普通出差回来的官员一样进宫禀报事情。

  她的马可以进皇城,却不能进宫城。

  一行人在宫门口下马,曾越和范颖陪同她去面圣。

  许多退出早朝的大臣都看到了回来的皇太女,忍不住停下脚步扭头看去。

  不少人都仰头注视着她走进大殿,窃窃私语,“皇太女变化许多呀。”

  “战场果然催人进步,陛下竟也放心,那可是辽东,不仅刀枪无眼,还有可能有时疫。”

  “雏鹰终要长大,若不趁此时机培养根骨,将来羽翼岂能丰满到可以支撑狂风暴雨?”

  “不错,成大事者,必要经历挫折,苦其心志。”苦皇太女还是苦天下百姓,他们选择苦皇太女。

  赵申从旁边走过,闻言瞥了他们一眼,心中嗤笑,还真会拍龙屁,三个月前也不知道是谁在大殿上哭天喊地,反对皇帝派皇太女去辽东。

  一副皇帝让皇太女去就是在动摇国本,有更换继承人的嫌疑。

  皇太女离京三个月,上书讨论二殿下启蒙的公文摆满了皇帝案头。

  现在辽东大捷,皇太女的表现可圈可点,他们就又立即改了风向,哼,墙头草。

  赵申心中嗤笑,脸上却一派严肃正直,瞥见他们看过来,立即目视前方,好似什么都没听到一样从他们身边经过。

  他年初才从广州调回洛阳,虽然他为他在广州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可他在广州呆了十年,真的是呆得够够的了!

  他要在洛阳玩三年,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他决定生病个一两年,再视情况选择是否再入官场。

  十年,赵申想明白了很多事。

  他是有抱负,但貌似,他可以不止一个抱负,他为什么一定要将自己束缚在一个目标上?

  这个世上有那么多未知,他对它们有无限的疑惑和热情,他为什么不能放下一切从心选择,去寻找自己疑惑的答案?

  皇帝总是说他做人做官都缺一点什么,因此不敢将朝廷大任交给他,十年的时间,他一直试图去理解她的意思,去做到她期望的。

  可十年下来,他没找到她想让他走的那条道,却想通了另一条道,他不是一个好官吗?

  作为一个刺史,他没有治理好广州吗?

  他没有为民开化,宣扬良好的品德吗?

  他没有清正廉洁,整顿吏治,执行朝廷的政策吗?

  他都做到了,所以凭什么认为他做得不好?

  世上千人有千面,他就是改不过来,不管他心里怎么想,论迹不论心,我行为做到不就可以了吗?

  赵申自觉自己悟了,于是不再为难自己,此时,他也就脸上一派肃穆,内心在疯狂吐槽看到的每一个人,这样的情况持续半年多了,从他回京的那一天开始就没停止过,别说,虽然没有说出口,但心里也很快乐。

第1365章 番外 成长(二)

  赵含章大大夸奖了赵鸣鸣,并为她复盘了一下这次辽东之行,母女两个还在大殿里用了午饭,一直聊到申时左右,秘书监的赵云欣领着人抱了一大堆公文来。

  赵含章这才让赵鸣鸣回去休息,“去拜见你祖母们。”

  赵鸣鸣更想父亲和弟弟,忙问道:“阿父晚上回来吗?”

  赵含章笑道:“我已经让人去格物司,他一定回来。”

  赵鸣鸣这才高兴的去后宫。

  出了正殿,避过朝臣的视线,她拔腿就跑。

  她身后的侍从连忙在后面狂追,“太女,太女,宫中不好奔跑……”

  赵鸣鸣一溜烟跑远了,回应道:“我去拜见太后!”

  但她跑过甬道后还是拐了一个弯,先去了另一个偏殿。

  申时,二皇子刚午睡起来没多久,此时正坐在大殿的垫子上摸着面前的玩具,很安静。

  听到噔噔的跑步声,他敏锐的抬起头来,敢在他的宫殿里,会在他的宫殿里这样跑的只有一人。

  他丢下手中的玩具,撑起手就爬起来。

  才站起来,赵鸣鸣就蹬的一下跑进来,在他不远处站定。

  姐弟相见,全都眼睛一亮,兴奋不已,赵鸣鸣大叫:“傅惊惊!”

  沉静的傅惊惊也大叫,整个人都灵动起来,“阿姐!”

  傅惊惊光脚就冲过去,赵鸣鸣一把将他抱起,在内侍宫女们的惊呼声下愣是抱着他转了三四圈,还抱着往上颠了颠,有点嫌弃,“你是不是瘦了?”

  傅惊惊:“没有,是你力气变大了!”

  赵鸣鸣放下他,用手将他头顶翘起来的那撮头发按下去,但他的头发太软,刚睡起来翘得很顽固,她的手一拿开就又缓慢的舒展开,还是凌乱的冲天竖着。

  赵鸣鸣按了两下按不下去,难得积攒起来的耐心告罄,又像以前一样干脆的把他头发呼噜一顿,看他彻底凌乱,心里这才舒服一点。

  傅惊惊可怜巴巴的看着他姐。

  赵鸣鸣心虚的移开目光,牵了他的手道:“走,我们去拜见祖母。”

  内侍连忙将鞋子拿上来,服侍傅惊惊穿上鞋子。

  赵鸣鸣牵着他就走,一旁的内侍宫女欲言又止,很想再打理一下二殿下,但赵鸣鸣已经拉着傅惊惊噔噔的走远。

  傅惊惊的宫殿离王氏的正殿不远,她也要干活的,刚和王惠风商量完下个月要给鄱阳湖一带受水灾的地方送物资的事。

  这是属于皇家慈善范畴,朝廷有朝廷的赈灾,作为皇室,各地出现灾情,他们要作为表率帮扶灾民。

  国家安定,虽然每年各地都偶有天灾,但大部分地区还是风调雨顺,国家积累了一定资本,赵含章一直用私库补贴国库的行为就慢了下来。

  这几年,她的私库除了赏赐朝臣、给傅庭涵做各种科学技术的研究,以及一些暂时看不出收益的国家研究外,大多都存了下来。

  钱嘛,光赚是没有用的,得用出去才有价值。

  尤其对赵含章这个皇帝而言。

  因此她给王氏一笔可观的收益,就是让她四处做慈善。

  救灾、扶弱、抚幼、赡老、助学等,只要是她想出来的善事,都可以去做。

  这一切都由王惠风给她策划执行。

  多年来的养尊处优和做善事养出的心胸气度让王氏变得雍容且自信,是天下百姓心中最符合国母的形象。

  她上次去长安扶贫助学,顺便看一下小儿子一家,长安空巷,欢迎她的人挤满了街道,甚至有人因为太激动当场晕了过去。

  太后,已经成了华国第一明星。

  别说满朝文武,就是赵含章自己都没预料到这一点,皇室最受百姓欢迎的人竟然是她娘。

  不过,她乐见其成。

  赵鸣鸣拉着傅惊惊走进来,坐在太后下首的王惠风立即起身行礼。

  赵鸣鸣和傅惊惊亦停下欠身行礼。

  王氏看到赵鸣鸣很惊喜,“你阿娘放你过来了?快过来我看看。”

  王氏将她从上到下摸了摸,着重看了看手,心疼不已,“手又粗了不少,也瘦了,有没有受伤?”

  赵鸣鸣挺起胸膛,骄傲自信,“我在中军,谁能伤我?”没有说她带了一支队伍冲到战场上的事。

  王氏信了,放下心来,再去看傅惊惊,又是心疼,又是好笑,“醒了喝水了吗?这头发是不是你阿姐弄的?”

  她嗔怪赵鸣鸣,“你阿弟年纪渐长,要威严起来了,你不能总是呼噜他的头发。”

  赵鸣鸣:“他的头发太软了,祖母,给他留长发吧,到时候扎上小辫子,就不会再翘到天上了。”

  王氏犹豫了一下,给傅惊惊顺了顺他的头发,还是摇头,“不行,你阿弟头发本就不太好,不能太早留,再剃几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