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599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所以最近洛阳城中都很热闹。

  哦,对了,赵含章今年发的役令,洛阳这边再有三天就结束了,她觉得到时候会更热闹的。

  周边乡镇大量人口跑到洛阳来凑热闹,进城的时候,他们会带来一些家里过剩的东西贩卖,让洛阳的小摊经济活跃了不少。

  除此外,因为那片废墟规定了建成了时间,所以近来洛阳城中需要建房子的人工越来越多,除了一些干苦力的劳工外,他们最缺的是木匠、泥瓦工和雕工。

  大量的人跑到洛阳来相亲和看热闹,最后可能亲没相上,倒是找到了一份工作,热闹没看成,也找到了一份工作。

  从来游玩的百姓一下转变成劳工,那就是流动人口变成了暂居人口。

  洛阳城中人多了,纷争和矛盾也就多了,最近不仅偷盗一类的案件增加,连打架斗殴一类的案件都多了。

  作为洛阳县县令,赵二郎也就更忙了。

  但他忙得……还挺快乐。

第1038章 加班冲鸭

  快乐的赵二郎刚抓了一个盗窃团伙,把人丢到牢里,他就直奔县衙的饭堂。

  赵正也刚从外面回来,正端着一大碗饭菜在吃,看到他的县令冲他点点头就钻进厨房,不一会儿拿了一盆的馒头和一碗菜出来。

  他把盆和碗放在栏杆上,跨步坐上去,就一手馒头一手筷子飞速的吃起来。

  赵正默默地看着他,见他一口咬掉那么大一个小半馒头,然后往满满的嘴里塞一口菜,快速的嚼吧嚼吧就咽下去……

  赵正突然觉得更饿了,但怕他噎着,他还是先给他递了一竹筒水。

  赵二郎不想喝水的,但因为是堂弟递的,于是他接过来勉强喝了一口,然后放下继续大口的吃馒头。

  赵正就一边吃饭一边问:“你午食没用?”

  赵二郎抽空回了一声“嗯”。

  他的随从吕虎也从厨房里出来了,闻言解释道:“为了蹲这伙人,我们连口水都没敢多喝,就怕一个错眼没盯住,人溜了。”

  说着话,落后赵二郎几步的衙役和亲兵也赶回来了,纷纷钻进厨房里要吃的,不大的县衙侧院立刻就蹲满了人。

  赵正蹲田埂用过饭,也在路边蹲着吃过东西,还在大街众目之中啃过饼子,可蹲在县衙里吃饭他还是不太习惯。

  他们明明有条件坐着吃的,于是赵正催促赵二郎,“县衙要添置案桌席位的报告不是早给你了吗?怎么还不批?”

  赵二郎:“我批了呀。”

  赵正就扭头看向不远处正埋头吃饭的余主簿,“余主簿,那为何还不买?”

  余主簿抬头,面无表情的道:“库房没钱。”

  忍了忍,没忍住,于是抓紧了筷子隐忍的道:“县君批复的条子可太多了,目前都按照轻重缓急排着队呢,给县衙添置案桌席位的条子排在了最后。”

  其实余主簿本人是很想当即把这事办了的,毕竟这主要是改善县衙的条件,总不能一直让县令和县丞跟他们一块儿蹲着用饭吧?

  但每天拿着排好的条子再去找赵二郎确认时,他总是把这一条拿掉,说,既然没钱,这些不紧要的事就先放一放。

  于是就一直放啊放啊,许多后面批下来的条子都占到了前面,就它和修缮县衙屋顶的条子排在了最后。

  对了,县衙本来是有县令和县丞坐着吃饭的案桌席子的,但因为最近外在活动多,相亲活动啦,卖洛阳城内的商铺宅子和土地啦,尤其是内城那片废墟,最近抢购和咨询的人多,把县衙都堵满了,挤占了不少县衙办公的地方,让来县衙办基础事务的百姓想进而不敢进。

  于是赵正就让人把这些事务都挪到了外面广场上,摊子都快沿着县衙墙根摆一圈了,桌椅板凳不够用,于是本来给县令他们吃饭用的案桌席子也被抬出去了。

  抬出去容易,再抬回来就难了。

  所以从一个多月前,赵二郎和赵正就跟衙役们一起蹲在县衙侧院里吃饭了。

  赵正深吸一口气,问赵二郎,“既然拨不出这项钱款来,你批什么条子?”

  “阿姐说的,应该做的事都批条子,”赵二郎啃了一口馒头,想了想又道:“但阿姐也说了,县衙的事也分轻重缓急,事关百姓生死最急,次之民生,再次之经济,自身需求最次,所以就排在了最后,可不是我胡为。”

  他很有理有据的。

  赵正就深沉的叹了一口气,道:“行吧,案桌席子的事先放在一旁,但书架和书箱这些不能再拖了,县衙的文件越来越多,如今已没有地方可以陈放,每次寻找旧案都需要找寻很久,所以我们需要书架和书箱分门别类。”

  赵正道:“条子我也批了。”

  余主簿握紧了筷子,咬牙切齿的道:“库房没钱~”

  赵正就和赵二郎道:“您就不该把县衙收上来的税都交给大将军,我们分明说好要留一些自用的。”

  赵二郎心虚,“可阿姐也好难,她都快要哭了。”

  赵正抓狂,赵含章会哭吗?

  就算哭,会为了钱哭吗?

  那都是骗人的啊县君,你能不能成熟点?

  赵正默默地看着他,赵二郎心里过不去,就道:“那,那我回去问阿姐拨一点钱下来?”

  赵正终于露出笑容,“县君深明大义,那我们就等着县君的好消息了。”

  余主簿也呼出了一口气。

  赵二郎只觉压力倍增,手里的馒头瞬间不香了。

  见他啃馒头的速度骤降,赵正心里平衡了,愉悦的道:“县君,你该让大将军补一个县尉,您现在是县令,怎么可以把县尉的活儿都干了呢?”

  一旁的余主簿深以为然的点头。

  赵二郎不答理他,他很喜欢县尉的工作,一度想要把县令的位置让给赵正,然后他去当县尉,至于县丞,让余主簿当好了。

  但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他姐就不能答应,要是让他姐知道他把县务推给赵正……

  赵二郎打了一个寒颤,觉得上次被他姐拉去比划摔下来的后背又隐隐作痛了。

  赵正见他不吭声,就扭头对吕虎道:“今日县令要处理的公文我放在案桌上了,你记得给县君读。”

  赵二郎:“都到下衙的时间了,我……我要回去陪阿娘吃晚食的。”

  赵正目光就落在他面前的盆上,又去看他手里拿着的馒头。

  赵二郎终于吃不下了,放下馒头道:“我就是尝尝味儿,垫垫肚子,抓回来的人还要审呢。”

  赵正冲他咧嘴一笑,“没事儿,反正我今晚也要加班,我们一起。”

  县衙为什么包大家的晚食?

  当然不是因为县衙福利好,而是因为县衙太忙了,只有包伙食,大家才会主动留下来加班啊。

  余主簿已经吃完起身,面无表情的离开。

  他不是第一次当官了,惠帝在时他就是雍州主簿,不过因为雍州粮荒,他和家人在雍州实在活不下去就辞官跑回了洛阳。

  余氏不大,但也是士族,他当年定品也定了六品,因此到洛阳后经过筹谋,又找了一个小官做,后来洛阳陷落,他是跟着先帝留下守城的一个小官,他没有跟着先帝迁都离开,而是留下,后来赵含章就起用他为洛阳县主簿。

第1039章 他有钱

  之前是给赵宽打下手,现在是给赵二郎打下手。

  其实给谁打下手他都没意见,他有意见的是,为什么现在当官和以前差别这么大?

  以前他每日只需上半日衙,还能悠闲的饮酒观雪,洛阳已经下第二场雪了,今年他别说赏雪,他已经连续两旬未曾休沐了,每日都要加班到亥时……

  要不是洛阳一日比一日热闹,大将军隔一段时间就来夸他们,他真的好想辞官不干。

  罢了,为了远大的前程。

  他定六品,本最高只能做到六品官,但若在大将军手下,只要得用,余主簿觉得自己可以更进一步,说不得能做到三四品也不一定啊。

  四品便等同刺史,三品已经可以做封疆大吏了,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余主簿一脸麻木的给自己鼓劲,他一定可以的,他一定可以的,都付出这么多了,此时若辞官,岂不是给后面的人让路吗?

  他才不让呢。

  县君是大将军之弟,洛阳县就是他历练的地方,他总会走的,余主簿心里有一本账,知道赵二郎走了,多半是赵正接上。

  他这个主簿也能跟着往上升,而以赵正的才华和身份,他在洛阳县也不会待很久,多则五六年,少则两三年就会离开,到时候……

  洛阳县县令就是六品了呀。

  放在以前,这是他到头的官职了。

  就是靠着这个念头,余主簿才说服自己年近三十还跟着一群十来岁的活力小年轻们一起加班到亥时。

  他要当县令,他要当县令,他要当县令!

  余主簿说服了自己,老老实实地加班去了。

  赵二郎也坐到了大堂,拿过一则公文,艰难的认着上面的字,才读到一半就被一个反复出现的字给气到了,他指着问吕虎,“这是什么字?”

  吕虎看了一眼,有点眼熟,但不认识,于是目光往前一滑,两个字放在一起他就认识了,“畿,”他道:“京畿,郎君,就是洛阳周边的意思。”

  赵二郎忍不住嘀咕,“我当然知道京畿是都城附近的意思,干嘛非得写京畿,直接说洛阳周边就好了,洛阳这两个字我都认识。”

  虽然不太会写。

  认得了这个字,赵二郎就勉强继续往下读,但很快他就放弃了,丢给吕虎道:“念给我听吧。”

  吕虎就展开,一字一顿的给他念。

  这是兵部送过来的,统计这一次四大军营在京畿地区开荒、平整道路和疏通河道、修建水渠和蓄水池的报告。

  当然,兵部不会和洛阳报告这些事,他们之所以列举这个是为了和洛阳县衙要钱的。

  除了朝廷要求他们的任务外,他们还额外多做了一些,兵部表示他们也不和洛阳县衙要工钱了,就麻烦他把多做的这些耗费的伙食费结算一下。

  赵二郎听完,拿过折子认真的数了数,“一共有二十八个字不认识,你交还回去,就说我看不懂,让他们用最简单的文字再写一遍。”

  能拖一天是一天。

  吕虎应下。

  赵二郎这才去处理其他的公文。

  等处理完,天都黑了。

  赵二郎就撸起袖子兴奋的道:“把人犯带上来!”

  吕虎劝道:“郎君,今天晚了,要不明日再上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