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571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第986章 求活

  赵瑚留在江南的人手不足,派了三批人送粮食回去,实在是调动不出人手了,管事们就只能想着从当地招。

  他们招人自然是招年轻力壮的,所以他们最近找的人都是十六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有志青年。

  除了比江南低廉工钱更高的报酬外,就是北地那无限的机会。

  “你也不想想,朝廷在北面,以后朝廷给的好处是不是都放在北面?”

  一开始青年们还忍不住反驳:“北方有战乱。”

  “那都是以前了,现在大将军已经收复失土,平定匈奴,北方再不会打仗,就是打也不怕,有赵家军在呢。”

  “就是,现在我们北方是百废待兴之时,你们现在去北方,那简直是闭着眼睛捡钱呀。”

  “不是说北方现在穷困,还缺粮吗?真有你们说的这么好?”

  “缺粮是真的,但穷困?哼,你也不看看,现在坊市中最贵重的琉璃和书籍都是从哪儿来的,那都是从豫州运过来的,你再看城中那些挥金如土的人,大半是北方迁徙来的士族,而留在北方未曾迁走的士族世家更多,他们不更有钱?”

  初出茅庐,还单纯天真的年轻人们相信了,忍不住冲着北方的方向展望起来。

  赵家的伙计再接再厉,压低声音蛊惑道:“而且你们知道我们东家是谁吗?”

  年轻人们还真不知道,他们将这一群北方来收粮食的客商统称为北方来的。

  赵家伙计就小声道:“我们东家是大将军的叔祖,是赵家人!”

  年轻人惊叹一声,欣羡不已。

  赵家伙计也自得起来,和他们道:“所以啊,跟着我们是不会有错的,要是运气好,让大将军看到了我们的能干,说不定还能到大将军身边做事,将来也改换门庭、飞黄腾达呢。”

  年轻人们更是眼睛一亮,心口的野心被挑拨起来。

  于是他们都要跟着他们北上。

  管事们就这样用小钱招揽到了一群热血青年,说是小钱,但跟现在江南低廉的工钱相比算是高的了。

  江南因为涌入大量从北方逃亡过来的人而物价高涨,人工低廉起来。

  新来的士族们带来了他们的财富,工匠和奴仆佃户,他们大量购进房屋商铺,还有田地。

  当地的士族很戒备他们,但他们依旧能想各种办法从贫困的农民手上买到田地、山林和河泽,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只能改去做佃户或者短工。

  他们还带来各种他们没见过的工具,不管是纺织、建造房屋还是耕种都更快,更精细了,然后大量的本地工匠因为技艺与北方的有差异,失业了。

  所以,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大量闲置的人工,以至于工钱很低,但……物价很高。

  管事拐上这些人,在又收够十车粮食时,当即带上他们启程回豫州。

  就在他们满怀信心和希望往豫州前进时,一片荒芜,如死寂一般的幽州也迎来了第一批粮食。

  这一批粮食的到来如同油滴进烧烫的水中,一下沸腾了起来,幽州,一下就活了!

  石勒心中吃味,却不得不承认赵含章送来的这批粮食很及时,为了让百姓有信心活下去,他不得不大肆宣扬起来,让人在幽州内宣传,大将军派人送了赈济粮来。

  此时的幽州已经开始转冷,徐大义光着脚推开半开的木门,哒哒走进来,上前扒拉一下破被子下的人,声音嘶哑的道:“快起来,要去大村口领赈济粮了。”

  床上的妇人艰难的撑开眼睛,说不出话来。

  他就给她喂了一口水,见她脸色还是灰败,想了想,咬着牙起身,去厨房里拿了一把刀,站在水缸前比划了一下,就一刀把耳朵的一半切了下来。

  他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麻布和锅灰把耳朵包好,然后拿着那半只耳朵剁碎了蒸好给她喂下去。

  床上的人迷迷糊糊吃下去,勉强活了过来,这才几不可闻的问道:“这是什么?”

  徐大义道:“我从外面抢到的兔子肉,走吧,我背你去,我回来的时候里正已经派人烧火煮粥了,一会儿我们可以领一碗吃。”

  他把人背到背上,又从厨房里摸了两个碗塞怀里。

  妇人晃晃悠悠的靠在他的背上,因为吃了东西,眼睛慢慢看得清楚了,她这才看到他脑袋上包着麻布,他耳朵上隐约有红色的血迹。

  她忍不住抬起手指触碰了一下,问道:“这是咋了?”

  徐大义偏了偏脑袋,不耐烦的道:“跟人抢吃的时候被咬的,你管那么多呢,留着点力气活着吧。”

  他威胁道:“你要是死了,我就拿你去换口粮。”

  妇人立即不说话了,但心里并不怎么害怕,她想,她都死了,是被人吃,还是被虫子啃噬,有什么区别呢?

  她的两个孩子……

  一想到此处,她的心口就钝疼,偏一点泪水都流不出来,她一脸麻木的看着前方。

  他们开始在路上碰见人,还有力气的,抱着一个碗就小步往大村那边跑,没有力气的,则是一步一挪,她甚至看到有人摔倒了没有力气站起来,便趴着往前挪动……

  徐大义将人背到大村,第一锅粥已经烧好了,他立即将妇人丢在一个角落边,然后拿着两个碗过去排队打粥。

  里正一边给他们倒粥,一边大声道:“一人只能一碗,我都记着呢,可不能重复领,一会儿大家都吃过以后就发粮食,这一批粮食是从豫州送来的赈济粮,大将军都记挂着大家呢。”

  又道:“觉得一碗不够吃的,又有力气的,吃过以后去村子里抬人,抬来一个走不动的可以分他的半碗,最好是两个人一起抬,要是把人抬死了,不作数的……”

  因为他这句话,徐大义将新打到手的两碗粥喝了大半,每碗就剩一个碗底给妇人,等她喝完以后就转身去找人,“三生,搭个伙不,去二柱家里看看,他们家几个孩子和弟妹,不知道还活着没,把人抬来还能换粥。”

第987章 希望

  三生认为他说的有理,当即也吃光碗里的粥,跟着他去抬人。

  陆续有人转身回各个小村庄抬人,把村子里还有一口气,走不动的都抬了来。

  衙门在幽州易主之后发过赈济粮,给了这些没法离开故土逃亡的人一个生机,但那已经是一个多月前的事了,那点粮食根本不够吃,此时,所有人都饿惨了。

  豫州送来的粮食被石勒快速的分拨各郡,郡再到县,县再到里,速度比他预想的还要快。

  幽州各村里还幸存的人都盘跚的去领救济粮,沉寂的大地恢复了一点生机。

  石勒都忍不住道:“到此时,我方知赵含章为何每一县都至少要放一个从学堂里出来的人,他们赈灾有序而正,很有经验。”

  通知乡里村镇,组织人手运送粮食,分拨粮食,甚至连现场熬粥,且不可赈济过多这样的事都考虑到了。

  最让石勒惊讶的是,各个县在熬粥时,要么往里加了糠,要么加了大豆,要么直接一半米,一半谷子熬煮,有的则是全麦粥或者小米粥,这两者全都是带壳,别说,煮出来的东西都不好吃,但……很有效,直接让还有余力活着的人放弃挤占贫民的生存空间。

  这些学生的骚操作落在一些清廉的官员文士眼中,不免有贪酷之嫌,当即就有人和石勒暗告,怀疑各县有截留赈济粮,中饱私囊的情况发生,请求石勒派出官员巡察,严查各地账目。

  “大将军千辛万苦才送来这些赈济粮,还请使君重之慎之,莫要让幽州百姓伤心啊。”

  石勒觉得他们说的很对,当即就要同意,但最后还是想请教一下张宾,于是压下心头的想法,先让人下去了。

  他跑去和张宾说,“我知道怎样替换掉赵含章的那些人了,此次赈灾就是一个机会,让这些暗告的人去查,一定能查出他们的毛病来。”

  张宾却问道:“吹毛求疵,这对主公来说有什么好处呢?”

  石勒皱眉。

  张宾道:“赵大将军留下的这些人目前是最合适的,拿掉他们,主公手中可有替换的人选?若替换的人不能比这些学生做得更好,最后受损的岂不是主公和幽州的百姓?”

  他道:“您现在是幽州刺史,幽州的百姓皆是您的子民,您应该为他们着想。”

  石勒蹙眉道:“我的确没有找到可以完全替换的人,但赵含章每个县都留了人,且都这么能干,坐镇幽州,我实在难安。”

  张宾就笑着安抚他道:“这是因为主公前半生颠沛流离,被人害惯了,但我观赵含章重情重义,非轻信毁诺之人,且对主公很是欣赏和宽容,她是以君的身份,对您有倚重之意,您何不以良臣之身应之?”

  石勒心中一动,时常被张宾和卫玠挑动的心弦重重一振,呼吸有些急促起来,“你是说,做名留青史的晋臣?”

  张宾知道石勒的心结,微笑道:“赵含章武功已著,今日看,文治也不会差,区区晋国,哪里盛得下她的才华?”

  石勒目中生辉,他并不介意认赵含章一个女郎为主,他一个奴隶都有雄踞一方的意思,何况赵含章呢?

  他现在就盼着赵含章杀掉晋帝自己登基呢,不然,晋帝在一日,他就难安一日,石勒和晋国是有大仇的!

  张宾见他听进去了,再劝,“主公不如管好幽州,一旦大事成,还可以去并州、冀州、甚至是司州,说不得将来回到新朝,还能位列三公,功封诸侯。”

  石勒只是幻想了一下便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然后狠戾道:“到时候就让晋国皇室及权贵跪在我脚下,让他们拜我这个羯族奴隶!”

  张宾垂下眼眸,沉默的躬身回礼。

  石勒对他很礼遇,连忙将他扶起来,和他道:“多谢先生提醒,此时的确不宜挑衅赵含章,罢了,我就再等看看,她是否真的能够安定天下。”

  她要是真有这个能耐,他效忠于她又有何不可呢?

  张宾悄悄松了一口气,石勒是个善于听劝,却又喜欢多思反复的人,赵含章走的时候他还一心把幽州搞好,在幽州站稳脚步呢,这才一个多月,怎么就想起来要跟赵含章夺权了?

  张宾离开,回到自己的办公房后叫来长随,低声吩咐道:“去查一查,昨日和今日都有谁来见过使君?”

  长随应下,悄悄退走。

  长随才走,一个书吏便进来道:“长史,卫郡守来了。”

  张宾嘴角微抽,但还是让他将卫玠请进来。

  会来刺史府找他的郡守,也就隔壁郡守府里的卫玠了。

  张宾长叹一声,叹息的气息还未完全吐出,卫玠便出现在了门口。

  看到张宾,卫玠展颜一笑。

  张宾只觉得屋子一下就亮堂起来,连透过窗棂显得有些昏暗的光线都变得明亮照人,张宾吐到一半的气就消了。

  虽然无奈,可谁忍心拒绝一个美人的邀约呢?

  张宾……还是很愿意和卫玠共处一室的。

  他笑着请卫玠坐下。

  卫玠也在他的对面坐下,和他笑道:“我来找长史回禀一下范阳郡赈灾的进程。”

  他道:“百姓饥饿稍减,但此时,一味的分发赈济粮反倒不好管理,所以我想,应该以工代赈,幽州里的人也该用起来了。”

  张宾笑着颔首,“使君不日就会下令,命各郡县以工代赈,剩下的赈济粮就以钱买之,这次大将军除了粮食外,还派人送来了大量的赈济银钱。”

  全是赵氏铸造的新钱,说真的,虽然朝廷说是征收上来的算缗钱,但张宾怀疑是赵含章自己铸造的钱。

  国库那么缺钱,她真的能忍住,一点钱都不多铸造吗?

  除了豫州送来的赈济钱,还有他们自己征收上来的算缗钱,幽州现在是穷困,但有钱人还是有不少的。

  王浚败得太快,很多士族都没来得及跑,这里面还有因为战祸从冀州跑过来的士族呢,征上来的算缗钱也不少。

  这些钱以财务支出,以及赈济款的名目发往各郡县,再由他们组织灾民们干活,以换取工钱,再用钱从衙门里买粮食。

  剩下的赈济粮都被放在了衙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