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567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改革不是那么容易的,”赵淞语重心长的道:“自古以来的改革者,强如吴起、商鞅,无不惨死,甚至连累家族。”

  赵含章面色不变,只是更加坚毅,“五叔祖,吴起虽亡,变法却使楚能够马饮于大河,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商鞅虽死,但新法不败,秦由此而强盛,这才有始皇帝天下一统的局面。我的改革,只要新法不灭,于国于民有大善,我便不悔。”

  赵淞张了张嘴,再说不出反对的话来。

  半晌他起身要离开,走到门口又停下,微微回头问:“战事已歇,你和庭涵的婚事何时要办?”

  赵含章浅笑道:“待问过傅祖父,我们便可准备起来了。”

  赵淞这才叹息一声离开。

  他走出赵宅,赵瑚还没走,陈老爷三个已经告辞走了,他们有点后悔跟着赵瑚来找赵含章要说法,搞了半天,赵瑚自己都没能坚持住。

  不仅没有任何改变,还让他们三人在赵含章面前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赵淞出来时,赵瑚正拽着从外面回来的傅庭涵说话,他坐在车辕上,而傅庭涵一脸老实的站在车旁听着。

  赵淞过来,只听到一句半,“身为一个郎君,怎能让未婚妻子为钱财烦恼呢?你们总要成亲的,难道那时候也要这样紧紧巴巴的……”

  一看到赵淞,赵瑚就把未说完的话憋了回去,然后松开傅庭涵的手,只是因为话没说完,憋得很难受的样子。

  赵淞瞪了他一眼,和煦的对傅庭涵道:“庭涵回来了,快进去吧,三娘正等着你一块儿用食呢。”

  傅庭涵松了一口气,后退一步向赵淞赵瑚行礼后退下。

  赵瑚目送他的背影消失,一脸的惋惜,五哥要是再晚来一会儿,他说不定就能把傅庭涵说通,让他到他这儿来做智囊了,也不指望他离开赵含章,只是闲暇之余和他搞些东西,那也足够发财了。

  他可是知道的,现在赵含章手上几个下金蛋的产业都有傅庭涵的影子在。

  赵淞坐到车里,对还在冲外张望的赵瑚道:“别看了,他手上有再多的东西也到不了你手上,有三娘在呢。”

  赵瑚只能失望的收回目光,坐到赵淞的对面,皱眉问:“您跟她说什么呢,这么久?”

  赵淞没告诉他,只是道:“老七,你以后对三娘客气一些,她现在可不止是赵氏三娘,还是太尉,是大将军,以她的身份,是先有国,后有家。”

  “我们与她,是同族,是同盟,所谓同盟就是合作,既是合作,那就要有所付出,不然我们哪来的脸面享受成果呢?”

  赵瑚一愣,眉头蹙道:“我没有付出吗?哪一次她要打仗,要赈济灾民我不出钱出物的?”

  赵淞就瞥了他一眼道:“那也要把脾气收一收,不要忘了君臣主辅,族中几房,这几年就属你出的钱财最多,可有几人念着你的好?你要坏就坏在一张嘴上。好在三娘公私分明,眼睛明亮,没有让你实际亏损,要换个小心眼的,就凭你这张嘴,任你付出再多,对方也要压着你。”

  赵瑚气得鼻子喷气,“五哥,我都一把年纪了,是赵含章的叔祖父,活了大半辈子,到头来还要看她的脸色行事?”

  赵淞冷淡的道:“你有胆现在进去再骂她一顿?”

  想到刚才赵含章冷冽的脸色,赵瑚没敢说话。

  赵淞就哼了一声,他就知道,欺软怕硬,外强中干的东西,也就是嘴上说说而已,这脾气再不改,以后怕是要惹出大祸来。

  傅庭涵走到大堂,进来发现她正提笔皱着眉头看公文,就上前看了一眼,是他祖父为雍州求钱粮赈济的文书。

  “没钱是吗?”

  赵含章叹息着点头。

  傅庭涵就道:“我去一趟青州和光州吧。”

  赵含章抬头看他,“会不会太累了,你都在外奔波大半年了。”

  傅庭涵摇头,“算缗令得到的钱有限,只能解燃眉之急,不能长久依靠,从现在到来年夏收还有半年的时间,赋税收缴和清点需要一定时间,所以你需要钱财过度,盐是最暴利,也是最合适的。”

  “虽然已经写了晒盐和煮盐的大致方法,但研究出来也需要时间,还是我去吧,我知道怎么更快,成本更低的去除海盐中的杂质,研究出来的速度会更快的。”

  赵含章思索片刻后点头,“好,我让人护送你过去。”

  傅庭涵见她同意,松了一口气,赵瑚有一句话没说错,身为赵含章的未婚夫,他不能总是让她为了钱的事儿烦心,过得那么拮据。

第979章 表率

  傅庭涵要去青州和光州,赵含章想了想,便给他身边的施宏图和路大轩封了参将之职,准许他们一人带一千兵马,两个人便带两千人,一同护送傅庭涵去青州。

  赵宽和孙令蕙几天前便起程了,算一算时间这会儿应该到了,等傅庭涵过去,他们应该也熟悉了一下地方,正好可以开始琢磨盐的事。

  暗部的高诲一听说傅庭涵要去青州,当即带着暗部的商队跟着一块儿去了。

  虽然他不知道傅庭涵去做什么,但他已经很久没有运作了,自从匈奴人南下,各地混乱,他就只能在豫州和司州间来回打转,不敢去太远的地方,以免不小心就被土匪给抢掠了。

  傅庭涵一走,以豫州为中心,以陈县为起点的算缗令便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赵瑚忍着心痛和县衙上报了自己的资产和车船数量,然后让帐房算好了钱给衙门抬去。

  哦,不是抬,是拉。

  第一辆车到达县衙时,最后一辆车还在拐角的街里没转出来呢,有好事者特意顺着车往下数,不一会儿回来,找到同伴,咋舌道:“你知道有多少辆车吗?”

  “多少?”

  他就比出两根手指翻了翻,同伴也惊呆了,“二十辆?都是钱吗?”

  同伴压住心中的激动道:“都是钱!”

  衙役将车上的箱子抬下来,打开清点,确认无误后就要把箱子抬到库房里,谁知来交钱的管事却拦住他道:“等一下,这钱是你们的,箱子却要还给我们的。”

  老太爷特意叮嘱过的,要把箱子带回去,这箱子可都是好木头打的,也值不少钱呢。

  要不是怕寒碜,其实他们更想用麻袋装钱,偏老太爷又抠又爱面子,非得用箱子装,装完了还得带回去。

  衙役:……

  这要是一般人,他一定要骂对方一顿,不想给箱子,你直接用麻袋装啊。

  但这是赵瑚家的管事,俗话说的话,宰相门前七品官,赵七太爷家的管事虽不是七品官,但也不好太过得罪的,于是只能转身去找帐房,拿出几十条袋子来,一群人就在县衙门口不远处一边点钱,记账,一边把钱塞麻袋里。

  钱太多了,一时点不完,县令亲自出来看,然后跑到学堂里,不多会儿学堂高年级的学生就临时改课,改成实践课,由算学先生带着过来一起点钱。

  学生们长这么大,第一次看见这么多的钱,说真的,算学先生和县令都是第一次见。

  陈县县令韦晁是赵含章刚提拔上来的,他之前是甄城县县令,虽然都是县令,但官职和地位却都不一样。

  他很用心,也很努力,这一点,直接点到晚上,县衙直接亮着灯继续点,待将所有钱都点完,确认无误后他又亲自盯着入库,将锁锁上以后派了五个衙役看守,他则拿着钥匙跑去见赵铭。

  这钱太多了,县衙的库房都占去了一半,得把钱弄走,不然他晚上一定睡不着觉。

  赵铭也没睡,他处理政务一向快,这时候熬夜是为了清点自己的家资。

  如果说赵瑚是士族豪富中的代表,那么赵铭就是士族官员中的代表,只有他们两个都带头缴纳算缗钱了,其他人才会动。

  赵铭算账算得心情浮躁,忍了忍,他最后把笔给丢了,叫来管家,“山伯,我们家的帐房何时到?”

  山民躬身小声道:“已经在催了,他们清点完家中的资产就上来。”

  赵铭哼了一声道:“速度太慢了,七叔家中资产这么多,清点都这么快,钱都送去县衙了,结果我们家的帐房这时候还没上来。”

  山民低着头不敢反驳。

  赵铭挥了挥手让他退下。

  山民躬身退下,到了外面就直起腰来,看到五太爷在石桌边玩棋子,他就走过去。

  赵淞头也不抬的问道:“被骂了吧?”

  山民双手交握于腹前,站在他身后看他玩棋子,叹息一声道:“七太爷家中光帐房就养了十八个,我们家如何比得上?速度自然就慢了一些,但要说我们家的帐房比不上七太爷家的,我却不赞同,郎君说要点清楚资产,帐房自是不敢怠慢,肯定一粟一麦都要点清楚的,不似七太爷家……”

  他说到这里一顿,小声问赵淞,“五太爷觉得七太爷真的那么老实,真就如实上报了资产?”

  赵含章要算缗钱,当然不可能派出帐房家家户户去清点人家的家产后算税,她直接命令符合标准的各家自己清点资产后上报,然后缴纳算缗钱。

  赵瑚就给县衙报了一个数字,还有车船的清单也列出来了,然后按照上面所列的缴纳算钱和车船税。

  山民只是怀疑,赵淞却是直接肯定道:“他自不会那么老实。”

  山民一听,忧虑不已,“三娘不会和七太爷闹起来吧?”

  赵淞叹息道:“谁知道呢?”

  赵含章没闹,她一听说赵瑚派人大张旗鼓的给县衙拉去二十车的钱便不由笑起来,然后和身侧的赵云欣道:“记下来,明日我要写一幅字给七叔祖,以奖励他做了个好榜样。”

  赵云欣应下,她悄悄看了一眼下面盘腿坐着的汲渊和明预等人,还是没忍住小声道:“使君相信七叔祖纳够了算缗钱吗?”

  “当然,”赵含章温和的笑道:“我从不怀疑七叔祖的人品,他既然主动交了,自是交足了的。”

  赵云欣看着赵含章的笑脸,心中惭愧不已,她在心中对七叔祖连连道歉,觉得自己这一次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使君消息灵通,说得这么肯定,一定是查明了七叔祖这次没有偷税漏税。

  赵云欣拿出小本本把写字的事记下,明天好提醒赵含章。

  赵含章扭头和她道:“你今日也累了,回去用饭歇息吧。”

  赵云欣扫视一圈,大概猜出他们有机密的事要谈,便躬身退下。

  等赵云欣退下,汲渊就笑问道:“使君真的相信七太爷如实禀报了家资?”

  赵含章道:“他拿出二十车钱,粗略一算,数额多半在千万以上,又大张旗鼓的给我送到县衙当面点清,这就足够了。”

  汲渊想了想后笑道:“今日过后,还观望的豪富怕是要抓紧时间点清资产上报了,的确堪为表率,使君这一幅字应当送。”

第980章 合作吗

  说笑两句便说回正事上,赵含章沉声道:“钱我们很快就有了,但还需要购买粮食,如今只有江南和蜀地可以买到粮食。”

  汲渊道:“使君是怕琅琊王作梗,我们从江南买不到粮食?”

  赵含章点头。

  明预就道:“可以从荆州想办法,王刺史在荆州经营一年,应该有门路。”

  汲渊也道:“江南也并不是铁板一块,琅琊王从前在徐州经营,他带着大批人马去江南,占的是江南士族的利益,真心顺服的人不多。”

  这几年,北方大量士族往南迁徙,到了江南后他们散于各处,各自为政,总也争不过当地的士族。

  琅琊王逃到建邺之后,王导就建议他联络所有迁徙而来的北地士族,同时和江南本地士绅搞好关系,合二为一。

  在王导的努力下,他们也的确组建了一个班子,将散落的北地士族团结在了一起,同时他借北地士族的声威举行各种宴会,以此结交南方士族,在赵含章和石勒匈奴人打仗时,南方士族们已经倾向琅琊王,王导眼看着就要成功了。

  然后石勒投降,赵含章掌握了石军,江南士族们立即就又观望起来,对琅琊王态度不远不近,本来说好了要一起驱逐赵瑚的商队及新钱的,这下也停止了动作,大家就又默认赵瑚的商队在江南行走了。

  等赵含章打下匈奴,班师回朝,一封“与民书”传遍天下后,江南有一半士族面对琅琊王已经是一脸疏离,愿意与他亲近的那一半也多是看在王导的面子上,但在发觉王导与琅琊王也离心以后,还愿意凑在他身边的士族寥寥无几。

  所以汲渊认为江南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