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453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烈火烹油,盛极必衰,”赵仲舆道:“赵氏还幼小,经不得你和皇帝这样的争斗。”

  赵含章深以为然,连连点头道:“我也觉得陛下留在郓城更好些,只是不知该要什么借口。”

  明预道:“幽州和冀州正旱灾,此时迁都耗费巨大,可以先拖过今年。而且祭天大典在即,陛下也不想平生事端,在此之前肯定不会提,大典之后我们找个借口赶紧离开,迁都一事以书信来讨论,一来一往都费时间。当年从洛阳迁出来讨论了四年,这次迁回去,讨论个两三年再定下来也是正常的。”

  赵含章和赵仲舆一想还真是,于是连连点头。

  赵含章想,如果今年的蝗灾能够平稳度过,那的确可以再拖个两三年的。

  赵含章想到现在苟晞越来越失智,不由问道:“叔祖父现在身体如何?”

  赵仲舆蹙眉问道:“还好。”

  赵含章手指轻轻点了点矮桌,道:“祭天过后,叔祖父就时不时的告假吧,拖个一两年就以身体不适为由告老还乡。”

  赵仲舆一听,眉头稍动,快速的瞥了一眼明预没说话。

  等到祖孙两个一起往后院走时他才低声问道:“你想要动苟晞和陛下?”

  赵含章道:“我不会动陛下的。”

  她轻声道:“如果苟晞不在,陛下身边就不用叔祖父为质了。”

  她不会动皇帝,但做事也能更自在些,赵仲舆一日在皇帝身边,她就多少要受些束缚。

  赵仲舆若有所思的点头,只是他心里知道,想要皇帝同意他告老还乡,基本难如登天,除非,赵含章同意皇帝迁都回洛阳,她就在皇帝身边,皇帝不再需要他做人质。

第774章 重伤

  赵仲舆让人在后院给赵含章收拾出一个院子来,听荷早就带着行李去安置了,此时祖孙俩并肩走着,并不带下人,一进二门,赵仲舆正要给她指院子的方向,就见赵含章猛的抬脚往前一踹,赵仲舆只来得及看到一道黑影往前一飞,啪的一声摔在地上。

  赵仲舆悚然一惊,下意识的大喊,“刺客!来人,有刺客!”

  正在安排巡防任务的曾越听到这声叫,心头一紧,立即带着士兵们往声音传来的方向冲。

  奶奶个熊,一定是苟纯干的!

  曾越冲进二门,就见赵仲舆黑着脸站在一旁,赵含章蹲在地上,她面前躺着哀哀叫的赵济。

  曾越忙问:“刺客往何处去了?”

  月色中,赵仲舆的脸更黑了。

  赵含章道:“没有刺客,曾越,你过来看看大伯父是不是伤了内脏?”

  曾越上前,根据衣服上的脚印摸了摸他的上腹,看了一下他的反应后道:“应该未伤到内脏。”

  躺着的赵济小松一口气,捂着肚子正要和父亲告状,就听到曾越小声和赵含章道:“但肋骨应该断了。”

  赵济:……

  只是听着就很可怕了,赵济脑袋往地上一靠,就哀哀的呻吟起来。

  赵仲舆又气又恨,扭头对赶来的赵典道:“还不快去请大夫!”

  赵含章道:“快去抬张木榻来,或者木板也行,大伯父现在不能移动。”

  等赵济终于被抬回房间,大夫也到了。

  他摸过脉,又摸过骨头,确定道:“腹中有些微出血,肋骨断了两根,我给他开些止血的药,待过两天,血止住了再给他开续骨生骨的汤药。”

  赵仲舆问道:“性命无碍吧?”

  “无碍,只是出脚的人踢的巧,正是人身上最疼的几个位置,明天上腹应该会显出印子,还疼,不过这都是表象,忍过几天就好了,多卧床休息,尽量不要下床走动。”

  赵仲舆点头应下,让赵典领着大夫去开药。

  赵含章老实的站在一旁,见大夫走了,立即上前,一脸歉意的道:“叔祖父,都怪我莽撞,没看清人就出手,哦,出脚了。”

  赵仲舆眉头紧皱道:“此事不怪你,是他不知所谓,就算是在自家,也没有躲在暗中窥视的道理。”

  他道:“时辰不早了,你一路奔波劳累,先回去休息吧。”

  赵含章:“那大伯父这儿……”

  “自有下人伺候,你留在此处又能做什么事呢?”赵仲舆道:“你先走吧。”

  赵含章便应下,行礼退走。

  她一走,赵仲舆就气呼呼地撩起帘子进到内室,站在床前盯着赵济看。

  赵济这会儿已经不怎么疼了,总算可以说话,只不过还不能大声,不然一旦牵扯到腹部就疼。

  赵济告状:“阿父,我今晚差点丧于她手。”

  赵仲舆沉着脸问道:“好好地路你不走,为何躲在树后?”

  赵济辩解,“我没有。”

  “你当我眼瞎吗,三娘手上提着灯笼,我看着路呢,进了二门路前有没有人我不知道吗?要不是你突然从树后窜出来,她会一脚将你踢飞吗?”赵仲舆怒道:“你这是想吓她,还是想吓我?她年轻气壮,又是武将,能被你吓住吗?你这是想吓死我你好继任族长吗?你……”

  “我只是想找您告状,”赵济忍不住委屈道:“我听见您和她的说话声了,就想躲在一旁听一听,她从进府到现在都没有来给我问好请安,我听见你要她去休息,便忍不住想跟你告状,哪知道我才出来她就伤我了。”

  “阿父,她一定是故意的,”赵济道:“您也说了,她是武人,在战场上杀敌要的就是眼明,她会认不出我吗?”

  赵仲舆:“你少胡思乱想,当时我连你影子都没看到,黑乎乎的,她怎么认出你来?”

  赵济:“可这是我们赵家内宅,我不信以她的聪慧她会不知道出现在内宅的只会是自家人,您没看到我,但她一定看到了,就是没看到也能猜到。”

  又说起今天赵含章进家门而不进前厅的事,“我好心让人准备了饭食,特意等在前厅,结果她进了家门竟没来拜见大伯,而是去见一个幕僚……”

  赵仲舆揉了揉额头道:“今天她进城门时正好和苟纯面对面撞上了,俩人起了冲突,三娘枪指苟纯脖子,差一刀的距离就能杀了他。”

  赵济抖了抖嘴唇道:“您,您是在用她威胁我,还是说,她会威胁到我?”

  “我是在告诉你,不要把她当成内宅的一个小女郎,她已不是当年在内宅跟你旁敲侧击,争风吃醋的赵三娘了,她是一个可以手执刀枪与你对阵,还能光明正大杀了你的赵含章。”

  “她是汝南郡公,是豫州刺史,是大晋除了苟晞外最有权势的人!”赵仲舆道:“你大伯在时,我就从来不在政事和家事上忤逆他,因为我知道,我没有这个能力。”

  “在朝中,他是中书令,是上蔡伯,名望盛大,他和我之间,朝臣和世人都只会听他的,所以我只提建议,他若不采纳,我也不忤逆;在家,家产、爵位由谁继承也是他说了算,因为他在族中地位高,我远不及他,我就是反对,他也能想办法使我屈服。”赵仲舆语重心长的和这个蠢儿子道:“而今,赵含章之于你便如同当年你大伯之于我,三娘甚肖其祖,而你,远不及我,所以你更要小心谨慎才对。”

  赵济气血上涌,脸都红透了。

  他这会儿不仅肚子疼,心口也疼起来。

  赵仲舆也怕把儿子气死,见他这样,又怕自己会跟着他一起被气死,于是决定不再互相伤害,起身道:“你休息吧,一会儿下人会送药过来,大夫让你卧床,尽量不要走动,这段时间你就告假在家休息吧。”

  说罢,赵仲舆甩袖就走。

  赵济捂着胸口道:“阿父,大郎来信说,他被派到阳安县去当县令,那阳安如此穷困,连二郎那样的都做了郡守,我们大郎读书好,人也聪明,竟然……”

  赵仲舆不再听,撩开帘子就走。

  很快,父子俩在屋里的谈话赵含章便知道了。

  听荷看了一眼赵含章的神色,小声问道:“女郎,二太爷会不会不满?”

  赵含章道:“让赵奕去阳安县当县令已经是我对他的优待了,他连考两年都没过招贤考,叔祖父心中有数,他不会不满的。”

第775章 灰心动摇

  苟晞不上朝,但赵含章没他那么任性,第二天便早早起来穿戴好和赵仲舆上朝去。

  皇帝昨天去看了一下赵含章送来的礼物,对她送来的新钱很喜欢,对价值不菲的琉璃更喜欢。

  因为赵含章在西平、上蔡、陈县和洛阳都建了琉璃坊,以至于市面上一般的琉璃杯、琉璃壶、琉璃镜等价格下降,中层阶级基本都可以消费得起。

  只有一些特别的琉璃制品才会价高,走的是以稀为贵路线。

  赵含章这次给皇帝送的琉璃是西平琉璃坊专门为给苟晞送礼而设计的,是一座流光溢彩,颜色鲜亮的琉璃小房子。

  房子大概是80厘米宽,80厘米长,30厘米高,上下两层建筑都可以移动,更妙的是,房子里还有各种景观和家具,琉璃坊还给做了两盒子的人,马等牲畜,还有一盒子的兵器。

  可以自由摆放,设定那些人的身份,要做的事等。

  是这个时代过家家游戏的最高境界,虽然赵含章本人不爱玩,并且不太理解这个游戏的花点在哪里。

  但因为琉璃房子制作精美,且是独一份的东西,所以赵含章认为它价值很高。

  不过她已经连续三次给苟晞送礼送琉璃了,这次再送就是第四次了,赵铭说的也对,事不过三,总是送琉璃也不好,便宜皇帝了。

  皇帝本人感受到了赵含章的诚意,加上她一直表现得谦卑有礼貌,在他面前时也很温和,所以他很欢迎赵含章来参加早朝。

  皇帝让人在他的右下方,苟晞位置的正对面设了一个座位。

  苟晞虽然不上朝,但他的位置却要有,而且无人敢占,就连他的对面都不允许有人坐。

  赵仲舆等大臣都要退一步设座,反正苟晞的对面一直是空着的。

  这时候皇帝在对面给赵含章设座,朝中属于苟晞一派的人面面相觑,心情都有些不好。

  但这种心情不止是对赵含章和皇帝,更有对苟晞的。

  苟晞作为大将军,他能够时不时的左右一下朝政,当然不是仅靠他个人。

  一起早朝的朝臣中有不少是他的人,不然,他一直在大将军府,是怎么能知道皇帝才发出去的政令的?

  他基本上不干涉皇帝的政令,也不干活,不代表他没有心腹在朝上。

  他们有些怨气,怨苟晞太摆烂,他要是在这里,他们底气也能足点儿,遇到一个只想着吃喝玩乐,不思进取的头头,他们真的好想也跟着撂挑子不干呀。

  立场再度被挑动,要不然还是投靠皇帝/赵含章吧,苟晞真的要完了。

  赵含章今日上朝只是给皇帝面子,主要是见一见朝上的大臣们,大家认认脸,说说话,之后除非皇帝召见,不然她是不会再轻易进宫了。

  中午,皇帝留下赵含章用午饭,以示恩宠。

  赵含章吃了一顿很美味的午饭,算是她过年后吃得最好的一顿了。

  豫州因为铁锅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菜式,赵含章常常因为贫穷只能听说和在脑海中回味,但今天她却吃到了。

  赵含章一边吃一边想,看来皇帝也不是很穷嘛,这日子比她好过多了。

  皇帝和她一样吃得很开心,等她被周内监送出宫才知道,皇帝也是难得一次可以吃到这么多好吃的。

  周内监弓着腰走在赵含章身边,讨好的笑道:“这些新菜式都是从豫州和洛阳传过来的,陛下还说呢,拿豫州和洛阳的菜式招待赵刺史,班门弄斧,还请赵刺史不要介意才是。”

  赵含章连忙道:“不会,不会,我在豫州也难得能一次吃到这么多好吃的。”

  周内监:“那就好,那就好,陛下也是,还不太习惯郓城的口味,自迁都至此,陛下就很是想念洛阳菜,也就在吃到洛阳菜和这些新菜式时胃口才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