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39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但赵含章也不是什么人都收的,见来投的人多,她干脆让众人停下休息,也让马儿歇一歇,然后让成伯带着人去统计要收的人。

  “有手艺者优先,能识字会算数的更好,”赵含章道:“剩下的,看品性吧,也别带太多人,队伍累赘不好走。”

  成伯不太理解,“三娘,我们为何在路上买人?现在人并不值钱,等回到汝南,若是缺人,再买就是。”

  赵含章道:“我们缺的不是出力气的人,我们缺的是可以管人的人,缺的是有手艺的人,路上遇到好的就收了,不必拘泥。”

  赵含章道:“一碗饭的钱我还是有的。”

  她刚从赵仲舆手上拿了这么多资产,她一个女孩子,弟弟是傻子,母亲多年不曾回老家,突然回去继承一大堆家业,手上得用的人自然是越多越好。

  成伯明白了,一双老眼就盯着来投奔的人看,他活了一辈子,跟在赵长舆身边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不敢说有识人之能,但一般人的品性他还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他就这么挑挑拣拣了十九个人,除了赵含章开口要下的十二个人外,他只勉强看中了七人。

  成伯干脆现场让他们签了卖身契,不会写字的按手印画押,然后带着他们去给赵含章磕头认主。

  赵含章也大方,一挥手让成伯把硬得可以砸死人的馍馍拿出来分给他们,一人一个,多的也没有了。

  成伯摸着瘪下去的粮袋,很想问一问坐在一旁泰然处之的三娘,她是怎么觉得他们不缺粮的?

  傅庭涵看了一眼粮袋,也有些忧虑,“他们要是不能及时带回粮草……”

  赵含章道:“你不是说前面有个聚集点吗,明天他们要是还没回来,我去借粮。”

  傅庭涵的第一个反应,“你有认识的人在前面?”

  “没有,但我们可以交一些朋友。”

  他扭头注视她肃穆的小脸,半晌默默地收回了目光,如果是她的话,还真有可能。

  一行人用过午食,稍作休息后便启程,他们和大部分难民分开,曾经聚在一起的人群慢慢分出两股来,还有的人虽不选择投靠赵含章,却决定跟在她后面走,没有去追大军。

  赵含章也不阻拦他们,甚至还压了压速度,让他们能跟上来。

  赵典慢慢的带着人护送,他知道,今天想要去追赵仲舆不可能了,甚至明天后天可能都去不了。

  而且……

  他扫了一眼他的手下们,对于三娘的慈善,他们显然很感动,再这样下去,也不知道他最后还能带走几个人。

  一行人疲惫的往前去,赵含章为了不让马太累,中途还从马上下来,牵着马往前走。

  傅庭涵便也下马,走在她身侧,“我好像看到房屋了。”

  赵含章眯着眼睛远眺,微微一笑道:“我也看到了,走!”

第66章 有村落

  一行人加快了脚步,走了不到两刻钟他们便看到了房屋,这应该是个小镇,房屋一直先是零星散布,但顺着地势往上,可以看到一道道炊烟升起,显然,这是一个很大的村庄。

  住在村口的几户人家听到动静探出头来看,看到这么多人和马,吓了一跳,立即啪的一下把门关起来,躲进屋里去了。

  赵含章听到砰的一声,循着声音看去,便见一个青年躲着人从一个院子里翻了出去,躲着他们的视线撒腿就往村里跑。

  赵含章见状,抬手止住大家,看了一眼四周后指着一旁的野地道:“今晚在此驻扎,千里叔,约束好众人,不得进村骚扰村民。”

  她的目光落在后面跟着他们的难民身上,和成伯道:“分出一些馍馍来给他们,告诉他们,要跟着我们就要守规矩,谁要是做杀人偷盗一类的事,我全当乱军处理了。”

  成伯应下,摸出粮袋,想了想,还是分出一半来拿了过去。

  赵含章将王氏扶下马,找了块石头让她坐下,“阿娘,你身上还有啥值钱的不?”

  王氏:“……”

  她下意识的摸了一下头上的钗子,看着女儿,她还是点了一下她的额头,低声骂道:“你可真是讨债的。”

  她摘下来给她,小声道:“我们家这么多财物都叫人抢了,自己连饭都吃不上,你还这么瞎大方。”

  赵含章冲她讨好的笑笑。

  王氏一脸忧虑,“也不知道汲先生带着你那些嫁妆安全回到汝南了没有,要是……那我们现在身上的东西就是家里唯一的财物了,你可别大手大脚的。”

  赵含章道:“阿娘放心,我心中有数。”

  赵含章在唯一的箱子里翻了翻,实在翻不出什么好东西了,只能用一方手帕将钗子包了,好让它看上去贵重一点儿。

  傅庭涵看见,伸手将钗子拿掉,解了腰上的玉佩给她,“这个更好用。”

  赵含章接过,看到玉佩上的字,还回去,摇头道:“不行,这玉佩太好了,上面还有你的姓氏,应该是你家中长辈为你刻的。”

  傅庭涵坚持递给她,“拿去吧,你想换粮食,没有足够的诚意怎么够?”

  赵含章想了想,接过,“我以后再给你赎回来。”

  傅庭涵笑了笑。

  赵典带着人出去找到了水源,把水打了回来,还找了些木柴,村子里的人也终于在报信青年的带路下赶来。

  村民们都拿着棍棒和锄头菜刀,却没敢走得很近,见他们在村口驻扎没有进村,立即停了下来,把棍棒和菜刀往身后藏。

  走在最前面的一个老人和一个中年人顿了一下,立即转身让村民们停下,俩人相携着上前,冲着成伯躬身道:“不知贵客中做主的是哪一位?”

  问是这么问,俩人目光却径直落在了傅庭涵身上。

  傅庭涵则是直接看向赵含章。

  赵含章起身,笑着迎上去,先行了一礼,“打扰老丈了。”

  成伯立即道:“这是我家女郎,队中是她做主。”

  老者微微惊讶,却不敢小瞧了赵含章,他看到了被众人护在中间的棺材,问道:“不知女郎如何称呼,哪里人士,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呢?”

  赵含章:“三娘出自汝南赵氏,从洛阳出来,祖父薨逝,故此要扶棺回乡,路过贵宝地,打搅老丈和村民们了,打扰之处还请海涵。”

  老者一惊,不由又去看了一眼棺材。

  薨一字可不是谁都能用的。

  除了宫里的太后王爷,只有权贵将侯才有资格用这个词。

  “不知祖上是哪位,既然遇见,我们也祭奠一番才好。”

  赵含章道:“先祖上蔡伯,前中书令。”

  老者一惊,眼泪当即冒出来,“竟是赵伯爷。”

  他立即拉着中年人上前跪拜,赵含章忙将人扶起来,“老丈折煞我等了。”

  老者流着泪道:“这个礼赵伯爷受得,永安那年兵祸波及到我们这儿,我们这些村庄被搜刮了一次又一次,我们几乎都要活不下去了,是赵伯爷出面约束那些四处抢掠的士兵,我们这才没有背井离乡,此恩我们都记着呢,没想到恩公竟然……”

  他哭问,“恩公是何时去的?”

  赵含章叹息道:“八日前。”

  老者看了看他们,又看了一眼棺材,哪里肯让赵长舆的棺材留在外面落霜?

  于是立即让人在他家院子里搭起灵棚以安放棺材。

  拉着赵含章就要请回家里做客。

  赵含章连忙拒绝,“我们只停留一夜,实在不必搭建灵棚。”

  “若让恩公在我们村子里风餐露宿,那我等还有何面目活在世上?”

  赵含章闻言,只能跟着他们进村。

  傅庭涵一脸木然的跟在她身后,和众人一起进村。

  村子里的人一改之前的防备和敌意,很是热情的招待了他们。

  灵棚很快搭起来,赵长舆的棺椁才被抬进去,村里就来了一拨拨哭灵的人,哭得声嘶力竭,涕泪横流,比赵含章这个亲孙女还要真切。

  赵含章愣愣的看着。

  老者也上去哭了一场,这才红着眼睛过来招待他们,他好奇的看向一直跟在赵含章身旁的傅庭涵,“这位是……”

  “哦,这是祖父给我定的未婚夫,也是傅家的大郎君,老丈呼他为傅大郎就好。”

  王氏被村里的人哭声勾起了伤心事,也拉着儿子去公爹灵前哭了一场,几乎昏厥过去,最后被青姑和听荷搀扶着下去休息了。

  赵二郎昨天受伤,今天坐在马上一天,早就腰疼屁股疼,困得眼睛都要闭起来了,他迷迷糊糊的跟着母亲一块儿进屋去了。

  老者一直留心观察着,见状叹了一口气,让家中的儿媳妇请赵含章下去休息,拉了儿子避到一旁说话,“应该是真的,听说赵伯爷的孙子和惠帝一样是个痴儿,看他们衣着谈吐,也不像是骗子。”

  中年人问道:“阿父的意思是?”

  “我看他们也不会长留,既不是恶人,那我们就做好待客之道,我看他们行李散乱,后面还跟着一群难民,多半是逃出来避祸的,我们多准备一些粮食,好好的将他们送走。”

  老人叹气道:“既报了恩,也免得生出灾祸来。”

  中年男子应下,躬身下去准备。

第67章 礼物

  进到屋里的赵含章示意听荷把门关起来。

  听荷看了一眼傅庭涵,有些犹豫。

  赵含章才反应过来,和她道:“去请成伯和千里叔过来,我有话吩咐。”

  听荷这才下去。

  赵含章拿出他的玉佩看了看,笑着递还给他,“用不上了。”

  傅庭涵接过,“那你要拿什么东西和他们交换?”

  成伯和赵驹过来,赵含章先和赵驹道:“千里叔,约束好我们的人,我们就在此住一晚,别坏了祖父的名声才好。”

  赵驹应下。

  赵含章这才吩咐成伯,“二郎先前读书用的那册论语注释是您收着的吧,取来给我。”

  成伯愣了一下后忙道:“三娘,二郎还没开始读这本书呢,这可是郎主特地给二郎做的注释。”

  “我知道,我是拿来抄写,并不是要送人。”

  成伯这才松了一口气,躬身退下,去把那本书找来。

  他们带的书不多,大部分书都叫赵含章收到嫁妆箱笼里一并让汲渊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