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366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赵含章摸着下巴沉思,明预一走,皇帝墙角挖的会更加顺利的,但这也意味着她和苟晞的矛盾会越来越深,赵仲舆留在郓城有些危险了。

  她皱了皱眉,沉思片刻,还是招来曾越,“从军中选出二十人,分为两什,让他们悄悄潜入郓城,平日什么都不必做,只盯着赵仲舆,一旦郓城有变,立即护送赵仲舆回豫州。”

  曾越应下,顿了一下后问道:“那大老爷呢?”

  曾越曾是赵家部曲,已经习惯了这么称呼赵济。

  赵含章垂下眼眸思索片刻,道:“以叔祖父的安危为主。”

  曾越瞬间了悟,赵济的生死并不重要,甚至可以不在意。

  曾越躬身退了下去。

  洛阳和豫州的来往很密切,基本上隔上一天就会有驿兵送信和公文过来,毕竟豫州这边偶尔也有事情需要赵含章处理。

  和忙着练兵,忙着铸钱,忙着处理各地汇报上来的公务的赵含章不一样,赵铭正潇潇洒洒地在他的宅子中饮酒,与他同坐的是豫州的名士,还有从外地来豫州游历的士人。

  有名士在抚琴,他斜靠在案几上,轻抿一口清酒,然后笑着倾听。

  下人小心的避过园中的人,走到亭中,蹑步上前,凑到赵铭耳边轻声道:“郎君,洛阳来信了。”

  昨天刚来了信,今日又来,赵铭面无异色的起身,与他的朋友们微微颔首后离开。

  下人亦步亦趋的跟着,小声禀报道:“除了信,还有一车的钱,押送回来的是女郎身边的部曲,叫元立。”

  “钱?”赵铭脚步只是顿了一下,便加快了速度,赵含章会给他送钱?

  她出去半年,每次只会伸手和他要钱,送钱回来,倒是破天荒第一次。

  而且元立他也知道,手段狠辣,但傅庭涵不太喜欢对方,他能够感觉得到,连赵含章也不太喜欢对方,不过他好用,所以她重用。

  元立候在前厅,看到赵铭进来,立即抱拳行礼,“卑职拜见赵郡守。”

  “免礼,”赵铭盘腿坐下,伸手,元立立即将收着的信恭敬递上去。

  赵铭拆开信看,一目十行的扫过,心中微微诧异。

  他垂下眼眸思索片刻,“你先下去休息,傍晚我会给你安排好人手。”

  元立也没有多问,躬身退了下去,他从洛阳带来的东西也都留在赵铭府邸。

  赵铭起身出去看那一车的钱。

  钱是放在箱子里的,一车也装不了几个箱子,又是铜钱,其价值也就相当于一块金子。

  但这些钱的意义可不一样。

  赵铭让人把箱子抬下来打开,他从里面拿起一枚钱,对着阳光看了看,翻转过来便看到了左下角那个“趙”字,他一下握紧了手中的铜钱,目中生辉。

  沉默了好一会儿,赵铭挥挥手道:“将钱入库。”

  “是。”

  赵铭沉吟道:“将府中的贵重摆件都收起来,从今日开始,我只着麻衣,把府中的客人好好送走,不再宴请客人……”

  他忍了忍,还是叹息一声道:“把酒也都收起来吧,使君倡俭,我等要与她学习。”

  下人们对视一眼后躬身应下。

  赵铭低头看了眼手中的铜钱,招来亲随问道:“西平还没回信吗?父亲他们不愿来陈县?”

  亲随连忙躬身道:“今早刚到的消息,说太爷他们两天前就起程了。”

  赵铭神色一松,计算了一下脚程道:“他们年纪大了,车马速度要慢一点儿,明天傍晚不到,后天上午也会到,让人把院子收拾好。”

  “是。”

  但赵铭两天都没等到人,赵驹都领着军队悄悄摸到了兖州边界等待接应元立等人了,赵淞他们还没到陈县。

  赵铭都忍不住怀疑他们是不是路上遇到了土匪。

  可这大半年赵含章下令荀修等人剿匪,路上应该没有大规模的土匪才是,何况他们还是赵家人,打着赵家的旗号,还有部曲护送。

  正担忧,赵淞他们慢慢出现在了城外。

  赵铭连忙出去迎接,待看到他带来地浩浩荡荡的队伍,赵铭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是……”

  赵瑚看到他,非常的兴奋,不等马车停住就探出脑袋和他招手,“大侄子,我呸呸呸……”

  赵瑚没说完一句话就被漂浮起来的尘土给糊了嘴巴,等马车到了赵铭身前,他不太高兴的从车中探出头来道:“子念啊,这路怎么满是灰尘,身为郡守,你该多安排些人,每日往这路上洒些水,让来这里的商旅宾至如归,他们才喜欢来陈县呀。”

  赵铭面无表情的微微躬身道:“七叔说的是,受教了。”

第623章 安抚吗

  赵淞和赵瑚不是自己来的,他们还带来了许多堂兄弟,以及族中的子弟、亲戚等等。

  赵铭就见到了他多年未见的表兄。

  因为人多,直接把他府邸所在的那条街都堵上了。

  赵铭揉了揉额头,只能让人去选城中空下来的院子,和县衙租赁后先安顿下他们。

  就算他是郡守,亲戚来投奔,也不能随便划拉一片地方就给人住下,还是得先和县衙或者郡守府租赁。

  等一切安排妥当,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赵铭身心俱疲的回到家中,真真是,比匈奴南侵时调兵遣将还要累。

  赵铭呆呆地坐在席子上,喝了一杯茶缓了一口气,这才撑着手臂起身去拜见他爹。

  赵淞精神却很好,一点儿也不像舟车劳顿赶了五天路的老人家。

  赵铭行完礼就淡漠的站在一旁,问道:“父亲怎么带了这么多人来?”

  赵淞道:“你和三娘不是整日吵着说人手不够用吗?竟然连你七叔都要用上,我便从族中和亲戚里选了些得用的带上。”

  他道:“那夏侯骏本来说今年要定品招贤,可自陛下去了郓城后,他就悄无声息起来,完全不管豫州了,亲戚里等着想要定品的孩子们就耽误了。”

  赵铭轻轻哼了一声,问道:“既有心仕途,缘何不参加今年的招贤考?”

  赵淞不在意的挥手道:“我管他们为何不参加,反正他们现在愿意给三娘效命了,你就说要不要吧?”

  赵铭都不用沉思,直接道:“要!”

  为什么不要呢?

  他和赵含章都不是拘泥于形式的人,虽然现在用人大部分是从招贤考中选,但其他途径的取才他们也没放弃,反正,赵含章说过,他们就一个态度,欢迎天下英才来投。

  但他们也不是什么人都要的。

  赵铭翘起嘴角,带着些冷意,“父亲可得与他们说好了,三娘虽不是严苛之人,却也不是心软性懦之辈,她素来公正,若是犯事,便是亲戚,她也不会容情的。”

  赵淞挥手道:“不用你提,我早与他们说过了,连你七叔她都不容情,何况其他人?”

  赵淞说到这里一顿,微微皱眉,“三娘说洛阳需要你七叔,我一直想不明白,洛阳需要他什么?”

  他道:“这两年常宁把你七叔隐起来的田地查出来不少,要交的赋税一年比一年多,他没少在家骂三娘,为此还写信跟她吵了几次,她就不怕老七去洛阳给她捣乱啊。”

  赵铭道:“她不怕捣乱。”就怕赵瑚不去。

  赵淞瞪眼看他,想要从他这里得到一些具体的信息,但赵铭就是不说,赵淞只能道:“这次我和他一起去洛阳。”

  赵铭就道:“阿父,您去洛阳做什么呢,七叔去洛阳,最主要还是因为子程父子在洛阳,他去了是一家团聚,您去了,我们一家是分离。”

  “那是一家团聚吗,那是一家吵架,”他道:“我要是不去看着,三娘能安抚好他们父子吗?”

  赵淞道:“本来你七叔和三娘就是针尖对麦芒,再没个中间人调停,他们只怕要在洛阳闹翻天。”

  赵铭却很淡定,“您放心吧,七叔闹不起来。”

  当年赵含章扶灵归乡,赵瑚都拿不住她,更不要说现在了。

  别看现在赵瑚上蹦下跳的,一对上赵含章他就得偃旗息鼓。

  赵淞却很想去洛阳看一看,不为其他,就为了心安。

  局势变化太快,他怎么也没想到赵含章出门两年,直接就变成了汝南郡公,爵位竟比赵仲舆还高些。

  她又占下了洛阳,洛阳呢,那可是洛阳。

  虽然洛阳距离陈县不是很远,比西平到陈县的距离还短,但赵铭并不想他舟车劳顿。

  而且陈县到洛阳一带还有许多流民游荡,其中不乏落草为寇的,专门打劫过路的商旅,他不是很想赵淞冒险出行。

  所以他想了想,还是取下腰间的荷包,将一直收着的那枚铜钱递给赵淞。

  赵淞一脸懵的接过,不解,“给我钱做什么?”

  赵淞翻了一个面,这才发觉不对,他一下瞪大了眼睛,举起这枚铜钱看它上面的“趙”字。

  他脸色一变道:“有人要陷害我们赵氏和三娘!”

  这个结论,父亲也不知是高看了谁。

  他面无异色的道:“这是三娘铸造的新钱。”

  赵淞呆住了。

  半晌他才找到自己要说的话,“这,这……这简直胡闹,她怎可如此,陛下会怎么想我们,朝廷会怎么想我们,各地刺史会怎么想我们?”

  赵铭安抚他道:“父亲,西凉也在铸新钱。”

  他道:“洛阳和豫州都缺钱,如今豫州安定,但这一年来豫的客商来去就这些,全靠三娘减免赋税,还有作坊的稀罕物吸引过来,就这样,我们的钱还是不够用。”

  “东海王离京出走,大半个朝廷的官员、世家带走了多少钱财?那里面还有一整个国库,”赵铭道:“这些钱全都消失不见了,而现在朝廷转到郓城,铸造的钱根本填补不了这个亏空,只能我们自己想办法。”

  “那也应该上奏朝廷,得到陛下允许后再铸钱,铸造的钱也应该参照朝廷的五铢钱,你们怎能自行决断铸造新钱?还在上面印上‘趙’字,这,难道你们也有野心行文帝之事吗?”

  文帝,司马昭也。

  有句响彻未来一千多年的成语形容他,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曹髦说的,赵淞不想几年,或者几十年后,有人会流传下一句,赵含章之心,路人皆知。

  那就太丢脸了。

  司马氏当了皇帝,这是好事吗?

  如果是二十年前,赵淞是分不出来好坏的,但在今日,他可以很明确的说,这对司马氏和整个天下来说都是一个灾难。

  他不想让赵氏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