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132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那能便宜些吗?”赵含章道:“待我炼出铁来,我也便宜卖给族里。”

  赵铭就沉思起来,赵含章一看有戏,再接再厉,“而且不瞒伯父,我们新炼制出了质量更好的铁,我们称之为钢,虽然产量也很低,但打造出来的兵器可称得上是神兵,这种独一无二的东西,我是不可能往外卖的,只卖给宗族。”

  赵铭沉吟起来,瞥了她一眼后道:“走吧,回家谈。”

  赵含章就喜滋滋的跟上。

  跟别人谈哪里有和赵铭谈爽快?

  他们彼此都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赵含章可以没有顾虑的把价钱往下压。

  煤矿并不是赵铭的,而是属于赵氏一族,不过是他,不,应该说是他爹在管着家族的这些事,所以他才能做一些决定。

  不知道赵铭是怎么想的,反正他没让赵含章多努力就同意了降价,以一个很优惠的价格将煤块卖给她。

  赵铭也想看看赵含章到底能够做到哪一步。

  要是真让她掌握整个豫州,那赵氏坞堡在豫州腹地,将来只要豫州不破,那赵氏就是最安全的。

  基于此,赵铭愿意在能帮助她的地方帮她。

  汲渊知道赵含章买到了煤,大喜,“这样一来,我们武器上就不受制于人了。”

  赵含章收留了这么多流民,当然,这些人并不全都做士兵,更多的是长工性质。

  真正被她当做士兵训练的只有一千两百人,但这些人需要的武器也不少。

  而剩下的人中,闲暇也要做些军事训练,相当于民兵,农忙时屯田,战时上战场。

  他们也需要一些武器的。

  更何况,她现在还需要大量的农具。

  这些都需要到铁,豫州境内的铁矿不是在衙门手里,就是在何刺史手里。

  其实都暴露在何刺史眼皮下,和他买铁,不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情况和野心都暴露了吗?

  所以汲渊一直想要越过何刺史,到豫州之外去买铁器;赵含章就比较干脆了,她想要自己找铁矿。

  豫州的矿产资源不少,虽然她不记得具体的地方,但西平县既然出现了煤矿,那附近应该就有铁矿。

  不在西平,也会在隔壁县。

  所以赵含章一直让人留意。

  找到午山的铁矿纯属意外,赵含章之前买了一批铁矿石,当时就把石头发给各队主、什长们看,让他们记下样子,要是在野外发现相似的石头,立即上报。

  一个队主带着分到的部曲们到达安置点安置,因为天冷,之前预存的木柴不够,他们就走远了一点砍柴,无意中就发现了午山。

  那是一座极矮的山丘,就边边上长了几棵树,但那里防风,所以休息时他们就躲在那里,感觉不是那么冷了。

  然后他们就摸到了一块石头,才一用力,石头就散了,散成一堆砂石的模样,那颜色和赵含章给什长们看的铁矿极为相似。

  所以什长就捡了一兜,在午山安置点队主回县城汇报情况时带上了。

  赵含章没想到自己想什么来什么,颇有种自己是命运之子的感觉在。

  好在事情不是那么顺利,所以减弱了她这种感觉,因为那午山距离安置点有点儿远,据大家详细研究,他们确定,被赵含章取名为午山的那座无名山已经出了西平县范围,是属于隔壁舞阳县的。

  因为这个,赵含章很不高兴,闷闷不乐了一个晚上后就决定往午山安置点增派一队人马,两队全都悄悄把安置点挪到了山脚下不远处。

  好在对面舞阳县人口流失同样严重,而且那边树木比他们这边茂密多了,这也就意味着,午山那头附近就没有村庄,甚至连耕地都没有。

  所以他们可以暂时悄无声息的占下来,等被发现的时候再说。

  哦,对了,还有个问题,私采铁矿是违法的。

  不过有何刺史这个先例在,赵含章也不是很在乎就是了,但她现在还很弱小无助,所以得捂住了不能往外说。

  也因此,知道此事的人都是赵含章和傅庭涵的心腹。

第222章 声望

  她知道这事也就能暂时瞒住赵铭,等铁矿正式开采,她瞒不了多久。

  而她也不是很想瞒,毕竟用木柴来炼铁……太耗费木柴了,效果还不好,所以她需要煤炭。

  傅庭涵已经用高炉炼出钢来了,那高炉被一改再改,现在已经可以确定下来。

  他没有再插手此事,只是将建造高炉和会炼铁炼钢的工匠交给赵含章,然后拿着赵含章的佩剑去了新建的高炉处。

  路铁匠此时就浑身是汗的在高炉边上打铁。

  外面寒冬腊月,冷得掉渣,屋里却是热烘烘的,打铁的工匠们虽然觉得辛苦,却并不觉得难过。

  看到傅庭涵,所有工匠都停下手上的活儿,恭敬的与他行礼。

  傅庭涵不在意的挥挥手,把剑递给路铁匠,“用我们前段时间炼出来的钢将它重新打一遍。”

  路铁匠双手接过剑,把剑鞘放到一旁,仔细的打量了一下剑身后道:“这剑已经很不错了,其利可称得上一把名剑,为何还要重新打呢?”

  “比不上钢。”

  其实要不是他力气不够,他就自己来了。

  不过打铁也是技术,并不是有力气就可以的。

  傅庭涵有理论知识,但动手能力相当于零,所以只能交给路铁匠了。

  要打下豫州,赵含章将来肯定还要上战场的,一把锋利的宝剑是他目前能给她的最好保障。

  “钢要是有剩下的,全部打成枪头。”

  路铁匠应下。

  傅庭涵在屋里巡视起来,工匠们立即凑上来问,“大郎君,管事让我们收拾东西,说要去另外的地方建高炉,不知要去什么地方?”

  傅庭涵道:“等你们去就知道了。”

  工匠们迟疑,“不知远吗?若是太远,我们能不能带上家人?”

  傅庭涵没回答,但出来后还是去找赵含章询问此事。

  赵含章正在调材料,让人把建造房屋和高炉的材料运过去,闻言道:“现在房子还没建起来呢,等那边都建好,我会优先安排他们的家人过去的。”

  冬至过后,天越来越冷了,城中大部分妇孺老人都在家里窝着,而青壮则陆续走出家门,到县衙里接了工后出去干活儿。

  这一次赵氏礼宴,赵含章卖出去了不少琉璃制品,其中全身镜的销量最高。

  没有哪一个魏晋时期的男子可以拒绝一面全身镜,如果有,那一定是对方没有礼貌。

  作为士族,化妆是最基本的礼节,不管是敷粉还是穿衣,有一面全身镜,让他们能够清晰而全面的正视自己是多么的重要。

  不仅他们自己需要,他们还想给他们爹,他们哥,他们的叔叔伯伯和弟弟们带一些。

  所以琉璃作坊出来的全身镜供不应求。

  汲渊不得不带着管事先记下他们的地址和求购的数量,表示做好以后会送货上门。

  不错,他们的服务就是这么周到。

  因为他们决定把全身镜送出去后顺便购买一些粮食。

  赵含章收留的人太多了,虽然之前囤积了不少粮食,但因为以工代赈,那粮食储备量咔咔的往下掉。

  所以天气越发冷了以后,赵含章就不再发布工作,大家都猫在家里过冬,粮食消耗减少了不少。

  但通过冬至礼宴,她不仅大赚一笔钱,还和好几家商定好了以琉璃制品换粮食的协议。

  手中的存粮一多,赵含章的心又大起来,于是趁着冬天没有农活,她一回到县衙便将各里正和队主们都叫来,发布了新的用工要求。

  实际上还是以工代赈,不过这次不是发粮食了,而是发钱。

  赵含章罗列出了十几种工作,每种工作一天的工钱在八文到十五文不等,十天结算一次。

  拿了钱,百姓们可以选择和县衙买粮食,也可以购买其他东西,反正不像之前只发粮食了。

  各里正带着消息回去,当下就有不少人出门参加了这次用工潮。

  军队的队主们更不用说了,他们手底下的人全是收留的难民,无家无根,更不会放过这样赚钱的机会。

  只是队主们还是和赵含章确定了一下,“他们也能拿到工钱吗?”

  “当然,”赵含章道:“此是冬季,本就该休息的,在应该休息的时候干活,我自然要给他们工钱。”

  队主们松了一口气,表示明白,立即带了消息回各自的安置点,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

  于是,在来西平的客人们离开得差不多的时候,整个西平县都动了起来。

  不管是西平县城中的百姓,还是乡野下的佃户农民,全都跟着里正或者队主出门,一边缩着脖子抵御寒风,一边干活。

  等多干几下,身上便开始变热,不那么冷了。

  全县青壮的主要工作是挖水渠,水库和修建房屋。

  冬天的地不是很好挖,才下过两场雪,最上面的土有点难挖,需要耗费很大的力气,但他们只要一想到每天十文的工钱,他们就充满了干劲。

  而在西平县四个方向,四个砖窑建起,开始为各安置点输送做好的砖块。

  赵含章就每天骑着马四处巡视,现场解决各种问题,她都为自己的勤奋感动了。

  以前拿着工资工作她都没这么积极。

  不过这样一来,西平县的百姓也对这位“县君”快速熟悉起来了。

  普通的百姓并不在意上位者是男的,还是女的,他们只要过得不那么苦就行。

  对于免掉了他们今年秋税的赵含章,他们虽然有些怀疑她的能力,但更多的是感激;

  而等到后来她以工代赈,又让里正将村子里因为乱军而变成孤寡的人送到县城育善堂里抚养时,大家便开始从心底认同她,并希望她能够一直做西平县的县令。

  毕竟能和她一样仁慈的县君是很难遇到的。

  到今天,她在深冬发布以工代赈令,百姓对她的崇敬之情更是节节攀升,加上赵氏礼宴传出了她有情有义至孝的美名,百姓们的心就完全倾向她,从心底觉得,这就是他们的县君!

  作为宗族的实际代理人,对于赵含章民间声望的变化,赵铭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

  看到她短短的三个月便收服了西平县全县百姓的心,赵铭心底的那一点迟疑也消散了。

  他召开宗族会议,正式道:“让赵宽几个准备准备入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