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104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常宁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出来,想到现在日渐信任汲渊的柴县令,他微微叹了一口气。

  赵含章也不催他,静静地等他做出决定。

  常宁想了许久,终于回神,问出了自己一直想问的问题,“三娘是女子之身,只要嫁入傅家,轻松便能衣食无忧,安稳度过一生,为何想要如男子一般在战场上拼杀,与男子谋夺官场呢?”

  “你先是掌了西平县,现在又志在上蔡,那你的尽头在哪里?”常宁问:“这是三娘自己所想做的,还是赵氏指使?”

  他总得问明白目的,才好决定是否要投靠。

  赵含章沉默了一下后道:“常先生,这世道,连帝姬都不能安稳,我不过一普通女子,又如何能坦然的认为只要嫁人便可安稳一生?”

  “依靠夫家的女子,若是连夫家都不安稳,女子还能安稳吗?”赵含章道:“所以我不想把安稳放在其他人身上,我想要自己握在手中,安稳与否,要我自己说了算才行。”

  她回答第二个问题,“赵氏是赵氏,而我是赵含章!”

  常宁一听,一下抬头看进她的眼睛里,脊背不由挺直,问道:“那女郎想怎样?”

  赵含章道:“我志在豫州,我想要以一州之力保护好我的家人,家族,以及生活在豫州之内的人。”

  这是要割据一方啊。

  常宁却不慌张,他早想过了,他以为赵含章和赵氏的目的是汝南郡,却没想到她野心更大,竟然是整个豫州。

  倒……也不是不可以。

  常宁咽了咽口水后低声道:“三娘,我不过一庶族,没有定品,怕是不好出仕。”

  赵含章不在意的挥手道:“我看中的是先生的才华,西平县百姓需要的也是先生的才华和品性,是否定品并不重要。”

  赵含章道:“先生若能立大功,将来自是以功劳来论升迁,而不是一二人的点评定论。”

  常宁愣愣的看着赵含章,心头火热起来,一时冲动,当即就应下,“多谢女郎。”

  他端起已经快冷的馄饨,当酒一样冲赵含章举起来,“主公不负子宁,子宁将来也必不负主公。”

  赵含章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高兴的举起馄饨碗和他碰了一下,俩人就干了一大口馄饨汤,“一言为定!”

  赵含章特别贴心的相问,“可要我出面与柴县令说?”

  “不必,”常宁道:“女郎先回西平吧,我稍后便去,我来与县君辞别,我们既好聚过,自然也要好散。”

  常宁最了解柴县令不过,知道怎么说会让他好好的放了他。

  赵含章便不再提,笑眯眯的道:“那我在西平等着先生。”

  常宁点了点头,见赵含章低头吃已经冷掉的馄饨,夕阳正好在她身后,让她整个人都模糊起来,似乎都成了橘红色,本来霸气凌厉的人也显得柔和起来。

  或许是气氛太好,常宁便不由问道:“少有女子有此野心,女郎年纪轻轻,是怎么想到……自己称霸一方的?”

  “我一开始没想这么多的,”她道:“我本只想在上蔡庄园里建一个坚不可摧的坞堡,保护自己,也保护自己的家人,但真到了上蔡才发现,世道艰难,一个坞堡,根本保不住自己,也保不住我所在乎的所有人。”

  “而且,”赵含章指向摊主和街上来往的行人道:“先生不觉得他们很可爱吗?我生活在这里,目之所及是他们,我做不到无视他们的苦难和死亡,所以我想多做一些。”

  常宁扭头去看那些人,暗道:可西平和上蔡之后还有灈阳,汝南之外是豫州,豫州之外是中原,将来她见到的人越来越多,看到的地方也越来越大,那时候又岂是一个豫州可以满足的?

  常宁直觉这样的想法太过大逆不道,但……

  他目光虚虚的看向对面的县衙,他一直想要的不就是这样一份野心吗?

  为了百姓,为了这个天下的野心,而不是如柴县令一样的,得过且过,只为不被问责而浑浑噩噩的渡过每一天。

  即便这条路走不远,甚至最后不能善终,但他朝着自己的抱负去了,赵含章又是一个难得的女子,说不定反而能跟着她在青史上留下一笔。

  如此,这一生也算值了。

  常宁笑起来,冲赵含章举碗示意一下后将馄饨汤都喝了。

  赵含章纠结起来,她碗已经空了,总不能再叫一碗馄饨吧?

第176章 心情好

  柴县令和常宁合作很多年了,从他开始当县令就请了常宁做幕僚,俩人一直相处得不错,也就最近才出了一些问题。

  但柴县令一直觉得那都是小问题,俩人不也还是每天都在一处吗?

  他怎么也没想到常宁会请辞。

  常宁也不隐瞒,直言告诉柴县令,他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工作,所以才辞职的,以后他也会很想念县君的。

  柴县令便问:“先生要去何处高就?”

  常宁道:“西平县。”

  他道:“距离并不是很远,我会常回来看县君的。”

  柴县令愣愣的,“西平县?你,你要投靠赵三娘?”

  常宁默认。

  柴县令惊得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想哭,他苦着脸,扯了扯嘴角,眼睛却不由含了眼泪,最后终于忍不住落泪,他拍着大腿哭道:“先生没说错,赵三娘的确不怀好意,她竟把你给挖走了!”

  这不是居心不良是什么?

  这简直是最大的居心不良啊。

  柴县令哭得不行,但最后还是放常宁离开,还和他喝了一顿酒,表示以后发达了可不要忘了他。

  常宁苦笑不已,“县君又在开我的玩笑了,我的前程岂能和县君的相比?”

  柴县令一想也是,便举了举杯道:“来来,我为先生践行。”

  常宁到底不忍,沉默了好一会儿后道:“县君,我有二三好友,县君若想请幕僚,我可以为县君引荐一二。”

  柴县令却挥了挥手不在意道:“暂时不必,我心中已有了一个人选。”

  常宁惊讶,“这么快?不知是谁?”

  柴县令心中哼哼,他也不是非常宁不可的,他已经决定了,他要去挖汲渊!

  得知柴县令的打算后,常宁整个人都呆住了,但见柴县令信心满满,他张了张嘴还是没将心底的话说出来。

  他颇为纠结,一是,柴县令是旧主,眼见他要踩这么大的坑,他不忍;

  二是,赵含章是新主,此是对她有利的事,提醒了,有违职业道德。

  常宁为难不已,最后还是提了一句,“县君最后若想请别的幕僚,子宁另有推荐,到时候县君可以看一下是否契合。”

  柴县令敷衍的点了点头。

  赵含章定下常宁后就高兴的收拾东西,带着小娘亲就回西平去了。

  王氏主要是想孩子了,但她其实并不怎么喜欢回西平。

  赵含章看出她不喜欢西平,或者说是不喜欢赵氏坞堡,于是道:“阿娘,我们就回去拜一拜长辈们,您可不能留在坞堡里,得去县衙里找我和二郎才行。”

  一听说不住在坞堡,王氏高兴起来,“好,也看看傅大郎君,他在西平还住得习惯吗?”

  她道:“他孤身在此,你可得好好的待人家,别让他受委屈。”

  赵含章立即点头,“知道,我一定不让他受委屈。”

  一行人回到西平,赵含章过家门而不入,让秋武护送王氏先去坞堡里拜见长辈,她则要先回县城。

  “大胜归来,我本应该和将士们一起回城的,但我没回来,自然要先回县衙看情况,阿娘,你先去拜见五叔祖,我晚些来接您。”

  王氏依依不舍,“那你可要来接我。”

  赵含章应下,先跑回县城见傅庭涵。

  傅庭涵正和赵铭坐在县衙后院里下棋喝酒,傅安小跑着进来,隔着老远就高兴的禀报,“郎君,三娘回来了!”

  傅庭涵一下从席子上站起来,碰到棋盘,本来大好局势的棋局一下就乱了。

  赵铭抬头看了他一眼,丢下手中的棋子,大方的道:“你去吧。”

  傅庭涵脸微红,很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冲赵铭行了一礼后拖上木屐就往外走。

  赵铭慢悠悠的将棋盘上的棋子收起来,一旁服侍的长青忍不住叹道:“只差一点儿傅大郎君就又要赢了。”

  赵铭:“……我观你面色红润,恐怕是血气上涌,这时候就应该少吃一些,今晚你不要吃饭了。”

  长青:……

  赵铭将棋子收好,这才慢悠悠的起身,“走吧,去看看我那迟回两天的侄女在外面都干了什么事。”

  赵含章得知傅庭涵不在县衙前院,而是在后院,便立即往小门去,要从小门进后院。

  俩人便在小门那里撞上了。

  赵含章看见傅庭涵就忍不住露出大大的笑容,心情雀跃,“我正要去找你呢,这几日县衙无事吧?”

  傅庭涵也不由的露出笑容,心情欢快起来,“没事儿,一切顺利,你呢,他们说你亲上战场斗将,没事儿吧?”

  赵含章摇头,“没事儿,他们比石勒差远了。”

  俩人对望着笑,笑容灿烂不已。

  赵含章身边的听荷默默地和对面的傅安对视,正想着是不是要退下时,就听到一声咳嗽。

  四人一起扭头看去,就见赵铭正拢手站在不远处看着他们。

  他慢悠悠的问道:“看够了吗?是不是要找个地方坐下来慢慢谈?”

  赵含章扬起笑脸,冲他行礼,“含章拜见伯父。”

  赵铭点了点头,率先走出小门,“走吧,去县衙大堂谈。”

  到了大堂上,大家分席而坐,赵铭和傅庭涵坐在左右两边,赵含章坐在了主位上。

  赵铭坐下才发现不对,按说他是长辈,又是西平县名义上的二把手,在一把手空虚的情况下,应该他坐主位才对呀。

  但他抬头看了一眼赵含章,见她坐得无比自然,便默认了下来。

  赵铭问道:“赵驹回来说的不是很清楚,二郎更是一问三不知,所以灈阳情况如何?”

  赵含章便将他们去救援时的所见所闻详细描述了一段,当然,主要说的是别人,涉及到自己的事,她就略过,只简单提了一句。

  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她代管西平县的事在何刺史那里过了明路,豫州各郡县的人还做了见证,她以后可以光明正大的管事,不必借用赵铭的名号和印章了。

  赵含章决定刻自己的私章。

  赵铭的注意力却在何刺史受伤,以及和章太守的交锋上,“也就是说,何刺史在拉拢你?”

  赵含章点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