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102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上蔡县想要紧闭城门,但她也没有让人进去,而是就留在城外,然后自己带着秋武和季平进城,在众人的心惊胆战注视下拜访了几家当地有名的士绅富商。

第172章 以防未来

  赵含章用金银和琉璃以比市价高一成的价格买到了大量的粮食,柴县令听到消息后都呆住了,“她买这么多粮食做什么?不对,她都……带了兵马来了,怎么还以高价买粮?不应该压低价格吗?”

  常宁:“恐怕没人愿意用这高一成的价格卖粮食吧?”

  不错,此时已经入冬,汝南边上的颍川受灾,加上匈奴军正在打洛阳和豫州,外面的粮价都涨疯了。

  虽然现在汝南郡的粮价还算稳定,但那也是因为刚秋收结束,再等一段时间,受外面的影响,汝南的粮价肯定也会飙升。

  再不济,他们几家组建一下商队,把粮食运出去,那也能赚不少钱,那可不只是一成两成的上涨,而是一倍两倍的涨啊。

  可是,赵含章号称三千兵马的人就在城外,没人敢不卖。

  好在她还算有点良心,要买的粮食几家一平摊,虽然依旧会让他们肉痛,但不至于把他们的粮库掏空,以后他们还能抓住机会挣一笔。

  所以他们咬牙卖了。

  对于赵含章状似特别大方的主动提比市价高一成的价格,士绅富商们心中呵呵,以为他们稀罕吗?

  尤其是上蔡县的粮商,他们现在正控制住每日售卖的粮食量,就是想把更多的粮食留待以后,这比市价高出一成的价格他们一点儿也不稀罕。

  可做生意的最怕的就是赵含章这样的流氓,没地说理去,他们只能自认倒霉。

  等赵含章付钱拉走粮食,他们立即跑去县衙里找柴县令诉苦。

  这样的日子来一次两次也就算了,可不能长久呀,不然他们日子还过不过了?

  柴县令想要躲走的,但躲不掉,被人堵在了县衙,就只能坐下听他们抱怨。

  “要说土地最多的,整个上蔡县谁比得上她赵三娘?结果她竟然还要强买我们的粮食,县君,您是父母官,可不能不管这事儿啊。”

  “是啊,他们赵家在西平已经一手遮天,这是还要做上蔡的主不成?太霸道了!”

  “是啊,太霸道了!”

  柴县令扶额靠在矮桌上,叹气道:“我也无奈啊,这交易已成,你情我愿的事,我如何能找她评断?”

  大家激动起来,“怎么是你情我愿的事?县君,她三千兵马在城外,我等敢说不卖吗?”

  柴县令:“可尔等生意未成前也没找我呀,而且她并不是压低价格买的,她还出了比市价高的价格呢。”

  说起这个柴县令就糊涂了,疑惑问道:“若是她压低粮价,可以说她是强买,但她可是出了比市价还高的价钱,反正你们都要卖粮,卖给谁不是卖?”

  他问道:“你们为何不愿卖给她?”

  众人沉默。

  常宁掀起眼皮扫了他们一眼,等他们被柴县令噎走以后才和柴县令解释,“他们在囤积居奇。”

  柴县令虽然不太聪明,但理解能力在,一听就明白了,一时气得脸都红了,“都这时候了还想着囤积居奇,今年上蔡县已经够难了,他们再扬高粮价,到明年我这县里还能剩下多少人?”

  说完又忧愁起来,“赵三娘一下从上蔡买走这么多粮食,以后我们上蔡的粮价不会涨得更高更快吧?”

  常宁道:“县君可以想个办法,使他们不敢控制粮价。”

  “什么办法?”

  常宁道:“不如趁着赵含章的这股东风,趁机与他们收购一些粮食充盈粮库,还有这次的秋税,其实我们可以只上交一部分,另一部分找些理由扣下,等到冬后和来年二三月青黄不接的时候放出,可平抑物价。”

  常宁蛊惑道:“这样一来,不仅百姓受益,不受高粮价所害,县君也能趁机赚一笔,县衙也能存下一笔钱,来年重复此操作,那平抑物价和赚钱这样与百姓共享受益之事便不会断绝。”

  柴县令没吭声。

  常宁就给他举例,并且算出具体的数据,“现在麦子的价格已经涨到十五文一斗,以现在的上涨速度,以及外面的乱势,入冬后只怕会涨到十八文或者二十文,而等过完冬季到夏收,至少还有四个月的时间。”

  他道:“四个月,以这两年每逢乱势就疯涨的态势来看,到时候涨个两倍三倍不成问题,县君这时候以十五文一斗的价钱买入,等开春,哪怕以二十文的价格缓慢卖出,也能赚不少钱了。”

  常宁的提议是,“其中,成本十五文还是属于县衙的,剩下的五文完全可以算做县君的私产,二十文一斗的粮价还有些高,但比之三十文,五十文,甚至是更高的粮价来说,这个价格,普通的百姓都还能勉强支付,有您平抑物价,其他家的粮价也只能往下压一压,这是造福于民的好事。”

  “县君此举不仅赚了钱,还得了美名功德,何乐而不为呢?”

  数据一摆出来,柴县令就心动起来,但他还有些犹豫,“我买他们就卖?”

  常宁道:“县君强硬一些,他们才被赵含章吓唬过,此时正惊魂不定,就算心痛也会卖县君一些的。”

  而与此同时,赵含章也在和汲渊道:“先生还是得想办法从各处购买粮食,我不介意出比市价高的价钱,若是平民百姓家中有愿意卖粮的,也都买回来。”

  汲渊略一思索便问,“女郎是为了平抑来年的粮价吗?”

  赵含章叹息道:“我们手底下养着的人太多,恐怕起不到多大作用,我只能尽量让手底下的人不饿肚子,到时候若有余力再平抑物价,所以我们可以尽量多购买粮食。”

  “价格上限是多少?”

  “不超过市价的五成吧。”太高了她也心疼。

  汲渊明白了,颔首道:“我明日便开始派人去各地收购。”

  赵含章满意的颔首,“我这次会带母亲回西平,上蔡这边还是交给先生。”

  她得尽快想个办法让汲渊从上蔡的事务中脱离出来,西平那边也很需要他啊。

  正想着,一个部曲小心的从外面进来,附在汲渊耳边低语。

  汲渊微微惊讶,扭头看向赵含章。

  赵含章抬眼看向他,“怎么了?”

  汲渊笑道:“女郎曾经说过,想要收常宁为己用?”

第173章 邀请

  赵含章挑眉,示意他继续说。

  汲渊就道:“我觉得女郎的这个想法很好,常宁的确是可用之人。”

  将常宁建议柴县令提前收购粮食,以期来年平抑物价的事说了。

  赵含章目光扫过那部曲,“这是……”

  “哦,我们在县城里为质时,我与县衙里的两三衙役交好,平时有什么消息,他们也都愿意告诉我。”汲渊平淡的道:“这是才收到的消息。”

  赵含章冲汲渊竖起一根大拇指。

  汲渊虽然是第一次看见这个手势,但奇迹般的看懂了,他有些骄傲的抬起下巴。

  俩人相视一笑,都笑得像只狐狸。

  赵含章道:“先生充当一次说客?”

  汲渊想了想后摇头,“我不合适。”

  他道:“在县城时,我们二人争锋相对,很不和睦,他心中只怕对我有芥蒂,而且,现下有一个更合适的人。”

  “谁?”

  “女郎你呀,”汲渊道:“还有比女郎你更合适去劝说他的人吗?”

  赵含章思考起来,一想还真是,老板亲自出面请人总是显得更有诚意的。

  她道:“让赵驹带着人押运粮草先回去,我多停留两天。”

  汲渊笑着应下。

  这一次他们买到的粮食不少,加上庄园这边也收集了一部分,于是,不到三千的兵马浩浩荡荡绵延得更长了,粮食基本上都是用手推车和扁担运到西平。

  路上的灾民看见,先是下意识的往荒野和树林里跑,跑了一阵发现没人来抓他们,便又冒出来,待看见他们推着这么多手推车和挑着这么多担,就忍不住凑上去问,“喂,兄弟,你们挑的这是啥?”

  士兵瞥了他们一眼,骄傲的道:“我们的军粮!”

  灾民们一听,脚便不由自主的跟着他们走了,等到了西平城外才反应过来,他们好似走偏道了,他们本来想去洛阳讨活路的。

  普通的百姓并不知道洛阳又打仗了,他们只是觉得洛阳是天子脚下,皇帝老爷子住的地方,那自然是安全又富足的。

  今年赋税又增加了,他们在家乡已经活不下去,只能往可能活命的地方去。

  但才走出两个县,他们就顺着到了西平。

  难民们为难起来,既想转身去洛阳,又想进西平县城看看,万一在这里面找到活路呢?

  看到那一车车的粮食,有身强力壮的忍不住上前问走在后面的士兵,“你们将军还招人吗?我力气也很大的,可以打仗,给口饭吃就行。”

  “已经招够了。”见对方一脸失望,士兵顿了顿便道:“这次我们去灈阳死了百多号人,可能要补足,要不你去县衙问问,可能还招人呢?”

  对方一听,立即道谢,抬脚就跟在后面进县城去。

  边上其他人也听到了,大家立即跟着涌进西平县城。

  正站在县衙门口的傅庭涵没等到赵含章,倒是等来了一波又一波的难民。

  傅庭涵:……

  季平来禀报,“女郎要在上蔡多停留两日,还要接夫人回来,所以西平这边还得劳烦郎君。”

  傅庭涵就问:“二郎呢?”

  “二郎君还在军中,幢主领着他们去安顿了。”季平道:“这一次女郎买回来不少粮食,粮食要入库造册。”

  难民们蜂拥而来,挤在县衙门口,扯住一个衙役就问,“你们还招兵不?你看我,我力气大。”

  “瘦得跟竹竿似的,能有什么力气?”边上一个难民脱掉自己的上衣让衙役看他的臂膀,“您看我,我才强壮呢,要我吧。”

  “他吃得多,我吃的少,官爷,收我吧。”

  衙役都呆了,下意识的回头看向站在门口的傅庭涵。

  难民们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看见丰神俊朗的傅庭涵,下意识便觉得他是当家做主的人,立即往上冲。

  季平立即挡在傅庭涵身前,剑出半鞘,喝道:“大胆,还不快退下,郎君岂是尔等可冲撞的?”

  其实不用他喝骂,对上傅庭涵清冷的目光,众人也不敢冲的太上前,在离他三步的位置跪下磕头,“郎君,收了我吧,我能打仗的。”

  傅庭涵扫了一圈呼啦啦跪下的人,招来两个衙役道:“让他们排队登记吧,问清楚来历姓名。”

  “郎君,我们的纸张又不多了。”

  傅庭涵就叹息一声,“让人去赵氏坞堡里借一些,再让人出去买。”

  他一定要加快造纸的速度,说好了要给他造纸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