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第472章

作者:我想吃肉 标签: 乔装改扮 穿越重生

  “升了的,都照品级发俸发饷。”

  下面又是一阵叫好。

  祝缨道:“来,这里有几个人,大家伙儿认识一下,以后就都是同僚了!”仇文等人在侧,衙门里的人是不惊讶的,他们最近常来,但是朱大娘……

  祝缨道:“我向朝廷请立番学,他们是番学的,另立,与州里官学并不一处。学的也与州里稍有差异,这是博士仇文,这是助教苏灯,这是医学博士——朱紫。”

  “哦——”大家下意识地发出了明白的声音。懂了!朱大娘几年来也都在城里给妇人看病,据说看妇科是有一手的。虽然是个女人,但是看妇科正好,朝廷都准了她当官,好像也没什么反对的道理。大人说行,那就是行!

  反正不占用现在的官员名额,也与他们没什么争竞……

  祝缨道:“今天还照原来排的班次当值,你们几个跟我来。”

  “是。”

  官员们都到了祝缨的签押房,祝缨道:“几个事儿,梧州算是羁縻,羁縻县很要紧,以后我要不时往那里去,府里事务大家伙儿都要多上心。”

  李司法忙说:“大人辛苦!下官也愿侍奉大人进山,为大人分忧。”

  “会说几种山里的话?”

  李司法语结,其实,有两三种话的问候语他能听懂,但是要交流就难了,更不要提教授。

  “还是我来吧。章别驾进京了,这几个月你们分担一下。梧州情形与别处不同,各羁縻县出身的官员要占到三分之二,所以缺的这些,都要是羁縻之人。刺史府里也得有!长史、州司马以及新增之官员也一样。”

  王司功道:“只怕,他们语言也不通,事务也不熟就……”

  祝缨道:“这个我来办。”

  他们就不再说话了,反正大家现在都是跟着刺史升的官,您行就您来!

  “司功,缺的吏员你主持补上,这个不用太计较出身。”

  “是。”

  祝缨道:“梧州的州志,要编写了。这个事儿,州里牵头学官学里调人帮忙。”

  州里的经学博士忙站了起来:“是。”

  祝缨很重视这个州志,王云鹤、刘松年都让她“读史”,可见“史”是非常重要的。一地之地方志,可谓一地之史。早在与苏鸣鸾一起编那个奇霞族的“史诗”的她时候就领悟到了。现在也打算继续这么办。反正梧州打一开始,就是她祝缨弄的!在梧州,女人就是能当官!

  祝缨又不急着先扩建刺史府,而是说:“匾也换了,人也添了,差不多得了。司仓一会儿再拢拢手上的房子,别来了新人没地儿住就行。司户,再算算税。虽然添了人,但是上头直接跟朝廷缴纳,不用再养一层婆婆,一加一减,算出来有多少。”

  祁泰跟祝缨说话是不怕的,欠身道:“是。已有了个约数,再有两天就能给大人一个准数了。”

  祝缨一笑:“好。”

  花姐一直含笑看着她,等她将所有的事都安排妥当,又要将全州的情况再来一次摸底,又要再查一下所有的署名等等之类。又宣布了:“凡在梧州境内,愿自投编户者,听之!”

  花姐心道:这样我的户籍也就……不愧是小祝。

  梧州官员也不觉有异,因为各地为了搜括隐户经常会干这个事。主动一点的官员,下乡“扫荡”,将已经隐身了的田地、人口造册收税。被动一点的就宣布:自己来投!

  梧州新设,刺史要充实人口太正常了。

  祝缨安排完一应事务,道:“散了吧。”

  众人散去,花姐留了下来。参与官府的事务且是以一个正经官员的身份,这对她来说充满了新奇,其兴奋程度更甚顾同。不过她知道自己得稳住,并不跳脱。

  她说:“大人,番学的医学生,可以先不识字,那可以年纪大些么?”

  祝缨道:“当然。”

  花姐高兴了一下:“那我、下官就去办啦。”

  晚上祝缨才知道,花姐要招的第一个学生并不是哪家的小姑娘,而是一个中年的妇人,还是她的病人。妇人早年死了丈夫,独自支撑一间小绒线铺子,有个儿子已娶妻了,儿子倒孝顺,看母亲病痛,就求了花姐给妇人看病。看了说是早年生孩子落下的病根儿,花姐给她治了。

  妇人与花姐闲聊时得知花姐是死了丈夫之后才开始学医的,便想自己也学医!

  花姐就高兴的答应了。

  今天白天得到祝缨的许可,跑去同妇人讲定,晚上特意找到祝缨说明了情况。

  祝缨道:“那你顺便把娘也带上。”她一直不知道张仙姑喜欢干什么,张仙姑并不喜欢跳大神,连祝大其实也是不喜欢的。自从她当了官,这两位并不是被迫放弃爱好,而是真的不喜欢。他们拜佛,拜天尊,有时候也会说“我看某某面相不好”,却从来不曾怀念以往的生活。

  祝大还有点醉酒的小爱好,张仙姑就整天忧虑。两人前几年是慢慢的识字,读一点邸报,好歹有点事做,现在又没事做了。

  花姐道:“好!这……也算官学生?”

  “那不算。她要愿意,你就带上,或者问问她喜欢什么。算了,一问,就是想要我好好的,还想要我有个孩子。”

  花姐哭笑不得:“我慢慢打听。你也别烦,他们也是担心你。就怕你有个闪失。这几年看你忙成这样,只好背后发愁,也不敢当面说你。”

  “知道。”

  花姐忽然感慨:“我这就……真的……做官了?我还怕万一我做不好,被人说女人家不合适做官,坏了大事。”

  “我不是做得挺好的么?”祝缨说。

  “那是你。”

  “嗯,会有更多的。不说我,就说武相、崔佳成,都干了十几年也没出差错。以后别业里,谁有本事谁来干,不管男女。再说了,你不知道大理寺每年判多少犯法渎职的官员,那可都是男人,我也没听谁说男人犯法如此多,男人不合适做官的。”

  山外的手伸不到她的“别业”里,山里的人谁也管不着她,“别业”的范围内,她尽管为非作歹,只要能养活这一座小城的人就行。

  花姐道:“管家么,谁都行的。”

  “那可不一定啊,”祝缨说,“现在是个别业,以后兴许是个县城呢?”

  花姐又是一惊,旋即笑道:“干这样的事还得是你!我去与干娘说话了。”

  “哦,让她也准备准备,看看想带什么东西,我巡一巡下面,咱们就进山。”

第241章 秩序

  梧州实属“草创”,相关事务千头百绪,祝缨且不能扔下州里的事务就进山了。她分派完事务之后并未离城,而是又在刺史府里住了数日,每日观察之前分派任务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调整。

  刺史府内众人见她平静如常,佩服之余也平心静气了下来。祁泰是最镇定的一个,他似乎天生的对外界钝感,核算完了税赋数目,得出一个“比先前略少一些,并不曾少去太多。”的结论之后就将账本拿给了祝缨。

  祁泰的账做得很明白,虽然以前的南府四县还要供养一层州府的官员,但那是与其他府分摊的。现在只余三县,还要供养这一整州的官员,压力是比较大的。因为羁縻的各县,只有象征性的税收,是不能倚靠的。而州的官吏无论数量还是品级都高于府,花费也是一样。

  祁泰道:“还好,羁縻之官不必朝廷发俸禄。”

  祝缨看了一看,一年没少多少,也就不再更改征收的预算,只让祁泰将每年节余留下。俸禄不发,补贴还是要给的。

  祁泰道:“还要再支领纸张。”

  祝缨道:“你与小吴他们说就是了。”

  祁泰一板一眼地道:“这次要用的尤其多,正好要将户籍重新誊抄,是件大工程。”

  祝缨道:“你写个公文,我批。”

  祁泰高兴地走了,过了一会儿变成小吴过来找祝缨了:“大人,祁先生要支取纸张。”

  “你给他就是了。”

  “他要得太多,库里没那么多存货,都给了他再有别的用处就腾挪不开了。”小吴说。

  祝缨道:“他一时也不能全用尽,你一批一批地给他。”

  小吴陪笑道:“这个下官也想到了,就说,他那儿一时半会儿也干不完,每旬我给他一批。也好腾出手来再弄些别的纸来。他又说要先尽着他的使,可这府里哪哪儿都得重新用,编方志也得用纸笔。纸坊产的也不够好,一时采买不及……”

  祝缨道:“小黄,你去把彭司士、祁司户都请来。”

  小吴忙说:“大人,我再想想办法去!”

  祝缨手指遥点了一点他,并没有让小黄回来,小吴只得苦着脸等到了彭司士与祁泰过来。祁泰凡在祝缨面前,话就多,他也不与人争,就只看着祝缨说话:“大人,下官办的这可是正事!全州也没有比这个再正经的了!”

  彭司士马上说:“大人,纸坊造一时不出这许多纸来!凡产纸,耗时颇多,造书写好纸,又要好料。民间所谓土法造纸,所用之破鱼网烂稻草之类,造出来的并不合用。又要取料、又要沤料,所费时日颇长。”

  小吴道:“已设法往外地购买,只是一时不凑手。”

  祝缨问祁泰:“你要多少纸?”

  祁泰道:“新修户籍要多少纸,怎么也得双倍呀!重修之后,还要誊抄送户部哩。各县自己也还要用呢。”

  买,就是一大笔开支了,有造纸坊不如自己造。祝缨道:“去纸坊看看。”

  他们一行人马上去了纸坊,原南府自己就有各式的作坊,铁匠、木匠、石匠之类常见的工匠都有。纸坊也有,人数也不算少,抄纸的熟手就有六个。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师傅带着徒弟在一口大池子边上查看:“天冷了,要多泡几天。”

  彭司士咳嗽一声,老师傅抬起眼来一看,忙在旧围裙上擦了擦手,弓着腰过来对彭司士:“拜见大人。”

  彭司士道:“还不拜见刺史大人?”

  老师傅这才看到祝缨,祝缨没穿官服,一身简单的蓝绸羊皮袍,对老师傅道:“你是有年纪的人,免礼吧。我们过来看看。”

  老师傅有点紧张也有点惶恐,又夹一点看到刺史的欣喜,道:“都在赶工哩!”在这里当差是很不错的,征发得也少,还可以做一些自己的活计。因为刺史大人是个好人,所以底下的官吏也不敢如何敲诈勒索,平日只要稍稍请他们一点茶钱,日子就能很太平地过下去了。

  祝缨问道:“您老贵姓啊?”

  老师傅连连摆手:“不贵不贵……”

  彭司士道:“他姓乌,大名乌十二。”

  祝缨道:“原来是乌师傅。”

  “不敢不敢。”

  祝缨道:“咱们边看边说?”

  “哎!”

  祝缨拿出了算命骗钱时的态度,极和气地与乌师傅聊天,从他年纪问起,将他祖宗八代街坊四邻都问光了。又问乌师傅:“这是干什么?那又是干什么?哦,这个要泡很多天么?必得用嫩竹?手捶?你们不容易呀。”

  乌师傅被她哄得一愣一愣的,什么都往外倒。他自认说得很认真,彭司士听他讲得结结巴巴的,几次咳嗽,想让他说得流利一点。

  祝缨道:“冬天干燥,你嗓子不舒服一会儿向朱博士讨点川贝枇杷丸吃。”

  彭司士活活忍住了接下来的咳嗽。

  祝缨没有丝毫不耐,她认真地听乌师傅讲述了造纸的种种事项,又询问了一些问题。又问乌师傅造纸有什么难处。

  乌师傅道:“还照着师傅教的老法子造,也没什么难处,就是快不了。大人请看,这个就是不行,还有丝呢。”又指挥徒弟继续用功。

  祝缨问道:“只用人工吗?能用水碓吗?”她原本就计划着将来一部分糖坊也要用水力来榨汁,这样可以大大地减轻工匠的负担,不但省人力还能省畜力。

  乌师傅道:“那敢情好!就是不……不大敢用。”

  祝缨问道:“为什么?”

  彭司士道:“那样纸坊就要搬迁了,且河道上不许多设水碓,水碓舂米做碾坊尚且不够哩。朝廷三令五申,不得这样……”他说着,声音又小了下去,后悔不该面刺长官之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