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第146章

作者:我想吃肉 标签: 乔装改扮 穿越重生

  温岳也就不好意思再叫什么“小祝大人”了,也叫她“三郎”,两下就此改了口。虽不能说是通家之谊,倒也差不太多了,祝缨与温岳也日渐熟识了起来。她对温家一家三口观感不错,温岳也是个没爹的人,一家子却过得富足而和睦。

  她只有一点不满:“凭什么他们抢在我前头打了药箱子呀?!”她对花姐报怨,“什么银针金针的,得我来弄!”

  花姐笑道:“好~那些交给你。”她从温家也得了些谢礼,就拿出料子和簪子请张仙姑先挑。张仙姑道:“你自己留着,自己的东西总能放开了做两身新衣了吧?”花姐见她不收,给她和祝大各做了双鞋子才罢。

  没过几天,便有人通过温母和温小娘子的路子,请花姐瞧瞧妇科的病。又有金大娘子因与张仙姑熟,听了之后也颇为意动,经张仙姑也与花姐搭上了线。花姐对祝缨道:“我只知道贫苦妇人瞧病难,不想这些官宦人家女眷竟也不那么方便。”

  祝缨道:“可见你眼光独到,能想到这一层。你只管干!对了,我打算买头驴,以后你出头可以给你驮药箱。”

  花姐哭笑不得:“我且不用呢!那药箱虽然好,常用的药都全,可谁个大夫现场配药的?差不多的病症都是病人自己去抓药。只有那些难以启齿的方子,才用当面配一点药。那时候才用得到自己带药箱呢。又不是摇串铃的行脚郎中,又或是富贵人家养的随行的医生。且买了驴来,怎么伺弄呢?”

  祝缨道:“说不过你。男仆是麻烦一些,女仆你找一个人吧,你近来愈发忙了,家里家务别再插手了,累呢。”

  花姐这回没有拒绝,说:“是呢,叫干娘做饭我来吃,我也吃得不安稳,是该有个女仆帮厨浆洗了。我这两天就出去看看,太细致的丫头也不敢要,干不得活。得是粗使的丫头,就是粗糙些。”

  祝缨道:“还能比我糙?”

  花姐笑了:“你是最细致的一个人。”

  她没过几天就为祝家提供了一个人选。

  是个二十来岁的女人,五短身材,粗手大脚,劈柴做饭都做得,也能打水洗衣服。与大户人家闺阁里的那种肤白貌美的丫环全然不同。祝大是不太满意的,觉得花姐带这样一个丫环出去不太有面子。

  张仙姑却挺喜欢:“是个实在人。”

  祝缨更关心她的来历。花姐说:“姓杜,没名字,排行老大,也有叫她大妞的,也有叫她大姐的。是京郊的人,父母死了,也没兄弟,家里也没个田产,她只好跑到城里来讨口饭吃——再跑慢一步就要被族里‘嫁’给个瘸腿老光棍儿了。先是寄居在尼寺里帮佣,换个三餐一宿。”花姐看她有两年了,如今祝家缺人,心念一动就想这倒是个合适的人。

  凡找仆人,也是喜欢要身家清白的良家子。有家人牵绊的最好,即使逃走了也有个地方追索。但是这种略贵。其次是身家清白走投无路的,这样也不错,因为容易与主人家一条心。那当然买一个奴婢回来更是便宜,正在壮年的粗使奴婢,买断价十贯就算比较高的了。

  祝家用人只要妥当,花姐说:“叫外面老田他们家打听过了,是个朴实的人。”

  祝缨决定把这个人留下来,包四季衣裳、一日三餐,一年再付五百钱。但是家里好些粗使活计就都有人干了,包括但不限于打扫、烧火、浆洗、打水、出门拎东西等等,张仙姑和花姐因此可以轻松许多,可以有闲情看书、管账、做针线、跟邻居闲聊串门等。

  祝家没用过仆人,就都听花姐的了。

  杜大姐衣服只要布衣就行,吃的更是不挑剔。因为祝家还没有男仆,就先把门房西间收拾一下,弄了张小床、一个衣柜、一张桌、一张椅、一个盆架,就是她的房间了。

  张仙姑扼腕:“早知道这样,打家具的时候还有好些剩料,就该叫匠人当时就顺手就打了的,现在还要现弄,多花钱。”

  祝缨随她念叨,让杜大姐:“先住下来,听娘和大姐的,我的屋里不用你管。你们忙,我还有事。”

  张仙姑道:“哎,你干嘛去?”

  祝缨道:“我去找王大人,有点事儿。”

  “啊?!!!”

  …………

  祝缨回房里抽了本书,王云鹤既然说过让她有不懂的就问,她当然不会客气。除了学问,她还准备了一点别的题目。

  到了京兆府,里面的人已经跟她更熟了!差役们背后说“看不懂这些大人们”,明明大理寺抢过周游的案子,王大人却跟没事人一般,对祝缨比之前更好了。既然王大人不在意,祝缨又没显出其他的“劣迹”,他们也就含混着过了。

  祝缨到京兆府,他们也打招呼,祝缨也与他们笑着问好。

  王云鹤这天很忙,有个重要的客人,祝缨便把自己读书的问题留了下来就回家了。

  第二天到了大理寺,她胆子也大,跑去向郑熹去打听。

  郑熹笑道:“你也有见不着王云鹤的时候?”

  祝缨道:“以往跑去借档看的时候,也有见不着的呢!不过这回奇怪,他见客这么隆重。大人,刘松年是个什么人?”

  “哎哟!他来啦?”郑熹很少发出夸张的语气词,这次好像是真的惊讶了。

  他笑道:“天下文宗,只是有些不合时宜。你离他远一点!此人心黑手狠,曾对陛下有功,然而太会作夭。也就王云鹤不计较。”

  祝缨记下了,说:“天下文宗,还心黑手狠。这个‘天下文宗’别是坑来的吧?”

  郑熹笑不可遏,道:“不许胡说,这话给我烂在肚子里。正好,有件事你也管起来。”

  祝缨问道:“不知道是什么事?”

  “那些个杂事你也知道得差不多了,如今有一件,大理寺缺人,那些吏里,你先粗筛一回,再报给大理寺正。”

  “诶?”祝缨没想到这个事会落在自己头上,她试探地问,“我行吗?”

  她自从转做了大理寺丞,手上琐事不少,也知道其中一些不太好叫外人知道的事儿。比如,大理寺里也有空饷这回事,有吏长期病假了,其实已经除名,但是账面上还是照满额的人数发钱米。

  不过大理寺因为才被整顿过没几年,吏的空额不多。官员则是因为有吏部等专门管着,人合得上。郑熹则是把这些空饷的钱都填进大理寺的公账里,所以大理寺的伙食那是不错的。

  大理寺缺官,但是郑熹不让它时刻满员,总要空出一点来,就这么钓着人。

  郑熹道:“这都干不好,以后还怎么干大事?去!”

  祝缨抱着最新的命令,麻溜地出去选人了。她想了一下,大理寺现在的情况,郑熹是想在这里稳扎稳打干出业绩来的,所以要选的人必得是有点真本领的。从郑熹端午节把他们几个叫过去的情况来看,郑熹配人是比较全面的。则在大理寺内,要把各类案件都用得着的人手都给郑熹拢一个,同时,做杂务的人也要再有——现在干这些的是祝缨自己。还有,从吏上选了人出去,吏就又有空缺了,是不是再招几个进来?

  因做了大理寺丞,她就把大理寺现今的人员名册又给扒拉了来,仔细看了一回。

  仔仔细细写了个自己的计划又拿给郑熹看。

  郑熹还没打开就说:“叫你干事,你先给我出题目。”

  打开一看,不由说:“想得倒是周到。”

  祝缨道:“您要看着这样办没毛病,我就照着这个找人了。每样都找几个备选,您看着合眼缘的再圈定?”

  郑熹道:“知道应该怎么干了还不快去?”

  祝缨抱着自己写的计划就溜了。她算好了,按照她所了解的案件种类,什么会看账的、会剖尸的、会背律条的都得有。此外,她还准备弄几个会糊弄事儿的,就不干别的,专门用来推出去跟别的衙门扯皮。

  她先去找到了左司直,道:“老左,这事归我了!”

  左司直大喜:“不愧是你!”

  祝缨道:“先别说别的,你有什么合适的人不?你知道的,我上头还有三重婆婆,我做不得主,但是可把人塞进名单里。”

  左司直双眼一亮,又矜持地说:“倒有一、二人。”

  “别装死人样,有就拿来,只要是身家清白合吏部的格子就成。”

  左司直道:“我晚上找你去!”

  祝缨又去找胡琏,也是这般说,胡琏咳嗽一声,道:“这个么……”祝缨撑着腮,盯着他,看他要干嘛。胡琏道:“我在大理寺这几年,自家人都安排妥当啦!不过呢……咳咳,有个熟人,家里孩子要补吏职的时候,你给留意一下,明天我把他的名帖给你。放心,孩子是晓事的,绝不给你添麻烦。”

  “好!”

  到了晚间,左司直带着一个年轻人上门,祝缨一看,道:“这不是小古么?”年轻人是大理寺的一个年轻的吏,平素跑腿利索,想谋一个狱丞的职位。大理寺的狱丞有四个名额,祝缨就把他的名字也记下了。

  左司直空着手,小古却提着大包小包。小古瞅着左司直,左司直道:“小祝啊,这是这孩子一点心意。”

  祝缨道:“一个狱丞养家糊口挣的还不够这一堆呢,拿回去吧。我只管把名字报上去,成与不成还不一定呢。”

  小古机灵地说:“您给报上去,就已是费心啦。小人也不是只为养家糊口,是为听起来好听些,大小有个品,回来爹娘脸上有光彩,为了爹娘高兴,无论什么事儿,小人都是愿意做的。”

  左司直一个劲儿地对祝缨使眼色,叫他收下,祝缨道:“你们两个别在这个上头跟我弄鬼,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小古要不合适,我也不会答应。好好干,别叫我吃瓜落,下回升了的时候还记得我、有东西给我,那时候我就收了。”

  左司直已得了小古的好处,见祝缨不肯收,就对小古说:“你拿着。听咱们小祝大人的话,他最是一个实在的人,以后凡他有吩咐,你给用心办了,就算你小子不忘本啦!”

  小古又结结实实一礼,左司直给祝缨一个眼色,带着小古走了。

  第二天,胡琏也给了祝缨一个名帖,上面写着一个人的祖宗三代。选吏的人,有时候也不是为了当个吏,而是冲着由吏选官这一途。胡琏的这个熟人也是做的这个打算,因为祝缨看着这张帖子,这是父祖都是小官,还都死了,荫呢,是不能指望得上的了,于是就想走这一条路。

  祝缨也收了帖子,这个倒是比小古的事更加好办的,因为吏的名额也更多一点。从大理寺的吏中选官,选就行了。外面选个吏进来,需要有人做保,祝缨从胡琏那里再讨一张保书,就算安排了一个人。胡琏则在保书里夹了一张片子,祝缨拿开一看,道:“这怎么成?”

  她在京城住着有几年了,知道京城也有些商家会出一些纸笺,写着某货若干,又或者钱铺写个钱若干之类。就像祝缨俸禄兑米的米铺那样,做领取的凭证。胡琏给的这个,就是个提布的。

  胡琏道:“一点心意,一点心意。秋天拿新样子给伯母裁衣服。你不收,我不安心呐!”

  祝缨道:“这不成了我卖空缺了么?叫郑大人知道了,我得挨削。”

  胡琏道:“你道他为什么叫你干这个?是给你机会呢。什么叫卖空缺?这就不知道了吧?你的礼能送出去,那得是人家愿意接你的礼,愿意接,就比不愿意接好!有些人想送还挨不上边儿呢。”

  祝缨将片子还给了他,说:“使不得,我才干这个事,怎么就敢了呢?你荐的,都是自己人,收自己人的东西成什么了?你教我这许多事,我原也该尽一份心的。拿回去,以后我有事,你也收我的礼?”

  “对呀!”胡琏笑着把片子收了回去。

  “这就对了嘛!”祝缨说,“我真要钱,放出风去价高者得,还看不上你这几个钱哩!我想要钱时,自有来钱的办法。”

  胡琏道:“你小子是个人才啊!”

  祝缨揣着名帖、保书,回去案边给记了下来。

  另有一个人也算是她的私心——她去寻了杨仵作。杨仵作是她验尸上的不公开的师傅,因为周游案对她有点小意见,后来也勉强算是解除了误会。纵使没有误会,祝缨找上门问他愿不愿意给儿子试一试大理寺的新增名额时,杨仵作最后的不满也都消失了!

  一点也不犹豫的,他就把自己的祖宗三代写完了。祝缨看了就笑:“杨师傅,是写你家大郎,不是写你。”杨仵作脸上一红,又重新写过。还说:“这小子也不知道手艺能不能成。”

  祝缨道:“如果不成,我能来找你?保个手艺不成的人,我难道不想干了?”因为她知道,杨仵作验尸的时候是带儿子徒弟的,儿子也是有些经验的。

  杨仵作也有自己的私心,他有儿子有徒弟,一个衙门需要的仵作有限,是得给另一个寻个出路,没有祝缨,就只能去京外找饭碗了。有祝缨,那就好安排了!他没把儿子留着接自己的班,而是希望自己在京兆府的时候,儿子能进大理寺,一家父子俩能拿两份差饷。徒弟也更能安心给自己打下手。

  人情做这些也就够了,再多就不好了。祝缨精心挑选了几组名单,后面缀上了各人的特长。吏的几个,比较容易就通过了大理寺正的筛选,他们只问一句:“可要用心审查!因刑部私卖人命,才有刑部、大理寺的一番风波,都是因小吏弄权!”

  祝缨道:“都有保人。这一个,父亲是京兆府的仵作,家学,几代都在京城定居。那一个,三人做保。这一个,本府的胡丞做保,都是可靠的人。”

  由吏选官,祝缨说:“都是用过的人,这个是做过账的,日后有贪赃等事可备用……大人亦可出题考试一番。”

  这二位哪懂算账?都说:“要考点律条才好。”

  “大人所虑极是,这几个都是懂律的,只因不够格考明法科等,才选的吏。这几个,倒是只有些账啊、验尸等上的本领,只好择进来再教了。下官这就去准备,让大理寺上下都粗读些律条。”

  大理寺正满意了,在上面签名。

  祝缨拿着这张单子再去报给郑熹。

  郑熹看她准备得周到,笑道:“瞧,这不是历练出来了么?”又问,“温岳说,你家大姐治好了他母亲的病?”

  祝缨道:“妇科病,外头大夫不方便,大姐刚好在尼庵里帮个忙,施医赠药,学会了些。她有点事做,既能帮到人,自己也不会总闷着。大好青春,干点什么不好?”

  郑熹道:“也就是你惯着她。不过也不错。”

  “那是!”

  郑熹看她得意的样儿,道:“倒不像你姐姐,倒你闺女!这么得意!”

  “反正是我亲人。”

  郑熹拿笔圈了几个人名,道:“拿给裴、冷二位看看,他们要没旁的意思,就照你这个单子来办。”

  祝缨看他没有把所有名额都用尽,就拿着去给另二位看。冷云不管这个事儿,说:“他都看过了,还能叫我挑出毛病来?”没管,裴清又取中了一个吏,点做了録事,说:“余下的你看着办吧。这回没取中的,帖子留下,下次有要补的时候,先从这些人里选。”

  “是。”祝缨发现他们把官员的名额点满了,吏的额没怎么管。

  她把这些待选的吏凑一块儿,也请大理寺正简单出几道题,考一考。然后大人们只要看她最后取中的人的答卷,觉得差不多,就都同意了。吏嘛,还要怎么管?这不是交给祝缨了么?郑熹得了一个祝缨,就像祝缨得了一个花姐,方便极了,这些事,谁要再费心去管?

  祝缨拿着最后的定稿,不由怔住了。这样的各司其职,让她又一次想起了端午宴。

  每一个上位者,眼里都有不少的才俊。有人以为自己是唯一,那他从一开始就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