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师 第21章

作者:想见江南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大概是看她不过是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女子虽然没好气,但还是回道:“我叫郑窈。”

  “见过郑娘娘,”冼如星行了个道礼。

  “直接叫我名字就好,”郑窈厌恶地别过脸,看得出来,她对这个身份十分抗拒。

  冼如星从善如流,紧接着继续道:“郑娘子,黄公公此番为难你们,主要是贫道要用豹房这块地方,圣上下旨特批了。他也是听令行事,之前多有得罪,贫道在此先向您请罪了。”

  见她言辞诚恳,郑窈也没说什么太难听的,只白了黄锦一眼,然后开口道:“这位师父,我们也不是不讲理的人,既然你都这么说了,让我们搬走也行,听闻皇宫里有专门供太妃居住的地方,你把我们安排到那儿就行了。”

  黄锦听闻此话差点跳了起来,刚要骂人便被冼如星拦住。

  苦笑着对郑窈摇头道:“郑娘子,这贫道没办法答应你,现在皇宫里的工事全部停止,你们这两百多人进到后宫根本住不下,总不能十几二十挤一间屋子吧。”

  “皇宫里的娘娘都有记载,身家清白,岂是什么人都能进的!”黄锦忍不住嘲讽道。

  郑窈一愣,她也知道皇帝下了旨意自己这帮人不走不行,但如今连进宫都进不了,岂不是彻底无路可退。顿时觉得万念俱灰,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失声痛哭:“哎呦——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

  她一哭,后面的女人也跟着哭,瞬时间满屋哀嚎四起,听得黄锦额头青筋直跳。

  冼如星到没怎么恼怒,她蹲下身子将郑窈扶起,然后找了两把椅子,与其对坐,待她情绪稳定些后,温声道:“贫道知晓这番是有些对不住众位,不过现在事情尚未尘埃落定,一切都有商量的余地,众位可以告知在下各位的诉求,咱们一点点解决。”

  “诉求?”郑窈娘茫然了,她身后的两百多女子也停下哭泣,窃窃私语地讨论起来。

  半天,有人小声开口道:“说什么你都能答应吗?你做得了主?”

  “这个嘛……贫道自然也并非万能,但可以确切的说,关于众位大多数事情,我还是做得了主的。”冼如星语气温和,但眉宇间却带着一股笃定。

  黄锦不耐烦地挥手,“一帮傻娘们儿,这位可是当今圣上都礼遇有加的冼仙师,你们能逮到这个机会,还不快点抓住了!”

  女子们面面相觑,许久,一人站了出来,对着冼如星行礼:“仙师,我家住在京郊,是与爹娘上街买东西后被强带过来的,如今已经五年没见到他二老,如今自觉无颜,但还是想远远看上一眼,只要达成心愿,愿意下半辈子常伴青灯古佛,绝不给您添麻烦。”

  有了她发声,不少人也跟着表态。

  “是啊,我走的时候爹娘都不知道,说不定还以为我被拐了。”

  “只要能跟他们说几句话,我立刻就绞了头发做姑子去!”

  “我也是……”

  之前许多态度坚决的其实是被周围人架着,如今听到父母,终究是于心不忍。

  “领你们见家人倒是没问题,不过见完之后,也不一定非要出家,还有……”冼如星无奈表示,“有个道士在你们眼前,怎么出家还要入释,好歹考虑下我。”

  女人们微愣,旋即都被逗笑了。

  眼看气氛轻松些,冼如星接着道:“既然如此,那么想回家的等下都来登下记,送你们回去后,若是打算在家中待着,那么贫道就送你们笔钱财,也算是感谢各位成全。要是不想,那回来便是了。”

  “贫道可以给你们三种选择。”

  “第一,我在京中有些买卖,都是刚盘下店铺尚未开业,正是缺人手的时候,你们若是愿意可以来当伙计。”

  “第二,便是给众位提供房屋,可住三年,吃穿不用你们操心,这三年时间大家是想再嫁还是想做些营生可以慢慢考虑。”

  “最后,真想选择出家的,也可以留在豹房,入我门下,不过之后要跟着门人一起干活儿,估计会可能辛苦了些。”

  “大家觉得怎么样?不行咱们还能再商量。”冼如星询问道。

  在场女人也没想到就这一会儿功夫眼前的女道士就能将事情安排得如此妥当,一时间都没怎么反应过来。最后还是在黄锦的催促下,一些人逐渐做了决定。

  选择回家看看是最多的,毕竟血脉亲情难以割舍,而且实在不行还有冼如星这条后路。剩下的不少人定下第二种,三年时间,也足够她们适应外界。还有十几个性子强的,打算跟着冼如星管店。最后只有六七个人最终决定在清风观出家,而这其中就有郑窈。

  照她所言,郑窈父母早亡,靠绣花手艺独自将两个弟弟拉扯大后带着丰厚的嫁妆跟了个木匠,结果对方是个烂赌\鬼,欠了一屁股赌债跑了,债主便拿她相抵。危急时刻两个弟弟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任何一人伸出援手,几经周转,最后因为美貌被先给正德皇帝,如此在豹房倒算过了几年消停日子。不过她已经对人情极为失望,尤其是对男人,更加恨之入骨。所以宁愿在道观里干活儿也不愿出门。

  郑窈性格泼辣,对待周围姐妹也十分热心,大家没少受她照顾,这次反抗也是她带头的。如今连她都决定去向了,其余人更不用说,不过用了半天,便将事情解决。

  晚上冼如星与黄锦回去,路上突然对他道了声谢。其实要赶那帮人走方法有的是,之所以拖到现在,也是对方手下留情了。

  对此黄锦摇头,悠悠道:“仙师哪儿的话,奴婢小时候家里遭灾被卖进了宫,本身是个可怜的,那帮女人被掳到此处,也是个薄命的。可怜人对着薄命人,能帮就帮罢了。”

  冼如星微怔,旋即叹了口气。

  30. 第30章 郑窈

  天刚放亮,郑窈便被一阵喧哗声吵醒,伸了个懒腰,从柜子里翻出之前发下来的道袍。

  说起来,郑窈自己也不知道这东西应不应该被称作“道袍”,虽然颜色为道士们钟爱的青色,上面也缝了八仙纹,但整体上已经大不一样。众所周知,道袍本身是极为肥大的,寓意包藏乾坤,隔断凡尘。可清风观发下来的这些却是窄袖,不光袖子窄,连腰线处也做了内收,看上去颇有些不伦不类。

  不过嘛,郑窈本身也不是什么挑剔的人,穿戴整齐后便推门出去,屋外已经有不少女道士拿着木盆排队打水。

  豹房一共四百多间门屋子,再加上正德游玩享乐的场所,按理来说极为宽敞,郑窈刚开始甚至有些不解为何要将她们这些女人赶出去。然而经过这两日的所见所闻,算是彻底明白了。

  搬进来的道士有男有女,所以住的地方也一分为一。如今这帮道人早就不以门派划分工作内容,大家侧重点各不相同,平日里都混在一起,唯有闲暇时间门能跟同门待着。

  男女宿舍中都有水井,先前冼如星立下规矩,不许他们直接使用,哪怕是洗漱也要烧开了。如今冼如星位高权重,她说的话连玄一都不敢违背,不过虽然来回打水麻烦,但时间门长了,大家也都发现确实有好处,最起码时不时腹泻的毛病是好多了,要知道这个时候连腹泻也很容易出人命的。

  收拾完后,郑窈跟着众人一同走向豹房最中央的一间门宫殿,这里以前是正德皇帝办公休息的地方,因为宽敞方便,冼如星命人将其改成了食堂。

  里面除了最前方专门盛饭盛菜的地方,尽是些长桌长椅。

  郑窈望着长长的队伍,犹豫再三,先去拿了两个包子,接着又挑了点别的吃食,将自己带的三个碗装得满满登登,才艰难地拿着它们找了个没人的位置。

  包子是猪肉白菜馅儿的,薄薄的皮裹着充盈的菜肉,咬上一口香得舌头都要吞掉了。除此之外,还有用油煎得两面金黄的韭菜盒子,熬得粘稠浓香的米粥……这些统统不要钱,用那位冼道长的话说,叫“员工福利”。

  当然了,如果想吃得更好,也有单独的两个摊位提供,不过就要自己花钱,每天在那儿排队的不算少,郑窈之前好奇看过一眼,震惊地发现连羊肉都有。

  等发了俸禄,自己也要在那儿吃上一顿,郑窈暗自下决心。

  她刚刚决定入清风观之时,想着常伴青灯,了此残生,不过在吃了几天食堂后,还是决定暂时先好好活着。说起来,自打正德没了,她们这些在豹房的女人就常常受到内侍宫女苛待,虽然不至于饿死,但确实许久没吃过饱饭了。

  也不知道这清风观的厨子以前在哪儿开店,手艺怎么这么好……

  郑窈正胡思乱想着,突然,一位长相甜美的女道士坐到了她对面。

  “赵仙姑,”郑窈连忙起身打招呼。

  “叫我师姐就好。”赵似露笑着拉她坐下,“入门几天了,可有什么不习惯的?”

  “啊,一切都好。”郑窈小心地回答,赵似露只盛了碗粥拿了个鸡蛋,对比自己快要堆成山的朝饭,郑窈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看出她心中所想,赵似露表示自己巳时还要去找掌门汇报工作,倒是可能还要吃点什么,现在不过是垫上一顿。“刚来吃得多是正常的,因为肚子里没油水,等过段时间门你就不想吃了,像那些嘴刁的,宁愿花钱也总嚷着让小食堂做点好的。”

  因为工作比较辛苦,冼如星给道士们的月俸都不低,出家人没什么花钱的地方,于是许多人都用在吃喝上了。

  郑窈点头,两人吃完后,赵似露将其叫道自己的办公地点,准备好纸笔,对其问道:“按理说郑师妹也在这儿住了段时间门,其他与你一道入门的都选好了部门,只有你迟迟未交报告,可是有什么难处?”

  郑窈脸一红,摇摇头,之后又点点头。

  如今豹房虽然只有一百来人,但划分得却极为详尽,玄一主要负责研发创造,现在不光是白糖,连香水都调配出好几种;刘栓看管着生产,每每确定好方向后,都由他带着一众弟子们大规模加工;妙乐负责后勤,她虽然脾气不好,但指挥人劳作确实有一套。此外还有负责原料采购运输的陈一狗,美术外观设计的唐伯虎……可以说无论做什么,都能找到门路。

  郑窈犹豫许久,十分纠结道:“赵师姐,我其实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你说我这人,虽然识得几个字,会数数,但玄一掌门那儿大把的算盘打的飞起,我去那儿饶了一圈,说的话是一句也听不明白。刘师兄那边干活需要力气,我也不像别的姐妹会做饭下厨,要说真有什么能拿得出手,恐怕也只有绣花,但门里又不缺绣娘……”

  “师姐,我真不是吃不了苦的矫情人,但总觉得无论做什么都好像是多余的,现在在这儿每天干吃饭,要不然你们把我赶出去吧……”

  郑窈说到最后都要哭了,豹房现在连打扫都有专门负责的,也就是说她甚至想干粗活儿都干不了。

  要是换了旁人,最多也就是随便找个地方混日子。但郑窈不同,她从小就养家,嫁人了开始帮丈夫还赌债,进豹房后又为身边姐妹出头。虽然看似风风火火,但其实一直是一种担责型人格,这种人往往需要通过帮助别人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一旦发现无事可做,就会陷入深深的焦虑。

  赵似露曾经不止一次地跟冼如星探讨过关于豹房里的几位女子,自然也知晓对方是什么性格,安慰一番后表示自己会想办法解决,让她先就这么待着,熟悉下环境,工作的事情以后再说。

  两人又说了会儿话,眼看时间门差不多了,赵似露回到奉先殿,与冼如星汇报了今日一天的工作进度:“……目前白糖的需求量实在太大,几条生产线共同作业也难以满足,眼看库存就要见底,我建议在京郊开设工厂。”

  经过这些年的沉淀,赵似露沉稳许多,虽然外表还是一副小孩模样,但实际上已成为冼如星手底下最重要的人之一,不光协调各个方向,还要将消息汇总整理后向上级报告。

  冼如星一边听着手指一边不自觉地轻敲桌案,沉思一会儿,摇头道:“不,不在京郊,直接将工厂开到南方去,如此不光距离原料产地更近,面向的市场也更大。”

  赵似露顿了下,犹豫道:“可是如此一来,许多东西鞭长莫及,我怕到时候白糖的秘方就保不住了。”

  “那也没办法,只能争取产量上去后出海,咱挣外汇去。”冼如星叹了口气,她知道对方说的有道理,现代社会只要有钱找个地方建厂子相对容易,可古代通讯如此不发达,从北京到安陆,日夜不停都要一十来天,更别说还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但甘蔗这种纯南方作物大规模运往京城,就算是走水路成本也太高,要是有甜菜就好了……

  她依稀记得甜菜好像产自地中海一代,印度貌似也有,如此倒是能去鸿胪寺打听打听。在心中又记了一笔,感叹手头上的事情越来越多,旋即又问道:“所以,你觉得郑窈那边该怎么办?”

  赵似露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强调道:“郑窈是个人才。”

  “我也是这般想的,”冼如星若有所思地点头。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为何都做到冼如星这个位置上,连皇宫都能随意出入,怎么依然觉得事事受限,其实这便涉及到她如今最尴尬的问题——手上无人。

  古装剧里总能会出现这种桥段,主角行走于市井,遇到一位又一位个性鲜明的小人物,触发各种有趣的剧情。但实际上冼如星穿越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

  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的百姓都是麻木的,疲惫的,别说嬉笑怒骂,就是情绪波动都很少出现。原因嘛,自然就一个字——穷。

  冼如星记得自己上辈子看过的一档节目,将某公司总裁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全没收,让他去从事体力劳动,每日给报酬,看他什么时候能赚上第一桶金。结果一两个月过去了,总裁依旧身无分文。面对记者采访无奈的表示,自己最开始确实想着怎么经营规划,但每天干完苦活儿之后,大脑一片空白,最大的期盼就是吃顿好的。

  所以以此类推,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里识字会数数的人就已经是很难了。而只要稍微有点抱负,那么都是想要“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当年宁王起兵造反,就连个落榜老进士唐伯虎都恨不得奉为上宾,最后对方还要裸\奔才能逃出来,连亲王都这个样,就更别提冼如星。

  事实上,她曾经接触的,无论是玄一还是陈一狗邓十一,都是在某些领域做出成绩,最起码曾混到衣食无忧,不过或落魄或寄人篱下,总之是让冼如星捡个漏,但这种漏子并不是常有的。

  如此一来,郑窈的珍贵性就突显出来了。

  她的珍贵之处并非是掌握了多少技能或懂得多少,而是在微寒困顿之下,依旧咬着牙不断学习进步。这种人往往都有着极为强大的内驱力,任何路途上的阻碍都不值一提。

  对于这样的人,其实只需要送上把梯子,她自己就能主动向上爬。

  冼如星思虑再三,最终拍案道:“以后豹房那边每日抽出一个时辰,安排学习培训,具体内容我一会儿再给你,所有人必须参加,期末考核过不去的通通扣钱!”

  赵似露用笔记下,有些迟疑道:“如此的话,培训要你亲自来做吗?你还能抽出时间门?”

  “没时间门。”冼如星摇头,旋即起身,回答的理所当然,“所以我打算挖某人墙角去。”

  赵似露停顿了下,以她对冼如星的了解,对方口中的某人,好像除了龙椅上那位就没别人了吧……

  几里地之外,正埋头批阅奏章的朱厚熜一连打了几个喷嚏,吓得黄锦连忙想要召唤御医。

  “不必,”朱厚熜抬手制止,美滋滋地在心里嘀咕,人说“一想一骂三念叨”,估计这是冼仙师这阵子没怎么看见我所以背后嘀咕了。

  哎,没办法,要不然晚上用膳喊她一起吧。

  31. 第31章 土豆

  夜里,当冼如星走进乾清宫之时,受到了朱厚熜无比热情的欢迎。

  少年放下看到一半的奏章,“噔噔噔”跑了过来,恍惚间让她好像看到对方身后有尾巴摇得飞快。

  “怎么突然说想跟我一道吃饭?”朱厚熜嘴角憋不住上扬,他本来想找冼如星,结果还没表示,对方主动上门了,心里不由一阵欢喜。

  冼如星不知他为何这么高兴,以为是遇到了什么好事儿,也跟着笑道:“没什么,就是之前种的那些东西,收获了一批,留下育种之后让小厨房炒了几个菜,拿过来给陛下尝尝。”

  闻言朱厚熜双眼放光,立刻让呈上来。

  其实也不怪他如此反应,实在是宫里的日子不是人过的。

  明朝此时是没有所谓“御膳房”这个机构的,皇帝的饭菜主要由光禄寺操持。光禄寺虽然带了个“寺”却并非庙宇,而是与鸿胪寺.大理寺.太常寺与太仆寺并称明朝五大衙门。不光要管皇帝吃饭,祭祀.朝会.采买.宫中的各种大宴,甚至内阁经筵的官员们平日的工作餐都由它负责。

  如此繁重的供应,使得光禄寺几乎成为这个朝廷最忙碌部门,所以自然细节之处便照顾不来。京城民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

  意思是这四种都不怎么行,而光禄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