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穿之东坡妻 第71章

作者:奚月宴 标签: 种田文 甜文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王雱尴尬缩手,把点心藏在了身后。

  映之似乎没有看到他的小动作,微微一笑:“不好意思,没有先敲门,来,吃面吧。”

  两个少年都已经饿坏了,狼吞虎咽起来,王雱还能顾忌着仪表,王瑭就什么都不在乎了,大口大口地吃着面,很快就吃完了,把空碗举在身前,可怜巴巴地望着映之。

  “阿姐,我还要吃!”

  “没了,晚上不能吃太多,小心积食。”

  王雱此时也喝完了最后一口汤,听见她这么说,脸上不禁有些燥热,十分不好意思地把碗筷放下。

  “王小郎君,你还要吃吗?”

  “不,不用了……”

  “那就好。”映之眯着眼睛笑,收回两人的碗筷,一副“你们真乖”的宠溺模样。

  她抬脚正要离开,忽然瞥见桌子上没有盖好的点心盒子,一言不发,伸手把盒子抱起来,走了出去。

  “阿姐!”王瑭欲哭无泪,开始指控王雱,“都怪你!”

  “怎么能怪我呢?那是你自己没有藏好。”他默默回味了一下肉酱面带来的满足感,忽然心情大好,对王瑭也就没那么生疏了,可许久都没有听见王瑭回应他,这对废话很多的王瑭来说,简直就是奇迹。

  于是他转头去看王瑭,只见他屁股一拱,往床上一扑,拉着半床被子就开始睡觉,连脚上的鞋子都没脱。

  王雱心想,他今晚也是要睡在这张床上的,王瑭睡得横七扭八的,他怎么睡?

  “你先叫人来铺床吧。”

  “哪里来的‘千金少爷’?我们家做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铺床的。”王瑭显然没睡着,挪了一下屁股,示意他上床睡觉,“你现在不上来,等会他们回来了,就没有你的位置了。”

  没有铺床的下人,那衣服显然也不是下人帮忙熏的。

  王雱一阵恍惚,不知怎的,想起了王映之。

  这厢王瑭鼾声已起,梦中还怀着失去点心盒子的怨气,嘀咕着“好饿,好饿”什么的。

  王雱把那块原准备扔掉的点心用帕子包起来,放在了桌子上。

第146章

  第二日, 雨过天晴,王雨的烧也退了, 王瑭拉着王雱在寺院里到处闲逛, 一路上遇着不少“奇奇怪怪”的同学, 偏偏王瑭还十分热情地向他解释同学们在做的事都是什么。

  王雱其实不是那种自来熟的人,他不喜欢有人在身边聒噪吵闹, 但念在王瑭屡次帮忙的份上, 他尽力忍住了。

  不过有件事他实在好奇不过,斟酌片刻, 还是开口问了:“你们王家是举家搬迁到开封府吗?这些,都是你同辈的兄弟姐妹?”

  “哈哈哈哈!”王瑭捧腹大笑,“怎么会呢, 这些都是我们王家学堂的学生,上京实习的,每两年就有一批,十娘姐姐要亲自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便于分派任务和驻地的。我们青神王氏, 不比你们临川王氏, 家中有出息的子弟少, 就开了学堂培养人才, 他们有的是王家名下庄户的子孙,有的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学成之后,都会在王氏的各种产业就职。”

  “竭尽全力培养外人, 岂不是养虎为患?”

  “不可能!”王瑭显然对王弗定下的规矩十分信服,事实上,他们就算经受了日复一日的思想灌输,也不一定都是忠于王家的,只是王弗并不把产业兴衰寄托在个人品德上,并不在乎这个。她正在努力改进制度,打算用先进的契约制度约束他们。

  更何况,这件事本身就是巨大的赌注,赢了获利不止百倍千倍,一旦输了,就是她终生信念的崩塌了。

  两天之后,王家的学生们要再次启程,赶往开封府,而王安石一家,打算在白云寺多休养一段时间。

  王瑭对王雱的才华是极佩服的,这是他见识到的第一个同龄天才,王雱的知识之广博,对儒佛道阐释的深刻,都是他不能比拟的。与王雱短短三天的接触,倒让他学会了谦逊和虚心求教,当然,他所拥有的那些新式知识也是王雱不具备的,尤其天文和地理,王雱亦数次向他求教,两人教学相长,感情日渐深厚。

  “以后我会去南京找你的!”王瑭坐在马车里,向外探出了半个身子,眼里泪花闪闪。

  王雱站在白云寺门前台阶上,长身玉立,淡淡地回:“好。”

  “阿姐,你说他是不是转身就把我给忘了啊?”王瑭委屈不已。

  “不会的,那样一个喜静的人,能忍受住你三天的聒噪,一定是把你当做朋友了。”

  “阿姐……”

  王雱回房,恰巧王安石叫他过去考校功课,闲暇时讨论起这些“奇怪”的王家人。

  “王瑭说过,他们家是靠印刷书籍起家的,家中藏书百万,短时间内培养起如他这般博览群书、涉猎广博的人才,倒是有可能的。”

  “雱儿,你更应该注意到的是,他们家并没有什么名师,仅仅靠一些落第秀才就能教出这样颖悟卓绝的少年,并不是偶然。我观察了那些学生三天,发现他们大多是专精一科,而且他们的分法与常人也不同,似乎更偏向于实用。虽然他们不一定能够考中进士,但是,这样的人到了官场之上,才是最容易做出政绩的人才,王家拥有不下百数的各行业人才,这才是最让人敬畏的。”

  “他们的学习方式很特别。”

  “是的,除了王瑭的伯父王方在算学上有些不俗的见解和成就,他们的老师似乎都很普通,甚至自己也在学习。我早就注意到刊发《和乐小报》的赵家书籍铺,觉得其人深谋远虑,见识不凡,如此看来,王方在掌管家族上也很有能力,青神王氏兴起,指日可待。”

  “当一个家族的上上下下、老幼妇孺都有了进取心,开始学习,这个家族的繁荣也是意料之中的了。”

  十五天后,王映之和王瑭到达开封府,王弗亲自去城

  门口接了他们。

  “十娘姐姐!”小皮猴似的王瑭立刻扑了上来,牵着王弗的袖子撒娇,“我好想你啊!”

  “我也想你。”王弗笑吟吟的,又看向王映之,主动张开双臂,等着她像小时候那样,投入自己的怀抱。

  映之眼中的泪水一下子迸溅出来,奔向王弗,乳燕投林般一头扎进了她的怀里。王弗比她略高,抱着她轻轻拍了拍,像哄阿弃一般。

  “十九娘瘦了啊。”

  “嗯。”她闷声回答,其实并不知道王弗说了什么。

  两人抱了很久才十分不舍地分开,王弗把阿弃塞进左右蹦哒的王瑭手里,总算是止住了他的“夺命十连问”。大小两个孩子面面相觑,阿弃看着这个面容与他有些相似的小舅舅,嚎啕大哭起来。

  王瑭更是上窜下跳,生怕惹着小祖宗不高兴,给他扮了许多鬼脸,发出一些滑稽的声音逗乐,才让他破涕为笑。

  王弗带着他们回了王家,王琨已经到东京一月有余,正在埋头苦读。四年前,他与应天书院一位十分赏识他的先生的长女成了亲,婚后夫妻恩爱,生了一个儿子,叫做王洺,王琨上京赶考,他娘子江氏就留在了应天府。

  “你这小子,还学会离家出走了?”蓄了胡须的王琨显得格外威严,一双书的大哥,见了他就两股战战,不敢吱声。

  “不过念在你是为了帮十九娘,这次的罚抄就免了,改成一篇万字游记,记述你一路以来的见闻和感想,明日交给我。”

  “大哥,你不是过两天就要下场考试了吗?还有空看我的文章?”王瑭小心翼翼试探着。

  “压后再审。”

  “……”

  王瑭软磨硬泡,都没能逃脱处罚,最后只能认了命,回房去写他的万字游记了。

  映之同王弗说了许多私房话,很多她不敢对亲生母亲李氏说的话,都能畅通无阻地和王弗倾诉,因为她知道,王弗是家里最包容的人。

  “成亲当然要选一个两情相悦的,不然成亲做什么?你别看苏子瞻在外头诗酒风流,威风凛凛的,其实他怕我怕得要死。因为爱我,他才能约束自我,我也是知道他对我的心意,才放心让他浸染风尘。他若是沾上了外头歌伎的脂粉香气,都不敢回来,非得去香水行沐浴之后,才敢进家门。”

  “阿姐和姐夫的深情厚意,大概是万里无一吧。”

  “十九娘这样的好姑娘,也一定能找到属于你的‘苏子瞻’的,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罢了。你就在京中住下,我早就写信给三叔和三婶解释过了,说我爹爹会在东京为你择一位佳婿。现下正是科举时节,京中热闹得很,你可不要挑花了眼,哈哈!”

  “阿姐混不正经的,又来取笑我。”

  “我说真的,爹爹榜下捉婿的梦想,恐怕只能在你们这些小辈身上实现了。”

  “对了,三娘姐姐什么时候回京?她家的小梁韶,听说跟个玉娃娃一般呢!”

  “说是六月回来……”

  阿弃坐在自己的摇篮里,手里捏着一只毛绒绒的玩偶,一个人叽里咕噜的,也不知他到底在说什么。他现在也有一岁多了,正在学说话,不过王弗教了许多次也不见成效,他好像不太乐意学。

  现在他可是家里的活宝,上上下下的人见了他,都要去逗他学话,你与他讲一句,他能回你十句,不过都是意义不明的“咕噜咕噜”,谁也听不懂。

  但他的机灵却是从小就能看出来的,你对他说好话,他就傻乎乎地笑,若是跟他说一些开玩笑的话,他竟然也能觉察出来,王弗常常觉得,他

  好像很“看不起”自己的智商。

  当然,对着一个小孩子需要花费什么智商呢,她当然是以小孩子的口吻与他相处啊。

  谁也没想到,最懂阿弃的人竟然会是王瑭,短短几天,这舅甥俩就好得分不开了,晚上睡觉不得不分开的时候,阿弃就摆出一副委屈的表情,坐在小床上,呆呆地望着王瑭离开的方向。

  阿弃的童言童语也就王瑭能解释一二,趁着王琨下场,带着阿弃在家里四处捣蛋,连赵氏都嫌弃得不行,天天让王瑾把他们往外头带,才能换得家里的一时安宁。

  王弗也经常把王映之带出去交际,她只是怕映之在家受了父母的逼迫,嘴上不说,心里却受了伤,带她出去换换心情也是好的。再说了,王映之并不是想终生不嫁,她还是向往婚姻的,多出去接触一些人,将来选择的面也就更广了。

  王弗交往的都是苏轼同科进士的夫人们,不过她们大多随丈夫外任,不在东京。欧阳修和司马光的夫人与她的关系也很亲密,常常请她到家里做客,见她带了映之出门,纷纷都问是否许了人家,很有为映之牵线搭桥的热情。

  四月底,金榜揭晓,王琨并未考中,他也没有气馁,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科考,才二十四岁,在考生里,他算年轻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既然没中,那便要再战三年,王琨把王瑭托付给王方照看,带着对妻儿的眷恋,马不停蹄地回应天府去了。

  六月,三娘和梁文修从秦州回京述职,带回了一个朝野震惊的消息。

第147章

  自仁宗景祐五年, 西夏李元昊脱宋自立,到庆历四年, 大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之间, 大宋对西夏的战争几乎没有大的胜利,尤其经历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三次大规模战役的惨败后,宋人面对西夏人,已经基本失去了战胜他们的信心。

  多次大规模战争,对双方都是得不偿失, 尤其辽人在一旁虎视眈眈,大宋和西夏都不敢倾力一战,勉强维持着如今的和平局面。

  从王弗提出贵重物品倾销战略以来,通过边境榷场,仁宗严格控制了粮食、食盐、茶叶等游牧民族需要的重要物资的出口,代之以各种各样的丝绸、金银财宝等奢侈品,换取大宋急需的战马资源,充盈国库,提高军费, 提升城防力量。再加上韩琦、庞籍等人在陕西秦凤、泾原、环庆、鄜延四路的多年经营,如今双方力量的对比越来越悬殊, 已经掩盖不住了。

  李元昊已死,西夏国内发生动乱,其子李谅祚继位,并没有他父亲那样的野心和才能,约束不住部族。奢靡浮华的生活已经蒙住了西夏贵族们的双眼, 令他们为之疯狂,看不见底层的哀鸿遍野。

  时候到了。

  本应在五年后发生的再次侵略,提前到来,然而攻到大宋城池之下的西夏人却悚然一惊,发现对方的城池,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全面加固!

  西夏人进攻庆州,却被庆州守将大败于城外三十里,李谅祚受伤退走。

  这就是梁文修带回来的消息。

  梁文修真是天定的将才,他的好运气已经被韩琦等老将羡慕过许多次,这次更是如此,于乱军之中,使用新式轻型弩机射伤李谅祚的人,就是他。

  然而王弗却知道这次并不是梁文修的运气,而是许多人共同的努力。

  “十娘,梁伯谦在此,拜谢你的教导之恩,如果不是你倾囊相授,教军器监的人改良弩机,这一次我不可能立此大功!”

  “他们是王家学堂的学生,付出了百倍努力,学成报国,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应范仲淹所请,范氏家族和梁文修背后的梁氏家族,曾经送过一批学生来王家学堂求学,他们学的,是王家学堂不曾公之于众的军事科。

  从王家学堂毕业的军事科学生,都被秘密安排到了前线,在军中底层摸爬滚打,逐渐发光发热,受到上司的欣赏。还有一部分体质较弱的,王弗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军事思想、经济思想,这些都是经过历史验证的,有其实用性。他们还会学习制造和改良兵器,一进入官府的军器监,因为仁宗对武器改良的重视,立刻受到了重用,近几年,就算没有王弗指导,他们也能做出新的突破。

  梁文修有了这些人的帮助,能在军中脱颖而出,也是意料之中的了。

  “阿音今年也有六岁了吧,长得真好,像阿姐。”王弗望着三娘背后亭亭玉立的小姑娘,颇有些感慨。说来她与小石头同岁,只是小石头比她大十个月。

  “十姨姨,十姨姨,那我呢?”粉团儿似的小人牵着她的裙角,嘟着嘴撒娇。

  他胸前的衣服上绣了一只憨态可掬的小老虎,用黑色的粗线做了虎须,随着他的动作飘动,配着那一脸稚气,圆溜溜的眼睛似乎浸透了水雾,可爱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