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穿之东坡妻 第47章

作者:奚月宴 标签: 种田文 甜文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三娘,你看那,看那!”

  “嗯,看到了。”三娘无奈地笑笑,周奕注意到她精神不佳,不动声色地靠近, 悄声问她“三娘,累了吗?”

  周奕穿着一身青衣,风度翩翩, 很有书生气,说话轻缓动听,

  很容易就博得了王浮和三娘的好感。三娘见他关心自己,连忙回答“不是,就是不太习惯这般热闹的场合。”

  “那我们去看看大慈寺后面的碑林吧,那里也有摆摊卖小食的,还有猜谜套环的,也挺有意思的。”经过周孟琦提点,周奕当然知道今天出门的目的,相较于其它不知根底的小娘子,他觉得王家三娘就很好,温婉端庄,不光有一手绝佳的厨艺,还懂得调香插花,作为妻子是再好不过的了。

  王浮正跟王瑜和周栾说笑,眼角余光瞥见两人拐过院门,进了大慈寺的后院,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周奕是磊落君子,懂得保持分寸,和三娘谈话,既透露出亲昵的意思,又不会让三娘觉得不舒服,两人一路徐行,走在历史悠久的碑林之中,听着周奕讲的故事,气氛十分融洽。

  逛完了庙会,周家兄弟把她们送回家,赵氏立刻找了王浮去问话。

  “怎么样?”

  “人挺好的,儒雅随和,进退得宜,也没有任何不良嗜好,才学也过硬,想必高中进士也是指日可待。”

  “我不是问你周奕怎么样,我问三娘怎么样。”

  “三娘不排斥他,跟他在一起很开心,但对着他也没有羞涩紧张的意思。”

  “嗯?”赵氏一脸茫然。

  “就是说,三娘把他当亲近的哥哥,并不像对待梁文修那样,害羞、惊喜、开心、失落、牵挂都有,那才是‘喜欢’。阿娘,我有句话不知道应不应该和三娘说……”

  “唉,早知道会这样,三娘看着温和,心里却是有主意的。你有什么话,该说就说。”

  “梁文修失踪了,如今生死未卜——”突然门外“啪嗒”一声轻响,门被人推开,三娘煞白的脸出现在两人面前。

  “十娘,你说什么?”她的声音微微颤抖,咬着牙,浑身僵直。

  “三娘,你别担心,只是失踪,并不是……”王浮连忙解释,给赵氏递了个眼神,赵氏会意,赶紧顺着她的话说“三娘,你不要多想,梁小官人那般人才,必定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三娘眼里含着的泪水一下子流了下来,转身跑了出去。王浮和赵氏面面相觑,这可怎么办才好?

  王浮远远跟着三娘,看她跑到山上小亭子里哭了一场,不敢上前多说话,这种时候。安慰往往是无力的,要让她自己发泄出来。快到傍晚的时候,三娘终于抬起头,把脸上的泪水擦干,顺着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回了家。

  回家之后,她对赵氏说“阿娘,不用再挑了,我心里只有梁文修。即使他现在生死未卜,我也不能违背本心与他人成亲,我要等他,等他回来。”

  “可是,定亲之事,只是他一个人口头说的,梁大人和梁夫人还不知道啊!这怎么能

  算婚约呢?”

  “虽然没有婚约,但我这颗心已经给了他了。阿娘,在他回来之前,请您不要再提我的婚事了,可以吗?”

  “要是——”

  “他很快就会回来的!”三娘笑着,语气坚定,还自顾自地点着头。

  赵氏一时无语,看着花期正好,青春俏丽的三娘,想起自己的少年时候,那时庶姐想要抢夺她的婚事,她抵死不让,虽然每天晚上都会躲在被窝里小声啜泣,但天一亮,她就会描眉敷粉,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的,去与她那狠心无耻的姨娘、庶姐相斗。只是,那时她并不知道王方长什么样子,品性如何,一心想要嫁给他,不过是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和不愿姨娘、庶姐得意的一腔意气作祟。

  爱一个人,是多么幸福的事,可以让一个柔弱的女子,如此勇敢。

  赵氏扪心自问,如果是她,她也会选择和三娘一样,于是她答应了三娘,回头委婉拒绝了周家的暗示,只说希望多留女儿两年,不愿耽误周奕的大好年华。

  周家人只是遗憾,并未多说什么。

  王浮从这件事中深受震动,她前世从未见过自己的父母和其他亲人,从记事起,就是与奶奶相依为命,生活也格外艰难,她自己是要强的性格,从不屈服于命运,一路成绩优异,各类比赛奖项不断。她把自己包裹在坚硬的外壳中,所有的柔情都随着奶奶的去世而消亡,甚至因为奶奶临死前透露的父母之间的纠葛往事而开始厌恶男性。苏世虽然背叛了她,可这件事对她的影响还比不上发不了论文,她打心底里就从未信过苏世。

  再世为人,家人朋友对她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她竟然鼻子酸酸的,为三娘和梁文修之间甜美又带着酸涩的爱情而难过起来。

  不行了,太难受了,她怎么可以相信爱情呢?

  王浮如同困兽一般,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停地打着转,忽然瞥见墙上挂着的一幅画。

  那是去年四月,苏轼送她的生辰礼物。

  苏轼在后世,以擅长画竹石闻名,他现在的画,虽然风格笔触与传说中并不完全一样,但也有了自己的特色。他自己也说过,喜欢画竹子和怪石,最讨厌画人,但这幅画上,却画着一对小花猫,一只白底黄斑的蜷在石头底下纳凉,一只白底黑纹的跳起来扑着飞蝶,旁边还有一丛开得正盛的牡丹花。

  这不是苏轼擅长的文人画画风,这样生机勃勃,透露出来画家的愉悦心情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与文人画的特色截然不同。

  王浮看着那幅画,突然就笑了。她纠结这些还有什么意思?相信了就相信了呗,难不成她这样心理强大的人,还能为情所伤?

  况且,苏轼都能厚着脸皮,每年送她自己的绘画作品省钱,在她送去瑶琴暗示自己第二年不想要书画作品之后仍死性不改,她还有什么可忧虑的?

  想到这里,王浮又给苏轼写了一封信,把三娘的故事讲给他听,顺便告诉他,今年年底,她给他准备了一样好吃的东西,待他生辰之日,便会送到眉山。

  收到信的时候,苏轼正在听苏洵讲课,李伯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房,把东西放下就出去了。苏轼知道李伯没有直接把东西交给苏洵,就说明这是十娘寄来的,心中有些雀跃,便分了心,没听清苏洵的话。

  “和仲,把为父方才教给你的背一遍。”苏洵屈指在桌上敲了一下,唤回了苏轼的心神。

  苏轼一愣,看向身边的苏辙,向他求救。苏辙则露出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看着他被苏洵批了个狗血淋头。

  不过下课之后,苏轼就拿着包裹跑回了自己的房间,把房门关上,不准苏辙进去。

  看完王浮的信,他眉

  头紧锁,想到十娘终有一日,也会有心上人,也会嫁做他人妇,忽然觉得一切都索然无味。

  离别迄今,已有一年半多,虽然常有书信来往,却比不上当时同在一个屋檐下。苏轼常常给王浮讲诗文,两人就并肩坐在院子里的秋千上,双腿悬空着晃晃悠悠的,一片温馨祥和。春风拂过,吹落满架的藤萝,王浮便突然停下,支起脑袋来,张望着那架藤萝。

  她声音轻快又悦耳“哎呀,吹落的花儿白白做了花肥,还不如进了我的肚子,我给它施更多的肥料呢!”

  苏轼拿了手里的诗集敲她的脑袋,惹得她回头一睨,龇牙咧嘴的抱怨道“苏哥哥,我也不小了,咱们不兴体罚这一套,好好讲道理成吗?”

  “你把这诗背下来,我就同你讲道理。”

  “背不下来。”

  “那我再给你背一遍——‘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记住了吗?”

  “记不住呀,我想吃藤萝花饼了,唔,蛋黄刷一层油酥皮,一层层剥开,包裹着香甜软糯的花馅,混合着芝麻糖,一粒粒在口中迸溅开来的感觉,呀呀呀,再配上一杯解腻的梅子酒,嗯……”她拖长了尾音,眼角余光瞥着苏轼。

  苏轼一只手按在诗集上,另一只手揉着眉心,沉默了片刻,忽然失笑“是我错了,哪里来的‘香风留美人’?这明明是香风留馋鬼——”

  “馋鬼勾住了书生呀!”

  稍后为你更新

第100章

  一直到皇佑二年的五月, 李嫣生下王家的第四代长子, 梁文修都杳无音信。三娘和往常没什么两样, 只是多了茹素祈福的习惯。

  王瑾的孩子暂时被取名为澄, 小名就叫“澄哥儿”,也被唤作“大郎”, 说来也好笑, 王瑾在族中排行第八,

  偏偏他头上的几个堂哥都还没成亲生子,就他一个,还没弱冠就生了孩子。本来大家都以为李嫣这一胎是女儿,

  结果出来是一个白白嫩嫩、长得比女孩子还秀气的男孩,大家就有点难以接受, 尤其是李嫣,

  生之前害怕这胎是个女孩而被婆家嫌弃,经过王浮持之以恒的“洗脑”,现在对着她儿子,竟然还有点嫌弃。

  皇佑元年,范仲淹在邓州的深化改革卓有成效,保住了他的项上人头, 也向满朝文武证明了他的能力,仁宗大喜,把他调到杭州任知府。杭州离他的老家苏州吴县近,

  他游宦多年,也希望回老家看看, 于是欣然上任。

  这一年来,边境的和市陆续重开,仁宗放开了许多贸易限制,西夏人和辽人都十分开心。因为游牧民族一般是受到自己的部落管辖,只要对于部落生存发展有益,他们往往趋之若鹜,毫不惧怕随之而来的分裂风险。利用这一点,宋人已经在西夏和辽人中间点了好几次火,自己却作壁上观,利用食盐、丝绸、茶叶等游牧民族短缺的物资徐徐诱之。

  再加上元昊被太子宁令哥刺杀身亡,他的幼子继位,却被其母舅控制,成为傀儡,西夏与大宋,边境的冲突渐渐减少,甚至很多时候西夏人都躲着汉人军队,两国渐渐相安无事。

  可官家和大臣们还没高兴两天,吴中地区又发生饥荒,虽然王浮早从皇佑元年河北地区的大旱灾中看出来,这场灾难远远没有结束,其他的灾荒肯定会接踵而至,刚刚上任的范仲淹又成了吴中地区百姓心目中的救星。

  因为吴中百姓笃信佛教,还喜欢赛龙舟,他就鼓励寺庙趁着饥荒工钱低廉,大兴土木,自己以身作则,天天跑到船上游玩,带动百姓在湖上宴饮。他还用官府名义雇佣了不少工匠,开始修缮杭州境内的官舍、谷仓、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先前他在邓州做得没有这么张扬,如今监察官员一看,吴中都饥荒了,范仲淹身为父母官,竟然趁机压榨百姓,鼓励奢侈浪费,公然挥霍财政资金,必须要弹劾!

  范仲淹向人们解释自己这么做的原因,然而人们都不懂他这是为了刺激经济。在经济萧条的时候,政府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比如降税、降息、扩大政府支出等是完全正确的,范仲淹这些操作放在后世,经济学家们都挑不出错,在此时却要接受谏官的弹劾,被仁宗训斥。

  然而接下来的发展却让所有人不敢再说话了,两浙地区因饥荒死了很多人,唯独范仲淹管理的杭州,死亡较少,百姓没有流亡他地。之前轰轰烈烈的弹劾反而像是打在监察官员们脸上的一巴掌,范仲淹在朝野的声望也达到了。

  仁宗想让范仲淹回到中枢,范仲淹却在此时生了一场大病,不得不留在杭州休养。王浮去信问过,范仲淹确实生了病,是积劳成疾,甚至咳出了血,身体变差了许多,精神也不济了。

  当他证明了自己之后,却因为之前拼命地证明而身心交瘁,无法再为君王效命。

  十二月,韩琦被调回中枢,同时带回了一个相貌俊秀,看起来不及弱冠的青年,身在班列中的范纯仁惊诧万分,幸而顾及到是上朝,才忍下了心中疑惑。

  这人正是梁文修。

  梁文修在庆州与西夏人交战,因情报出错,又贪功冒进,判断错了对方的兵力,一支小队全军覆没,只有他因为不擅弓马,一直都是在后勤队伍里出谋划

  策,侥幸逃过一劫。不过他还是被夏人掳去,充当奴隶卖到了辽国一个将军府中。这时候就要感叹他的运气了,买走他的将军,竟然正与定州的韩琦对峙,因为其骁勇善战,实在让韩琦头疼。梁文修了解了所有情况之后,联合一同被卖的奴隶,刺杀了这个将军,甚至带着他的信物全身而退,逃到了大宋境内,将此事报与韩琦,韩琦抓住时机,一举击溃了这个将军的营地,将大宋的国境线向北推进了几十里。

  收复失地,对于大宋来说可是件天大的好事,仁宗了解到梁文修的奇遇,得知他的身份,也一时无语,随即大笑几声,说道“这是一员福将啊!”

  于是梁文修得了个致果校尉的散官官职,这个官职只标示品阶,没有实际职掌,他还有另外的官位,仁宗考虑到他父亲在秦州,于是把他安排到了秦州雄武军,当了个不大不小的副指挥使。

  散朝之后,范纯仁一把将梁文修拉到一旁,还没等他开口,梁文修先笑了“范兄,我知道你想问什么,我早就送信回家了,估计这时我爹和我娘都知道我平安回来的事了。”

  “那益州呢?”

  梁文修一愣,范纯仁接着说“你失踪了这么久,就连梁夫人都死了心,觉得你已经死了,本来想为你立衣冠冢,还是你妹妹拦着,这才没成。但我收到沈括的信,说到你和三娘的事,三娘为了你,不肯嫁人,如今正在家里吃斋念佛,一心一意地等着你回来。”

  范纯仁在王家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受到三娘照顾颇多,已经把三娘和十娘当做自己的妹妹看待,三娘独自情伤,梁文修此次回来,却满面春风,好似并未把她放在心上,怎能不让他恼火?

  “范兄勿恼,我当然记得传信到益州去。我今夜就动身回秦州,向父亲母亲请罪,然后去益州提亲,最迟年底,范兄就能听到我和三娘的喜讯了。”被当做奴隶辗转售卖快一年,他倒是变得沉稳了不少,考虑周全,不像从前那般,总是一惊一乍的了。

  果然第二年的四月,范纯仁就收到了益州来的喜信,三娘和梁文修,这对命途多舛的鸳鸯,终于能够相守一生了。

  据说,三娘带着十里红妆,从益州城一直铺到城外,才嫁人三日,就跟着官人到了秦州。

  三娘出嫁后,王浮一直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她住过的院子一如往常,什么都没变过,可那个巧笑倩兮的温柔姑娘,已经嫁作他人妇了。

  王方给了她大房四分之一的家产作为陪嫁,表示四个孩子一视同仁,绝不偏倚。王浮把制玻璃的方法教给了她,还把自己培养的钱友派给她,钱友年纪虽小,却是从小在王浮身边学习长大的,李书文对他的几个兄弟都极好,不论什么,自己学了,一定要兄弟们也学会,从不藏私,钱友管理产业很有一套,三娘有了他,就不必操心这些琐事了。

  三娘到了秦州,却没有开始制玻璃售卖,只让工坊的人制彩色的琉璃,然后自己开了一家糕点铺子,用这些琉璃作为器具,盛放她那些巧夺天工的糕点小食,“王家糕点铺”的名声一时传遍了秦州,又过了半年,已经是天下闻名,成了秦州的一大特产,有亲戚在秦州的,一定要托他们在王家糕点铺买一份蛋黄酥、核桃酥、青梅麻薯……精美的包装,独特的口感,百变的配料,加上琉璃器具的噱头,使得王家糕点铺的糕点险些成了贡品。因为要保证质量和秘方不外泄,所以生产量很低,往往只有富贵人家才抢得到,于是王家糕点铺的糕点就成了逢年过节必备的节礼。

  王浮也随着三娘的出嫁,渐渐长成了十三岁的少女,她打小营养好,注意饮食均衡,又爱运动,比同龄的少女要高得多,只是不管怎么吃都不见长胖,脸上的婴儿肥虽然消去了一点,看上去还跟十岁小孩一般。

  她的

  一双眼睛尤其生得好,顾盼生姿,灵动粲然,好似千言万语尽在其中。她笑起来的时候,两颊有浅浅的梨涡,整齐洁白的牙齿,看着十分赏心悦目。赵氏认识的那些夫人们,见了王浮,总要把她拉着亲热寒暄一番,随手就把身上的配饰摘下来送给她,她跟着赵氏出去参加一次宴会,就能收到一大匣子首饰。

  不过她也不喜欢出门应酬,经常变着法的推脱赵氏,害得赵氏总在王方面前告状。但是王方最近也有烦恼的事,往往顾不上惩罚她。

  去年年底,祖父和几个朋友出门游玩,坐的马车被发了疯的耕牛冲撞了,人摔了下来,胫骨骨折,虽然郑大夫尽力医治了,但毕竟是老人,恢复能力没那么好,于是就瘸了一条腿,平时走路都需要靠拐杖。因为这次险死还生,祖父越发想念青神的老朋友们,想回青神生活,王方当然得陪着老父亲一起,但他还有府学的公职,再加上本身也想教书育人,便有些纠结。这事被隐居青神的学问大家屈南云知道了,发了几张帖子,说是打算在青神新建一所中贡书院,邀请了蜀地几个有名的文人学者,希望王方也能过去帮忙。

  王方思来想去,打算按着父亲的意愿来,所以皇佑四年三月,中贡书院建成之时,王方就带着全家人回到了青神。

  王浮出生在青神,对那里也有很深的感情,离开几年,院子里的枇杷树都长得伸出了院墙,紫藤花蜿蜒盘旋,把整个架子铺满了,好似一条瀑布。

  “澄哥儿,你看,我们到家了!”王浮抱着两岁多的王澄,这孩子被李嫣养得白白嫩嫩的,捏起来手感极好。

  趁着其他人回家归置行李,王浮便牵着冬郎,抱着澄哥儿,准备去她小时候和兄长们一起放风筝的小山坡玩,才走近,便看见远处山路上有个蓝衣少年,一路从山上跑下来,熟悉的声音在林中回荡。

  “十娘!好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