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为王 第96章

作者:正月初八 标签: 励志人生 快穿 逆袭 轻松 穿越重生

  他伤得很重,身上十多处中弹,双腿还没了。

  年纪小小的战士作战最为英勇。顾卫国作为突击队成员第一个冲出战壕,击毙敌军17人,破坏2个火力点。正常进攻之际,地方一个隐蔽的倒打火力点突然开始设计。激烈的炮火瞬间将他的双腿砸飞。但他没有就此倒下,依旧坚持作战。顾卫国拖着残破的身体靠近敌方火力点,拼死炸掉敌方碉堡后继续杀敌,直到休克。

  张君心将他抢了回来,止血、通气、输液、输血,当时并没有抱多少希望。但顾卫国生命力顽强,意志坚决,手术后不久很快苏醒。

  “不怕,姐姐给你打一针,很快就不痛了。”张君心一边安慰,一边给他上止痛针。

  所有的手术已经结束,现在进入观察阶段。不久之后,顾卫国会与其他几位暂时一起转移。命是救活了,后续治疗必须送到地方医院。

  张君心每天都在盼望,想顾卫国这样壮烈负伤的战士能再少一点。总体的数字确实有下降,但负伤、牺牲始终无法避免。

  顾卫国也不知道是止痛针起了作用,还是张君心的话有着神奇的安抚作用,他真的没那么痛了,稍微有那么点想睡。

  脑子有些混沌,一些心里话控制不住想说。

  “姐姐,你说我们这么打下去有意义吗?”顾卫国颇为委屈地问道。

  英雄战士不怕流血,只怕自己与战友的牺牲没有意义。

  士兵一腔热血想要夺回被侵占的领土,可漫长的两山轮战看不到希望。

  两山轮战,各大军区轮流上战场,可这么多年就是打不下来。20天时间能攻到河内,十年打不下老山。越南真的这么强大吗?怎么可能!可为什么打不下来?这么拖着到底有什么意义?

  “你为国家的付出当然是有意义的!”张君心肯定道,她抚摸着顾卫国的额头,温柔地说道。

  战争,有时候攻占领土、获取胜利并非是最重要的。利用战争,达到更深远的战略目的才是最终极的目标。

  越南对祖国的侵犯不仅仅是领土,还有领海,而偏偏我国海军还很弱小。两山轮战吸引大量的火力,转移敌人对领海的入侵,避免了海上战争发生。

  两山论战还彻底拖垮越南的经济,让侵略者以及背后的支持者也深陷泥潭。而与之相对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起飞,高歌猛进。

  或许战争没有分出胜负,但国家与国家的较量,他们已经赢了,敌人早已经输了个彻底。

  战士们的鲜血守卫的是大家和平幸福的生活,是他们挡住了侵略者的脚步,是他们守卫经济发展,又怎么会没有意义?

  “那就好,那就好。”顾卫国闭上眼,在药物的作用下睡了过去。

  房间内隐隐响起抽泣声,不仅仅顾卫国,许多战士听见了张君心的话,倍感安慰。

  他们是战士,他们也是人,也会怀疑,也会后怕,会担忧。

  当有人明确的告诉他们,他们伤得有意义残得有意义,那就不会后悔。

  *

  跨国八十年代,进入九十年代,旷日持久的边境战争终于结束。

  张君心穿着黑色的大衣,胸前佩戴者白花,站在英雄墓碑前为他们献上花环。

  失去儿子的母亲、父亲,抱着墓碑哭得肝肠寸断。

  幸存的战士回归,为逝去的战友扫墓。

  很多她叫不上名字认不出的人跑来跟她问好,感谢她当初的搭救。他们的父母甚至还跪下了,张君心愧不敢当。她不过是做了她该做的而已。

  “君心啦,你以后有什么打算?”老连长笑着询问。

  花一样漂亮的姑娘,因为他一时心软上了火线。

  她在战场呆了十多年,误了谈婚论嫁的青春年华,误了个人发展的好时机。可她立了三个一等功,五个二等功,救助了上千人的性命,从鬼门关拉回了好多战士的生命。

  这样优秀的人才,她的未来不能不管。

  “我想把户口问题解决了,然后考医学院学习,再拿到行医资格证。”张君心说着计划。

  老连长心想,这丫头的头脑还真的很清醒。

  “户口问题早解决了,你上前线的那一天,我就让人帮你转军籍了。”老连长叹气。

  当初老连长原本不想张君心上火线,她不是军人就是最主要的原因。让百姓上火线像什么话?

  后来被软磨硬泡答应了,老连长立刻就给她转军籍了。这是规矩,当然也便于管理,发抚恤金也方便点。

  打仗时期乱七八糟,这种小事没来得及告知张君心。

  老连长拿出一个存折,交到张君心手中:“这是你这么多年来的津贴和奖金。”

  “谢谢连长。”张君心有点楞,翻了翻存着,这个惊喜也太大了。

  “我觉得你的计划不错。也是巧了,我们军区医院真好就有一个进修的机会,我给你争取了,就看你愿不愿意。”老连长道。

  去医学院从专科或者本科读起那又要耽搁多少时间?老连长直接推荐张君心读研究生,等张君心出来就能进军医院。

  “怎么样?”老连长笑得开怀。

  作者有话要说:  如果没有意外,下一章这个小世界就完结了。

  本来下个世界原本准备写自梳女,但连续两个世界如此沉重,我决定改写一个比较轻松的换换心情,写个提笼架鸟的纨绔吧。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熙君 30瓶;柠舒 10瓶;

第83章 被污蔑的女知青 9 完

  云南某县医院会议室

  医生们正在为一位即将动手术的脑膜瘤患者会诊。

  脑膜瘤长得位置不好, 患者身体状态也差。200斤的体重患有严重心脏病与高血压,最糟糕她还怀了孕, 坚决不肯做妊娠终止手术。先要给她做剖腹产,提前将胎儿取出, 再进行开颅。这次手术很复杂,风险非常高。

  主治医生、内外科医生、妇科医生、儿科医生、麻醉科医生纷纷发表意见,副院长蓝韵听取意见后,无奈表示:“这手术我们医院没有条件做,建议患者转院或者请专家飞刀吧。主治医生去问患者意见。”

  现实情况如此, 逞强是没用。做不了的手术就是做不了,不承认差距也不成,他们是医生,不能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

  县医院医疗条件有限,医生的技术也有差别, 麻醉的水平也跟不上,只能推荐转院或者请专家飞刀。

  下午主治医生反馈, 患者经不起折腾, 愿意请专家。

  蓝韵是外科医生, 但她的技术也不算太高明。能这么快当上副院长, 当然有她父母的因素,但她个人人脉广泛,在交流合作公关等各方面能力极其出色,为医院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这才是她成功上位的主要原因。

  她的人脉是在对越自卫反击做支援的时候累积的。当初, 作为志愿者的她军事技术不过关,没能上前线,最后去了距离昆明医院做支援。她们昆明在待了也快十年,那十年中认识了天蓝海北各地的医生专家。

  曾经的蓝韵不可一世令人厌恶,但她在战后救助中认识到自己的浅薄无知。有她太多的人比她高明,有太多的人比她努力。傲慢的头渐渐低下,虚心学习交流。

  蓝韵长得好看,性格又开朗,改掉臭毛病后很快就结交了很多友人。

  今天她联系的脑外科专家就是当年的朋友之一。

  “小蓝,你这手术有点难。”北京的脑外科专家回复:“脑外科难度倒是不难,但麻醉方面太困难。你得先把麻醉专家请到,否则我也不敢做。”

  麻醉……

  蓝韵头痛。

  麻醉医生在哪家医院都是稀缺资源,普遍都是自己医院的手术都忙不过来。想让麻醉医生飞刀也不容易。

  而她的人脉中,大多都是外科专家,麻醉科的她还真不认识。她让朋友推荐,对方给了名字,蓝韵却愣了神。

  张君心?

  这个名字蓝韵不陌生,只是好多年没有都没听说。

  “我记得当年张君心是跟你的一批的吧?”

  “是的,不过接触不多。她很厉害,无论是医术还是军事能力,很快就去了火线。”

  说起张君心,四十多岁已经当了母亲的蓝韵忍不住红了脸。

  回想当初自己脑残的样子,她就恨不得扇自己几耳光,再把自己掐死。

  “张君心现在是陆军医院麻醉科主任,国内顶尖麻醉专家,你这个案子可以给她看看。如果麻醉安排妥当,我这边就好说。当然,最好是你让她找她熟悉的脑外科医生。配合会更加好。”

  蓝韵没想到张君心会成为麻醉科医生,她以为张君心有那样光辉的成绩,应该会去外科才对,再不就是急诊科。

  但认真想想,蓝韵也就明白张君心的选择。她或许是战场看见了太多的痛,才选择了了让病患不痛的专业。外科治病,但麻醉保命。

  专家朋友指了条明路,蓝韵当然得舍弃脸皮,为了这次手术她想方设法跟张君心搭上线。

  她以为还要忍耐好一通冷嘲热讽,没想到张君心完全没有因为过往的事情为难她,提都没提。看过病例后很快答应了。

  一场高风险的手术开始,县医院的外科医生,麻醉医生以及附近医院的医生都跑来观摩。

  手术顺利完成后,脑外科医生就离开了。蓝韵知道张君心还没有走,于是特意找到她,向她道歉。

  听到蓝韵向她道歉,张君心满脑袋的问号。

  在她看来,她只接到一个县医院的求助去解决一个复杂困难的麻醉手术案例,再普通不过。这个很好说话的副院长为什么向她道歉呢?

  可是仔细观察蓝副院长,她那双桃花眼有很熟悉。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穿墨绿色军服的傲慢女孩模样,模糊的记忆被唤醒。

  原来……是她呀……

  “你不提我都忘了。”张君心笑道。

  发生那么多事,二十年前的吵架又怎么会留在心里呢?她就连蓝韵这个人都不记得了,又怎会去计较?

  张君心跟蓝韵握了手,说再见,过去的就过去吧。

  *

  张君心这次能来云南一个县医院飞刀,是因为她原本就计划在这段时间来云南,故地重游。

  手术完成后第一站,她带着礼物去当年当知青的小村子去探望恩师杨斌。

  当年是他将自己带上医学的道路,也是他鼓励自己上了火线,有了另外一番经历。

  “来就来吧,还带这么多东西。”杨斌乐得嘴合不拢。

  张君心离开后,杨斌因为立过功,被调入医学院从事教学指导工作。这两年他是退休了,回到家乡安度晚年。

  他和张君心一直保持联系,看弟子这些年的成就,他也很骄傲。

  与杨斌告别后,张君心在村里转了转。

  当年的村长跟生产队长已经过世了。蛮横的郑秀兰也变成和和气气的白发老人。见到张君心来了,郑秀兰立刻躲得远远的,当年的阴影没有消散。

  张君心见到了吕翠翠。她带着一对旅游团的人进入知青站。

  曾经穷困的小村子,这些年发展边境旅游业也家家致富。这个靠近老挝的村子搞起了农家乐,而知青站被装饰成六七十年代的风格,颇为受欢迎,吸引不少怀旧的旅客与文艺青年。

  这里蓬勃发展边境旅游业,是赵爱英跟李建群两人负责开发的。

  改革开放之处,两个有冒险精神的女孩就蠢蠢欲动。她们面对很大的压力,但最终选择了冒险,放弃了文工团看似稳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