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 第255章

作者:一口香 标签: 种田文 基建 穿越重生

  阳泉君:“云梦公主呢?这个时候她怎么能置身事外?她不是跟云姬是亲姊妹吗?让云姬去劝说安平侯......都是楚人,她们就这样看着秦国攻打楚国无动于衷?”

  华阳太后凉凉道:“没见男人在外征战,还要带着女人的。也别说什么都是楚人的话,当年她们姊妹两个来到秦国,也没见你去看看人家,现在又去套什么近乎?”!

第219章 争斗

  当年,阳泉君为了保住并且延续自己、长姊在秦国尊贵的地位,听了吕不韦的游说,让没有子嗣的华阳夫人在先孝文王耳边吹枕头风,立了母族不显还在赵国做质子的公子异人为嫡子,这才有了现在的秦王政即位为王。

  阳泉君如愿以偿的将自家的荣华富贵延续至今日。

  阳泉君得益于枕头风的好处,便极度迷信枕头风的作用,他现在想为母国做些事,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让楚女去掌握实权的人耳边继续吹枕头风。

  真是可惜,秦王政的年纪实在是太小了,就是将再美丽的楚女送到他身边他也看不到美女的好处,而且,在他心中,秦王政不过是安平侯的傀儡,在国政上压根说不上话,他只得将主意打到安平侯的身上。

  华阳太后见弟弟想来想去还是这么个法子,只得提醒道:“安平侯可不是先孝文王,此人心性坚定,从来不为外物所动,除了先昭襄王,也没见他听过什么人的话,你若是想动摇他的心智,并不比愚公移山容易。”

  阳泉君不信:“这人和物能一样吗?这么多年,他只钟情云姬一个,可见他对云姬已经爱到了非她不可的程度了。我就不信,若是云姬在他面前哀求,他能无动于衷。”

  这世上,除了低贱到娶不起妻子的庶人,但凡是个男人,他就没见过只有一个女人的,这安平侯是唯一一个,真是奇也怪哉,他无法理解安平侯的做法,就只能往深情上靠了,而且,那个云姬,的确是世间难得一见的美人,安平侯专宠于她也说得过去。

  华阳太后对安平侯的“怪癖”也无法理解,更找不出其他理由反驳,便道:“正是有如此深情,云姬才不会听我们的,若是我,我也不会听的。”

  女人就是这样,理智和感情,在没有从这个男人身上受到过重大打击之前,女人都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感情的。当年若是先孝文王身边只有她一个女人,她也会事事都听他的,他说一她绝不选二,更不会惶惶不安的去找什么外援,立什么嫡子。

  阳泉君泄气,若是华阳太后都这么说,那他对云姬也不报什么希望了,在他看来,云姬如今与华阳太后当年情形相同,若这世间谁能与云姬共鸣,此人非华阳太后莫属。

  华阳太后又道:“

  莫说你我,就是现在秦国上下,又有谁能动摇安平侯的决定呢?大王、宗室、大臣、军队、学宫乃至民间百姓都是站在他一边的,他要是铁了心的去攻楚,谁都阻止不了他。与其与安平侯对上,不如想想,如何保住楚人在朝中现有的势力吧。”

  说到秦国现有的楚系势力岌岌可危,阳泉君就咬牙切齿:“公子子傒未免太过嚣张了,当年他没能被立为嫡子,是他自己技不如人,现在跟个疯犬似的逮着咱们咬又有什么用?难道他还能夺权自己做大王不成?”

  在先孝文王被立为太子之后,他其实是想立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子傒为嫡子的,奈何这个时候出了个吕不韦,带着重金游说阳泉君,让华阳夫人不住的在他耳边吹枕头风,更有秦鱼一年一年不间断的往赵国给做质子的异人送财物,他这才立了异人为嫡子,异人的名字更是被改为子楚。

  先是嫡子之位没了,后是太子之位失之交臂,公子子傒相比于公子缯更加憋屈,公子缯是自己的父亲先太子死了,不得不沦为旁支,公子子傒则是因为一个女人的枕头风无缘于王位,这要让他咽的下这口气才怪。

  此生此世,公子子傒都与楚人势不两立!

  是以,此次秦国出兵攻打楚国,公子子傒不仅在军中出人出钱配合攻楚,他还趁安平侯不在朝堂暂时落入宗室手中的时机,在朝中大力打压楚系势力,大有一次将楚人全部赶出秦国朝堂的势头。

  华阳太后凉凉道:“出出气也是好的,谁让宗室如今势大,老一辈的都被流放了,可不就显出他来了吗?”

  说到嬴姓老一辈宗室几乎大半都被流放的下场阳泉君就心中发寒,都说安平侯软绵绵的好说话,也从不杀人,但他一旦辣手起来,那就是连根拔起毫不留情。

  跟随公子缯起事的宗室三族,一个不留,就连家中奴婢全都打包给流放到海外和西域,光牵连的宗室子弟就有几千户,更别提他们的母族、妻族、子孙姻亲了,到现在大半年过去都还有滞留在咸阳城郭等待清算流放的呢。

  原本靠着栎阳商会养起来的冗沉宗族一下子给砍掉大半,瞬间让朝堂清爽了不少,就连日渐拥挤的咸阳城都觉着空旷了许多,无他,人被流放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土地和宅邸、店铺自然就都空了下来,这些最终都会属

  于谁,那就看谁的本事高强了。

  老一辈有地位说得上话的宗室给流放了,可不就得年轻一辈的给顶上吗?

  这个时候,以公子子傒为首的宗室势力就顺势而起了,好在,公子子傒在经历了安平侯的辣手和大宗正的警告之后,没有站在秦王政的对立面,而是将刀锋对准了楚系势力。

  就像是华阳太后说的,既然他时运不济,与王位无缘,那么拿楚人泄泄愤出出气也是好的。

  人生在世,总是要做些什么,才有滋味不是?

  公子子傒与楚系实力交锋,争夺的无非是朝中话语权,而这话语权,具体的体现在了官员职位上。

  如今朝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的职位他们争不了,属于君王禁卫和幕僚团的郎中令他们不敢争,统管王宫宫门卫兵和车马的卫尉、国家畜牧业的太仆他们又看不上,掌刑狱、礼仪、律令的廷尉和掌占卜祭祀的奉常对专业的要求性太高,他们又攀不上,那么剩下的管监察中央和地方的御史大夫、统管咸阳治安与民生的内史、掌管国家粮草税收的治粟内史、甚至是游离在官制系统之外的栎阳商会,就是他们争夺的目标了。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哪里是钱财堆积的地方,哪里就是权利欲望滋生的巢穴。

  阳泉君道:“其他的都好说,栎阳商会这里,咱们必须拿下。”

  其实像是御史大夫、内史、治粟内史这样的公卿之位,阳泉君是不大敢想的,他人虽惫懒还贪财,但他也有自知之明,这么多年他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有多大的肚量就端多大的碗,吃多了装不下的下场就是自己撑死自己。

  秦国向来务实,容不下尸位素餐耽误朝政的人,不是阳泉君灭自家威风,他们是外戚,靠的是裙带,跟那些凭借自身才华险死还生爬上来的人不一样。

  做外戚就要有做外戚的样子,能做一些中等官位搂钱就行了,既有体面又有实在,上不招人眼,下可招揽门客舍人为他们做事,他们只想要安闲和荣华富贵,并不想碍了君王的眼,更不想丢人现眼。

  所以此次,公子子傒仗着宗室高等官位肆意调整、清除朝中做事的楚系势力,才会对阳泉君他们打击这么大。

  华阳太后道:“商会那里,安平侯放出话

  来要选一个才、德兼并者做会长,不拘是宗室还是权贵、寒门、庶人,咱们这里,你可有合适的人选吗?”

  自从栎阳商会从公子缯手里脱离之后,商会会长一职就一直空缺,控制商会的权柄也重新回到了它的创建人安平侯手里。安平侯早就放出话头,他只是暂时掌管商会,商会会长会重新选拔。

  谁都知道栎阳商会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公子缯能拉拢那么多宗室下水,就是因为当时公子缯执掌商会,捏着宗室们的钱袋子。

  现在商会要寻找新的主人,这谁不心动?

  阳泉君笑道:“公子成蛟如何?”

  华阳太后惊讶道:“成蛟?他才十二岁,能做什么?”

  阳泉君:“咱们的大王也才十三四岁,他还不是将王位坐的稳稳的?成蛟是大王唯一的弟弟,就是公子子傒想做什么,他也得看看他能对成蛟做什么。”

  阳泉君倒是不认为成蛟有才有德可以胜任会长之位,他纯粹就是将成蛟当挡箭牌,以己之盾攻子之矛。

  华阳太后不赞同道:“安平侯不会同意让成蛟去做商会会长的。”

  阳泉君冷笑道:“安平侯现在不是不在咸阳吗?商会会长一时半刻的也定不下来,让成蛟去和大王亲近亲近,他们是亲兄弟,现在再不亲近,等再长大一些,可就更生分了。等安平侯回来了,大王和成蛟处出感情来了,让大王去和安平侯争,不管最后成蛟能不能当上会长,大王和安平侯都会心生嫌隙,到时候,咱们的机会不就来了?”

  有纷争才会有机遇,若是秦国上下都拧成一股绳,他们楚人也只有被打压的份,如果出现纷争,才会有他们楚人发挥作用的机会,只要大王还想用楚人,朝中楚系就不会消失。

  华阳太后不语,她养了成蛟一场,不想利用他去为他们冲锋陷阵,而且,成蛟实在是太小了,她舍不得。

  阳泉君劝道:“玉不琢,不成器,难道你要永远护着他?你又能护得他几时?他的兄长是大王,你难道要让他做一个无所事事庸碌不堪的公子吗?你问过他自己愿不愿意吗?”

  这话可太有说服力了。

  秦王政小小年纪就能做秦王,成蛟并没有比他小多少,都是差不多的年纪,看在成蛟眼中,他难道没有其他出人头地的想法吗?

  华阳太后:“我去问问他愿不愿意吧,如果他自己不愿意去,我也不会勉强他的。”

  阳泉君笑道:“自然都听太后的。”

  等从华阳太后那里离开,阳泉君对儿子和犹子道:“你们知道该怎么做吧?”

  阳泉君的儿子和表兄弟相视一笑,对阳泉君回道:“知道,我们这就去找成蛟,我们一起长大,玩的也好,他能听的进我们说的话的。”

  阳泉君满意颔首:“这就去吧,我这里不用你们伺候。”

  看着儿子和犹子消失在宫殿阴影中,阳泉君摇摇头,悠悠然的沿着深邃的宫墙甬道向外走去。

  人心难测,安平侯,真想知道当你养大的孩子和你想法相悖之时,你会怎么做呢?

  你不是攻楚吗?我左右不了你的决定,那么给你找些麻烦总是可以的吧?!

第220章 兄弟

  所谓的阴谋诡计,向来都是在暗处静静潜伏,伺机而动,被算计的人都是无知无觉的。

  秦鱼人在前线,他有心将注意力放一半在咸阳,奈何空间距离不允许,他只好将全部心神都放在战场上,尽快结束战争,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成蛟找来的时候,秦王政正在和小伙伴们查阅、统计秦国各地产粮情况,计算今年秋后能收上来多少赋税,以及,和往年做一个对比,看看今年粮食产量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这是一个特别复杂的计算过程,前几日宗正胜给他讲了个大概,秦王政听懂了,现在就是具体的实践了。

  咳,实践的方法,就是自己从头做一遍,看看和宗正胜送上来的数据和他自己算出来的是不是一致。

  宗正胜送上的数据自然是治粟内史手下的官吏们算出来的,秦鱼曾经教过秦王政,他自己可以不用精通所有的工作,但一定要能看得懂,甚至有些工作要知道重点在哪里,甚至要自己上手会做,这样就能判断出下面做事的谁是忠、谁是奸,谁是能臣、谁是糊弄人的,以及,他的臣子们是不是在蒙蔽他了。

  国家赋税绝对是重中之重,这关系到他将来为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能不能有效的施行,是以,他对自己的要求是不仅能看的懂,还要自己会粗略的计算,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现在,他就在耐着性子学习如何统计和计算国家税收,这是一个非常枯燥和乏味的工作,是以,他不仅自己学,还拉来了许多小伙伴和他一起学,一起算。

  在座的小伙伴除了常伴左右的蒙恬、白药师、王孙谦外,还有客卿韩非,渭水学宫数学院教授池阳、兵学院客座教授尉缭,郎中秦如、李斯、冯去疾等,女官嬿女、萝谷,以及数个专司记录、查找和干体力活的寺人。

  还有一个韩国公主,她是韩非作为童子带来的,现在正在渭水学宫中求学。

  御史中丞王绾在旁“闲坐”。他是被秦王政召来的场外顾问,御史是监察中央和地方的官职,王绾曾在多地郡县上辗转任监察御史,今岁被提拔为御史中丞。因为他曾在地方任职十多年,对国内各地田地、人口、物产等情况很了解,所以被秦王政召来在旁听令,好随时随地的向他询问具体

  情况,征求意见和建议。

  除此以外,再没有多余伺候的宫人。

  工作上的事情,大家自己动手做要比吩咐啥都不知道的宫人更快一些。

  大殿中央是五张案几拼凑出来的四方大案,所有人不分贵贱都团团围坐在大案边缘埋头奋笔疾书,大案上有共用的笔墨纸砚供应,大案中间还有地面上都是聚堆或者散落的竹简、木牍和大片的纸张,以供所有人参考。

  一眼望去到处都是乱糟糟的,让人无处下脚。

  秦王政刚算出今年蜀郡可能收上来的赋税,居然比去年印象中收上来的赋税数量多了足足三成,为了确定是自己算错了还是自己记错了,他得找到去年蜀郡郡守送来的爰书做比对。

  抬头一看,目之所及都是差不多的纸张和竹简,他记得蜀郡送来的爰书都放在哪个箩筐里的来着......

  刚想仔细找找,就有一个寺人双手捧着一折爰书膝行送到他的面前,秦王政接过打眼一看,正是他想找的那个。

  秦王政看了眼这个寺人,满意的点头,继续跟蜀郡的赋税死磕。

  秦如那边也算出来了,不过她算的是三川郡今年收上来的赋税相比于去年很可能会少一成,她得找出去年和今年三川郡郡守和下属各县的县令是否有送来关于天灾人祸之类的爰书汇报来,查找一下减产的原因。

  她四处看了一下,哦,三川郡的文书全部都在那边的箩筐里呢,刚想起身去翻筐寻找,就见刚才还在给秦王政递爰书的那个寺人利索起身,手脚轻快的抱着秦如想要的箩筐放在了她伸手就可以拿到的空地上。

  秦如叹笑道:“赵高,你一个人就能顶好几个了,难为你能将所有人记得这样清楚明白,字也写的好。”

  近日她对书法很感兴趣,见着字写的好的人就会印象深刻。

  李斯也百忙之中抽空看了赵高一眼,近日他跟如姬在书法上探讨颇深,他听到如姬夸赞赵高字写的好,不免好奇他写的字究竟有多好。

  赵高被夸,他年轻雪白的脸上浮现出羞涩的笑容,谦卑道:“这都是奴该做的,郎中谬赞了。”

  秦如边从箩筐里挑捡她想要的爰书,边随口道:“这可不是谬赞,我看大王用你用的趁手的很,说不得近日

  就要拔擢了。”

  这样灵巧多才的寺人,秦王政不将他提到身边听用才是奇怪。

  赵高半玩笑半认真道:“这感情好,奴就盼着等着了。”

  说罢,不再打扰秦如查看爰书,安静退开等着下一个伺候。

  他虽然是寺人,但他很好学,而且非常羡慕那些可以为大王为国家效力的人,他很珍惜每次伺候大王和这些臣子的机会,这意味着他可以见识到更多的人,学到更多他在深宫学不到的知识和才能。

  赵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很轻易的就发现了大殿外头正有一个小少年探头探脑的往大殿里面看,这个少年他认识,正是大王的弟弟公子成蛟。

  秦王政正在询问王绾蜀郡的情况,王绾也如实的跟秦王政解释,去年年末的时候,岷江之上修建多年的都江堰已经开始发挥效用了,这个都江堰虽然还未完全修完,但也已经开始分流岷江的水流向成都平原,成都平原得到灌溉,是以今年蜀郡的粮食出产一定会比往年多,税收相应的也会多出不少......

上一篇:星际最强玩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