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 第175章

作者:一口香 标签: 种田文 基建 穿越重生

  “不过,他既然在在下这里做事,不处罚他,在下无法服众,便行笞刑五吧,算是以儆效尤。”

  笞刑五,就是脱光了上衣,用棍子抽打五下的意思。

  这刑罚,说重也不重,说轻,因为行刑的是军中武士,所以,这五下笞打,也不算轻松。

  果然只是起到以儆效尤,做给旁人看的,以表示汤榆这个郡丞有错必罚的态度,并不是真的处罚荀子的弟子。

  汤榆请荀子上座,询问他现在要如何处置这些赵军俘虏。

  荀子问道:“汤公以为,安平君当年为什么一定要从武安君手中留下这些俘虏?”

  汤榆看着手里的茶杯,淡淡道:“自是因为主君仁慈。”

  荀子摇头,道:“固然是因为安平君仁慈,但他真正的意图,是在可惜这几十

  万民力罢了。”

  汤愉看着荀子,笑道:“荀子似乎以为,安平君是个唯利是图的人?”他虽然脸皮在笑,但那笑并不达眼底,充分给荀子表演了一个什么叫做皮笑肉不笑。

  荀子却是真切的笑道:“安平君此人,虽然的确有天生的生财谋利的手段,但老夫认为,他亦是一位天生的仁者。”

  “仁者爱人,他收下这些俘虏,不仅没有给他们很多的财货,反而让他们每日劳作,做很多苦累的活,他们不仅没有反抗,反而安守本分,听从安排,汤君以为这是为何?”

  汤榆:“是因为安平君许诺,要让他们与自己的家人团聚。”

  荀子叹道:“是啊,人生而有父母,长大有配偶,然后生下后代,传承自己的意志,这些都是天地间最朴素的情谊,是谁都割舍不了的最大财富,安平君收下这些俘虏,没有许诺以重利,而是许诺让他们阖家团聚,正是安平君施行仁政的体现啊。”

  汤榆:“所以呢?”

  荀子:“所以,老夫请劝汤公,放归愿意归赵的赵军俘虏归赵,让父母得其子,妻子得其夫,孩子得其父。”

  汤榆沉下脸色,忍怒道:“不可能!若是将这些俘虏放归,那我秦国攻打赵国的意义何在?我秦国战死在上党的军卒英灵将如何安息?”

  荀子:“公当真以为,现在放归这些俘虏,他们在经历了秦国的仁政之后,还会在为赵王征战,举着戈矛来攻打秦国吗?”

  汤榆想说,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他们为什么认为这几十万赵人会是一个大隐患,不就是怕这些赵人反过来攻打秦国吗?

  但他转瞬又想到了那些被抓到不反抗乖乖认罚的出逃俘虏,这些赵人,难道真的,会调转矛头,来攻打他们吗?

  荀子:“他们既心已归秦,放他们回归赵国,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汤榆还是道:“赵人反复无常,经常不遵守信义,荀子可不能保证,这些赵人归国后,不会来继续攻打我秦国。”

  对秦赵之间那些关于你骗我我骗你的信义间的陈年旧事,荀子也很无奈,但他继续道:“安平君的本意,是留下这些俘虏的性命,安平君的承诺,是让他们与家人团聚。难道汤公以为,安平君不在咸阳了,你们就可以篡

  改他的仁政了吗?”

  汤榆急道:“荀子勿要乱说,在下忠于主君,天地可鉴,他定下的政令,在下绝对不会更改半分!”

  荀子看着汤榆,意有所指道:“那就放归赵人,不要让安平君失信于赵人,失信于天下人。”

  汤榆额头都要冒汗了,荀子这老狐狸,怎么说着说着就将主君的信义和天下人扯上了?

  荀子似是看出了汤榆的不以为意,他肃正了脸色,郑重道:“安平君留下这些俘虏,意在天下人。他如今是如何对待与秦国有死仇的赵军俘虏的,将来秦国就会如何对待天下百姓。天下百姓看到这些赵军俘虏在秦国的治理下是如何安居乐业的,他们就会向往秦国的王治,若有一天,秦国去攻打他们的国家,他们也不会惧怕秦国,就是因为有赵国的这些俘虏在前为例啊。”

  “汤公,你以为安平君的眼睛,只看到了一个赵国吗?当明日六国归于秦的时候,他们要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做新秦人,安平君已经谋划好了,汤公以为老夫说的对不对?”

  在这个秦赵交战之际,放归赵国的俘虏,不仅是对赵国的蔑视,更是在向天下百姓送出去一个信号,统领你们的王室虽然败给了秦国,但你们这些平民百姓并不会被杀死,相反,你们会得到优待,你们仍旧可以和自己的亲人一起过着比之前更安定的生活,你们是有看得见的光明的未来的。

  汤榆就要被说服了。

  荀子继续道:“老夫会与这些俘虏一起归赵,劝说赵王收兵,不要再与秦国攻战。”

  汤榆心下突的一跳,道:“我秦国并不怕赵国的攻打,荀子还不是不要去赵国冒险了。”荀子可是主君看中的秦国文教领头,礼学大家,他要是跑去了赵国,汤榆没法跟主君交代。

  荀子笑道:“既然是老夫主张将赵人放归,老夫理应止戈秦赵之争,汤公尽可放心,若是不能说服赵王......”

  荀子想说,若是不能说服赵王退兵,那老夫就死谏,但他还没说完,已经听出他话里意思的汤榆那是真的被吓住了,若荀子真的死在了赵国,不说赵国会不会遗臭万年,就是他秦国,失去了这样一位大儒,那可是无可比拟的损失。

  毕竟,几百年了,才只有这么一位大儒来秦,无论是秦王还是主

  君,对荀子的到来都是惊喜非常的,不能让他离开秦国,更不能让他死在赵国。

  他忙道:“不不不,荀子,在下答应放归赵军俘虏就是了,您可千万不能去赵国,您年纪大了,经不住来回奔波折腾,您放心,赵人我会放回去,赵国的十万大军,我也会打回去的。来人,送荀子回府......”

  荀子被人颇有些送“瘟神”的味道给送回自己目前居住的府邸,心下嘀咕,这个汤榆真不讲礼数,然后他就听到了“凡愿意回归赵国的赵人,可带着自己的应得财产,归赵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明告。

  荀子叹息一声,看向赵国邯郸的方向,心道,赵国,他的母国,此战之后,将再无力与秦国争霸了。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尤其是有秦王命郑安平为将这个失误在前,如今河内的征战,完全就是由王陵和汤榆说了算。

  所以,汤榆决定放归赵人,可以不先报告给秦王,自己和王陵这个将军商议之后,就直接出明告了。

  王陵站在荡阴城墙上,看着背着包裹,散着及肩发,陆续走向赵国军营方向的俘虏。

  王陵问道:“归赵的俘虏有多少?”

  汤榆:“不到十万。”

  王陵诧异:“只有不到十万?”赵军俘虏可是有不下于三十万,怎么只有不到十万选择离开?

  汤榆笑道:“是,是不是很出乎意料之外,说实话,我在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呢。”

  他还以为所有的赵人,包括哪些已经寻找到家人,在河内定居下来的赵人,也会一起离开呢。毕竟,他给的明告,是所有的赵人,不只是没有寻找到家人的赵军俘虏。

  王陵却是不大乐观:“留下的那些人,不会是故意留下来被刺的吧?”他修兵,是兵甲,对儒家的那些仁啊义啊,不感兴趣。

  汤榆苦笑:“那就只能赌一把了,你也看到了,这些赵人,其实与我们秦人百姓,并没有什么不同。”

  那天晚上,被抓到的赵人不反抗的姿态,已经在无意间占据了大义,就像荀子说的,如今的秦国已经是最强大的国家。

  强国,就要有强国的姿态,大国,就要有大国的信义。

  就算这十万赵人归赵后继续攻打秦国又能

  怎么样呢?

  如今的秦国,谁也不会惧怕,更不会惧怕这区区十万人。

  汤榆问道:“将军打算什么时候收复安阳?”

  王陵笑道:“春耕之前,定能收复。”

  汤榆笑道:“那么安阳的春耕种子,我可就先留出来了。”

  王陵看向安阳的方向,豪气干云,仰天大笑道:“尽管留出来......”

  赵王听说有十万赵人居然归赵,大喜,以为是之前他派出去的间谍起了作用,策反了这十万赵人,杀出秦地归赵的。

  赵国间谍:大王,我们想方设法的进入了俘虏乡,还没寻找到利用三寸不烂之舌的机会呢,就被钓鱼一锅端了......

  赵王当即下令,要这十万赵军卒迅速归队,反攻秦国。

  但是,他的王令被驳回了。

  他的王令,被一群庶民,给驳回了!

  赵王一开始疑惑,后来是愤怒,再后来,就是恐惧。

  那些归赵的俘虏回复他们的王,道:“秦人明知道放他们回归赵国,一定会去攻打秦国,还能让他们带着财产归赵回家寻找失散的亲人,他们虽然是庶民,但也愿意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他们可以听从王令去征战,去攻打燕国,攻打齐国,攻打魏国和韩国,但他们此生,不会再去攻打秦国。”

  这些被放归的赵人,绕过了赵国攻秦的大军,绕过了邯郸,有的结伴而行,有的独自行走,朝自己的家乡而去。

  在王陵发动反攻,收复安阳的时候,魏国又增兵五万,彻底将王翦的军队赶至了大河岸边。

  王翦与信陵君的对战激烈也不激烈。

  王翦只有十万大军,信陵君却有十七万大军,他之前带领的五万军队并没有调到主战场来,而是退至陶郡境内,防止魏军分兵去攻打陶郡。

  他们作战,毕竟是在魏国境内,魏国可以随时征兵,补充兵员,秦国却不能,而且,两军交战,粮草消耗是一个大头,另一个大头,就是武器的消耗,如今王翦手里只有十万军卒,光与魏军周旋防御就已经很吃力了,根本匀不出人手和时间去修补破掉的铠甲和戈矛。

  所以,王翦并不与魏军硬碰硬,而是打迂回战,尽量保存己方的实力,他是在等王陵

  解决了赵国之后,再回兵来攻打魏国。

  当然,这期间,能等到秦国国内的援军最好。

  信陵君进攻,王翦就防御,信陵君若是进攻的太猛烈了,王翦就主动迎敌,与魏军硬碰硬的冲杀一回,双方各有损伤。

  魏王焦急,继续向战场增兵五万,有了这五万兵力的加入,原本秦魏渐渐互为平衡的战局迅速崩塌,一举将王翦推至大河沿岸。

  秦魏两军正在鏖战的时候,由蒙嫣和率领的十万援军终于到了,与王翦一起,重新守住了最后一道大河防线。

  此时,河内有了王陵的十万大军做支援,一路将剩下的赵军驱赶到了洹水以北,收复安阳。

  是驱赶,而不是砍杀,就是为了做给留在秦国的赵人们看的。

  而且,这些攻秦的赵人,实在是,太不像一个强国能组建出来的军队了。

  王陵实在想不明白,赵王为什么,要组建这样一支由老人和女人组成的军队?

  赵国,难道真的已经没有男人了吗?

  赵王苦笑,赵国有男人,但赵国的男人,都去守北方的防线去了。

  要不是形势实在太好——安平君和武安君纷纷离开河内,而且都被秦王冷落——赵王也不想组建这样一支杂牌军,徒惹人笑话。

  赵王收到赵军兵败的消息之后,他颓然的坐在王座上,想吩咐人去请平原君和平阳君,顿了下,下令道:“去请上卿廉颇。”

  廉颇因为之前的长平之战只防不攻被赵王冷落一年多,此时赵王已经吃够了兵败的苦头,又终于想起了这位老将了。

  赵王:“爱卿以为,赵秦之战该如何呢?”

  廉颇:“老臣以为,不如拒长城以守,防止秦军继续来围攻邯郸。”

  赵王不虞:“将军就不能率领我赵军攻打回去吗?”

  廉颇:“之前秦军之所以兵败,是因为郑安平为将,如今秦军换将,兵力又高于我军数倍,如果要攻打秦军,我军至少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兵力和军械,才能与之一战。”

  意思是秦军之所以让赵军熊起了一回,都是因为秦军那边出了郑安平这个蠢货,但这样的好事不常有,要想从秦国那边占便宜,只有比它拳头更硬才行。

  但赵

  国现在,又如何能组建一支强军呢?

  就是强制性的将归赵的庶人们都征过来,他这里也没有足够的粮草做支应了。

  赵王:“将军以为,秦军会再次来围攻邯郸吗?”

  廉颇看了赵王一眼,才道:“据臣所知,此次为将者王陵,这是一员猛将,他一定会带领大军来再次围攻邯郸的。”

  赵王:“那就请将军,将秦军拒之长城以外吧。”

  廉颇:“诺。”

  王陵的确起了去围攻邯郸的心思,他已经收到消息,新晋小将蒙嫣和,从南阳征集了十万大军去支援王翦了,王翦那边不需要他再去回援,他便想趁机去邯郸溜达一圈,就是攻不下来邯郸,吓唬赵王一下也是好的。

  但是,赵王不知道打通了哪一根筋,竟然让廉颇来做守将,廉颇带着赵人守住了赵长城,他可就去不了邯郸了。

上一篇:星际最强玩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