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族嫡女 第115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穿越重生

  很快一行人送郑老夫人出殡,出殡之日,女眷们送完郑老夫人先回去了,杨氏和丽姝则留下收尾的若干事,需要暂住在郑家的家观青羊观中。

  青羊观中原本是郑家未嫁出去或者守寡的女子修道之用,后来附近也有一些孤苦女子上门,丽姝用热帕子敷完脸后,正和杨氏一起用膳。

  杨氏还指着桌前的香菇面道:“你尝尝,这面做的很是劲道,就连我们也常常过来。”

  丽姝笑道:“好,看着黄澄澄的,让人食指大动。”

  二人正吃面时,杨氏还告诉丽姝族中哪几户是真的困难,哪几户是装穷,正说到兴起时,只听外面有人过来道:“不好了,二太太,有一群佃户也不知道怎么听说您在这儿,便上来围着不走,咱们送了些粮食给他们,他们倒是闹起来了。”

  丽姝知晓今年河南干旱,常常是路有饿死骨,大抵是这些人吧。

  杨氏冷哼一声:“我今年是一个月施粥两次,可我们郑家毕竟不是官府,我们自家还有吃不上饭的人呢。”

  这倒也是,丽姝心道。

  又过了一会儿,外面管事传话说那些闹事的刁民都抓起来了,要送官府惩治。

  杨氏拉着丽姝的手道:“侄儿媳妇,你别怪我狠心,这俗话说没有霹雳手段,不显菩萨心肠。我们郑家虽然是官宦之家,但不能开这个口子,否则,流民了到时候闹起来可是会被养大胃口的。”

  丽姝默然,她知道从郑家本身出发,这事儿没错。

  却没想到突然有人在外喊道:“郑二太太,你也是有爹娘子女的人,我们的田都被你买了,你骗我们贱卖给你,没想到我们田一卖,那里的河流就改道,旱田变成水田了,如今我两个女儿都被饿死了,苍天啊,老天爷啊……”

  听了这话,丽姝瞬间看向杨氏,杨氏又气道:“还不堵住他们的嘴,这些刁民,自己卖田给我们,如今倒是不认账了。”

  外面还有婴儿的啼哭,以及孩童的哭声,丽姝原本不欲在这件事情上和杨氏起冲突,毕竟如果真的是这般,这些人即便打官司也是斗不赢的。

  但人皆有恻隐之心,如今郑家从京中回来,同知朱大人是杨氏的妹夫,这些灾民本就饿的饥肠辘辘,几十板子几乎就要命了。

  正在丽姝思索之际,杨氏准备亲自出去处理,却被丽姝拦住:“婶娘,得饶人处且饶人,我听他们声音许多还是幼童,你便饶过她们一回吧。”

  杨氏瞬间不悦:“侄儿媳妇,你还年轻,如此太过妇人之仁了。待我出去——”

  “婶娘,就请您看在我的面子上放了他们,驱散他们远远的就行了。”丽姝笑着拦住她,站在一旁的珠兰知晓姑娘异常正直,她常常说自己并非好人,却是个有恻隐之心的人,只是如此和杨氏对上,显然不是好方法。

  杨氏也是一愣,没想到自己会被人拦在门口不能出去。她想这灏哥儿媳妇是疯了吗?为了几个刁民和自己闹僵?自古亲亲相隐,自家人应该帮自家人啊?!

第 115 章

  青羊观的这些道姑素来受杨氏照拂,逢年过节送白面油米,有的还同郑家子弟不清不楚,这些人自然都站在杨氏这边,对杨氏卑躬屈膝。

  杨氏来这里,前呼后拥,排场好不壮观。

  但现下丽姝过来了,她虽然年轻,却是郑家正儿八经的宗妇。道姑们就更不敢造次了,但她们对丽姝是恭敬有余,真心不足,因为她们很清楚,县官不如现管。

  因此,她们见两人起了争执,并不敢上前相劝。

  只是她们有人也是偏杨氏的,“灏大奶奶,您不知道若是咱们不先下手为强,等这些老百姓冲撞官府,去告刁状,我们郑家清誉肯定受损。”

  杨氏听到这话冷哼一声,并不解释,仿佛她是好心当成驴肝肺!觉得丽姝是小年轻,只凭一腔热血,到时候给郑家招祸。

  丽姝笑了笑:“既然如此,那我就出去问清楚。”

  一听说丽姝要出去,杨氏立马换了个面孔,焦急的拉着丽姝:“侄儿媳妇,你是什么身份,和这些民见面,若是被人看到了,我怎么和你公婆交代?好好好,我这就让人驱散他们,不送他们见官了。”

  杨氏一幅拿丽姝没办法的样子,丽姝达到目的,也就借坡下驴:“婶娘这样爱护我,那我就听婶娘的。”

  杨氏也松了一口气,立刻吩咐下人,再施粥一次,把人赶走就行,不要再送官了。

  但二人也由此面和心不和,丽姝回房之后,让人继续上了一碗香菇面,继续吃完。珠兰和腊梅心想,这个时候大奶奶还能吃的下去,也真的算是心态非常好了。

  丽姝吃完,见她二人面面相觑,不免笑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你们怎么吓的那样。”

  腊梅递过来茶水给丽姝漱口,又担心道:“您这一片赤诚,只怕到时候族里不理解,那些灾民闹出什么事情来,您也成了众矢之的。”

  “好了,畏首畏尾,就不是我了。既然我当下觉得是对的,纵然以后千夫所指,我也不会改变我的态度。”丽姝不以为意。

  杨氏当然气的不轻,但若要她真的当着这些道姑们的面破口大骂,她也做不出来,只好阴阳怪气道:“到底她是大奶奶。”

  对着心腹,杨氏又不客气

  了:“钟妈妈,你看这个刘氏,是个什么样的人?”

  钟妈妈是杨氏奶姐姐,也是她的心腹。因此,钟妈妈说话就直言不讳了些:“太太,奴婢倒也没打听什么出来,无非是早年郑家就定下这门亲事,这刘姑娘家世极好,相貌又美,偏偏肚子还争气,接连生了两个儿子,然后就顺理成章的管家。”

  “有没有别的事儿呢?”杨氏问道,她们以后是要相处三年的,这个刘氏现在就敢下她的面子,恐怕日后很难相处。

  钟妈妈想了想:“只有一条,我听说灏大爷身边干干净净的,别说妾,连通房丫头都没有。您看清二爷那个病秧子都有几个妾呢”

  杨氏想了想:“我也的确没见她身边带几个伺候的出来。”

  “二太太,那您准备如何是好呢?”钟妈妈问起。

  杨氏自嘲:“即便如此,我也不能轻易和她对上。她是未来的宗妇,灏哥儿是翰林院侍读学士,妻凭夫贵。真的鸡飞蛋打,谁受伤最深啊?”

  这点分寸杨氏还是有的,就像她那个妹妹,相貌才情样样都不如她,偏偏人家相公有出息,虽不是世家出身,但进士及第,官运亨通,如今已是五品同知了。

  但那又如何,郑家是千年世家,朱家有什么?

  她心中是如此想的,面上倒是和钟妈妈很是宽慰的样子:“这几日老夫人下葬了,你去替我往同知府上走一趟,请我妹妹一家过来见面,说起来,我们姐妹也是多年未见了。”

  钟妈妈笑道:“可不是吗,姨太太肯定也想您了。这些年,她和您也是常常书信往来的,姨太太性子急,再家被那所谓的姨娘压的喘不过气来,多亏了您常常开解。”

  杨氏撇嘴。

  **

  要丽姝说,杨氏倒真的是个人物,昨日被她气的脸上呈猪肝色,今日她就恢复如初,毫无芥蒂,还同丽姝说起这件事情,只说自己办的不周到。

  丽姝笑笑:“婶娘说哪里话,婶娘是我长辈,教我做事是应该的。只不过,我幼承庭训,家中一再教导要怜贫惜弱,所以才有此妇人之仁,日后一定要多向婶娘学习才行。”

  杨氏也对丽姝刮目相待,因为这话说的很漂亮,但还是要坚持自己昨日做的不错,好一番的口齿。

  就从这点来看,杨氏就很忌惮了。

  二人上演了一出“将相和”,青羊观的住持道:“哎呀,二位昨天真是差点让我出一身冷汗啊。”

  丽姝和杨氏相视大笑,走出门外,进了各自的马车,才放下脸上的笑容。

  就丽姝而言,先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底线,比所谓的扮猪吃老虎强,这种表面上忍受多年的不平,过几十年再反击,一点儿都不痛快。

  所以,这也是许多麻烦找不到她身上的意思。

  马车走了大半天才到郑家,丽姝刚一回来,还没来得及和两个儿子亲香,衣裳才先换了一身,就说谭氏过来了。

  “这个时候,她来做什么?”丽姝心想,但还是让人进来了。

  谭氏一来见丽姝风尘仆仆的,歉意道:“我本意是不想打搅大嫂的,偏偏这几日家里办丧事,往来的人许多,也不知是谁留了这样的物件儿。”

  因为谭氏之前和裘如龙的事情,在这种事情上尤其如惊弓之鸟。故而,见湘姐儿昨儿手上捡到这样一枚香囊,内里放着一缕头发,还有两枚银托子时,就立马想撇清关系。

  丽姝打开一看,也是脸一红,这银托子是夫妻行房事时由男性使用,一般而言就是当男性明明不行,却执意要行房事,就会就将银托子放在男子下方,再用绳子绑上,借助银托子的硬度来达到效果。

  宗房如今守孝,郑灏和郑清都在外院住着,家中郑夫人年纪大了又持重。二房倒是有妾,但凝香也是正经的妾。

  因为办丧事,成日宗家也是人来人往的,若是外人不小心遗落也就罢了,但若是家中丫头或者媳妇和谁有了奸情,这就不好了,管家不严首当其冲就是管家的丽姝。

  “湘姐儿是在哪儿捡到的?还有没有其他人知晓?”

  “就她那个调皮劲儿,嫂嫂你是知道的,我问过她乳娘,带着她在假山玩儿捡到的。凝香替我抱她回来,就发现这个了,知道的不超过三个人。”谭氏也想看看丽姝会如何处事。

  丽姝拿着这个荷包,先看料子:“这是一枚丁香色的荷包,用的是妆花缎,这妆花缎是南京织造局所制,一般多用于帝王后妃的御用服饰,宫廷帷幔垫榻也用这个,可见能用这个的人毕竟也不是普通人。我记得我

  小时候,家中祖父被赏赐妆花缎,我们姊妹才用那个做衣裳。无事,你先回去吧,我慢慢寻摸,此事不宜声张。”

  说完,她把这枚荷包丢在一边,谭氏也甩了这个烫手山芋,不敢久待。

  等她走了,丽姝就喊听雪过来,先问她道:“昨儿有谁在假山附近徘徊过,你去问问宁婆子?让她赶紧查清楚,记得,千万不要声张。”

  其实丽姝也是头一次处理这样的事情,她这些天时常跟在杨氏身边,家中不停地有人过来祭拜,难免鞭长莫及。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丽姝呷了一口热茶,却并不露出急切来。

  宁婆子很快就过来了,她说了不少人,这些人人人都有可能。丽姝只好让人把郑灏喊过来,因为这个东西放在她这儿,时日长了,万一别人以为是她的,用来污蔑她就不好了。

  原本以为回来郑家,应该可以休憩一番,没想到这里还是庙小妖风大。

  但她最不怕的就是斗。

  郑灏匆忙过来,丽姝笑着瞥了一眼旁边的荷包,郑灏一愣。

  “打开看看?”丽姝道。

  郑灏打开一看,也是脸一红:“这是什么东西,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是弟妹说湘姐儿昨天在假山那里玩儿捡到的,也不知道是谁的。若是不小心遗漏的也就罢了,若是和咱们府上的谁私通,那问题可就大了。”丽姝道。

  郑灏把那一缕头发拿出来,是女子的头发,一根白发都没有,还乌黑油亮,应该是一个年轻女子。

  “姝儿,你平日在郑家时管家极其严格,从未出现这般的事情,如今也放手去做。”郑灏很信任丽姝。

  丽姝点头:“我当然知晓,如今丧事办完,就不需要具二太太过来操持,我就恢复以往的守夜巡夜的规矩。只是,我们回来时,以前不少用熟悉的人在京里,如今这里有不少是具二太太送的人来,我用着不大顺手。”

  郑灏心想丽姝虽然年轻,但论起能干没几个比得上她。

  如今回来家中,具二太太代为管着宗务,她虽然年纪大,但不一定比丽姝强。这些日子是具二太太操持,他的丽姝还要敬陪末座,丧事刚完,就出现这样的问题,若是丽姝一力操持,绝对不会如此。

  故而,郑灏道:“祖母业已下葬,毋须别人过来,日后你用哪个顺手就用哪个,若用哪个不顺手,只管交给具二太太,再让人牙子送人过来细细挑选。”

  “诶,也不是说具二太太不好,说起来,我昨儿得罪她了,还怕她怪我呢。”丽姝又把昨日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

  郑灏皱眉听完:“何苦为了几亩田地就送人去死,如今这个世道富者阡陌纵横,贫者无立锥之地,也不是什么好事,当年我中举人后,不少要把田地诡寄在我名下的,都被拒绝了。”

  丽姝没想到郑灏和她一样反对这种诡寄土地之事,也正因为如此,刘家的女儿除了丽贞,其余人陪嫁的土地并不多。

  这买土地是从农民手里买地,而土地是农民的立身之本,谁会卖自己的土地。俗话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丽姝当然知道具二太太买田其实是有问题的。

  今年虽然干旱,所以官府准备修渠,哪里能途经水的地方,她恐怕提前知晓,利用先知,先鼓动农民卖地,便宜买回来,等沟渠挖了之后,她买的旱田立马成了水田,一亩地能赚六两的差价。

  契约早定,具二太太有契约在手,不能说强买强卖,但这也是某种程度占尽了老百姓的血汗。

  见郑灏义愤填膺,丽姝道:“我想这样的事情肯定不止一次。”

  这就是丽姝,并不直接骂具二太太如何,她和具二太太没什么仇,现在说给郑灏听。一是因为撇清银托子的嫌疑,二是先让郑灏了解具二太太这个人贪利。

  这个家日后都是要她继承的,现在让别人管着,她完全不了解,难道等接手的时候,变成空壳自己也吃哑巴亏?真到了那个时候,具二太太还不知道是不是又传到她儿媳妇手上。

  郑夫人可以不管,因为她现在已经把宗妇之任交给她了,以后什么样,和她也无关。

  自己的族人不管好,日后出什么事情了,还不是牵连到郑灏身上。

  要不然宋明诚一人出事,怎么会连累全家被诛。

  如果具二太太真好倒也罢了,甚至中饱私囊这也没什么,就怕她巧取豪夺,干下错事,越走越错,最后祸害族里,她得慢慢观察。

  从次日开始,丽姝就让管事娘子和守门的婆子一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