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239章

作者:火星少女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穿越重生

  【1882年,十里洋滩的旧上海才亮起了第一盏弧光电灯,而且那时候的第一家发电厂,是英国人开的,叫上海电光公司。】

  【北京亮起的第一盏电灯,是1888年,位于慈禧太后的寝宫内。】

  上海滩的老百姓听说外滩要亮灯了,都赶来看新鲜。

  “听说是美国的总统要来,所以才搞了个这玩意儿。”

  英国人搞的。

  待到夜幕降临,十五盏弧光电灯依次亮起,照亮了外滩的这一小片建筑。人们呆愣了一秒后才逐渐习惯这样的亮度。

  的确是很亮啊,原来这就是电灯。

  比煤油灯亮多了。

  几年后,紫禁城中也亮起了一盏电灯。

  它在一片昏暗中投下属于科学的光亮,而在光亮之外,是大片的黑暗与昏沉。【这些都是达官贵人们的专属。】

  【以上海为例,租界里早就用上了电灯,但租界外却一直都还在用落后的煤油灯和蜡烛。】【直到将近1897年,上海的普通百姓家庭里才有了电。】上海道台蔡钧很想要开个发电厂。

  “租界内每晚都是灯火通明,租界外却是黑气沉沉,实在是太不像话!”

  他的幕僚给他出了个主意。

  于是在慈禧生辰的时候他上帖子将其吹捧了一番,然后言自己将建造发电厂,为太后庆生积福。

  慈禧准了。

  蔡钧大喜,立刻拨出了四千两白银,然后从英国的怡和洋行里租来了发电机,开了华人运营的第一家发电厂,叫南市电灯厂。

  终于,在上海的普通百姓居住区,也渐渐的亮起了灯火。一盏又一盏,越来越多,晚上也越来越明亮。

  【到了1949年的时候,华夏的电力工业已经走过了67年的历史,但状况却依然不堪。不仅设备破旧、电网也极为薄弱。】

  【同一年,美国的发电量是咱们的60倍。】上海只有一个。

  建国初期,在国内的大部分地方,晚上依然是漆黑一片的,能够用得

  起煤油灯和蜡烛的人还是凤毛麟角。

  大多数人只能天黑就睡觉,毫无娱乐活动。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城市的夜晚灯红酒绿,街道上旁隔上一段时间就会有路灯。年轻人们开着车鬼喊鬼叫着呼啸而过。

  电视机、电冰箱、电话这样的电器已经进入到了千家万户。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

  武周。

  上官婉儿蹙眉: “西方人都用了这么久的电,难道不应该早早的想到修建发电厂吗?”结果还要以祝寿为名义。

  太平公主已经对清末时的朝廷很了解了,百般看不上。

  她嗤笑一声: “若是他们有这个觉悟,就不会让西方人的军舰在华夏的土地上耀武扬威了。”人和人是不同的。

  就像同样是掌权者,她的母亲和那位慈禧太后就完全不同,简直是天地之别。他们的祖宗,李世民唏嘘的却是华夏与美国的强烈对比。

  他的这些唐人后代们过得很是惨兮兮啊。

  看得他的眼眶都有些酸。

  心思细腻的二凤简直要为之而流泪了。

  “可以没有,但不能有比较。”洞悉人心的房玄龄缓缓道,同样为了华夏的新“朝廷”掬了一把辛酸泪。

  太难了!

  想象一下,如果现在的大唐和突厥之间互调一下。

  突厥有着让万邦来朝的王城,天下商人云集,文采锦绣之地,而大唐却荒凉穷苦。房玄龄都不敢想下去。

  李世民可能和他心有灵犀,也想到了这一点,眼中闪过深意: “但是,我们的这些后世子孙们,没有一昧的向往更加繁华风流之地,反倒是纷纷从那边历尽艰辛的赶了回来。

  他还记得在之前几期毅然选择回国的科学家们。

  他们舍弃更优厚的薪资和条件,只是想要回到祖国,只是想要建设祖国。李世民震撼于这种凝聚力。

  饱读诗书的国子监祭酒说了一句: “辉煌和苦难都能让人永远铭记。”李世民挑眉,缓缓颔首。

  华夏……他喃喃道,咀嚼着这两个字的含义。

  若有一天,他的大唐,子民们也如此勇敢如此坚定如此热烈,

  那大唐就不会倒!

  【1953年,咱们启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人们正坐在一起,探讨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一个湖南口音道: “最重要的当然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嘛,我们的工业,比起美国和苏联老大哥还是差得有些远呀。

  “要进行工业化建设,有一个很关键的就是电。”另一个慢悠悠的儒雅声音补充, 没有电,什么工业化都别想要完成。

  所以,当务之急是把咱们的发电量给提上去。

  “先别想家家户户都通电这样的长远目标,好歹要先把那些工业城市的电给堆上去。别这边正生产着呢,结果一下子断电咯。

  我赞成。

  我也赞成。

  【第一个五年计划就这样定了下来,和基建有关的主要就是路以及电力系统。】

  【到了1957年,咱们超额完成了任务,然后开始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到如今,

  已经是第十四个五年计划。】

  【而电力电网的建设,一直都是五年计划中的重要部分。】

  在庆祝国庆的一些节目中,有老电力人接受过采访。

  “那个时候,情况真的很不乐观。”

  咱们的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是1955年的时候才有的。这比国外同等级要晚了将近50年!

  后来,又有了第一条220千伏的线路,主要是用来恢复辽南地区的工业生产需求。当时世界上同等级的电路已经问世31年了!

  “但没办法呀,只能硬着头皮往上赶。”

  “到后来,差距就越来越小,二十年、十年……到了八九十年代,算是终于赶上了。”

  “五年计划?”天幕前的嬴政在思索这个词。他转身看向身后。

  这个词之前也曾经提到过几次,他身后的笔吏迅速的翻了一下过往的笔记——用纸张制成的书,好翻多了——然后立刻告诉了他这个词在哪里出现过。

  嬴政点点头。

  这个词不难懂。

  但却让他和朝臣们都无比震惊。

  扶苏略带一些疑问的道: 这是他们以每五年作为一个周期提出来的计划?“而且这些计划是五年内一定要实现的。”蒙毅也听懂了,补充道。“并且,他们真的实现了。”李斯笃定的道, 而且还持续了十几期。扶苏算了一下,顿时吸了口凉气: “已经持续了将近七十年了!”制定计划这个事情并不新鲜,大秦也会制定计划,不然朝会岂不是白开?

  但是!他们制定的计划并不会以五年来作为一个周期,对时间的限制并不是很严格,并且很有可能中途会改来改去,或者是无疾而终。

  嬴政对此颇有体会,以他千古一帝之能,都只能无奈。

  还有,七十年是个什么概念?

  每一个五年计划都实现是个什么概念?

  这其中的精密程度、执行的完成度和决断力足以让人惊叹!

  最重要的就是——嬴政心头飘过阴翳: “我绝无可能再活七十年!”

  或者二十年,或许三十年,等到他逝世之后,那定下来的计划,新皇是不是还会执行?嬴政看向扶苏,心弦动了动。

  或许,这是个好方法啊!

  只要按照计划来执行,新皇登基后也不能随意更改,并且最好是他也能延续这种方式。就不用担心大秦到了二世之后,所有过往的政令都变得面目全非。

  即使他是个庸人,也能挺一阵子。

  但求无过,不求有功。

  妙啊!

  嬴政睁开眼,嘴角上忽然挂上了愉悦的笑意。

  绝妙!

  而且,他本就是规则狂人,不然秦律也不会细致到那个程度。那将计划也制定下来,严格的按照它来执行,又有什么问题呢?

  严密、执行力、按计划进行,这几个词很符合他的喜好。嬴政一瞬间已经想到了很远。宋朝。

  赵匡胤也想到了这个妙处: “五年,这个时间刚刚好,不长不短。若世间形势发生变化,也能相对轻松的进行调整。

  他也觉得这个做法极妙!

  五年,真要实行起来,估计前三年都花在各种争辩上了。呵呵。

  【我们开始有了许多的火力发电站、水力发电站和核电站。】

  【其中,火电占了大概70%的份额。】

  大量的煤和石油等能源被输送到大大小小的火电站里。火电站的锅炉没日没夜的在冒出灰白色的烟雾和气体。

  【水电站依托于大坝,同时还能起到蓄水和调节洪流的作用。】【一座座大坝往往就是一座座水力发电站。】

  【咱们的世纪工程三峡大坝就是如今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年发电量可以达到千亿千瓦时。】

  在三峡还没有建起来之前,长江上游只是一片片险滩和老码头。

  三峡动工后,一百多万安居在家乡的百姓们为了大局,拖家携口,搬迁到了新的地方从头开始。

  文物和古建筑开始了抢救行动。

  待到工程启动,库区蓄水后,水位急剧上升,从几十米到90多米,再到135米,十来天的时间,

  淹没了7.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29个城镇永沉江底。

  人们流泪和自己的家乡告别。

  万州、涪陵、秭归、巴东、巫山.…时间飞快。

  如今,巍峨的三峡大坝盘踞在长江上游,将宽阔的长江拦腰截断。

上一篇:曹操是我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