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亲爹嬴政来续命 第27章

作者:道_非 标签: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鹤华似懂非懂,弯眼一笑,“他的喜欢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还是参加祭祀了。”

  就跟阿父是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一样,她也是第一个参加祭祀的公主!

  鹤华开心极了,动力满满跟着礼官继续学礼仪。

  很快到了黄道吉日这一天。

  鹤华起了个大早,换上精致华美的礼服,亦步亦趋跟在扶苏身后。

  眼下农忙已过,黔首们无事可做,听闻公子扶苏代替皇帝祭祀,便呼朋唤友隔着层层卫士来祭祀之处凑热闹。

  鹤华先天不足,生下来就跛脚,走路没有平常人那么稳,扶苏为了照顾她,每一步都走得很慢,一步一步慢慢走,身上的衣服又颇为宽大,看上去倒也与常人无异。

  虽与常人无异,但当扶苏牵着她出现在锦毯之上时,还是引发围观黔首的不小轰动——

  “那是陛下的哪位公子?”

  “不是公子,是公主,陛下最宠爱的十一公主。”

  “荒唐,公主是女子,怎能参加祭祀?”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公主是天书选中的人,每夜得天书授课,咱们现在用的数字就是她从天书那里学来的。”

  “不止数字,还有能够亩产千斤的种子,现在已经被治粟内史种在上林苑,等秋收的时候,粮食大获丰收,陛下便会推广天下,让咱们都种上。到那时,哪怕赋税重,咱们也不用饿肚子了。”

  “亩产千斤的种子?!”

  “你莫不是在说笑?”

  “世界上怎会有这样的种子?!”

  “我骗你做什么?”

  “我二兄在上林苑当差,眼下上林苑围得跟铁桶似的,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就是为了这些种子。”

  喧闹人群,陡然无声。

  然而片刻之后,寂静人群中却爆发更为激烈的讨论声,且一声盖过一声,哪怕维持秩序的卫士们一遍又一遍严肃禁止他们不许大声喧哗,可他们还是高声议论着——

  “小公主这么厉害的吗?!”

  “要是真有这样的种子,小公主与公子一同祭祀也不是不行啊。”

  “别说一同参加祭祀,我把小公主当神供着都行!”

  “我也是!”

  “我真的好想过不饿肚子的日子啊。”

第19章

  底层黔首与上位者考虑的事情完全不同。

  黔首只想吃饱穿暖,而上位者考虑的是千秋霸业,万事基石。

  章台殿内,蒙毅事无巨细向嬴政汇报祭祀时发生的事情,“果然不出陛下所料,黔首们见到公主之际颇为震惊,但在得知公主有亩产千斤的种子之后,他们对公主祭祀之事再无异议,甚至还说如果真有这样的粮食,他们愿意为公主立庙供奉。”

  “此事之后,公主名声大振,陛下之威更胜往昔,假以时日良种推广天下,九州黔首必会归心大秦,再无反叛之心。”

  嬴政轻嗤一笑,不置可否。

  “屠睢还要多久抵达咸阳?”

  嬴政把批好的奏折放在御案。

  赵高殷勤捧上新的奏折。

  “国尉此时已至函谷,十日后便能抵达咸阳。”

  蒙毅道,“陛下,国尉大胜南越之事是否昭告天下?”

  “可。”

  嬴政懒懒挑眉,接过赵高递过来的奏折。

  纸张取代竹简之后,他批阅奏折的速度明显比以前快了很多,且也轻松很多,胳膊不再整日酸疼,甚至还有心情在批阅奏折时圈出大臣们写错或者写得太丑的字。

  嬴政提笔圈着王贲的错别字,把他想要辞官荣养的奏折按下不发,“大胜南越,造纸之术,亩产千斤的良种,能够让粮食丰产丰收的肥料,此四事一同昭告天下,宣示九州。”

  蒙毅大喜。

  ——他终于等到这一天。

  国尉南征百越大获全胜是喜事,在天下刚刚一统民心不稳的情况下,把大破南越的事情宣告九州,能威慑不少心怀异心之徒。

  但陛下并没有着急宣扬出去,而是把这件事压了下来,百越远在千里之外,消息传递并不方便,除却百越的秦兵与周围黔首外,知晓国尉大胜的人便只有他们这群人,待时机到了,再与造纸术良种以及肥料一同宣告天下,四大盛事一同出现,这种震撼力远不是一件一件所能比拟的。

  他几乎可以预见,这些消息放出之后九州天下为之震惊的场景。

  秦军不仅所向披靡,扫平六国一统天下,更能南征百越,将毒气弥漫地形复杂的百越之地尽收于手。

  武功如此卓著,但大秦的内治丝毫不逊色武功,取竹简绢帛而代之的纸,让藏书不再是上层贵族的东西,让大秦的思想制度能一日千里传递到各处,让大秦官吏的培养更加快捷,郡县制的推行不再因为官吏太少而捉襟见肘。

  良种与肥料更是造福天下,让天下黔首哪怕在赋税颇重的情况下都能吃饱肚子,吃饱穿暖,便不会再怀念旧主,从而踏踏实实做大秦子民,而那些六国余孽,便也没了兴风作浪的资本。

  ——做大秦子民能得亩产千斤的粮食,哪怕家里的男人全去服徭役,这个亩产量也不会让一家老小饿死,可是跟着你们呢?只会夷族枭首的下场。

  “喏!”

  蒙毅兴奋道,“臣这便去办!”

  告示张贴出来,九州为之沸腾——

  “百越臣服?秦兵果然是所向披靡啊。”

  “造纸术?比绢帛好用但是比绢帛便宜的东西?”

  “那是不是意味着以后我们读书的成本会降下来很多?”

  “肯定能降下来!”

  “哪怕咱们所学不被陛下所喜,当不了官,但也能抄录书籍养家糊口,在纸上写字可比在竹简上刻字来得容易!”

  学子们关注造纸术,黔首们被亩产千斤的种子吸引所有目光——

  “亩产千斤的粮食?!”

  “这是真的吗?!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种子?!”

  “真的,治粟内史已经在上林苑种下了,说是秋收的时候就能留种分发了。”

  “种子多吗?能分给我们多少?”

  “这种种子肯定要紧着原来的秦人分,秦人分完了才能轮到咱们。”

  “对,来回叛乱的地方不会分,哪个地方的黔首表现得好,哪个地方会优先分种子。”

  “要是这样的话,我们也没必要一直跟新来的官吏作对——”

  “蠢货!这个消息肯定是假的!”

  “关中巴蜀的沃土亩产也不过两百多斤,秦人哪来的能亩产千斤的种子?”

  “肯定是骗我们的!我们不要相信秦人!”

  “秦人亡了我们的国家,不许我们再用我们自己的文字和度量衡,他们是我们的仇人!我们怎能相信他们?”

  话虽这样说,但最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黔首,他们根本不认识字,度量衡也只有在买卖东西和交赋税的时候用得到,文字有没有对他们不重要,度量衡对他们的影响也不大,对于他们来讲,土地和粮食才是最重要的,是决定他们能不能活得下去的东西。

  所以哪怕有人号召秦人是他们的仇人,哪怕有人说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这种粮食,秦人在骗他们,但他们心里还是对告示上所说的亩产千斤的粮食有了期许。

  ——万一呢,万一世界上真有这种粮食呢?万一只要他们做秦人的顺民,他们便能得到这样的种子,让一家老小不用再饿肚子呢?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当对生存的渴望压过虚无缥缈的复国大业时,被分派各地的秦人官吏惊起地发现自己治下的黔首变得无比配合,他们不再嚷嚷听不懂他的话,不再说不会用秦人的度量衡,而是迅速接受他所带来的一切,甚至还有家底殷实的人向他询问造纸术与大秦如今的选官制度。

  民以食为天。

  暴秦,苛政,虎狼之君,这些原本充斥在田边村头的词汇逐渐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上林苑的粮食涨势如何,这些亩产千斤的粮食种子什么时候能够分发到他们手里?什么时候他们能够种出这样的粮食?什么时候哪怕家里的男人们全去服徭役,他们也不用再饿肚子?

  而秦人似乎知道他们在担忧什么似的,每隔月余时间,从咸阳出发的斥卫便能陆续抵达九州各地,将上林苑种子的涨势告知各地的官吏与黔首。

  甚至怕他们不相信,秦人还在纸上画下仙种,且纸面被秦人做了处理,不惧雨水也不怕日晒,贴在村头的告示栏上,略走两步就能看到上林苑种子的涨势与普通种子的对比,粗壮与纤细,有虫害与没有虫害,最直观的对比让黔首们对种子的怀疑逐渐降到最低。

  而秦人手里似乎也真的有这种粮食,在宣告仙种两月后,秦人竟要从郡县里选出精于种地的黔首去上林苑学习新种子的种植之术,避免等种子发下来之后他们因为不懂种植而白白消耗良种。

  黔首们争先恐后报名。

  无数黔首踏上去往上林苑的路程。

  一批又一批的黔首抵达上林苑,在秦人官吏手把手的指导下学习新的种植术。

  水稻开始抽穗,单是看穗子,便知道产量远超本地水稻。

  玉米结出小小的棒子,假以时日,它的产量绝不会比水稻低。

  而土豆与红薯也长出大片枝叶,不止果实能吃,红薯的叶子也可以当菜吃。

  没有什么比亲眼所见来得更震撼。

  那个遥不可及的梦竟然是真的,秦人没有骗他们,秦人手里真的有亩产千斤的粮食种子,否则不会招募黔首去上林苑学习种植术。

  ——只要他们安安分分做秦人,他们就有可能拿到这样的种子。

  原来叛乱不断地地方重归平静。

  原本提起秦人便骂不绝口的词汇变成了其实秦人也不差,他们愿意把这样的种子分给他们,愿意无私教他们如何种植,有这样的秦人当同胞,他们还怀念以前只知道让他们交赋税让他们打仗送死的王什么?

  当秦人,还是当王的奴隶,无数黔首已做出选择。

  往来上林苑学习种植术的黔首络绎不绝,把治粟内史粟谷以及其麾下郎官们累得够呛,他们虽然累,可心里却开心得很,尤其是治粟内史粟谷,一改往日的老态龙钟,虽白发苍苍,却颇有精神,活像年轻了十几岁。

  粟谷一边指点心腹郎官们修剪红薯叶子,一边感慨着向鹤华道,“公主,您知道您救了多少人的性命吗?少说也有几十万人!”

  “等这些种子推广开来,您必会被世人立庙供奉,而老臣也有幸沾着公主的光,跟着公主一同被供奉。”

  “不必等种子推广开来,现在便有人把公主供在家里了。”

  章邯道,“我前几日回家,便见从上林苑回去的那户人家给公主塑了像,虽是泥塑的,算不得精美,但每日也拿了东西供奉着,比供奉其他神祇虔诚多了。”

  鹤华噗嗤一笑,“给我塑像供奉做什么?我还没死呢。”

  “他们这是敬重您。”

上一篇:她危险又迷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