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亲爹嬴政来续命 第214章

作者:道_非 标签: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鹤华捧着茶盏,指腹摩挲着茶盏上的云龙纹,“上林苑不是旁人想混进去便能混进去的人,他能出现在那里,必是有人想让他出现,想让他出现在我面前,将以前的事情告诉我。”

  “阿父安排的,对不对?”

  鹤华抬头看嬴政。

  那双与帝王极为相似的凤目对上帝王的凤目,四目相接,帝王懒懒抬眉,“不错,的确是朕安排的。”

  鹤华叹了口气,“难为阿父了。”

  “宁愿冒着我与阿父彻底决裂的风险,也要将阿娘的事情告诉我。”

  这大概是她通往继承人之路的最后一个考验。

  以她生母的身世,来看她是否具备继承人的政治素养。

  ——她的大兄不曾经过这道考验,与阿父渐行渐远。

  可尽管如此,在很长时间内,大兄仍是阿父寄予厚望的继承人,如果没有她的出现,大兄便是阿父无可争议的继承人。

  ——阿父向来对事不对人,他们身上流着的楚人的血并不能阻挡他们成为继承人。

  或许这不是帝王的考验,而是来自于一位父亲的坦白。

  她的生母因他而死,他希望这件事由他来告诉她,而不是等他百年之后她从别人口中得知,为这件事恨他入骨。

  “阿父,你难道不怕我恨你?”

  静了一瞬,鹤华问嬴政。

  蒙毅为之侧目。

  王离脸色微变,整颗心瞬间提了起来。

  章邯面无表情,安静坐在鹤华身侧。

  主位上的帝王掀了掀眼皮。

  像是觉得这个问题没必要回答,但因为问问题的人是她,帝王才不吝啬自己的言语,垂眸看着她的眼,声音不辨喜怒,“十一,你有权力知道这一切。”

  “你的生母是何人,为何而来,又为何而死。”

  “至于你会不会恨朕,朕觉得,你不会。”

  嬴政道,“朕着眼于天下,朕的女儿,也当如此。”

  “你看得到苍生疾苦,更看得到你母亲身为棋子的痛苦。”

  帝王声音缓缓,“你母亲死时,身上穿的不是楚服,也并非秦衣,而是她闲暇时间自己织的布。”

  “她身上无半点首饰,只有一支自己削的木簪。”

  “她厌倦了战火与纷争,不是楚人,也非秦人,是她给朕与你最后的答案。”。”

第103章

  “我知道。”

  鹤华轻轻开口, “阿娘从来身不由己,无论是身为楚国的王族,还是作为阿父的夫人。”

  “她人生中唯一一次自己拿主意, 是在阿父处置她之前选择结束自己的性命。”

  嬴政眼皮微抬。

  蒙毅皱眉道, “公主——”

  然而话刚开口,便被人轻轻拽了下衣袖, 他以余光去瞧, 拽自己衣袖的人正是自己的大兄, 大兄眼睛看着他, 轻轻摇了摇头,意思再明显不过——不要插手这件事。

  蒙毅顿了顿,瞬间明白大兄的用意。

  这并非是公主一个人的事情, 更是陛下的事情,是一根横在公主与陛下之间的刺, 咽不下, 吐不出, 时间长了,很容易酿成谁也预料不到的后果。

  身为陛下的心腹,大兄不愿见公主与陛下离心。

  身为大秦的臣子,大兄更不愿见未来的继承人因为这件事否定前一任皇帝对事情的处理。

  公主现在对母系族人亲缘淡薄, 但这因为是楚国已灭,如今天下是大秦的天下,哪怕为了自己的地位, 她也不会对楚人太过亲近。

  可公主心底纯善, 又极为孝顺, 对自己的阿父掏心掏肺,又怎会对自己的阿娘无动于衷?让自己的阿娘成为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

  或许在陛下百年之后, 或许等公主彻底坐稳帝位,那么她或许会追封自己的母亲,给自己母亲相应的位置,比如王太后或者皇太后,只有这样,那位夫人才有机会与陛下一样永享后人祭祀。

  但追封的前提是平反,一位间接害死二十多万大秦将士的楚国公主不可能被秦人所祭祀,只有将这件事情彻底从她身上摘出去,她才有可能被追封被祭祀。

  可那不是十几条人命,是二十多万,尸堆如山,血流成河,是秦人心头的一个疤。

  想要把这件事推翻,若不成功,便是失去民心,秦人会质疑公主到底有没有做好成为大秦君主的基本政治素养,日后公主若想变法改革,会遭遇前所未有的阻拦,因为秦人不知道她是不是与自己站在一起,是不是与秦人同仇敌忾,是不是踩着秦人的尸骨上为其他势力去谋利?

  可若成功了,那便是影响陛下的威望。

  他们奉为神明的帝王并不是他们想象得那般英明神武,而是将二十多万将士的生死祸水东引,引到自己夫人身上,杀自己的夫人祭旗,以此来推卸自己身为帝王却指挥不当的责任。

  这种事情断然不能发生。

  无论是对公主,还是对陛下来讲,都只会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让公主彻底放下这件事情,解开心结,不去纠结自己生母的死。

  他与公主关系太好,也太亲密,若由他开口,公主未必信服,她只会觉得那是他的善意谎言,是为了让她不去纠结上一辈的恩怨才对她撒谎。

  不仅他不能开口,他的大兄更没办法开口,因为那二十多万将士是在大兄的带领下埋骨他乡,大兄若开口,便是有意推卸责任,将自己战败的事情推到楚国公主身上,哪怕这的确是事实,如果没有昌平君的叛乱,大兄与李信绝对能势如破竹消灭楚国。

  可尽管如此,大兄依旧不能开口。

  旁人听着大兄是据理力争,但这件事情牵扯到公主的母亲,公主听着,未必没有大兄在狡辩的意思。

  蒙毅手指攥了下掌心。

  作为一手领着公主长大的人,毫无疑问,他是极为了解公主的人。

  了解公主的野心勃勃,更了解公主的聪明与豁达,可问题是死的人是公主的生母,谁能在自己母亲的事情上保持同样的理智与清醒?

  公主是位优秀的政治家,可她也是人,一个极为孝顺的孩子,她与无数个孩子一样,曾躲在被窝里抱着被子想着自己的母亲,怕别人发觉,还会自己偷偷抹眼泪,做出一副自己什么都不曾发生过一样。

  但毕竟是孩子,尚不懂如何完美掩饰自己的情绪,次日清晨,他收获一个眼睛红肿却又强颜欢笑的小奶团子,抱着去寻陛下时,能让陛下沉默良久。

  ——陛下知道她在想她阿娘,但陛下却没办法将她的阿娘还给她。

  其实在那场叛乱里,扶苏公子的母亲才是主力,公主的母亲在咸阳宫里一直很安分,接触的消息并不多,能传递出去的消息更是寥寥无几,陛下素来对事不对人,哪怕她同为楚国公主,但也并没有将怒火蔓延到她身上,她的待遇一切如旧,仍是公主的生母,陛下的枕边人。

  可她一心求死。

  又或者说,在踏上前往秦国路上的时候,她的丧钟便已经敲响,之后的每一日,不过是生命的倒计时,在昌平君反叛之后,她终于找到可以终结自己生命的理由,见血封喉的毒药,了结她身为棋子的无奈一生。

  “公主,您母亲的死,与陛下无关。”

  蒙毅深吸一口气,缓缓出声,“或许您会觉得臣在安慰您,所以才拿这些话来哄您,但是公主,臣所言之事字字是真,半点做不得假,您若不信,臣可以陪您一同调阅当年的卷宗,让您知晓当年的真相。”

  蒙恬抬手掐了下眉心。

  ——他这个弟弟什么都好,但在公主的事情上却容易犯糊涂。

  或许是因为公主是他领着长大的人的缘故,情分与旁人不同,所以才会在公主的事情上理智尽消,容易较真。

  蒙恬看了一眼冯劫与冯去疾。

  视线相接,两人瞬间会意。

  这件事关系到公主与陛下,他们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让公主在这件事情上钻牛角尖。

  冯劫曲拳轻咳,“公主——”

  “我知道。”

  哪曾想,他刚开口,便被公主打断话,“我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但你们不必担心,身为阿娘的女儿,我比你们更了解阿娘的为人与性格。”

  她不像是故意打断他的话,更像是对蒙毅刚才的话做出回答,“就像阿父所说,她没有穿楚服,也没有穿秦衣,便是她留给我与阿父最好的答案。”

  “死亡对于阿娘来说,是一种解脱。”

  嬴政眸光微动。

  蒙毅微微一怔。

  ——公主竟能通透到这种地步?在自己母亲的事情上也能清醒理智?

  但事实却是公主的确就是这么清醒理智,她不再是他羽翼之下的孩子,而是一个如帝王一般优秀的政治家,绝对理智,绝对清醒,不会犯任何政治上的错误,哪怕事关她的生母。

  短短一瞬,蒙毅眸光变了几变。

  他该庆幸的,他的公主竟能这般理智,这是陛下的福分,更是大秦以及天下黔首们的福分,可不知为什么,他心里却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像是心脏被掏空,再也不是最初的满当当。

  ——这位从襁褓之际便被他看着长大的公主,已经不再需要他的教导与开解,她的思想足够成熟,她的理智足够清晰,她已经具备了成为优秀政治家的所有品质。

  她已经不再需要他。

  蒙毅眼睛微垂。

  章邯面无表情。

  像是早就明白鹤华比所有人想象中都更冷静一样,鹤华的话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反应。

  又像是无论鹤华说什么话都影响不到他,因为他只以鹤华马首是瞻,鹤华今日不为自己阿娘将既定的事实推翻,那便不推翻,可若是未来的鹤华想要追封自己的阿娘,他绝对是第一个上书请奏的公卿。

  在他心里,鹤华的心情最重要,至于其他事,全部要往后面排。

  ——哪怕是军政大事,哪怕是千夫所指。

  王离心中大喜。

  ——如果十一能这样想,那便是最好不过!

  鹤华看了看三人的反应,继续自己刚才的话,“我曾经看过一本话本,女主的姐姐是将军之女,有自己的青梅竹马,自己喜欢的先锋将军,可某日她被被皇帝的儿子看中,便只能嫁给皇帝的儿子,而她喜欢的那位先锋将军,则被在别人的安排下战死沙场。”

  众人不约而同看向嬴政。

  ——还别说,这种事情很有可能在他们的陛下身上发生。

  送和亲公主要投其所好,若不然,便不是和亲,而是结仇。

  楚人放着那么多公主不选,却选了公主的母亲,除却公主的母亲的确姝色过人外,指不定便是因为精准掌握了陛下的喜好,所以才将这位公主送了来,以借着这位公主吹吹枕头风,缓和一下秦国对楚国的兵锋所指。

  众人目光皆落在自己身上,嬴政掀了下眼皮,“将门虎女有心上人?”

  “对,有心上人。”

上一篇:她危险又迷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