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写狗血文火了 第19章

作者:二木则林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基建 穿越重生

  “族长,这样可以吧?”

  傅文成点头,他刚才其实有些担心傅文钰年轻不懂事,把事情闹大或者抓着不放的。因为真闹大了,也不太好。

  现在小惩大诫就不错。

  但一听到二两银子,傅青石顿时一脸肉疼,而傅二婶更是跳了起来,“什,什么?!二两银子,你怎么不去抢!”

  “我就是说了两句话而已,你居然就要我赔二两银子?!”

  傅青石也道:“对对对,二两银子实在是太多了。文钰啊,你二婶只是出出主意而已,没有坏心,让她给你和大嫂赔个不是就行了。”

  “我们可是一家人啊。”

  看到他们肉疼,傅文钰更高兴了,咬定了二两银子不松口。傅二婶不是想把侄女卖二两银子吗,他现在就让他们偷鸡不着蚀把米。让她以后看到他们一家就想起自己今天亏的二两银子,最好从此绕道走。

  傅二婶还不死心,又转头朝傅大石哭诉,“爹啊,文钰他这是要把我往死里逼啊,我不过是说了几句话而已。”

  “我,我往后再也不说了,再也不说了。”

  二两银子,简直就是要她的命啊!

  傅家虽然分了家,但银钱还是握在傅大石手里的,他们夫妻俩这么多年下来,也就攒了不到十两银子。如今凭空就要挖去二两,简直就跟挖了她的心一样。

  事到如今,她是真的后悔了。

  早知道这样,当初被傅文钰用扫把赶了之后,她就应该躲得远远的,瞎掺和什么啊。弄得现在头上的铜簪换不成银簪,还要亏去二两。

  她可真是太冤了!

  傅文成可不觉得她冤,他同样看向了傅大石,沉声道:“三叔公,这事你拿个主意吧。自古以来,儿女的婚事都是爹娘做主的,万没有婶婶插手的道理。尤其陈地主的儿子我们都知道是个傻子。”

  “青石婶这事,说轻了是贪图那二两银子,说重了,就是坏我们傅家村的名声啊。如果轻饶了,以后别人怎么看我们傅家村!”

  “我们傅家村的出嫁女,抬得起头来吗?”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傅大石叹了口气。

  “就按文钰说的,这件事以后谁都不准再提。”他狠狠地瞪了二儿子和二儿媳妇一眼,“蓉丫头的名声坏了,难道春丫头和文举就能得了好?”

  “还不快把银子拿出来!”

  傅二婶还想挣扎,“爹……”

  傅大石怒道:“再嚷嚷就让老二送你回娘家去!”

  这话一出,傅二婶顿时就脸色大变,不敢出声了。‘送回娘家’这样的话,就等于是休妻了,被休的女人回到娘家也是没有活路的。

  于是等傅文钰三人离开上房的时候,周氏的手里握着四个小银锭。

  两个是傅青石和傅二婶给的赔礼,他们磨磨蹭蹭了许久才拿出来。另外两个则是傅大石给的,当然做祖父的傅大石爱面子,并没有说是赔礼,只是说傅蓉这次受委屈了,他这个做祖父的给她二两银子,让他们攒起来,以后给傅蓉添妆。

  二两银子不多,但傅文钰表示看到二房夫妻两个肉疼加倍的脸色,不枉他特地把族长请过来主持公道,还搭上了两包点心。

  看她以后还敢不敢再胡说八道!

  ……

  从上房出来后,傅文钰先送傅文成回去。

  走着走着,傅文成问道:“文钰啊,我听村里的人说,你现在是在给书坊抄书,还写那什么话本,甚至还打算建房了?”

  “是啊,”傅文钰回答:“我的话本印在了柳州小报上。”

  至于房子,他则解释,“现在家里的房子太小了,连待客的地方都没有。所以我和我娘商量了一下,决定多建几间,毕竟我们一家还要在村里住很久呢。”

  缺钱是他们当初搬回来的原因。

  现在虽然不缺了,但他们一家还要守两年多的孝,这段时间虽然也能住在别的地方,比如城里。但比较下来还是村里合适,而且他们家在城里没房子,傅文钰现在也不需要每天上学,如果有事进城,早上起早一点也就是了。

  傅文成也是了解他们家情况的,闻言点头,“这样也好,你的确不是种地的料。”

  “建房子,那你可准备好了?”

  因为傅家旁边就有一片空地可以建房,所以他没提地的事。而是详细说了一下房子应该怎么建,瓦片砖块石板木头等东西要在哪里买,以及建房之前应该请什么样的人先来看过等等,说得异常详细。

  傅文钰认真倾听。

  他虽然已经请了傅大石帮忙,但自己多知道一些总是没有坏处的。

  而且今天去了一趟陈家后,他心里又有了一个想法,觉得自己之前那个再建三间房,接着用围墙把自家围起来的计划太简陋了。

  他虽然没有仔细观察过陈地主家,但仅是今天看到的,也是十步一景,处处都布置得赏心悦目,不比现代那些精心设计的江南庭院差,甚至更有一种古朴的美。

  所以不如趁这个机会,把自家也搞好一点。

  自家住得开心,还可以膈应二房!

  你们不是自得于分家获得了大好处吗?那我现在房子住得比你家好,吃得也比你家好,挣的钱更是比你多好多好多。

  就问你隔不膈应!

  不过这件事不急,离约好的开工时间还有几天呢,他完全可以再等等。最好这两天先去城里找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傅,请对方帮忙做一张图纸出来。

  心里记挂着这件事的傅文钰快步回到了家,而此时傅蓉已经牵着吃饱喝足的羊回来了,正兴致勃勃地跟周氏说话。

  “娘,哥买了一只羊!”

  “我把它牵到了村尾的那块地上,那里的草长得可好了,羊吃得头也不抬。对了,哥还从茶楼里买了茶叶蛋回来,可好吃了。”

  “娘你吃了吗?”

  “娘还没吃,”傅文钰走了进来,“对了娘,我从茶楼里带了几个茶叶蛋,味道非常不错,我记得是放到我屋里了,今晚就热了吃吧。”买回来的两包点心刚才已经提到村长家了,但他记得茶叶蛋还留在桌上。

  周氏含笑,“茶叶蛋你爹以前也买过。”

  “这东西不用热,就这样吃也行。”说着她就进屋找了出来,不过打开一看就惊讶了,“文钰你怎么买了这么多?”

  “足有八个呢,这东西贵,买一两个尝尝鲜就好了。”

  傅文钰没说在茶楼单单自己就吃掉了三个,“娘,这东西放不坏,明天也还可以吃。我们今天吃两个,明天吃六个。”

  “我就不吃了,我已经吃过了。”

  傅蓉也道:“娘,我也吃过了,一整个呢。”

  但周氏没听他们的,硬是往傅文钰的碗里放了半个。至于傅蓉,则是吃了一整个。在周氏看来女儿今天受委屈了,应该好好补补。

  傅文钰也没拒绝,三两下就吃完了。

  而傅蓉则珍惜地小口吃着。

  他们家今晚吃的是寻常的米饭,但菜一点都不普通。

  有他上午想吃的煎鸡蛋,将鸡蛋煎至两面金黄,再滴上几滴酱油,味道就非常好了。除此之外,还有周氏跟村里的妇人们出去采的野菜,焯过水后加盐、蒜、醋、酱油、香油等拌一拌,同样非常美味。

  此外还有加了鸡蛋的丝瓜汤,香气扑鼻、清甜可口。尤其是把饭泡在丝瓜汤里,不知不觉便能吃下一整碗。

  毫不意外,饭后傅文钰又暗暗地揉着肚子。

  而周氏则把四个小银锭放在了傅蓉面前,这当然是傅文钰之前跟她商量好的。因为傅文钰觉得,傅蓉是当事人,应该有知情权。

  之前上门找茬的时候不带她去,是因为她年纪还小,并不适合那种场合。而事情解决了还瞒着她,显然就很不合适了。

  就好像之前看话本那件事情一样,傅蓉已经十岁了,不是三岁。她有自己的善恶观,也有权利知道陈地主提亲这件事已经被彻底解决了。

  最后周氏被说服了。

  傅蓉则看着眼前新旧不一的银锭子,诧异道:“……娘?”

  她想不明白娘为什么要给自己银子,明明最近她们没去城里卖绣活啊。而且以前即便是去卖绣活,娘也顶多给自己十个铜板。

  周氏摸了摸她的头,柔声道:“这是你二婶他们给的赔礼。”

  她把今天发生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说着说着,母女两个就抱着头哭了起来,哭得傅蓉直打嗝,当然,这都是喜悦的泪水。

  “娘,娘呜呜呜……”

  “好孩子,别怕,别怕啊,娘在呢……”

第23章

  看着母亲和妹妹哭成一团,傅文钰也眼中发酸。

  过了一会儿,他一人递了一块干净的手帕,“二婶那边已经给过教训了,想来她以后不敢再胡说八道。而村里除了族长外也没人知道这事,妹妹你以后可以放心了。”

  “我们干脆去庆祝吧!”

  ‘庆祝’这个词,虽然是傅文钰灵机一动的时候说的,但他越想越觉得有道理,“明天我们到城里去。早上出发,下午再回来。”

  “妹妹你不是说绣线用完了嘛,正好再去买一些。至于娘,我们过几天就要建新房子了,也得给村里的人吃点好的。”

  “这些都要去买。”

  建房肯定得给人吃点好的,周氏想了想就同意了。

  然后她又有些担忧地道:“文钰,你教的那些绒花,我们已经做出来不少了。干脆也一起拿去卖吧,也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

  “不可能卖不出去的。”

  傅文钰宽慰道:“有眼光的都看得出来,你们做的那些绒花,比之前爹买给娘的那一朵更大、更好看,绝对不会卖不出去的。”

  “那事情就这么定了,明天一早就出发,至于家里的羊和鸡鸭,我们可以请春花帮忙照顾。唔,就每天给她一碗,不,半碗羊奶吧,以后让她和妹妹一起放羊,还有平时帮忙割一下草之类的。”

  “我看她也瘦得很,没吃到什么好东西。”

  春花性子不坏,能和傅蓉玩在一起,并且今天也做出了提醒。所以傅文钰觉得能帮的话,还是帮一下这个堂妹吧,反正也就是一碗羊奶的事,多余的羊奶自家也喝不完。

  至于为什么是半碗而不是一碗,当然是防着贪心的二叔和二婶了。在他们家喝给一碗,端回去就只给半碗。

  周氏也是喜欢这个安静做事,经常和女儿玩在一起的侄女的,闻言没有反对,但她又提醒道:“得给你祖父也端一碗,既然是对身体好的东西,断没有落下他的道理,不然人家要说你不孝了。”

  二房另外的两个人,也就是傅二叔和傅二婶,她则提都没提,显然经过了今天这件事,两家只剩下面子情了。

  “好,都听你的。”

  傅文钰觉得,看在今天那二两银子的份上,给就给吧。老人家身体变好了,对他们这些小辈来说,也是好事。

  说到这里,他又把自己今天下午在村口说的事情提了一下。就是谁家舍得拿出鸡蛋,就可以来换羊奶的事,毕竟自家也喝不完那么多。而从今天在场众人的反应来看,应该还是有人愿意换的,换的时候提醒一句有些人不能喝就行了。

  周氏对他这个想法很赞同。

  “我们家在村里势单力薄,如今又彻底得罪死了二房,若是能多结下一些人情,也是好事一件。你放心,这件事就交给娘吧。”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