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女技术员 第272章

作者:半疏 标签: 情有独钟 种田文 爽文 轻松 穿越重生

第311章 1977年10月

  随着徐春风的回归,爱立主持的高速梳棉机分梳工艺小组,迅速开启了高强度的研制计划,从尘笼刺辊到在刺辊上方后罩板处安装2—6根固定盖板.在锡林前部加装固定盖板.在锡林后部刺辊上方增设分梳辊等。

  爱立每天奔波在纺织科学研究院或者是试验工厂的路上,家里的事完全交给了妈妈。

  原本打算过年回一趟汉城的,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研究院的事,让她分身乏术。幸亏年底的时候,樊铎匀来信告诉她,他的调令已经在走程序。

  沈爱立带着庆庆在京市过了第一个春节,开春以后,她就将庆庆送到了幼儿园里。

  冬去秋来,时间一晃滑到了1977年的国庆节。

  爱立牵着庆庆到轻工大院的时候,叮嘱她道:“一会啊,看到了阿姨要和人家打招呼,今天可不准调皮。”

  “知道了,妈妈。”小庆庆仰头问道:“妈妈,二舅是要结婚了吧?”

  这个问题倒把爱立问住了,“应该快了吧!”这两年,家里给二哥介绍了几个对象,都没成功,妈妈都让她在单位里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没想到上一周,二哥忽然宣布,国庆节要带对象回家来看看,可把妈妈和贺叔高兴坏了。

  爱立也希望,二哥这次的姻缘能顺利点。

  爱立到的时候,她妈妈在厨房里准备配菜,庆庆喊了一声:“姥姥!”

  沈玉兰立马回头,“哎呦,庆庆宝宝来了啊,姥姥给你买了好吃的酥饼,放在桌子上呢,让你妈妈给你拿一块。”

  爱立给女儿拿了一块酥饼,才转头问道:“妈,二哥他们还没回来吗?”

  “没呢,你贺叔去买调料了,我早上忙得晕头转向的,花椒.八角这些都忘了买。”又指给女儿看道:“今天早上,刚好碰到有新鲜的河虾,你看看,这个头还挺大的。还买了鲈鱼.排骨,加样炒菜.两个冷盘,是不是差不多?”

  “够了,妈。”又悄悄问道:“贺叔是不是特别高兴?”

  沈玉兰笑道:“那是自然,他嘴上不说,心里也是盼着哲明成家的。”

  沈玉兰这时候才发现女婿没来,“咦,铎匀呢?不是说好让你俩一起来的吗?”

  “华南那边的热带作物研究院的何院长今天也到京市来,前两天铎匀收到消息,今天就去车站接人了。”两年前,铎匀申请调到京市来,但是上面一直没有批准,说是那边的张院长不愿意放人。

  后来还是何院长得了消息,说他们准备在京市开一个研究分所,亲自给北省工业科学研究院打了电话,那边才放了人,让樊铎匀到京市来工作。

  沈玉兰听是正事,忙道:“应该的,何院长给铎匀帮了大忙,你们夫妻俩可得抽空好好招待一下人家。”

  “嗯,我和铎匀准备明天请人来家里吃顿饭。”又问道:“妈,二哥这个对象,是哪个单位的啊?俩个怎么认识的啊?”

  “哦,说是同事的妹妹,当了好些年的知青,年初才回来。”缓了一下,和爱立道:“有个孩子,下乡插队的时候,和一个回乡探亲的军人结了婚,后来她对象在一次抗洪中牺牲了,她侍奉婆婆过世后,才带着孩子回了城里。人品是没得说的,就是不知道前头的那个孩子,会不会接受哲明。”

  爱立本来还想问,是哪一年的知青,会不会比二哥小很多,没想到这位女同志还有这样曲折的经历。

  此时,轻纺家属院的大门口,贺哲明领了对象曲小荻进来,和她道:“你不要担心,兰姨和我爸都是好说话的人,我结婚的事,他们也是看我的意思。”

  曲小荻望了一眼家属院里整齐划一的房子,捋了捋身上的蓝色衬衫,有些紧张地问道:“还行吧?”

  贺哲明点头,“行,挺好的。”

  几分钟后,俩人到了家里,爱立正带着庆庆在摆果盘,庆庆先发现了俩人,“舅舅,舅舅回来了,还有个阿姨!”

  爱立抬头,就看到一个身材瘦削颀长的女同志,年龄似乎和她差不多,长得挺周正的,小麦色的皮肤,可能是常年在乡下做农活的原因,正一脸紧张地朝里头张望,心里觉得二哥眼光还挺好的,这女同志一看就是好说话.通情理的人,忙笑道:“是曲同志吧?欢迎欢迎。”

  贺哲明给介绍道:“这是我妹妹,沈爱立,就职于纺织科学研究院,这是我外甥女,庆庆。”又给爱立介绍道:“这是我对象曲小荻,现在在东风市场工作。”

  曲小荻朝爱立伸手道:“一直听哲明说起你和大哥一家,今天总算见到了。”

  爱立笑道:“曲同志客气,快坐,我二哥就说今天带对象回来,可没说对象这么好看。”

  曲小荻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了头,但是见哲明的妹妹,对她还挺友善的,心里微微放了点心。

  这么会儿,沈玉兰也从厨房里出来,望着曲小荻笑道:“哲明总算把你带回来了,快坐,我去给你切点水果。”和女儿道:“爱立,你帮着招待一下。”

  庆庆插话道:“姥姥,我帮着招待。”

  沈玉兰一把抱起了庆庆,“好,好,那就麻烦我们庆庆了,几天没看见姥姥,有没有想姥姥啊?”

  “有!姥姥我和你说个事,前两天我们幼儿园表演了骑小车,我骑得可快了……”庆庆小嘴一吧嗒,就停不下来,沈玉兰想着,让年轻人多聊聊,干脆把外孙女带走了。

  曲小荻望着庆庆的背影,有些羡慕地朝爱立道:“庆庆真活泼。”她家孩子就比较木讷,快岁了才开口说话,现在四岁了,有时候一句话都说不囫囵。

  爱立朝曲小荻道:“我家庆庆是个小话痨,你以后多见两次就知道了,也就我二哥性格好,不烦她,我和我妈有时候都给她念叨得头大。”

  话题聊到这里,自然而然地,曲小狄说了她有个孩子,今年四岁。一边说着,一边心里有些忐忑地观察着沈爱立的反应,怕贺哲明的家人介意她曾经有过一段婚姻。

  没有想到,对面的沈爱立脸上,连一点惊讶的表情都没有,等她说完,反而和她道:“男孩子有时候开口晚些,你多引导他看看,有没有看绘本啊?我听同事说多给孩子念念绘本,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

  俩个人就孩子的事,开始交流起来。旁边的贺哲明,干脆就拿起报纸,当起了背景板。

  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饭后,沈玉兰给曲小荻包了一个厚实的红封,和她道:“有空多过来玩,我们做长辈的,也没有别的要求,你和哲明好好过日子就行。”

  这就是完全认可的意思了。从贺家出来,曲小荻就忍不住哭了起来,贺哲明拍了拍她后背,有些心疼,又有些好笑地道:“我说了吧,兰姨是很好的人,你以后多接触就知道了。”

  曲小荻用手帕擦了眼泪才道:“我毕竟二婚,还带着个孩子。”

  贺哲明摇头道:“这只是你的经历,又不能说明什么。你当初结婚是正大光明的,再和我处对象,也是正大光明的,没有什么能让人诟病的地方。”

  曲小狄张了张嘴,想说“二婚本身就足以让人诟病,”可是又觉得对象这样支持和鼓励自己,她也不应该以外界的流言蜚语来衡量俩人之间的感情。

  此时,不仅是曲小狄很有感触,在厨房里和爱立收拾碗筷的沈玉兰,心里也是感触万千。

  一边洗碗,一边和爱立道:“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时候有勇气多了。”

  爱立听了这话,忽然反应过来,妈妈大概是想到她自己年轻时候的那些事了,和妈妈道:“妈,无论是哪个年代,人都是一样的,区别的可能不是年代,而是人吧?”

  沈玉兰有些诧异地看了女儿一眼,微微笑道:“我女儿的脑子,比我年轻时候也清醒一点。”顿了一会,和爱立道:“我听说,最近好些人被平反了,谢家大概也快了。”

  爱立点头,“妈,你不要有心里负担,事情都过去很多年了,做错事的反正不是你。”她猜妈妈是不是担心会遇到谢镜清?

  她最近收到森哥的信,说谢镜清那边确实开始在走平反的程序,大概要不了多久,就会回来了。

  月底的时候,谢镜清还没有回来,但是全国各地的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宣布一月后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消息一出,爱立就收到了很多信。有以前在汉城国棉一厂的技术员的,也有知青的,比如张仲婷和向圆圆等,问她能否从京市给她们寄一些学习的书籍过去?

  爱立倒没有推辞,连夜跑了几个书店,把尽可能找到的学习资料,都给她们寄了回去。

  一同参加高考的,还有她嫂子宋岩菲,今年刚好30岁,当初因为宋岩生坐牢去了,就中断了学业,这些年心里一直有个遗憾,这次消息一出来,她哥就来信让她帮忙买些学习资料。

  为了能让嫂子安心复习,她妈妈还回了一趟汉城,把小维君接到了京市来。

  爱立明显感觉,随着恢复高考消息的公布,公交车上.马路上都能看到很多人拿着书本学习,整个城市好像都恢复了几分生机一样。

第312章 轰然倒塌

  隔年春天的时候,贺哲明和曲小荻领了结婚证,并没有办酒,只是在家里请了双方的至亲吃了一顿饭。

  婚礼当天,沈玉兰接过新人酒的时候,情绪有很明显的波动,眼眶泛红地对新人道:“经过父母和亲朋的见证,你们组建了家庭,希望你们带着亲人的祝福,以后能够携手共进,好好经营自己的小家庭。”

  爱立坐在旁边,微微低了头,佯装给庆庆掰糕点,她其实知道妈妈的情绪来自哪里,大概是想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遭遇,这是一个无法愈合的创口。不管多少年,妈妈在这样的日子里,可能总是会想起姥爷临终前的抱憾,想起那个临阵脱逃的男人,给予她的人生怎样的痛苦和磨难。

  曲小荻似乎也有所感,当场就落了眼泪,微微哽咽着道:“谢谢兰姨,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祝福!”

  宴席过后,来京市接小维君的宋岩菲,私下和爱立道:“妈妈真是好心肠,把小荻都说哭了。其实这几年里,我和俊平的婚姻,妈妈也指导和鼓励很多,这样心软的一个女人,年轻的时候太走背运了些。”

  爱立觉得“心软”既是妈妈的优点,也是妈妈的缺点。她总是为别人考虑的太多,为自己考虑的太少。和大嫂道:“以后二嫂和二哥估计会在家里住吧,可能二嫂的性格,还要和妈妈磨一磨才行。”

  又问宋岩菲有没有来京市的打算?

  宋岩菲叹道:“我就不来了,爱立,实话和你说,这次进考场之前,我差点退缩了。我就怕自己寄予了十二万分的期待,最后不是败在成绩上,而是败在政审上。”她哥哥是黑五类,当年投机倒把的涉案金额还比较大,教育局那边,不知道会不会卡她这一关。

  爱立知道,大嫂的顾虑并不是杞人忧天,恢复高考的前几年,这样的事并不算少,鼓励她道:“尽人事,看天命吧!”又有些好奇道:“嫂子,你哥现在怎么样啊?”

  听爱立问她哥,宋岩菲脸上立即带了两分笑意,“我哥啊,挺好的,现在家里的地都是他管着,不忙的时候,就去俊平他们矿上打打零工,我妈现在总说,要是我哥再带个媳妇回来,她就没什么遗憾的了。”

  爱立却是知道,以宋岩生的野心,绝不可能甘心在老家种地,现在已经是78年了,大概很快他就会离开宜县了。

  就是不知道,这一回,他还会不会跟杨冬青合作?虽然,她来这边以后,原书剧情已经扭曲得不像样子,但是至今,还有一环,是能接续得上的。

  即宋岩生在开启事业第二春的时候,会不会再次拉拔一下杨冬青?

  事到如今,爱立对这个前大嫂,并没有什么感觉,她现在就是单纯好奇,杨冬青在经历这么多曲折以后,能不能达到原书里的事业巅峰?

  爱立算了下时间,再有两年多,杨冬青也该出狱了。

  她刚想起杨冬青,就在大嫂这里听了一个消息,“我前些天回娘家,特地问了我哥关于杨冬青的事,哦,爱立,你可能还不知道,杨冬青因为在监狱里表现很好,缓刑了三年,已经出狱了。”

  “大嫂,你见过她?”

  宋岩菲点头,“在县城里见过一回,她和一个女同志当街对骂,我刚好经过,听到有人喊‘杨冬青’,就多看了两眼,发现还真是她。”

  见爱立睁大了眼睛,显然觉得此事有些不可思议,就干脆和她复述了一遍当时听到的对话。从嫂子的回忆中,爱立大致拼出了事情的真相。

  那天陆白霜回家,听到邻居说今天有个女的来她家里坐了好一会儿,她和丈夫闹了好一会儿,才从他嘴里抠出杨冬青这个名字来,立即就冲了出去,在街头逮到了杨冬青,极尽讽刺和挖苦,杨冬青可能觉得面子上受不住,就和陆白霜对骂了起来。

  爱立有些诧异地问道:“杨冬青不会是还想着找姜斯民合作吧?”

  宋岩菲微微皱眉道:“不清楚,我是叮嘱我哥,不要和她再来往,不然这兄妹不做也罢!”杨冬青不仅欺骗了她哥,还伤害了俊平的感情,宋岩菲一想到这个女人,就有些咬牙切齿。

  爱立笑道“不会的,你哥不是那么不清醒的人。”这话,只是宽慰嫂子的,沈爱立觉得,杨冬青这个人一直都有些运道在身上的,似乎特别能引起男同志们的保护欲。

  宋岩菲苦笑道:“他要是脑子清醒,当初就不会和杨冬青搭伙,白白在农场荒废了十年的光阴。”只希望她哥吃一堑长一智,不要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纵然他们兄妹之间,感情一直很好,但是宋岩菲觉得,如果哥哥还要和杨冬青牵扯,自己大概率是受不了的。

  春节过后,高考成绩也出来了,宋岩菲考了227分,张仲婷考了252分,本科录取线是180分,财贸学校只要135分,张仲婷来信说,她想来京市,报了京市的理工大学.师范大学和长春光机大学。宋岩菲的三个志愿都填了汉城的大学。

  爱立准备晚上去妈妈家,告诉她这个好消息,却恰巧在庆庆的幼儿园看到了妈妈,正望着在玩游戏的庆庆出神。

  爱立忙走过去喊了一声,“妈,你今天怎么过来了?”

  见是女儿,沈玉兰笑道:“今天没事,来接庆庆去家里玩。”又和女儿叹道:“你二嫂过门以后,我感觉我的担子一下子轻了很多,家里的什么活,她都抢着干。”

  沈玉兰这话虽然是笑着说的,但是语气里有明显的失落感。

  爱立心里有些好笑,但是可不敢刺激她妈,软声劝慰道:“妈,二嫂的时间分在家务上多点,那照顾小孩的时间就少了吧?你不如多带带小吉。”小吉是二嫂上一段婚姻的孩子,性格比较内敛,但还挺懂事的,每次看到庆庆,都跟在屁股后头喊“姐姐”,庆庆不同意他玩的玩具,他就算想玩,也不会伸手去碰。

  乖巧得爱立看着,都有些心疼。

  沈玉兰笑道:“这个主意好,其实我也能理解你二嫂的心态,希望获得我们家的认可,但其实我对她挺满意的,就是她连我的活都干了,让我有些无所适从。”

  “妈,那你和二嫂好好沟通一下。实在不行的话,你也就多休息休息,等以后他们又有了孩子,肯定要你搭把手的。”

  沈玉兰道:“我再看看,要是这边不需要我,我就回汉城住半年,我也挺想你大哥的。”

  爱立哑然,觉得她妈要是真一走大半年,贺叔怕是对这个新儿媳有意见了。准备改天和二哥说一说,有时候太勤快也不是一件好事儿。

  正月二十六,爱立刚好去试验工厂,路过《解放日报》报社,就去看了下二哥。原本准备聊一下家里的事,没想到二哥正在忙,等了半小时人也没出来。

  爱立都起身准备走了,才见二哥匆匆跑来接待室,和她道:“刚才领导发了新任务,急着整理采访大纲去了。没让你久等吧?”

  “没事,我就是路过来看下你,采访谁啊,这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