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女技术员 第255章

作者:半疏 标签: 情有独钟 种田文 爽文 轻松 穿越重生

  姜蓉蓉笑道:“那倒是挺有缘分的。”

  出来抱干柴的姜瑶出声问道:“奶奶,先前村长家的田婶子,不是还找你给她家大壮问问仲婷的口风吗?那时候仲婷可没说她有对象了啊?”姜瑶想了一下,问口风的事,也不过是在夏天的时候,这才几个月,仲婷不光有对象,还要结婚了?

  张仲婷虽在她家借住,但是她俩交集不多,平时在外面碰上,也不过是点点头的交情。

  “奶奶,那男同志叫什么啊?”事情这么突然,让姜瑶不由想到她曾经差点被骗婚的经历。

  姜奶奶摇头道:“这我没问,前些天你田婶子,又来让我问下仲婷对大壮的看法,我却不过情面,问了仲婷两句,才说了开头,她就说要结婚了,结婚对象还是隔壁村的知青,我就没好多问了。”

  姜奶奶说完,就招呼孙女和爱立.左学武道:“饭快好了,你们快洗洗手,咱们马上就吃饭了。”

  不一会儿,桌子上就摆了一份小鸡炖蘑菇.一份红辣椒片拌豆腐.一份凉拌野木耳.一份野菜蛋花汤,凉菜里面加了一点点麻油,闻起来特别香,姜蓉蓉笑道:“奶奶,光这豆腐,我都能多吃半碗饭。”

  姜奶奶笑道:“别的没有,辣椒片还没有的给你吃吗?等你回去的时候,奶奶给你装几瓶子带着。”

  蓉蓉接话道:“爱立妈妈做的辣酱也好吃,等下回我再回来,顺便从爱立家,给您捎一瓶过来。”

  姜奶奶笑呵呵地应下,劝爱立和左学武吃菜。

  米饭是掺了一点米糠在里面的,有点刮嗓子。这还是爱立到这边来,第一回 吃这样的饭,但就着辣椒片和豆腐,确实很下饭。

  爱立看了一眼姜瑶,见她神色如常,显然已经适应这样的生活,心里不由感慨,环境对人的影响是真的很大。

  吃完晚饭,天就黑了。

  洗漱好后,姜蓉蓉让爱立先去睡,她去找奶奶聊天。

  爱立笑道:“蓉蓉姐,你不用管我,你和奶奶好几年没见,老人家肯定有好多贴心话,想和你说呢,你快去吧!”

  姜蓉蓉笑笑,转身出门了。

  姜奶奶正在厨房里烧着热水,这一锅是给俩个知青烧的,这样她们回来,就能直接洗漱,在一个屋檐下住着,姜奶奶总是力所能及地帮俩个姑娘做点事儿。

  光这一份心意,就让她们比在知青点住,要舒服很多。

  姜蓉蓉过来的时候,老太太刚好又往灶里塞了一些柴火,见大孙女一个人过来,出声问道:“小沈睡了?”

  “睡了,奶奶。”

  老太太招手让孙女坐在她旁边,摸了摸她的手,发觉比几年前粗糙了很多,不由有些心疼,面上倒是一点不显地问道:“她是那位贺同志的妹妹?”

  姜蓉蓉轻轻点头,“是!”奶奶知道她在边疆的地址以后,寄给她的第一封信,就是问组织上给不给找对象儿?不然,就在家里托媒人找找看。她和爱立同龄,只不过月份比爱立大一点,今年已经是三十岁了。

  她这个年纪,还没有结婚是很罕见的了。她不想奶奶担心,就在信里提了两句她和贺哲明处对象的事儿,说他妹妹也在汉城,是他们的媒人。

  老太太得到肯定的答案,不由笑眯了眼,“那她这次过来,她哥哥有没有给带什么话儿?”

  这是旁敲侧击问结婚的事儿了。

  姜蓉蓉微微低着头道:“奶奶,我和她二哥不是很合适,这次回来,大概就算断了”

  老人家都已经准备告诉孙女,按她们村的风俗,提亲得备四样礼,结婚的时候,又有哪些注意事项,这些话儿,老太太心里都压了好些年了,此时正有些跃跃欲试,却忽然听到孙女说什么断不断的。

  忍不住又问了一遍道:“蓉蓉,你刚才说什么,我没听清。”

  “奶奶,我和贺哲明就这么断了。”

  老太太嘴巴微张,望着孙女,好半晌才问道:“你想好了?”

  “嗯!”

  姜奶奶这才道:“那行,这样的话,你也不要回边疆了,留在汉城工作吧!”

  姜蓉蓉有些哭笑不得地道:“奶奶,哪有那么容易,我是自愿去支边的,档案都在那边呢,再回来可没有工作。”

  老太太不以为意地道:“工作的事,你不要担心,瑶瑶的妈妈肯定愿意帮忙。”

  “奶奶,我当初逃婚,婶婶不恨我都是好的。”姜蓉蓉知道彭南之的性格,自己当初一意孤行,要退婚,对彭南之来说,大概是触了她逆鳞的,她不记恨就不错了,更别提帮她找工作了。

  老太太却很笃定地道:“她会帮忙的,你和瑶瑶毕竟是姐妹,你不留下来,瑶瑶就不会回城里,她想瑶瑶回城里呢!再说,你之所以去边疆,还不是她和你二叔逼得,你别管,这事我来和她说。”

  姜蓉蓉有些犹疑地问道:“奶奶,这事要不要和瑶瑶先说一下?”

  老太太“嗯”了一声,“瑶瑶那边我来说,到时候你们姐妹俩一起回汉城去。我身体还算康健,还能动,真到了动不了的那天,你们姐妹俩再把我接过去也行。”

  姜蓉蓉点点头,又怕奶奶因为贺哲明的事,对爱立有意见,“奶奶,当初就是爱立和她妈妈帮我离开的汉城,你可不要因为我和她二哥的事,给人家脸色看。”

  老太太拍了拍她的手道:“你放心,奶奶不是那么恩怨不分的人。要是今天过来的是她二哥,奶奶非得给他几棍子不可,耽误了我家蓉三四年的光阴呢!”

  老太太拉着孙女的手,语重心长地道:“蓉,听奶奶的,就留在汉城了,以后你和瑶瑶也互相有个照应,奶奶算是看出来了,你哥是个黑心肝的,他不仅对你没心,对瑶瑶也没几分心肠,以后你们姊妹在汉城遇到他,就当不认识。”

  “好!奶奶,真是对不起,我这么大了,还让您老人家操心。”姜蓉蓉说着,就红了眼眶,她是唯一在奶奶身边长大的孙辈,奶奶对她的感情最深,这几年怕是没少忧心她的事。

  老太太拍拍孙女的胳膊,笑道:“傻孩子,你是我一手拉扯大的,你还在襁褓里,你妈妈就没了,我多操心你一点,也是应该的。”

  姜瑶拎着暖水瓶过来的时候,就看到堂姐埋在奶奶脖颈里哭,怕堂姐尴尬,立即就退了出来。

  刚好碰到张仲婷和向圆圆俩个回来,看到张仲婷手上拿着的,一个巴掌大小的手电筒,不由愣了一下,先前中秋的时候,她在汉城的友谊商场里看到一模一样的一款,售货员说是申城那边来的最新式样,要三块钱,她犹豫了一会,到底没有舍得。

  她都没舍得,张仲婷竟然会舍得?在她印象里,张仲婷家里的条件,应该不是很好才对,前两年的冬天,她曾见过张仲婷满手的冻疮,一双毛线手套破了好几个洞,洗得都辨不出来原来的颜色。

  还是奶奶看得不忍心,把家里的旧棉花拆了点,用碎布给她做了双新手套。

  姜瑶的视线在那只黑色小巧的手电筒上,停留了几秒钟,张仲婷似乎立即就反应了过来,将手电筒塞到了包里,笑问道:“瑶瑶,还没睡呢?”

  “嗯,起来倒杯水喝。”姜瑶回了一句,就拎着她的暖水瓶走了。

  张仲婷望着她的背影,不由伸手摸了下包里的小手电筒,院子里光线暗,但是她刚刚似乎看到姜瑶盯着她的手电筒看?

  这个手电筒是曹诚前些天送她的,看着就不便宜的样子,她本来不想收,但是曹诚说她最近要教扫盲课,夜里难免有看不清路的时候,带上这个安全些,她就收了下来。

  想到曹诚和她说,等结了婚,就托他叔叔把他们俩一起调回汉城去,她心里不由又定了定。

  姜蓉蓉不回边疆的事,爱立是第二天早上才知道的,昨晚姜蓉蓉回房的时候,她已经睡着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她刚好在铺床,有些不确定地问道:“蓉蓉姐,真的不回去了吗?那工作怎么办?”

  姜蓉蓉有些不确定地道:“我想着,再去原来的单位,找下社长问问,就算是临时工也行。”过了一夜,她觉得奶奶想得还是简单了些,彭南之大概率不会帮她找工作,这事还是要她自己想法子。以前出版社的社长曹均是个很好的人,她想着过俩天去问问看。

  爱立点头,“那蓉蓉姐,那你是先回汉城,还是在老家多住一些时日。”

  “多住几天吧,然后去趟汉城,爱立,到时候,我大概又要在你家叨扰几天。”

  爱立忙道:“欢迎,欢迎,蓉蓉姐,我那边有房子住,你只管过来。”

  姜蓉蓉又接着道:“我想着,如果工作的事落实不下来,我就留在老家帮奶奶种地也行。”缓了一下,又道:“爱立,现在地里的活,可难不倒我。”

  爱立听出了她的话音,她是真得不打算去边疆了。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不想离开奶奶,也可能是不想再去面对她二哥。

  联系昨晚上俩人的谈话,爱立总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蓉蓉姐,那我今天先和学武回去,后面要是有什么事儿,你再给我写信或者拍电报。”

  “爱立,难得来一趟,多住一天吧,我带你们去附近的山上玩下。”见爱立有些犹豫,又劝道:“可不准不去,我是诚心留你的,不然以后我去汉城,也不好再去麻烦你。”

  爱立笑着应了下来,“好,蓉蓉姐,那我和学武按原计划,多住一天。”

  事情说开了,姜蓉蓉整个人都肉眼可见地放松了下来,看在爱立眼里,只觉得她二哥作的孽怕是不少。

  早上吃早饭的时候,姜蓉蓉就和奶奶说了下,爱立她们明天回汉城去,今天她带她们上山玩下。

  老太太忙道:“那让瑶瑶跟你们一块儿吧!你好些年没去了,地儿可能还没瑶瑶熟,她常去那边找野菜和蘑菇。”

  姜瑶也在一旁道:“我带你们去。”说着,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堂姐,怕她不愿意。

  姜蓉蓉倒没多想,应了下来。

  姜瑶不由松了一口气。当年的事,现在想来,确实是自己混账,包括小时候的一些事儿,比如她嘲笑姐姐吃饭抱着个碗,都像抱个宝贝疙瘩一样;再比如,她嘲笑姐姐竟然会把奶糖放在杯子里泡水当牛奶喝。

  等自己来了乡下,吃的是黑不溜秋的陶瓷碗,才知道自己家那带着花样儿的细白瓷,可不就是个宝贝吗?

  把糖果放水里当糖水来招待客人,更是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事儿。

  当时她对姐姐的嘲笑,现在看起来也挺可笑的,但是对十四五岁的姐姐来说,应该是感受到了很大的歧视和恶意吧?

  老太太看着姐妹俩的互动,嘴角不由露了点笑意。和小孙女道:“瑶瑶,你刚好去看看,有没有新长出来的蘑菇,摘点回来打个鸡蛋汤。”

  “哎,好!”

  老太太笑道:“瑶瑶刚来的时候,真正是五谷不分,现在这地里的活,山上的野菜.蘑菇的,就没有她不认识的。就是农村里没什么好前程,不然我都舍不得她回汉城去。”

  话题引到这里,老太太才对着爱立道:“小沈同志,你在汉城待得久些,人也聪明能干,这俩姐妹以后到了那边,还要你多帮帮忙照应一下。”

  爱立忙放下碗筷道:“姜奶奶,您客气了,我和蓉蓉她们本来就是朋友,我昨天还和蓉蓉姐说,我们缘分深着呢!”

  老太太笑眯眯地道:“那就好,那就好!”转头一看,发现自家小孙女一张脸红扑扑的,不由奇怪道:“瑶瑶,是哪里不舒服吗?”

  姜瑶略有些不自在地道:“没有,奶奶,就是吃粥热的。”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还会求到沈爱立的头上。

第296章

  姜瑶默默地咬着掺了一点稗子面的饼子,她知道奶奶是好意,她老人家一辈子没出过这小山村,担心她们姐妹俩以后在外面遇到事了,也没有人拉拔一下。

  奶奶的这种顾虑,以前必然不会发生在她的身上,但是随着她亲爸的落魄,她和堂姐离开这个小山村,就连个家都没有了。

  所以即便不自在,她也没有逞强说“不需要”.“不用”之类的话,免得伤了老人家的心。

  姜瑶的沉默,倒让沈爱立有些侧目。她以为姜瑶会拒绝的,毕竟以前姜瑶的性格,说骄矜都是客气的。

  骄横自我,目中无人。

  回房间门收拾东西的时候,姜蓉蓉和爱立道:“爱立,你别往心里去,你已经帮助我很多了,我奶奶就是担心我和瑶瑶,忍不住多念叨了两句。”

  爱立笑道:“姐,你和我客气什么,我俩认识这么多年了。其实奶奶的担心也是能理解的,你在边疆待了几年,再回来工作,可能不会那么顺利。”

  姜蓉蓉点头道:“我心里有数,但是再难,我想也没有四年前,走投无路的时候难。”

  这时候,院子里的姜瑶喊道:“姐,你们好了没?”

  姜蓉蓉忙应道:“好了好了!马上来!”

  俩人出来的时候,姜瑶已经背上她昨天的背篓,里头放着一把镰刀,见到姜蓉蓉和爱立出来,拿了两个小香包给她们,“奶奶给你们准备的,驱蛇用的。现在深秋,草正深着,山上不常有人去,有时候会遇到蛇。”

  顿了一下,又道:“遇到也不要怕,不要惊了它,一般都会自己游走的。”后面一句,像是对沈爱立说的。

  因为姜蓉蓉在这山村里住了十几年,基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她还是知道的。

  姜蓉蓉接过来,递了一个给爱立,又看了一眼前面的堂妹,有心想为堂妹和爱立之间门缓和两句,又觉得这样做,似乎不合适。

  毕竟当初两家闹得确实很不愉快,不说爱立心里还有没有芥蒂,就是瑶瑶这边,都不知道还记不记恨沈姨举报二叔的事。

  觉得这事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也就按下没提。

  爱立道了一声谢,将香包别在了自己的帆布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