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女技术员 第226章

作者:半疏 标签: 情有独钟 种田文 爽文 轻松 穿越重生

  此时的谢芷兰,还没有听过“雌竞”这个词,但她明显地感觉到,这俩个人一直在抢原本属于她的资源,包括亲情.人脉和财产。

  一个抢了她半个妈,一个抢了她奶奶,至于她们手头漏给俩人的东西,谢芷兰不用想都不知道,肯定不会少的。

  所以她对于沈爱立,这位同父异母姐姐的第一感觉,就是来抢东西的。那天她之所以主动上前打招呼,不过是想试探一下,这位是哪种人?

  没有想到,事情的展开,完全超出了她的预料,她们竟然能够心平气和地聊几句。事后,谢芷兰想想,都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她一个人独来独往惯了,忽然有一天发现,原来还有个和她境遇相似的姑娘,看起来还不讨厌,让她忍不住想伸出试探的触角。

  但是对方并没有这样的想法,还快速地离开了京市。

  何姐听她提程攸宁和谢微兰,就明白过来,为什么她先前对爱立有明显的抵制和排斥,温声和她道:“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其实微兰也变了很多,只不过你们没有交流的机会。”

  对于谢微兰的变化,谢芷兰不置可否,自顾自地道:“沈爱立明明有很好的机会和立场,可以向奶奶和我爸,要很多东西,比如安排一个工作,再比如要些钱票和首饰,这些都是应该的。”就凭沈爱立有一半谢家的血缘,谢芷兰都觉得她若是真开口要,也是情理之中的。

  如果换作是她,她肯定会把该自己的东西,全部都揽过来,但是沈爱立没有,她竟然都没来谢家拜访。

  谢芷兰怔怔地想着,如果她们真得一起长大,自己或许会拥有一个贴心的.善解人意的.让她不那么讨厌的姐姐。

  何姐听她惊讶于爱立没朝谢家要东西,有些讶然地道:“你不知道吗?爱立的工作很好的,她还上过两次汉城的报纸,被称为汉城纺织工业领域的新星呢!”又和她道:“至于京市的工作,你爸爸先前就和老太太商量过,想让她到京市来,但是她并没给你爸爸这样的机会,其实我觉得,她怕是唯恐避之不及的。”

  谢芷兰确实不知道,实际上,她对这位同父异母的姐姐,并不怎样了解,只听妈妈说,是个工厂的技术员,爸爸把樊铎匀介绍给了她。

  想到母亲一直对她和樊铎匀结婚的事耿耿于怀,忍不住问何姐道:“何姨,她和樊铎匀怎么认识的啊?真是我爸介绍的吗?”

  何姐摇头道:“不是,我听森哥说,是中学同学,森哥一开始找樊铎匀打听她,樊铎匀还说不认识,后来得知俩人中学就是同学,把森哥气得呦!”

  想到森哥当时气哼哼的样子,何姐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又问谢芷兰道:“你给森哥写信没?这边离兰城有些远,写信的话,大概要一周以后才能收到呢!”

  谢芷兰摇头,“还没有,这俩天有事耽搁了些,我晚上写。”顿了一下问何姐道:“你和奶奶有没有什么话,我要带的?”

  “没有,你们年轻人聊你们的就行。森哥有时候会打电话回来。”

  何姐把饭菜端上桌子,就去喊老太太过来吃饭,老太太像是这时候才发现孙女回来了,喃喃道:“真是上了年纪了,躺一会儿就睡着了,芷兰回来,我都没发现。”

  又和孙女道:“今天是端午呢,我以为你会去看看你妈妈。”

  谢芷兰脸上的表情,立即就带了两分嘲讽,和老太太道:“她不用我陪,她今天肯定去姨妈家吃饭,想来忙得很。”

  老太太没有说什么,让何姐给芷兰盛了一碗排骨海带汤,和她道:“多喝一碗,我下午就让何姐在炉子上小火煨的。”

  谢芷兰“嗯”了一声。忽然觉得,现在这样也挺好,耳根子清净,奶奶对她也可以,回到家来,还有人能聊几句。

  和谢周氏道:“奶奶,这个月开始,我也交伙食费吧!”

  谢周氏吃饭的动作都没停一下,似乎对孙女的这个举动,并不感到怎样的意外,擦了一下嘴,才道:“随你自己,交不交都行,交的话,给你何姨就成,买菜都是她拿主意,要吃什么,也和你何姨说。”

  等谢芷兰去洗漱了,何姐忍不住问谢周氏道:“周姨,芷兰这丫头,本来心里就对您有点想法,您怎么还收她伙食费?回头还不更埋怨您偏心吗?”

  谢周氏摇头道:“她可能想住得更自在点,没事,她要是给,你就收着,该花就花,不用替她省。”老三夫妻俩养一个孩子,要是都能让孩子捉襟见肘的,那真是笑话了。谢周氏刚听孙女的意思,大概这段时间都慧芳的心思都在程家的事情上,让芷兰没有归属感。

  而自己这边,到底能让她有一碗可口饭吃,所以就想多住住吧?

  何姐见老太太同意,就笑着应了下来,“那回头我再给芷兰做些好吃的。”

  晚上八点的时候,何姐还在厨房忙活,谢芷兰真的拿了十块钱生活费过来,何姐接在手里,和她道:“要不了这么多,五块钱就够了,你午饭又不在家吃。”

  谢芷兰不在意地道:“就按这个数来吧,我来这么些天,天天都吃好的,奶奶的小金库,怕是给我掏了不少,总不会让她一直贴补,不然就是森哥没意见,我爸回来也要训我几句。”

  何姐见她是真的要给,就收了下来,问她道:“你爸快回来了吧?之前不是说出差一周吗?”

  “是,我估摸着周日就能回来了,他要是回家肯定第一时间来看奶奶。”

  何姐笑道:“那我周日去东风市场看看,有没有新鲜的桂鱼,你爸最爱吃松鼠桂鱼。”

  俩人简单聊了两句,谢芷兰就回房间里,给谢林森写信,抄了一段最高指示后,微微停了一会笔,才重新写道:“森哥,最近从何姐处要到你的地址,犹豫了几天,还是准备给你写一封信。上一周,樊师长身体不好,樊铎匀带着沈爱立回了一趟京市,我也见到了人。

  森哥,我家里的事,你都是知道的,实话说,在此之前,我并不喜欢她。但是见了一面以后,才才发现,她和我想得不一样,她看我的眼神,和看一个陌生人没有什么区别。可是我和她有一半相同的血缘啊,她见到我竟然毫无触动。厚着脸皮说一句,这些年,我的生活可能是她想都想不到的优渥和富裕,换作我是她,我怕是很难像她一样平静。”

  写到这里,已然是把她自己的内心活动,和盘托出了,谢芷兰有些犹豫,不知道要不要将信撕掉,她和森哥向来也算不上亲近。

  但是她舍不得放下手里的笔,这一刻,她迫切地希望能找个人倾诉,她想,森哥的反应,最多是看看就丢在一旁不理,总不会笑话她的,索性接着写了下去。

  说了一些她父母离婚的原因,包括她母亲和程家的事,末了道:“森哥,你是比我能吃苦的,我只想着,安安稳稳地在京市里头过日子。爸爸和妈妈都不靠谱,我就想着多争一点东西傍身,你可能会笑话我这种骄逸的思想,但我确实就是这样想的。”

  最后一段写道:“你若是忙,就不用回信了,平时出任务,注意安全。”

  写完以后,谢芷兰也不想再看一遍,她怕多看一眼,自己都没有勇气把这封信寄出去。直接把信封好,放在了包里,准备明天中午寄掉。

  4号下午,爱立和樊铎匀到了汉城。这一趟京市之旅,过于疲累,爱立原本以为可以在火车上睡一觉,但是火车上又闷又挤,俩个人生生熬到了下火车。

  出了火车站,俩人先回了南华医院家属院这边,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知了在皂荚树上叫唤。

  沈玉兰不在家,爱立从窗户里摸到了钥匙,把门开了,发现炉子上还温着饭,汤还是热的,大概是留给他们的。

  俩人吃完饭,又简单地洗漱了下,就到房间里补觉。

  等到傍晚,沈玉兰下班回来,发现门从里头锁上了,知道是爱立和铎匀回来了,敲了两下门,就见铎匀过来开门。

  沈玉兰笑道:“中午没见你们回来,我还担心是不是京市那边事情有变化,你们又推迟了行程,爱立还在睡觉吧?”

  “是,妈!”樊铎匀觉得有些头重脚轻,喉咙还有些干渴,一边回沈玉兰,一边给自己倒了杯水。

  沈玉兰放下包,不意就看到他胳膊上带的黑色袖箍,有些诧异地问道:“铎匀,京市那边出了什么事吗?”

  樊铎匀微垂了眼睛,轻声回道:“樊师长周一过世了。”即使到现在,自己也很难再称呼他一声“爷爷”。

  女儿的电报,只说今天回来,并没说铎匀爷爷去世了,沈玉兰还当铎匀爷爷康复了,俩个孩子才回来的。

  没想到,竟是去见最后一面了。

  忙拍了下铎匀的肩膀,安慰道:“人都有生老病死的。你现在不仅有姐姐,爱立和我也都是你的亲人。”

  樊铎匀点点头,“妈,我知道的。”

  沈玉兰看他精神不是很好,劝他道:“你再去睡一会,一会晚饭好了,我喊你们,今天就在这边住吧,离你单位也近点。”

  “嗯,好!”

  房间里,爱立听到声音,也坐了起来,脑子还有些昏沉沉的,揉了一下脸,稍微清醒了一点,才穿了单层的棉布拖鞋出来道:“妈,你下班了啊,我和铎匀这俩天都没睡好,一到家,就睡得昏天黑地的。你刚是不是敲门了,我迷迷糊糊像是听见了,都醒不过来。”

  沈玉兰见女儿气色还好,笑问道:“几点到家的啊?”

  “快两点钟,还好你给我们留了饭,在火车上又闷又热的,还没什么胃口,一到家,就觉得饿得前胸贴后背的。”爱立说着,赶樊铎匀道:“你再去睡会,我给妈妈打下手就行。”

  樊铎匀确实还困,也没有推辞。

  沈玉兰昨天收到了电报,今天一早就去买了好些菜回来,没让女儿搭手,只让她坐在小凳子上,陪自己聊天。

  此时一边洗着青菜,一边问女儿道:“铎匀爷爷是得了什么急病吗?走得这么急,多美还怀着身孕呢,竟是连重孙都没来得及见一面。”

  爱立默了一下,悄声道:“是自己走的。”

  沈玉兰正抓着盆子里的青菜沥水,手一下子松开,都掉在了地上,有些不确定地问女儿道:“自己选择的吗?”

  爱立点头,隐晦地道:“那边情况不是很好。”

  话说到这里,沈玉兰就明白了过来,呢喃道:“他是师长呢,怎么会呢?”

  爱立压低了声音道:“京市那边风声紧得很,妈,小姨父那边有消息了吗?”

  沈玉兰摇头道:“还没有,你贺叔叔上次来信,还说在想法子,不知道你小姨这边有没有消息。”说着,就蹲下来捡地上的青菜,和女儿道:“这青菜嫩的很,李大姐家在犀牛陂的亲戚送来的,分了我一点,晚上给你们烧个青菜鸡蛋汤。”

  爱立忽然想起来,行李箱里还有珍姨让她们带回来的一些京市特产,忙把行李箱打开。

  沈玉兰看着女儿一样样拿出来,有些感慨地道:“多美婆婆还真是客气,你们这回过去,本来就是叨扰了人家,她还送了这许多东西。多美还好吧?”

  “还好,珍姨照顾得很好,我和铎匀本来想让她到这边来养胎,但她想和姐夫在一块儿,等到了她生产的时候,我请假去照顾几天。”

  沈玉兰点头,“是,她和铎匀这么多年来相依为命的,也是不容易。咱们既然有缘分成为一家人,也该相互照顾一点。”

  爱立从箱子里又拿了一包糕点,递给妈妈道:“妈,你把这个分下,晚上拿些给奶奶和姑姑她们送过去。”

  想了一下又道:“再给小姨和伊利他们留一点吧?他们这周回来吗?”

  “回来的,你小姨周末又没事,我上次让她回来拿下粽子,她那边还没有蚊帐,天气热起来,蚊虫也多了,我最近和同事换了一张蚊帐票,准备和她一起去友谊商场买一顶。”

  爱立问道:“那还缺凉席吧?回头我和铎匀也帮忙凑凑票,小姨在这边待得还适应吗?”

  “还好,工作还算顺利,就是担心你姨父,每次和我聊起来,都要红眼眶。”忍不住叹道:“我现在听你说起铎匀的爷爷,都庆幸你小姨过来了,这种时候,真是一点侥幸心理都不能有。你小姨又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性格,说不好什么时候就有祸事,县城里头,就算有什么风浪,咱们也好周旋一下。要是在申城,那真是鞭长莫及。”

  爱立点头道:“是,现在就希望小姨父能早些过来,大家也好安心一点。”又和妈妈道:“在京市的时候,我和多美姐姐说了小姨父的事,她说和姐夫商量下,看能不能找人给帮帮忙。”

  沈玉兰忙道:“那太好了,虽然有些麻烦多美,但是这时候,妈妈也只能厚着脸皮,先把你小姨父调走再说。”

  爱立劝道:“妈,你也不要太担心,咱们家现在人多,遇到事情也有人商量。”

  “我倒还好,就是担心你小姨。”又和女儿道:“还好你哥哥当初没回出版社去,而是留在了宜县,不然现在他就算没了帽子,头上也有一顶无法摘掉的灰帽子。”

第258章 母女

  爱立知道,妈妈说的“灰帽子”就是摘帽以后,仍旧会受到各种隐性的歧视,特别是一有什么运动,这顶灰帽子就会从透明慢慢变成实质的。

  哥哥如果留在了汉城,喊他回去的领导,位置坐的稳还好,一旦领导出了事,哥哥肯定就是大家的靶子。

  另外,宋家的事也有一点隐患,宋岩菲也不适合留在汉城。

  俩人都沉默了一会,沈玉兰试着开口问女儿道:“你这次去京市,见到谢家那边的人了吗?”

  “在大院里见到了谢芷兰,就是谢镜清的女儿,还遇到了两次谢家老太太,一开始不知道是她,昨天中午走的时候,又遇到了,我看珍姨和姐姐面上都有点不对劲,心里就琢磨了出来。”

  “身体还健康?”

  “看着挺健康的。”

  沈玉兰点点头,拿着个鸡蛋在碗沿上磕了下,拿筷子搅拌起来,淡道:“谢三有福气,这么大年纪了,还有妈妈。”

  这话听起来,像是在说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旧识一样,爱立是有些佩服母亲的,生活给了她那么多苦难,她仍旧能够沉着应对,平心静气地过自己的日子。她想,原主要是有母亲的韧性,大概不会选择纵身一跳。

  爱立忽然想起来道:“妈,我还遇到了谢芷兰的姑姑,她像是特地来找我的,但是姐姐带我走了。”

  沈玉兰体察出女儿在顾虑她的心情,放下碗筷,摸了下女儿的脸道:“爱立,妈妈和你说过的,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妈妈已经不介意了,而且你已经长大独立了,和谢家的事,你自己看着处理就成。”

  爱立知道不是这样的,原书里,原主去世,妈妈也没和谢家联系,如果没有恨,大概不会这样决绝。妈妈不过是怕她为难,故意说自己不介意的话。当年的事,母亲和她说得甚少,从小姨嘴里,也只得知是森哥奶奶不同意,妈妈怕她被谢家抢走,寄养在了曾家。

  其中的细节,大概对母亲来说,是不愿意再去回忆的。

  “妈,我是你养大的,我永远只是您的女儿。”

  沈玉兰眼眶微湿,摸了摸女儿的头,笑问道:“乖囡,那你干爸呢?”

  爱立也笑了,“这是你给我认的干爸,还不是您说了算的。”

  这么一打岔,刚才有些凝滞的气氛,一下子就缓和了过来,沈玉兰和女儿道:“你干爸是个好人,当年曾湘秀大姐让他帮忙收养你以后,他一直对我们家很是照顾。以后要是能出国了,你也去外头看看,他年纪比我还小几岁呢!他前头有个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夭折了,爱人也得了急病去世,不知道后来有没有再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