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43章

作者:小桂花婆婆 标签: 种田文 市井生活 科举 穿越重生

  领路衙役带他们去了前头正堂,知县大人和认保廪生都在。

  外头的嘈杂声与这边成了鲜明的对比,林远秋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没过多久,就听有书吏唱保,“壬寅年周善县童生试,廪生郑渝作保横溪镇小高山村林有兴,横溪镇项家村项明近,上河镇大后村高兴旺,横溪镇小高山村林远秋,普江镇贺平村王之义!”

  话毕,就见郑秀才走了过来,朝林远秋他们一一看过后,接着跟唱,“廪生郑渝认保!”

  唱保之后,五人又跟着衙役去了搜检的地方。

  先是考篮,而后脱了衣服和鞋袜,再是解开头发查看有没有小卷纸塞在发间。

  等林远秋拿到考牌进入自己号房时,天已有些蒙蒙亮了。

  本还以为可以打个盹的,可现下哪有时间啊。

  林远秋点上蜡烛,先把号房的四个角落都照上一遍,等发现啥都没有后,他就拿出抹布擦拭了起来,许是这几日县衙已安排人清扫过,木板上并没什么灰尘。

  辰时一刻,关龙门的鼓声响起。

  而后这扇大门,只能等到酉时正,考生出考棚时,才会再次打开。

  等林远秋磨好了墨,第一场的试卷就发了下来,这场考的是帖经,一共有二十四张卷子,林远秋大致翻了翻,发现大部分以填空题为主,最后两张,则是默写。

  从辰时开考到酉时收卷一共有六个时辰,也就是十二个小时,所以这时间,还是有些紧的。

  林远秋也没耽搁,认真写上自己的姓名和籍贯后,就开始做起考题来。

  考帖经就是考记忆,也就是考众学子对四书五经的熟悉程度。

  而最近这几个月,林远秋除了做林三柱给他买来的例题卷,剩下的时间,基本全用在了死记硬背上。

  所以,林远秋觉得,这会儿该是拼人品的时候了。

  翻开试卷后,林远秋忍不住想笑,看来自己的人品还不错,因为第一题摘自林远秋甚为熟悉的论语。

  题曰: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

  这是论语中的述而篇,这篇文章,林远秋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了。

  所以,要答出与之相联系的下文并不难。

  林远秋提笔蘸墨,先在稿纸上写了起来:“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林远秋心想,如果这题考的是墨义,那么自己也能解答出来。

  因为,这段文的释义就记在他的课堂笔记上,每次王夫子给大家讲解文章时,林远秋都会用笔把王夫子所讲的内容记在本子上,之后再把这些连贯成文的释义当成故事来读,这样就更能加深对文章的记忆。

  虽已开了春,可天还是冷的厉害,不多会儿,握着笔的手就已经冻的冰冷了。

  林远秋把毛笔搁在笔山上,而后双手相互搓了搓,他有些庆幸,自己的手虽长满了冻疮,可从没有破了皮的时候,不然此时考起试来,就很不方便了。

  这一场的题量有些大,为了不耽搁时间,到了吃午饭的点,林远秋只吃了几块芙蓉糕,接着又继续答题了。

  在前世,林远秋就不是个喜欢被动的人,所以他不想让答题时间变的仓促,从而保证不了答题的质量。

  考生们在号舍里专心致志,而不远处的龙门外,守着好些陪考的家人,站着的,坐着的,靠着的,蹲着的,都边等边轻声聊着天。

  林三柱和林德运他们也都等在那里,原本大家都在客栈补觉来着,可睡了还没到一个时辰,就又起了来,等好不容易挨到吃过了中饭,一行人就马不停蹄的往这边赶了。

  到了考场门口之后一看,乖乖,守在考场外的人,好像也不比昨晚排队的考生少上多少嘛。

  于是林三柱他们也兴奋地加入到了其中,等待自家孩子出考场的同时,顺带又听了好些先前他们不知道,或者从未留意过的事。

  比如今年参加县试的学子一共有八百多人,又比如考中童生后,可以直接入县学念书,还给免束脩,另外吃住也不用自己掏银子。

  ……

  夕阳西下,随着“嘎吱”一声开龙门的声音,第一场考试结束了,伏案了一天的考生们陆陆续续走了出来。

  虽人头攒动,可自己生的娃当然一眼就能瞧到了,看到儿子提着考篮走出了龙门,林三柱忙快步走了过去,一把接过考篮后,再仔细看了看儿子的状态,嗯,还不错,没有蔫头耷脑的,这下林三柱总算放了心,刚刚他可看到有几名考生路都走不稳了呢。

  摸了摸自家儿子的小脑袋,林三柱笑道,“远秋肚子饿了吧,别急,等会儿到了客栈,咱们就有晚饭吃了,爹爹今日可特地点了你爱吃的红烧鱼呢。”

  一听吃红烧鱼,林远秋肚子不争气的“咕”了一声,看来这肚子也跟他一样,馋了。

  第二场考墨义,所谓墨义,就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以及阐述义理。

  和帖经一样,想考好墨义,需熟读经传和注释。

  比起昨日的帖经,今日这场墨义让林远秋搜肠刮肚了许多,好在虽不记忆深刻,可仔细回想一番,还是能记起自己先前的所学。

  话说,自从林远秋来到这里岁数变小后,记忆力反而增强了不少,难怪都说小孩子的记性是最惊人的。

  这次出考场时,众考生的脸色就不如第一场那么轻松了。

  等第三场的经义结束后,好些考生的脚几乎是拖着走的,除了累,还有对自己解答的不确定吧。

  而林氏宗族的十七个娃儿,已有好几个开始掉金豆子了。

  林三柱偷偷用余光看了看自家狗子,没看出有难过的迹象,更没看出轻松。

  臭小子不会在考场里睡着了吧?

  最后一场考诗赋,依旧和前三场一样,子时进的考场,辰时开考。

  正如林远秋先前预想的那样,科举考试中的诗赋命题,基本都以景抒情为主。

  就比如这次诗赋的命题,要求以山为题,作两首七言绝句。

  对林远秋来说,这种以山为题的诗句,他在前世可没少写,只不过在用字上少了古拙,所以今天他得留意着些。

  这样想着,林远秋便提笔在稿纸上一字一句写了起来,先明确立意,然后讲究平仄和留有韵脚,再注意句式上的变化。

  等一遍遍修改过后,终于把两首绝句写了出来。

  此时已是申时,林远秋没再耽搁,很快把两首绝句誊抄到了答卷上:

  《访友》

  烟山静谷风抚云,

  古樵乌瓦檐留声。

  野炊宛袅远来客,

  挚友重逢叙乡音。

  《山游》

  幽棧古径入山丛,

  儒叟琼谷觅行踪。

  瑶池阶梯九千级,

  巍峨穿耷云宵中。

  ……

  县试成绩要过半个月才能出来,也就是半个月后放榜,好多考生都会选择留在客栈等放榜,省得到时再跑一趟。

  不过也有懒得等的,一般像这种情况,大多都是没考好的学子,知道再怎么等,也等不出自己的榜单来。

  就比如林氏宗族的这些考生们,因为最后一场诗赋实在太难,有几个孩子出了考场就哭得稀里哗啦的,而没哭的那几个,也是眼中含泪,那什么山的诗,他们一句都没编出来,能考中才怪呢,所以他们还是早些回家吧。

  毕竟一百二十文一天的房钱可不便宜,傻子才在这里再待半个月呢。

  都是庄稼人,谁不爱省银子啊,听到明早就有去横溪镇的马车,一个个立马回房收拾行李去了。

  林三柱看了看儿子,正想问上一句,狗子,咱们要不要留在县城等成绩啊,结果就听自家儿子说道,“爹,我也想回去了。”

  一听这话,林三柱顿觉美梦破碎,得,看来自家儿子也没戏。

  原本林三柱看到昨日出考场时,自家儿子并没有哭鼻子,还以为会有希望呢,可这会儿听儿子说要回家,顿时心里啥想法都没有了。

  回去回去,在外十多天,其实林三柱也很想回家了。

  而林远秋之所以想要回去,实在也是舍不得住宿银子的缘故,一百二十文一天,半个月差不多就是二两银子,要知道,娘和伯娘,还有春梅姐,几人辛辛苦苦一个月,也才只有四两多银子,所以林远秋是真的不想浪费。

  至于县试成绩如何,林远秋确实不太清楚,毕竟头一次参加,也没个对照,更何况一共八百多人,取中名额只有五十个,这样的高难度,他还是不要想得太美的好。

  第二日一早,归心似箭的一行人就坐上了回村的马车。

  林家大房并没跟着大家一起回去,因为除了林文进,他们大房参加考县试的还有林文延和林文庆呢,这两人可是镇上念的私塾,比起族学来肯定要好上不少,所以林全河觉得,他们还是等一等半月后的放榜吧。

  ……

  六辆马车的阵仗可不算小了,听到一阵嗒嗒嗒的马蹄声,在家门口聊着天的村民都纷纷往村口走了过来。

  等看清是考县试的人回来后,就有人上前打听,“哎呦,德运你们回来啦,考得咋样啊?”

  “是啊,有人中榜吗?”

  “对哦,这么多人总有考中的吧?”

  林德运摸了摸脑袋,一时不知该怎样回答。

  一见这情形,众人心下都有了数,族长孙子肯定没考中。

  再看其他下了马车的,都拎着包袱,头也不回的走了,村民们恍然,哎呦,这是一个都没考中啊!

  因着事先有心里准备,所以听到三儿子说县试无望后,老林头心里虽有些失落,可还是能够接受的。

  相比之下,吴氏就要难受多了,原本她就担心家里养不起读书人,就像这次县试,二两多银子呢。

  吴氏很想说一句,狗子你可要多多用心啊,可她立马就想起小孙子捧着书认真研读的样子,这已经很用心了啊。

  可为啥就没考中呢?

  ……

  备考的日子过去,生活又恢复了先前的平静。

  除了村里人时不时会聊上几句县试,以及林全河他们大概啥时候回来,还有林文延和林文庆八成已中榜的话题外,其他的依旧没变。

  回来后的第二天,林远秋又背着书袋去了族学,离三年期满还有好几个月呢,他可不想浪费学习的时间。

  至于去镇上念书的事,林三柱已托了高掌柜帮着打听,不过按照惯例,若新开学的话,怕也得等下半年了。

  如今的族学空出了好多桌凳,自县试之后,有好些学生就没再来了,算是对举业完全放弃的意思。

  在他们看来,反正已识得了字,以后就是去镇上当个掌柜或伙计啥的,也是足够了的。

  半个月很快就过去,虽没再提起县试的事,可林远秋一直都在数着放榜的日子呢。

  不管怎样,在成绩没出来前,他还是有着期待的,毕竟那卷子上的题目,自己可是一道没漏下,全都做出来了。

  未时时分,从村口驶进一辆马车来,那嗒嗒嗒的马蹄声,让一直留意着路口的张氏有些兴奋,该不会是相公他们带着好消息回来了吧。

上一篇:金手指工作手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