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23章

作者:小桂花婆婆 标签: 种田文 市井生活 科举 穿越重生

  林远枫有些脸红,马上他就十五了,哪还好意思跟弟弟妹妹一起分鸡腿吃。

  吴氏见状,笑道,“脸红啥,只要还未娶媳妇成亲,在奶眼里依旧还是小娃儿。”

  吃过了年夜饭,接着便是守岁了。

  兄弟三人领着媳妇孩子去了爹娘屋里,顿时把正房挤得满满当当的。

  吴氏让小娃儿们快上炕,这天冷的厉害,炕上暖和,不怕被冻着,而后她又从炕柜里抓出瓜子花生给孩子们吃。

  林大柱去灶间端了个炭盆过来,这样周氏她们做绣活时就不怕僵手了。

  这几日,虽天冷,可妯娌三个并未停下手里的绣活,只要一逮着空,就会绣上几针。

  而冯氏,除了忙活自己手头上的那些,还肩负着把关的责任,务必做到不出错,避免浪费了布料和绣线。

  就这样,妯娌三人,外加春梅,四人配合融洽,几天下来,倒也做了十几件成品出来。

  而原本提着心的吴氏,在看到做成的绣品后,总算松了口气。

  说实话,自打绣线绣布买回来后,吴氏的睡觉时间都缩短了好多,常常翻来覆去睡不着,实在是担心做出来的绣品会卖不出去,害怕一两银子会打了水漂。

  可现下,吴氏觉得,打漂的可能性不大。

  林远秋也不知自己是啥时候睡着的,反正炕上暖乎乎的,等他被一阵鞭炮声吵醒时,已是零点时分了。

  接着就看到大伯娘和二伯娘各端着满满一陶罐饺子,看着热气腾腾的。想到三哥四哥,林远秋忙转头看向身旁,果然,两人也是睡眼惺忪的,看来刚刚也是睡着了。

  吃过饺子,大家各自回房睡觉。

  林三柱跑回房,拿了被子过来,轮着个把三个孩子包了回去。

  这来来回回的一顿操作,直把林远柏和林远槐羡慕的不行,心说,他们也还小,也很怕冻,也不想走路好吧。

  两人艳羡的目光,看得林大柱和林二柱忍不住哈哈大笑,兄弟俩一把抱起各自的小儿子,而后解开棉衣,把人捂在怀里,也快步抱回了房。

  ……

  等林远秋再次睁眼,天已大亮了,似想到了什么,林远秋忙伸手往枕头底下探去,果然就摸出一个硬硬的红纸包来,打开一看,是两枚铜板,这就是他的压岁钱了,也是林远秋来到这里后,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私房。

  林远秋正想着要不要让娘亲给他做个小钱袋,就听窗外传来林远柏的大嗓门,“狗子弟弟,快些起床,咱们还得给爷奶磕头拜年挣红包哩!”

  对哦,挣红包!

  差点把这事给忘了。

  作为一个古代的农家小孩,林远秋觉得,自己恐怕也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有零花钱入账。

  所以,可千万不能错过了。

  想到这里,林远秋忙一骨碌坐起身,拿过被子上的棉袄后,就飞快穿了起来。

  “哥哥哥哥,等等我们!”同样听到喊声的春燕和春草,也急急忙忙从被窝里钻了出来。

  担心两人冻着,林远秋忙把衣服给她们递了过去,“别急,你俩慢慢穿,哥哥会等你们的。”

  一刻钟后,兄妹三人手牵着手,一起往正房走去。

  吴氏和老刘头早把红纸包准备上了,这会儿见孙子孙儿全都到齐了,两人从衣兜里掏出一叠红纸包拿在了手上。

  林远枫第一个上前,先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而后磕头,“孙儿给爷奶拜年,祝爷奶新年吉祥,身体康健!”

  吴氏和老林头笑眼弯弯,一人递给大孙子一个红纸包。

  林远枫之后是林远松,再是春梅春秀,等一轮下来,大年初一的早饭已经做好了。

  吃过早饭,家里的男孩子就跟着自己的爹,挨个去族里拜年,先是族中几位老辈,然后是族长。

  给这些人磕头拜年是没有红包拿的,这倒是也可以理解,毕竟这一来就是一百多号人,要是给红包的话,那就得一百多个,谁负担的起。

  一圈走下来后,林大柱又带队去了林金财家,大过年的,大伯家的拜年肯定是不能少的。

  林远秋并没看到林文进,想来应该拜年还没回来吧。

  比起老林头夫妻俩的粗布袄子,林金财跟金氏身上的细棉料子看着就要好上了不少。

  再看屋里的家具,全是油过漆的,且在上首的长条几上,还有两只梅瓶摆着。

  再对比自家连个长条几都没有的堂屋,林远秋多少也能理解老林头对爹娘偏心的难以释怀,以及两兄弟关系的疏远了。

  你说,都是同一个爹娘生的,受到的对待却相差这么大,换谁心里都不舒坦。

  所以说,好多姐妹兄弟之间产生的矛盾,完全是由爹娘的一碗水没端平引起的。

  ……

  族学的开课时间定在正月十六,是以,过了上元节,林远秋又恢复了每天早起上学的日子。

  二十多天的假期,等学生们再来学堂时,看着都松散了不少。

  王夫子见惯不怪,更知道怎样把玩野的心给拉回来,这不,先是抽背课文,接着检查作业,随后那些背不出书的和未完成作业的学生,全都被“啪啪啪”的打了戒尺,这下,啥松散都没有了。

  下学后,林远秋没先回家,而是去了王夫子那里。家里抄四书五经的纸,林三柱已帮他一张张裁好了,这会儿林远秋去找夫子,就是想把要抄的书给借来。

  都说有备才能无患,如今千字文已学了大半,自己得提早把接下来要学的书给备上,这样就不怕接不上趟了。

  ……

第22章 村人八卦

  朱子曰,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微妙之处。

  这话,王夫子是很认同的,就像当年他们夫子说的,《大学》犹如建造屋宅的图纸和建造屋宅步骤,只有先学好了,才能建造出坚固的屋殿。

  于是,他把大学递给了林远秋,并嘱咐慢慢抄即可,千万别错漏了字句。

  林远秋躬身接过,而后仔细放入书袋,再谢过夫子后,就转身匆匆回了家,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读上一读了。

  也不怪林远秋会这样急切,就因为想买新书买不起,家里的三百千他都快翻出包浆来了,这让他这个曾经有四个大书柜的读书爱好者,情何以堪。

  林远秋觉得,此时的自己就好比一块干瘪的海绵,十分迫切想吸入新鲜的水份来饱满一下自己。

  见儿子速度飞快进了房,林三柱心中纳闷,尿憋不住不是该马上去茅房吗?所以狗子冲进房里做啥?

  这样想着,林三柱也就跟了进去,可等他看到自家儿子已捧着书在翻看时,忙转身出了屋,顺手把房门也给带上了。

  他家狗子在用功看书呢,自己可不能吵着他了。

  ……

  出了正月,天渐渐暖和了起来,老林头拿出去年存着的稻种,仔细挑了起来,饱满的留下,瘪壳的挑出来喂鸡,马上就要播种了,这些活计得提早做好才行。

  这几日,村里已陆续有人开始翻地了,宽裕些的人家会拿银钱出来雇牛犁地,而手头紧巴一些的,自然是轮起锄头自己挖了。

  林家就属于手头紧巴的这一波,这不,一连几日,老林头,林大柱三兄弟,以及林远枫和林远松,几乎都忙碌在了地里。

  依着先前,周氏、刘氏还有冯氏肯定也得去地里帮忙的,可眼下,绣活正是最最关键的时候,因为这批绣品马上就要完工了,如今全家人都急盼着收益如何呢,怎么还会让她们去地里轮锄头。

  没看这几日,都是吴氏领着几个小的去山上采蘑菇的吗。

  立春过后,后山上的菇类就开始冒出头来,这些天,除了下雨,小高山村基本每日都有妇人往山上去采蘑菇,算是给家里添道菜。

  若是采得多的人家,就可以直接送到镇上去卖,卖来的铜钱可存着买盐买油,挺好。

  看到每次都是吴氏领着几个孙儿孙女上的山,随行的婶子大妈们就有些奇怪,怎么挖地时没瞧见周氏她们,这会儿采蘑菇也看不到她们呢?

  所以吴氏,你家那几个儿媳整天窝在家里做啥?

  吴氏支支吾吾,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她自然不会告诉人家,自己三个儿媳此时都在家里忙着赶工做绣活。

  可该怎么说呢,要是只一个儿媳在家的话,吴氏还可以说是来了癸水,身子不舒服,就让她在家歇着了。

  可这会儿可是三个,总不能这么凑巧,三个儿媳同时来了癸水一起肚子不舒服吧。

  见吴氏一副吞吞吐吐的模样,问话的婶子大娘们就在心里琢磨开了,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事,才让本该在地里做活的人在家里歇着。

  再看吴氏脸上居然没有半点担心,似想到什么的大娘婶子们,立马一拍脑袋,晓得了晓得了,她们终于晓得人家三个儿媳为啥都不出门了。

  这怕是都有了吧,之所以没出现,肯定是因为年纪大了,怕胎坐不稳,暂时在家里养着呢。

  这下,几位大娘婶子兴奋极了,自以为发现了了不得的新鲜事,准备等回去后,就跟要好的邻居好好说一说。

  于是,不出半日,吴氏三个儿媳同时怀上孕的事,很快就在小高山村里传了开来。

  这时便有妇人纳闷,要说周氏和刘氏她俩怀上,倒是不怎么稀奇,可那林三柱媳妇不是说生双胎时伤了身子,以后再难怀上了吗,咋这会儿又有了呢?

  这也太好命了吧?

  众人听后忍不住点头,那冯氏确实好命,居然又让她怀上了。

  这样说着,大家又纷纷感叹起吴氏来,虽家穷,可人丁倒是挺兴旺的,不说娶的几个儿媳个个肚皮争气,这都半老徐娘的岁数了,居然还能怀上,就是吴氏她自己,不也生了三个儿子,两个闺女嘛。

  “对对对,吴氏自己也挺能生的,比她那个妯娌强多了。”一胖脸妇人十分认同道。

  那金氏可就只生了两个儿子呢,跟吴氏还真没法比。

  一听这话,一名与金氏走得近的瘦脸妇人就有些不服气了,撇嘴道,“孩子生的再多有啥用,没有银钱怕是连娶孙媳都困难,你看,她家那大孙子今年十五了,到时肯定得说亲,可这样的家境摆着,好人家的姑娘哪愿意来啊,届时说不定也跟桂子似的,拖到了十七才说上。再说那金氏虽然只生了两个儿子,可人家两个儿媳肚子争气啊,这不,金氏也有三个孙子一个孙女呢,你看,如今大孙子跟二孙子都在镇上念书,说不定日后也跟林秀才一样,光耀门楣呢。”

  论家境,这妯娌俩完全没得比好吗。

  胖脸妇人反驳,“吴氏不也有孙子在念书吗,对了对了,去年她家那个小孙子不还得了族里奖的一卷纸吗?”

  “难道你忘了咱们族长先前说的话了?族长不是说,族里不管谁家娃儿,至多给念三年族学,三年之后要还想再继续念,就得自己想法子去镇上学堂,那里的束脩可不便宜,就吴氏他们家,哪里能负担的起!”

  一听这话,这下胖脸妇人不吭声了,确实,就吴氏这家境,哪里供得起读书的人,到时肯定不会再让孙子念下去了。

  不过都说输人不输阵,胖脸妇人虽无话辩驳,可白眼却是翻了不少。

  同坐在一起的几个妇人,生怕她俩掐起架来,忙开口笑道,“我说这整个正月都没怎么瞧见她家三个儿媳出门,合着都跟自家男人窝在炕上生娃啊,这不,全都怀上了!”

  众人一听,顿时哈哈大笑了起来。

  而此刻,在家里整理着绣品的妯娌三人,并不知道自己已成了村里人的八卦对象,更不知道她们已经被村人传成了半老徐娘式的孕妇。

  此时的三人正乐滋滋的数着做好的绣品,心情激动呢。

  笔袋五十六只,扇套六十二个,荷包三十五个,钱袋四十六只,还有三十二张帕子和三十双鞋垫。

  四个人,两个多月时间,终于把这批绣品全都做好了。

  冯氏觉得,这次若绣的是带彩的花样,她们肯定没有这么快的速度完工,毕竟配色换线都得花上不少时间,所以,冯氏认为,要是这次销路不错的话,那么她们肯定还会继续做下去的。

  “三弟妹,咱们这些绣品还是送到金氏绣坊吗?”

  周氏问出了刘氏也想问的问题。

上一篇:金手指工作手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