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174章

作者:小桂花婆婆 标签: 种田文 市井生活 科举 穿越重生

  刚进入腊月,林记就开始了吉祥如意饼的买卖。

  用林三柱的话说,今年咱们家可有将近三千斤的柿饼呢,不早点开卖的话,届时办年货的时候一过,剩下来咋办。

  正因为气氛被弄得紧张兮兮,所以等林三柱报出卖价时,吴氏恨不得一巴掌拍了过去,“方才还说不加紧些怕卖不完呢,可你这卖价,不是摆明了赶客人吗?”

  “是啊,三弟,六十文一斤会不会太贵了些,你看,猪肉才十来文呢,咱们这一斤柿饼就将近六斤猪肉了,怕是没人会买吧。”

  老林头点头,觉得老大说得很有道理。显然林二柱还有林远枫兄弟几个,也觉得价格有些高了。

  而周氏冯氏还有刘氏,以及高翠她们,都飞快做着手里的绣活,表示不参与。

  因着做柿饼,铺子里的绣品已有好几样缺货了,她们得赶快补上。

  这马上就要过年了,今年她们依旧盼着婆婆(祖母)的大红包呢。

  林三柱可没乱开价格,“爹,娘,你们难道忘了,咱家的柿饼,先前给县城点心铺子的价格就要三十多文一斤呢,这还只是拿货价,想来那掌柜卖四十文一斤是最少的,这几日儿子去城里好些糕饼铺子转过了,发现稍微新奇一些的点心,卖价就得五十文往上,咱家这柿饼可是独一份,所以这价格还真心不贵,那随处可买到的猪肉更是与它比不了。还有,六十文一斤听着贵,可咱们家这些柿饼全卖光了,也才一百八九十两银子,连两百两都不到,你们想想看,做这些柿饼,咱们一家人可是忙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呢。还耽搁了做绣品,这些可也得算上去的。”

  林远秋忍不住在心里给他爹翘着大拇指,这脑袋瓜子,十足做生意的材料啊。

  老林头和林大柱几个顿时没话说了,听老三(三弟、三叔)这么一分析,确实该卖这个价才合理。

  而吴氏,她咋觉得还得再加几文上去才合算呢。

  ……

  开卖的这日,林三柱特地带了几个瓷盘到铺子里。然后用剪子剪了十几块柿饼,好放在盘子里供进店的客人们试吃。

  第一日,卖出去不多,基本都是来买腌兔肉腌鸡肉的客人顺带称上一些的。

  第二日,还和昨日一样,林三柱又剪了十几块柿饼放在盘子里给客人试吃。

  这天共卖出去十二斤。

  吴氏有些着急了起来,照着这样的生意,家里的柿饼肯定卖不完了。

  林三柱却是不急,他已经想好了,再过几天若还是如此的话,那么就和以前那样,把柿饼批货给其他点心铺子。

  显然,第三天上门的客人,让林三柱觉得或许不用往外批货了,因为今日上门来的这些客人,都是直接冲着吉祥如意饼过来的。

  第五日,担心还会出现昨日客人排队的事,林远枫和林远松准备去林记帮忙,结果被林三柱拒绝了。

  有队伍排到门口,不正是吸引其他客人上店里来的好时候吗,傻子才会让人快快散去呢。

  第十日,除了老林头和几个男娃儿,家里的男丁全到林记帮忙去了。

  到了腊月二十二,林远柏和林远槐开了店门后,第一时间就把木牌挂了出来,上头写着“吉祥如意饼售罄,明年腊月请早”。

  ……

  年三十这日依旧非常热闹,而做花灯仿佛成了孩子们除夕夜的固有节目,这不,才吃了年夜饭,做灯笼的摊子就摆开来了。

  有搭灯笼骨架的,有糊灯笼纸的。

  林远秋还跟以往一样,依旧教小娃儿们画灯笼。

  不过也有与往年不同的地方。

  就比如孩子们的两个小姑父。

  再有一个多月就到了会试,是以,此时的周子旭和王文昌,正在各自的房里忙着写文章呢。

  ……

  二月初九,戊午年春闱开考。

  不过,忙碌的林远秋并未顾得上这些。

  因为外放名单已到了最后的确认阶段,也就是已经呈到圣上那儿,只等他的批复了。

  而到了此时,大家也已经清楚了自己的外放之地。

  就比如他们翰林府的三个人,丁德进外放到南直隶,任正五品知州。而张清远,因着如今还是庶吉士身份,是以按着散馆后的官阶,外放了七品知县。

  至于林远秋,确实如先前老师告知的那样,是安州知府来着。

  其实,他们三人当中,虽林远秋的知府品阶最高,可谁都知道南直隶的富庶。想来丁德进会被外放到这么好的地方,应该与他那个当着吏部侍郎的爹有着联系。

  林远秋没去多听同僚们的分析,说实话,能外放到安州当知府,他已经很满足了。

  所以,这几日,林远秋除了等待圣上最后的拍板,还有就是查阅安州府的具体资料了。包括气候如何,适应种植哪些农作物,民风如何等等等等,也算为新官上任做着准备了。

  只是,人生在世,总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发生,让人措不及防。

  ……

  御书房里。

  见有新折子呈上来,景康帝便把手中的名册放置一旁,等他接过奏折一看,发现居然是石洲知府的奏报。

  景康帝有些纳闷,罗文庆任石洲知府已快四年,先前还从未有过上奏报的时候,这次怎么突然就有奏折过来了呢。

  带着疑问,景康帝很快打开了折子,只是没等他细看,就被开头的那句“定胡知县杜卫击匪身亡”,看的皱起了眉。

  ……

第179章 定胡县

  等把整道奏报看完,景康帝算是知晓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每年快出了正月时,杜知县都有祭拜城隍的习惯。

  说到祭拜城隍,其实不单是杜知县,大景朝的大部分外官都有这样的习俗,特别是各地的知县。

  原因还是城隍神有着御守城池、保境安民之说。《礼记·郊特牲》中有云:“天子大蜡八”,此句是说,周天子祭祀的神有八位,分别是为先啬、司啬、农、邮表畷、猫虎、坊、水庸和昆虫。其中的水庸,正是城隍的前身,因为水庸中的“水”字,指的是河沟,“庸”字则指的是城,连起来便是城河之意。而城隍的“隍”,即是护城河的意思。

  所以世人都认为,城隍就是由水庸神演变而来,是护着一城百姓的神。

  而在众仕官心中,城隍更是官神的存在。

  好些官员新任一方父母官时,都会在上任的前一天,去城隍庙祭拜当地的城隍爷。

  这意思是说,小弟初来乍到,望您老人家多多关照,日后咱们一起佑护这方水土,一同造福此地百姓吧。除此之外,有好多官员,还会在离任的时候,特地去城隍跟前告知一声自己要离开的事,及多谢这几年的照顾。并向城隍总结这些年自己在此地做官时,为老百姓做了些什么,有何得失感悟,以求心安。

  除了这两个时候,有些官员也会给自己特定了祭拜城隍的日子。

  而杜知县正是如此,每到正月二十八这日,他都会去城隍庙祭拜一番,并在城隍跟前陈述自己上一年做了何事,有啥心得体会等等。

  自来到定胡县这些年,杜知县认为自己虽没做出什么治绩,可在这穷山僻壤,他没做错事,就已算是不错的政绩了。

  至于升迁,杜知县从未去想过,反正再熬两年就到了致仕的年纪,往后就不用在这片穷山恶水待着了。

  说是穷山恶水,杜知县认为自己一点都没夸张。地偏僻,山贫瘠,好不容易有条清秀的河流,却是每逢雨季时,都会起了水患,周边村落就没有不被淹的时候。

  最最令人头痛的还是,每到凛冬时节,山戎人常会穿过秃子峡来抢粮。且这些人大多挑了夜半三更的时候过来,简直让人防不胜防。所到之处抢衣抢粮,百姓遭殃。

  定胡县与鸿虎营相隔六十多里地,这样的距离,只能用远水救不了近火来形容。常常是这边山戎人已满载而归了,那边营盘还未收到报过去的信,最后都是以兵卫们白跑一趟而告终。

  好多次杜知县发出吁请,想请千夫长派了兵士在这儿驻扎上一段时间,好等山戎人过来时,直接把他们捉了。

  可许是寒冬腊月太过冷的缘故,兵卫们只驻守了三、四日,见未有情况后,就离开了。

  之后杜知县再去吁请时,得到的答复是,“区区之众,何须驻守,届时让人报了信过来就是。”

  当时可把杜知县气得不行。

  的确,从秃子峡这边过来的山戎人只能算是一小撮,可再是人少,对方也是带着利器来的。

  要杜知县说,这样的恶人有一个都是要命的。

  只是他一个七品知县,哪有资格调派营盘上的兵卫。是以,面对山戎人一次又一次的作恶,杜知县除了无能为力,剩下的就是盼着早日致仕离开此地了。

  这日,杜知县在祭拜完城隍回县衙的路上,就有衙役来报,说是瑞水村又来了山戎人。

  杜知县听后有些疑惑,他来定胡县这么些年,还从未听过山戎人会在开春时节过来作乱的。

  是以杜知县只以为村民们闹了乌龙,错把毛贼当成了山戎人,于是没有多想的他,就领着二十多个衙役过去了。

  也就是这次的大意,让杜知县再没机会等到致仕的那日。

  最后,等鸿虎营兵卫得到消息赶过来时,杜知县已惨遭毙命。二十多名衙役也是死伤大半,而据活着的衙役口述,那些人的确是山戎人来着。

  可等兵卫们往北追过去时,山戎人早已过了秃子峡,没了踪迹。

  秃子峡过去便是北元地界,没有朝廷的旨意,兵卫们自然不敢跨入他国地界。

  朝廷命官丧命可不是件小事,再想到杜知县先前吁请的事。于是鸿虎营千夫长往石洲府衙告知此事时,只说杜知县是祭拜城隍途中遇劫匪身亡的。

  知府罗文庆得知此事后,自然也按遇劫匪身亡上了奏报。

  朝廷对因公死亡的官员会有抚恤,除加官、晋阶、赠谥号外,还有给其家眷赐物,以及发治丧银等等。

  着人去办此事后,景康帝便思忖起定胡知县的接替人选来。

  一县的正印官,肯定不能空缺太久,否则必会乱了套。

  景康帝算着翰林院庶吉士们的散馆时间,得到四月底了。而这次的春闱,还有两天才结束考试呢,之后还有阅卷和殿试,若是等这两批人的话,怕是有些晚了。

  对了,今日自己不正是批复官员外放的事吗。不妨就从这些人里面,看看有没有可调剂的人选吧。

  想到这里,景康帝便拿过桌案上的册子,仔细翻看了起来。

  先是知府这一列,曹青安,吴有仕,何庆魁,许枝涣,景康帝一个个名字看过去。

  等看到林远秋三个字时,景康帝便有了停顿,同时很快想起之前林修撰给出的流民安置法。还有就是常平仓借粮的法子,去年下半年朝廷就用此方法给受旱灾民借了粮。听祯儿说,自借了粮食后,百姓们少了怨声载道,多了积极应对,可见成效是非常显著的。

  所以,此时此刻,景康帝心中突然生出了何不让林修撰去治理定胡县的想法。

  景康帝会这么想,自然是有原因的。

  定胡县在石州府下辖几个县当中,算是垫底的存在了。

  其实不止是石州府,就是在大景朝众多县城里,定胡县也都是排在末几位的。

  之所以会这样,除了定胡县靠着最北边,景康帝认为,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也是主要原因。

  所以,这次自己不如就派了有能力的仕官前去,到时若是治理好了,也可让那群出不了政绩,却怨天尤人的官员们看看,是不是自己未尽全力。

  只是景康帝很快想到,知县是七品官阶,而林修撰如今已是从六品。所以,总不可能外放后品阶不升反降的吧,这又不是做了错事被贬出京的。

  如此一想,景康帝就有了迟疑。

  这时,有公公通传,三皇子殿下过来了。

  李祯今日是特地来上报石青县和长山县的进程的。

上一篇:金手指工作手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