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第一女官 第328章

作者:顾四木 标签: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轻松 穿越重生

  若换了世家出身,牵绊无数的皇后,哪怕夫妻两人情分笃厚,他也不会在政事上如此放手。

  “父皇,给。”皇帝方才是下意识捏了捏眉心,没想到曜初已经递了薄荷膏过来。

  皇帝欣慰接过涂抹。

  就听曜初继续道:“父皇母后没有私心,那些人才是私心。”她顿了顿,很快就坚然开口:“父皇让女儿说,我就都说了——兄长的性情最温厚了,他自己也屡屡道于政事上还有许多不通之处,不敢随意决断,又怎么会急着接掌军国大事呢?”

  “况且父皇已经许兄长监国了,不过是有东宫臣子贪心不足蛇吞象,借着兄长监国需广纳谏言,就屡屡进言,才生了这件事出来。既为难了父皇,宰相也跟着受累。”

  曜初垂眸掩去愤怒之色:“何为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便是如此了。”

  她很快又安慰父皇:“不过,我听闻兄长也有后悔之意,已然去向母后认错了,父皇可别生气了。”

  然而皇帝一听更郁闷:兄妹情深,女儿护着哥哥,一味劝自己不要生气。但这孩子却不知道,太子认的是什么错!到底还是认不清哪些人可用,哪些人不可用!

  都是“建亲、求贤、审官”的用人之道啊!

  弘儿不认那几句错,自己和媚娘还少生一口气,他还真不一定下决心,让皇后这么快摄政。

  但这些话,皇帝就不与曜初说了。

  今日与女儿细谈一番,皇帝是真颇有感慨——他一直只盼着掌上明珠欢喜无忧,可女儿长大了,且比他想象中更贴心懂事。

  又想着他们兄妹之间到底亲厚,不似儿女跟父母之间,有些话说不开。

  就像……皇帝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兄长。大哥与父皇,最后也未能面对面彼此解开心结。因他们不单是父子,更是君臣。

  便如他跟弘儿。

  但大哥有些话能跟他说。

  于是皇帝对女儿道:“曜初,日后你多帮父皇和母后看着兄长好不好?”

  曜初闻言略怔,之后沉思了片刻,才抬头望着皇帝道:“父皇,女儿明白了。我会为父皇母后分忧的。”

  皇帝大慰。

  父女两人又闲话了半晌,曜初才起身离开,走之前还不忘与皇帝道:“父皇,我明日还出宫看姨母,回来再禀明父皇。”

  “父皇勿要担忧,姨母当日突然吐血应当是寒风所激,这几日渐渐好起来了。”

  皇帝闻言也心下宽了些。

  而曜初都走到门口了,又回头道:“父皇,其实我去一趟,是安两边的心——姨父姨母每日也都要问问父皇可好些了。”

  皇帝闻言,心下又是一黯,只温声道:“好孩子,去吧。”

  而曜初与皇帝相谈过后,还将整个谈话过程与姜沃复述了一遍。

  她知道此时主要矛盾要紧:母后摄政的诏书一天不下,终究不够安稳。

  因此特意说了一遍:“姨母听一听,若我有说错的话,好再去弥补。”

  而姜沃听完了曜初的复述,不由看了曜初片刻:说来,曜初的相貌是真肖似皇帝,眉眼弧度柔和,眼睛像饱满的杏子,不笑的时候也带着微弯的弧度,望之可亲。

  如今看来,也不单是相貌肖似——亦有陛下当年风范心性啊!

  **

  听姨母说,让自己回去帮母后整理‘摄政事条’,曜初倒是又想起一事。

  她抬眼看了看姨母精神还好,这才说道:“姨母,确实已经有人想动城建署了。”

  姜沃一点儿不意外:在许多人眼里,她一离开,城建署就是无主肥肉,谁不想吃?

  “是哪一边?”姜沃倒怕是世家那边太急了,现在趁乱跳出来想抢城建署。

  不过,应当不至于。九成九的可能,还是自觉‘赢了一半’的东宫一脉。

  果然,曜初道:“兵部尚书郝处俊已上书,城建署应按照甲坊署、弩坊署等例,归于兵部统一管理。”

  真是,急不可待啊。

  姜沃忽然想起了故人——魏王李泰。

  当年太子位一空出来,李泰就觉得‘舍我其谁’,甚至一急还跑去先帝跟前说了那句流传至今的昏头话:‘父皇让我做太子,将来我就把儿子杀了,传位雉奴。’

  然而在巨大的利益(尤其是自以为要到手的利益)面前,昏头的大有人在啊。

  当年,多少人都笑魏王李泰,现在,又有多少人是魏王呢?

  姜沃便对曜初笑了笑:“也是一桩好事。”

  不知如今的宰辅之一,从前的户部辛尚书,见东宫一脉如此行事,作何感想呢?

  曜初也笑了:“是。那姨母我回宫了,你好好歇着。”

  又提了一句:“姨母怕婉儿见你病着害怕,就让我将她带到宫里暂与令月一起——可我瞧那孩子心里什么都明白,听乳母说夜里也惊醒,吃也吃不好。”

  姜沃想了想,轻叹道:“那便让她回来吧。”

  婉儿虽然才八岁,但又哪里是寻常八岁孩子的心思呢。

  正好,她这些年也忙的太甚,教导婉儿的时间总是不够。

  待此事尘埃落定,正可带着婉儿出京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咸亨二年的元宵佳节,二圣以‘岁冬无雪,天象有异’取消了所有的庆贺典仪。

  而是改为了祭天祈雨,并祭祀太庙:除了求天外,还请祖先在天之灵庇佑大唐风调雨顺。

  而皇帝这人非常实在靠谱,并不会白求祖宗。

  求过祖宗庇护后,他郑重给祖父和父皇都上了他亲自拟的新尊号——太武皇帝(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太穆皇后为太穆神皇后;文皇帝为太宗文武圣皇帝,文德皇后为文德圣皇后。[2]

  给祖父是换了俩字,但给父皇,则是从文皇帝加到了‘文武圣’皇帝。

  礼部尚书许圉师当时就心道:皇帝登基以来,真是省了礼部好多事,甭管尊号、年号、甚至是他在意臣子的谥号,他都亲自起。

  他还没感慨完,就闻皇帝于祭祀之所再宣诏道:“为避先帝、先后之称,自此后,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2]

  百官鸦雀无声:这,这还把自己的称号也给改了?

  天皇。天后。

  帝后称呼岂能轻动。

  已然有敏感的朝臣,察觉到必有大事要发生!

  *

  次日,正月十六大朝会。

  二圣一同入朝。

  太子依旧设坐丹陛下。

  皇帝,不,现在应该称一声天皇了。望着下首群臣模糊的面容,又看了一眼比之年前空出来的两个位置。

  很快点名道:“王中书令。”

  王神玉起身。

  仪举罕有的肃然。

  *

  昨日元宵祭祀天地太庙后,帝后诏他单独面见,嘱他以中书令的身份起草了一道诏书。

  天后摄政诏书!

  王神玉在短暂的震惊后,很快行礼道:“臣领旨。”

  为什么不呢?

  王神玉甚至能想到明日朝堂上,臣子们对这道堪称石破天惊诏书的反应。

  肯定会震惊。但震惊后,会集体上谏吗?

  只怕不会。

  世上的事儿就怕比。

  若是没有太子监国一年,若是没有东宫属臣这些堪称‘党同伐异’操作,且真的操作成功,逼退了一个宰相。只怕许多朝臣对‘皇后摄政’,不,现在是‘天后摄政’了,还得异议一下。

  但如今,很多朝臣的想法大概就变了——

  如果太子摄政,东宫属臣可足有数百人,那他们现在的官位,说不定就要‘让贤’了。

  而如果皇后摄政,大家至少能按部就班过日子,甚至能多点‘就业机会’。毕竟东宫属臣不少都兼着别的官职,比如李义琰就兼任中书侍郎。

  多么香的中枢官职啊,想来皇后不会让他干下去的!那空出来的,他们不就能竞争一下?

  这选择题,不太难做嘛!

  王神玉很快起草好了诏书,文约理赡,略无可改处。

  帝后看过后,媚娘还格外赞了一句:“王中书令果然是能臣,故而备灾事交给王中书令,才让人安心。”

  王神玉:……什么叫‘以怨报德’啊,我刚为天后起草过‘摄政诏书’,她却再次戳中了我的痛处。

  *

  起草过诏书的王神玉,并未直接离去。

  其实绝大部分朝臣,只能起到舆论声音的作用。

  最要紧的还是宰相重臣们的意见,尤其是专门负责‘审议封驳’诏书,哪怕皇帝有诏,他们觉得不妥也可驳回的门下省宰相的意见。

  王神玉奉帝后之命,将诏书送到了门下省。

  门下省无异议!

  毕竟门下省现任侍中之一,正是从前户部尚书辛茂将。

  其实姜相病退,在某些程度上讲,对其余人的打击,远不如对辛茂将的打击大。

  辛茂将差点也跟着吐血:这走的不是别的,这是财神啊。

  且辛茂将很明白,城建署这座金山,必须得有人镇住才能一直用于国,而不是肥于人。而辛茂将最欣慰的就是姜相年轻,足以长久镇住,直到形成惯例再稳妥交到下一代靠谱宰相手里去。

  可没想到,姜相忽然病退,给他打击的整个人都不好了!

  后来辛茂将自己还觉得心中有些愧疚:因他听闻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其实没担心姜相本人,而是先想到了‘国库!钱!’

  尤其是姜相才病退后没几日,竟就有人要对城建署动手。

上一篇:明月别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