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第164章

作者:木南斐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他在《水经注》序言中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和工作方法,那就是重视野外考察的重要性。

  所以《水经注》一书中记载了郦道元在野外考察中取得的大量成果,这表明他为了获得真实的地理信息,到过许多地方考察,足迹踏遍长城以南,秦岭以东的中原大地,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地理资料。】

  【此外,在编纂《水经注》时,郦道元引用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多达480种。

  其中前人著作就多达437种之多,属于地理类的就有109种,以及还有郦道元亲身考察所得到的资料等等,再加上不少汉、魏时代的碑刻材料……这又是研究我国文明发展历史的极其宝贵的资料。】

  【《水经注》涉及的范围也是十分广泛。

  从地域上讲,郦道元虽然生活在南北朝对峙时期,但是他并没有把眼光仅限于北魏所统治的一隅,而是抓住河流水道这一自然现象,对全国地理情况作了详细记载。】

  【不仅是这样,书中还谈到了一些外国河流,说明郦道元对于国外地理也是注意的。

  再在从内容上讲,书中不仅详述了每条河流的水文情况,而且把每条河流流域内的其他自然现象如地质,地貌,地壤,气候,物产民俗,城邑兴衰,历史古迹以及神话传说等综合起来,都做了全面描述。】

  【可以说,郦道元所作《水经注》,对后世各朝学者研究,以及对我国研究古代地理,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叮叮——]

  小屏幕上,只见裴秀和郦道元的名字后面,竟出现了数量不等也样式不同的各种图标,众人仔细查看才知道,这竟然是相关荣誉勋章,以及所获得的,不同程度的成就等级勋章……

  [排名第一]

  [地理学大师]

  [流传于世成就]

  [学派成就]

  ……

  看到这荣誉勋章和不同程度等级的成就勋章展示后,历朝历代下众人:“……”

  嘶……竟还能是这样的?!

  与此同时,其他单项领域排名中出现的人名,也都或多或少荣获了不同的荣誉勋章和成就勋章等。

  排名越高的,所获得的荣誉等级勋章,以及其达成的成就等级勋章也自然是越高。

  以及……

  [如若排名出现变化,部分相关荣誉和成就也会随之变化。]

  也就是说,有一部分荣誉和成就勋章不是特定专属的,在被别人赶超功绩成就后,是可以转移都别人那里的。

  于是这么一来……他们就更眼馋了!!

  这哪里只是人才排名榜,更是荣誉榜成就榜!

  历朝历代所有人都能看到,相当于流传于世的榜单了!

  而且只要通过努力,也许他们也能有机会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其上,并一直流传下去!

  这一下,历朝历代不少人就更是躁动了。

  【而后还有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其中沈括根据太行山岩石中的生物化石和沉积物,因而得出华北平原很久以前曾经是海滨之地的结论,而华北平原则是由黄河,滹沱河,涿水,桑乾河等冲积形成而来。】

  【这是对华北平原成因,即为何会形成冲积平原,最早的科学解释。

  同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也是最早提出了“流水侵蚀”的概念,比英国早了七百年。】

  【除此之外,沈括还发现了化石与石油,并且给其命名一直沿用至今。】

  【另外关于我国古代地理学发展方面,还有郑和“七下西洋”,罗洪先《广舆图》,徐霞客的游记,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以及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等……】

  【如明朝时期徐霞客,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其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而且徐霞客对于喀斯特地貌类型分布和差异,也都有着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解释了喀斯特石灰岩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广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驱。】

  [叮叮——]

  单项领域的排名中又不断涌现出相关的人名,有天幕说到的,也有天幕未说到的,有天幕详细说的,也有天幕未能详细说的,不过都逐一展现在了小屏幕之上,毕竟天幕也不可能全部将这些涌现出的人才都说出来。

  而他们看着这涌现出的人名,以及其后面的荣誉及介绍等,倒也能知晓对方在这地理学方面都做出了哪些贡献和成就。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看着那地理单项领域排名中,已经涌现出的越来越多的人名,再算一下从第一名开始,相关模块依次减少两个时辰的免费开放时间,其最多就只有十二个时辰,可见能够获得免费开放名额的,也不过就六个朝代而已。

  还是要力争上游才行。

  否则哪怕拥有相关人才,也不一定能获得这相关模块免费开放权限。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禁无奈笑着摇了摇头,心想天幕可真是够“用心良苦”。

  而且看来想要系统化的,去培养更多相关领域的人才,这办学恐怕是真要改革才行了。

  再有就是天幕先前说的政治相关,也着实是让李世民五味杂陈。

  渐渐的,随着天幕所展示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多,对于后世,对于今后的发展,李世民的想法也是越来越复杂难言。

  但不管他究竟如何是想,好像总莫名有一种“宿命感”,就像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在推着他们不断前进,先前是不知道罢了,所以毫无所觉,而现在,则是因为有天幕的出现和讲述,才让他得以察觉未来这不可控的发展和走向。

  那似乎是历史进程必然会达到的方向和变化,根本问题只在于,这其中他们是否能一直手握着相对而言的主动权。

  这种感觉和想法越是清晰,李世民对于眼前的资料库,也越是情绪翻涌。

  但无论如何,让他放弃眼前,那必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就单看天幕讲的这些基础学科,不管是那外语,还是历史,亦或是政治和地理,显然都重要得很,更别说那些更又针对性的,需要更深入去研究的学科专业了,其内容和知识恐怕更博大精深。

  谁能做到放弃眼前这样一片浩瀚无边的海洋,反正他是做不到。

  更何况对于这资料库,早也不是个人就能左右的事情。

  【先前说过,我国古代地理学的确取得过可喜的进展和成果,而且在欧洲进入中世纪时期,其地理学还一度衰落。】

  【但在后来,随着欧洲渡过黑暗的中世纪时期,由于十字军的东征,以及指南针等技术的传入,促使其航海事业发展起来,欧洲人地理眼界扩宽了,其地理作品以及地图绘制等,也开始出现某些转机。】

  【地理学方面,我国虽然在方志,沿革地理,域外地理,自然地理和地图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但公元十五世纪到公元十八世纪的近古时期,有两件重大的地理事件——就是我国的郑和“七下西洋”和西方的地理大发现。】

  【虽然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早半个多世纪,当时其船队的规模,航海的技术也远胜于哥伦布,然而其社会意义和对地理学的影响,则远不及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给地理学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在地理大发现期间,由于成功的在远程航行中运用了罗盘,并精密地测定了经度,于是这种技术的改进和数据的积累等,间接促使导致了地图学的革新。】

  听到这里,已然有不少人都蹙起了眉。

  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得西方在海洋航行上所获颇多,并由此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等……这些天幕先前讲过的事情,他们可还没忘,也不敢忘,而华夏又是怎么落后于西方的,他们也更是记得清清楚楚!

  所以现在天幕说这些的意思是——

  【也就是说,大概从15世纪到18世纪期间,地理学同时也是处于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时期。】

  【而西方地理学用了三个多世纪,完成了技术革新,资料积累,以及建立地理唯物论的哲学基础这三个方面的准备,为欧美近代地理学的建立创造了前提。】

  【可是我国这一阶段则处在明末清初,虽然也开始了整体地表规律的探索,但由于技术手段缺乏创新,科学资料积累不够,特别是统治者仍鼓吹天命论等,新的地理学则无法兴起。】

  【再说白了点,就是西方的地理学相关,虽然曾一度衰落,但后期也是发展了起来,而且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逐渐形成了新的地理学理论,可相比于我国地理学发展,则是在这一时期逐渐落后于西方了。】

  【落后就要挨打,不止是军事实力上的落后,而是几乎整体上的落后!】

  【而且也不止是地理学,还有物理,生物,化学的发展研究等等。】

  【所谓的落后就要挨打,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几乎是方方面面的。】

  咚——

  一记重击!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可谓已是耳熟矣。

  可剖开来讲,所谓一直处于领先的东西,现在落实到真正的实处,就比如这地理学的发展,原本也是有很多发现与研究等早于国外的,结果到后来,又是逐渐落后于国外了吗?!连“新的地理学”都无法兴起……

  而且除了地理学,竟还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发展和研究吗?

  【学习地理有什么用?简单来说,地理能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人文发展,天气现象,水质与土壤,自然灾害的发生与防治,各种自然现象的出现与发生原因,环境文化,城市规划……等等,这太多太多了,都来源于地理学。】

  【有句话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所谓天有多大,地理就有多广博,其探索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而且地理还有“文科中的理科”之称,不止是知识上的了解和运用,还有相关技术上也很能用得上地理知识。】

  【不过如果说历史,政治,还有地理这三个学科,多是知识上的运用,那物理,化学,生物这三个学科,就多是技术上的运用了,虽然生物也有着“理科中的文科”之称,但这三个理学科目,对于发展和创新,有着更深刻的指导意义。】

  【而所谓的发展和创新,更是一个国家能不断壮大和前进的重要基石。】

  【所以我国古代逐渐落后于西方,其中这些学科没发展起来,也占据着一定的因素缘由。】

  落后,果真就几乎是方方面面上的落后。

  不得不说,这真相和现实很是残酷,也不禁使人沉默。

  再去看眼前的资料库,竟是让众人产生了一抹沉重之感,也因此不由得更加郑重起来。

  哪怕不为别的,这其中诸多内容,也应当更加认真对待与仔细研究才是。

第93章 参差 宋朝,原来发力的点在这里……

  【其实和地理一样,我国古代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科,也都是取得过一定成就的。】

  【而且这些学科知识的运?,和我们的?常生活也息息相关。】

  【如原始社会?期的钻木取火,就是利?物理中热学摩擦生热的原理。】

  “啊,钻木取火,这个原来是属于物理学的范畴吗?”

  “热学,摩擦生热……”

  自从天幕“解封”?资料库后,只要有资格和功德值查看的,自然都少不得要浏览一番资料库中的相关内容。

  才发现天幕䴗?启资料库内容,也是阶梯性质的,不是想浏览哪些内容就浏览哪些内容。

  倒不是说??些内容不能?功德值䴗?启,而是要答对足够多的题才?……可?是令人无言以对。

  不过好在能浏览的部??也已?很多?,暂?也就先不考虑??深入的内容。

  听天幕??讲起物理,历朝历代下,??有不少人䴗?始看起?物理相关。

  【除?钻木取火原理和物理学中的热学摩擦生热有关外,还有“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也就是——船,杵臼以及弓箭的制造,还和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有关。】

  【即有关于物理力学中的浮力,杠杆,以及弹性相关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