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十夜 第64章

作者:写离声 标签: 天作之合 穿越重生

  董晓悦这才知道又被他涮了,翻了个身不理他。

  杜蘅拍拍她的背,如临大敌地道:“阿悦,你有没有闻到一股怪味?”

  董晓悦听他语气紧张,不由也警觉起来,翻过身来,抽了抽鼻子,狐疑道:“没有啊?你闻到什么了?”

  “似乎是陈年老醋打翻了,那么大股酸味你闻不出来?”杜蘅一边说一边笑,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再理你是狗!董晓悦决然地翻过身去。

  杜蘅终于笑够了:“我没骗你,苏七娘真是全城第一美人,只不过是七十年前。”

  董晓悦哼了一声。

  “也不过尔尔,要我说,再过七十年,你一定比那苏七娘还标致。”

  “借你吉言。”董晓悦说完便把薄被子蒙住头,不再理会他。

  不一会儿,被子下面的呼吸重起来。

  杜蘅等她睡熟了,把她贴在脸颊上的发丝挑开,借着月光打量她的眉眼,他说的是真心话,就算她老去了,也一定是个顶顶标致的老太太。

  只是梦中人也会老去么?杜蘅微不可闻地叹息一声,替她掖好被角,慢慢睡了过去。

第85章 探听

  一夜无话, 两人一觉睡到天光大亮。

  杜蘅早上去衙门点卯, 将昨日从紫霞山松林中掘出无名尸首之事一五一十禀报与县令知道,并呈上仵作画押的验尸报告。

  县令浏览了一遍,见那埋尸地在城外山中, 又是经年的旧案, 蛛丝马迹早已消弭不见,连身份也不得而知,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循例问了两句, 杜蘅一一作答,便点点头吩咐道:“那便写一份结案书呈,留个案宗存证罢了。”

  想了想又道:“那凶身遭此祸端, 客死异乡,着实可悯,你去同那刘庄头说,买副棺材葬了他罢。”

  杜蘅道了声遵命, 这事便算交代完了。

  傍晚回到葫芦巷, 门上有个穿茧绸青衣的小厮正左顾右盼。

  “看吧,来了。”杜蘅对着董晓悦笑道。

  那小厮见着杜蘅, 行了个礼,呈上一封书帖:“小的受谭府君之命来给崔帐干送帖子,请帐干前往太白楼一叙。”

  杜蘅接了帖子,从袖子里摸出五个铜钱给他:“有劳上覆府君一声,在下回屋换件衣裳便来。”

  青衣小厮对那点赏钱着实看不上眼, 但既然这催账干是府君的座上宾,说不定日后要飞黄腾达,也乐得结个善缘,笑盈盈地接过来谢了。

  杜蘅回去换了身半新的黑绸衣裳,俗话说男要俏一身皂,他本就生得眉目俊朗,身形修长,一洗袭黑更显得齿皓唇红、白皙如玉,换好衣裳掀帘子从屋里走出来,董晓悦见了便是一怔,半晌挪不开眼睛。

  杜蘅见她直眉楞眼的,忍不住莞尔:“走了,谭孝纯还在太白楼等着。”

  董晓悦这才回过神,支吾了一声,跟在后头出门了。

  太白楼是本城最豪奢的酒楼,一干厨子都是从江南请来的,做的南菜十分地道。

  两人到得太白楼时正是华灯初上,黯淡的余晖笼罩着楼上油瓦,楼中已是灯火通明,光彻耀目宛若暄昼。

  杜蘅一走进楼中,早有谭府下人迎上来:“帐干请随小的上楼,府君已在雅间等候。”

  杜蘅转头看了董晓悦一眼示意她跟上,两人拾级而上,走到楼上往朱红阑干下望去,只见楼下堂中锦绣成堆,朱紫耀目,煞是热闹。

  楼上的雅间多以琉璃屏风、斑竹帘子相隔,从旁经过能隐隐绰绰地看到里面的人影。那谭府下人领着杜蘅径直往里走,到了西头再转过一个弯,那仆人打起帘子,躬身道:“帐干有请。”

  杜蘅步入室内,只见里面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竟是个僻静的雅室,瑞兽吐香,满室氤氲。

  谭孝纯一身石青色织锦袍,腰系赤金镶白玉腰带,气派十足。见杜蘅到了,连忙起身相迎:“贤弟请坐。”

  “有劳尊君久等,在下愧怍惶恐。”杜蘅作了个揖。

  他穿得寒素,在锦衣玉带的高官面前却丝毫不露局促卑怯。谭知府眼里便流露出玩味来,杜蘅蓦地察觉,赶紧把腰弯低了些,脸上堆起谄媚油滑的笑容来。

  谭孝纯疑心方才是自己老眼昏花,竟觉得那镇日往钱眼里钻的小推官能与自己分庭抗礼,不禁失笑。

  分了宾主入席,两人寒暄了一通,茶过三盏,谭孝纯便命下人去传酒肴,一边道:“前日有劳贤弟为愚兄解忧,如今家宅和宁,俱是托赖贤弟,无以为谢,只能略具薄礼,还望贤弟莫要嫌弃简素。”

  说着对身旁伺候的小厮点点头,那小厮当即会意,转到屏风后面,片刻捧出个小木匣子,匣盖一开,明晃晃的银光闪得人眼睛一花。

  杜蘅一脸惶恐地推拒:“尊君前日已有重酬,何故又赐此厚礼?常言道无功不受禄,小可如何敢受!”

  一边推,眼里却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渴望来,喉结一动,竟是忍不住偷偷咽了口唾沫,真真把个见钱眼开的贪吝之徒演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董晓悦坐在他身边全程围观,大逆不道地怀疑他是本色出演。

  谭孝纯见他这副模样,剩下的一点疑虑也打消了,故意绷着脸道:“不值什么,贤弟若不笑纳,便是嫌弃愚兄。”

  杜蘅便顺水推舟地接下那沉甸甸的匣子:“长者赐,不敢辞,小可便觍颜收下了,惭愧惭愧。”

  正好这时跑堂的端了酒菜来,杜蘅恋恋不舍地看了眼银子,合上盖子,把匣子搁在身旁席上。

  “贤弟尝尝这海参八宝羹,”谭孝纯拿了嵌银汤勺替杜蘅舀了一碗。

  杜蘅受宠若惊,千恩万谢地双手接过。

  “可惜不在时节,若是早半月来,有南边运来的横江鲥鱼和螃蟹,鲜美无匹。”

  谭孝纯不慌不忙地兜着圈子,从饮馔聊到诗酒,又从诗酒聊到林泉:“老夫十数年前在蜀州任上,每于晴霁之日登岷山,险峰直入云霄,山巅积雪终年不化,蔚为壮观,此地地势平衍,山水便无足观。”

  顿了顿又道:“倒是城西紫霞山报德寺一带还有几分意思。”

  杜蘅端着酒杯附和:“寺后的梅林到寒冬腊月着了花,映着雪,煞是可爱。”

  谭孝纯见他不接茬,心里有些恼意,脸色沉了沉,旋即笑道:“听闻贤弟昨日在紫霞山破了一桩悬案?”

  杜蘅愣了愣,随即作恍然状:“必是以讹传讹了,昨日有猎户在林子里掘陷阱,不防掘出具......不敢污了府君尊耳,不提也罢。”

  谭孝纯一脸好奇:“贤弟无需避讳,此等奇闻异事正堪佐酒,愿闻其详。”

  杜蘅便道:“那猎户掘出只人手来,吓得丢了铁锹,奔逃出来,小可闻知,带了衙役去掘,掘出具无名尸来,仵作查验过,已在地下埋了一年半载,面目全非了。”

  “贤弟身具神通,想来难不住你?”

  杜蘅摇摇头:“尊君谬赞,小可虽说生了对异眼,可魂魄离体之后鲜有流连不去的,那人的魂魄恐怕早入轮回去了。”

  谭孝纯以指摩挲银酒杯:“如此?那岂不是成了悬案了?”

  杜蘅无可奈何地点点头:“今日小可已经将呈书官长,将案宗封存,也只能如此了。”

  “那尸身身上竟无半点凭证么?”谭孝纯目光闪了闪,“愚兄听见街巷间传言,那亡者死前竟吞了一块玉佩在肚腹中,难道又是讹传?”

  杜蘅轻笑一声,晃了晃手中银杯:“玉佩这么大,如何吞咽得下去?”

  席上的寒潭香十分甘醇,他一杯接一杯地喝,已有些醺然,涨红着一张脸,醉眼迷离,从腰间摘下香囊,拿出那枚金钿,翻过来覆过去在谭孝纯眼前晃:“小可不敢欺瞒府君,玉佩没有,金钿倒是有一个,藏在那尸身的口中。”

  谭孝纯只见那金钿背后似有刻字,只是被杜蘅的手指捏住半边,依稀露出个小小的“王”字偏旁,心里便是一惊,待要细看,小推官已经收回了手,他不好讨要,只得作罢,推杯换盏地说了些不咸不淡的客套话,等月色上来,便寻个由头散了席归家了。

  杜蘅在太白楼外与谭知府作别,目送谭府的马车辘辘地远去,脸上的醉意顿时消散得一干二净,眼底一派清明。

  董晓悦很佩服他的演技:“金钿上有字?”

  “苏七娘闺名一个‘珍’字,与江氏的‘瑶’字同一个偏旁,也是巧得很。”杜蘅边说边往前走,“方才你看见了么?那姓谭的脸色都变了。”

  董晓悦认得那不是回家的方向,诧异道:“这么晚了去哪儿?不回葫芦巷吗?”

  “去义庄,”杜蘅道,“冯嬷嬷干亲家今日娶媳妇儿,她去吃了喜酒,说不定趁此机会去义庄打探消息,咱们去守守她。”

  “她不来找你?”

  杜蘅摇摇头:“葫芦巷人多眼杂,她是江氏的嬷嬷,去找我难免惹些瓜田李下的闲话,倒不如去义庄找那刘四。过几日便是盂兰盆节,打着做善事的幌子去义庄送些纸烛灯油,反倒不打眼。”

  两人到了义庄,见到庄头刘四,杜蘅只说要再看一下尸体上的伤痕,刘四不疑有他,把他带到西梢间,点起油灯,一边邀功讨赏:“小的已经备好了棺材,只等帐干一句话,雇上三五个人就能抬去城外落葬。”

  杜蘅只说了句有劳,没有半点表示,刘四只得悻悻地离去了。

  等刘四回了屋,杜蘅和董晓悦走到庭中桃树下,一轮弦月高挂枝头,四下里静悄悄的。

  董晓悦一想到四周的房间里停着几十口棺材,有些发怵,不由朝杜蘅挨了挨,他身上的体温和淡淡的酒味让她平静了些。

  就在这时,杜蘅却对着空气笑道:“过奖。”

  董晓悦一时没反应过来:“你在跟谁说话?”

  杜蘅对着空气拱了拱手:“那位老婆婆夸我娘子生得俊俏,与我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董晓悦这才恍然大悟,后背上拔凉拔凉,差点没跳起来。

  “莫怕莫怕,”杜蘅握住她的手,悠悠道:“逗你的。”

  董晓悦正要捋袖子跟他算账,墙外传来刘四的声音:“冯嬷嬷,什么风把您给刮来了?”

第86章 真相

  冯嬷嬷四下里张望了一眼, 解下胳膊上挽着的布包递过去, 一边道:“这不是白日里在我干亲家那儿吃喜酒,想着快到盂兰盆节了,顺道来送点蜡烛纸钱。”

  刘四一听不是现钱就有些失望, 香烛换成钱不但麻烦还得折两三成的价, 当然没有现银子省事。

  不过一想到这冯婆子也算半个知府家的下人,便又堆上笑,接过那布包:“冯嬷嬷心善,我刘四替那些死鬼谢谢你了。你家娘子可好?这得快生了吧?”

  “估摸着还有十来日罢。”

  “江娘子是个有福的, 生个白白胖胖的小郎君,保准让老府君接回大宅做太太去哩。”

  冯嬷嬷脸上闪过尴尬,只敷衍道:“承你吉言。”

  刘四见她送完东西还磨蹭着不走, 纳闷道:“嬷嬷还有旁的事?”

  冯嬷嬷便问道:“听说昨儿个紫霞山挖出个人来,到处都在传,可是真的?”

  “可不,就停在里头西梢间, 嬷嬷要看?”

  当地有个看尸体的陋俗, 哪家有死状奇特的人总能吸引许多人围观,尤以老人为多, 刘四便理所当然地以为冯嬷嬷也是来看新鲜的。

  冯嬷嬷有些踌躇:“那人长什么模样?”

  “哪里还看得出模样!埋了恁久,脸都烂没了。”

  “阿弥陀佛………真是作孽,”冯嬷嬷抚了抚心口,“……这人身量多高啊?”

  刘四拿手比划了下:“比我高半头吧。”

  冯嬷嬷脸色倏地凝重起来,抿了抿嘴, 迟疑了一会儿又问道:“听他们说从这尸身嘴里找出个花钿来?”

  刘四下意识地回了回头,扬声道:“嬷嬷你听哪个乱嚼舌根?什么花钿花钗的,我刘四一概不知道。”

上一篇:我靠抽卡颠倒众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