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女贵不可言 第416章

作者:枝上槑 标签: 穿越重生

  宴会开始后,曼舞轻歌、觥筹交错,众人才方松了半口气。

  另半口气始终提着,海陆珍馐方丈于前,没有心思动箸;歌姬舞伎尽皆国色,也没有闲情欣赏,唯恐哪里不慎惹了坐上那位。

  经过营建新宫之事,对于这个国君,百官已经有了清醒地认识。

  而对于一左一右伴随国君身侧的两位宠妃,也是各有衡量。

  虽然民间都在传新宫是为二妃所建,事情闹大后琦瑛妃出面制止还被视为假慈悲。

  但,无论如何,她总是缓和了君与臣、官与民之间一触即发的矛盾,同时也尽可能地为工匠门争取了待遇。

  再有,那些因进言而被杖责下狱的官员,最后都是琦瑛妃做主才得以释放。

  琦瑛妃还代表国君谴近身侍从过府慰问,肯定其忠心、宽解其不易。

  顺便也会提一嘴大王的不易……

  但大王易不易的,谁还会不知道呢?

  成日宴饮纵欲游猎寻欢,半点没看出不易来。倒是对着这么一位君主,做臣子的很难。

  再一想,他们难,常伴君侧的琦瑛妃也难。

  国君喜怒无常、想一出是一出的,什么禁欢令、建新宫,还真不一定是琦瑛妃的主意。

  说到底,她也只是一介妃嫔而已,国君若一意孤行,她哪里劝阻的了呢?

  不然也不会因为替受罚的官员求情而落了个闭宫思过。

  反观婀媃妃,却可以风光无限地陪国君出巡。

  出巡之时正值暑热之际,婀媃妃胃口不好、终日恹恹,偶有食欲,不管想食之物有多刁钻,国君都让人弄来,弄不来全部处死。

  船坐得乏了就登岸,让拉船的纤夫不拉船改拉车,纤夫肩背磨烂,她与国君坐在上头兀自开怀大笑、挥鞭抽打不止……

  为了疏解旅途烦闷,逢着野林就带人进去打猎,以至无数将士被野兽袭击而死。国君全不在意,反倒是猎得珍稀野物博美人一笑更重要。

  离开西雍州不久,婀媃妃病倒了,连着两日不见好,国君大怒之下将为她治病的医官火焚而死,骨灰洒在驿道上任人踩踏。

  到了东宁州,这二人荒谬更甚,直接将大越驭伏王的坟给人刨了!

  尸骨绑在一根木桩上面,卫士奋力鞭尸,国君搂着婀媃妃嬉笑旁观……

  大越末代国主虽昏庸无道,驭伏王却是爱民如子、颇得民心的。

  东宁州百姓见他死后非但遭此侮辱,还落了个挫骨扬灰的下场,已是蕴怒于心、道路以目。

第565章 观感复杂

  只能说,以往有琦瑛妃挡在前头,众人忽视了婀媃妃。

  结果一次出巡就让她显了形。

  再问谁是妖妃?反正被留在宫城的琦瑛妃相较之下是不甚像了。

  国君不在王城的小半年,朝中诸事皆由琦瑛妃裁决。

  初时百官颇有疑议,也觉不合规矩。等着看她出错的大有人在。

  然而琦瑛妃所言所行若网在纲,有条不紊,根本一无错处。

  奏疏上的批语往往也是一针见血、直中要害。

  给出的建议皆是真知灼见,并不颐指气使。智辩纵横,论及时政兵法亦常让人汗颜。

  其实审批奏表这事早在国主出巡之前就开始了。好像是五月,那时琦瑛妃应当还在养伤中。

  在那之前,朝臣有所启奏,虽可通过王内官等人呈进请示,但国君根本懒于处置,一直堆压不问。

  自入了五月,堆积的奏疏很快便被处理了。

  有人说是国君与琦瑛妃一起审阅。

  也有传言说是琦瑛妃口述、国君捉笔。凡国君看不明白的,琦瑛妃会逐条加以分析总结,国君只需照着写便好。

  国君出巡之后,这一猜测得到了证实。

  奏疏上的笔迹变了,却仍是字字珠玑,可见之前……

  仍有人觉得这不合规矩,但有甚办法。

  谁让国君不问政呢?谁让国君非但不问政还把政务交给了琦瑛妃呢?

  琦瑛妃也没有胡乱施为,朝臣凡有请示都能得到快速而有效的解决,总比头几个月昏昏然茫茫然出事不知找谁有问题不知问谁的好。

  琦瑛妃还经常参访了解宫城外面的事,对民情民生十分关心。

  她统管内宫之后,宫妃宫女也都对她交口称赞……

  总之,过去这小半年,民间痛斥妖妃如旧,朝中诸臣却有不少已经改观。

  甚至觉得,琦瑛妃这样,难怪能得国君宠爱,且恩宠远在后宫众人之上。

  听闻国君有另立王后之意。

  琦瑛妃既有挡兽之忠勇,又如此颖慧有才干,贤德似也不输洛下王后……

  至于说王子夭折、王后离宫之事,应当也是以讹传讹。

  当日兽园献兽,瑞兽突然发狂,小王子受惊高热,最后也没能救治过来。

  王后声称有人给小王子下毒,但医官并未验出。

  再者琦瑛妃因护驾重伤,自己还生死未卜,哪里可能对小王子下手?

  再观洛下家,与琦瑛妃也并无龃龉的样子。在众人对琦瑛妃误解最深的时候,洛下王后的长兄还曾多次为琦瑛妃说话——更可说明了。

  这些还只是寻常官吏的心理。

  大成朝中有半数是前朝旧臣,他们的心理又有不同。

  按说王权更替,会有大批臣属被更换,毕竟新君上位也需建立自己的势力,要不怎么说一朝天子一朝臣?

  但历代开国君王很少有大肆屠杀前朝官员的举措。相反,能劝降的尽量劝降,能留的也尽量留。

  除了为彰显自己的气度与胸襟,也为朝局尽快安稳下来。即是说,新朝需要靠这些人来控制往下各层包括民众。

  大成立国之后,史弼就采取了怀柔之策,大批任用大越旧臣。对于前朝一众官僚,虽算不上全盘接收,也接收了半数以上。

  如此做还有一个现实的原因——多年征伐,他手底下几乎全是粗人,够得上文官苗子的一把手都凑不齐。

  用是要用,但也并非来者不拒。留下的要么有品德、要么具才干,甚至不乏屠闼时期因言获罪被打入天牢的耿介之臣。

  当然,任用的这批旧臣都是与当朝没有直接利害冲突的。

  似那些声高名显且死忠前朝的,他们的一举一动很可能煽动百姓引发动乱。为免对本朝产生威胁,必须除掉。

  同时也是借他们的人头来示威。

  对于旧臣来说,改仕新朝,实有诸多不易。

  并非所有的前朝官员都念着光复大越,毕竟愿意改仕的基本也都是对大越失望透顶的。

  然而他们身上打着大越的烙印,这是不争的事实。国君虽然用他们,也防着他们,这也是事实。

  一方面,他们要与前朝划分界限来换取活命;另一方面,他们要为新君王效力来获取利益。

  是以建功立业之心更切,行止也要比寻常官员更加小心。

  所幸前面两任君王都还算宽宏,然这第三任……

  本就提心吊胆,结果前些天又发生了蹇浒行刺琦瑛妃之事。

  蹇浒同样有着大越旧臣的印记,虽远离了朝堂,琦瑛妃但有株连之意,谁又躲得开呢?

  一时间,朝中旧臣几乎人人自危。

  尤其是与蹇浒有过往来以及往日痛斥过琦瑛妃的,唯恐琦瑛妃借此大作文章、公报私仇。

  出乎意料的是,琦瑛妃并未将事态扩大,只处置了蹇浒一家。

  倒是国君闻知此事后赫然大怒,命人彻查到底。搜查、审问不止,还扬言要将旧臣尽皆杀尽。

  琦瑛妃好一番苦劝才算把国君拦下……

  虽只是听闻,不知为何就是让人信服。

  至此,旧臣们对琦瑛妃的观感可谓复杂至极。

  前有窈丽少妃害得大越动荡十年,他们也因此对后妃干政更为敏感。

  可琦瑛妃窈丽妃似又不同,她非但没有祸乱朝纲之举,还试图匡扶懈怠昏暴的国君,同时也保全了他们的身家性命。

  而且,她信任他们……

  对于他们这批旧臣而言,最难得莫过信任二字。

  旧臣们不说感恩戴德,至少对着这么一个人,那句妖妃是无论如何出不了口了。

  -

  宴至中途。

  史殷奇挥退歌舞伎,有宫侍牵马上殿。

  这马是出巡时某州牧所献,头细颈高、背长腰短,皮薄毛细、通身赤红,眼神更如虎豹一般凶横,一看便知不凡。

  史殷奇一向爱马,得此良驹后更是宝贝无比,不仅为它打制了纯银食槽、纯金锁环,光服侍它的马奴就有数十。

  又觉只能自己观赏与锦衣夜行无异,恰巧这马三岁生辰到了,这才有了此次夜宴。

  “此马名赤骥,你们觉得如何?”

  大臣们互视一眼,会意于心,纷纷附和。

  “马中王者……”

  “千里神驹……”

  有那几位擅于逢迎的,得了准许后起身绕案上前,更从细处夸起。

  夸它缎子似的毛发与修长的四肢,以及并不曾亲眼见识过的速度与耐力。

  史殷奇听得心怀大悦,走下去与群臣交谈起来。

上一篇:星际古法制卡大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