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女贵不可言 第330章

作者:枝上槑 标签: 穿越重生

  姜佛桑解了渴,才察觉不对,她背倚着的似一堵硬墙。

  偏首瞧去,果然是萧元度。

  不等她问,萧元度将碗放置一边,主动交代:“我翻墙进来的。”

  姜佛桑:“……”

  头还昏沉着,转得有点慢。

  萧元度本想问她为何见芮娘,为何饮至烂醉,前半夜又为何呜咽不止。

  见她迟迟滞滞的模样,还有肿成桃子的双眼,只好先作罢。

  扶她躺下,盖上锦衾。

  坐在榻边垂眼凝视着她:“你先睡,等你歇过乏,我带你去个地方。”

  姜佛桑似听非听,上下眼皮很快又黏到了一起。

第451章 太岐坞行

  姜佛桑没想到萧元度竟带自己出了城。

  那时城门才开,天色还未大亮,街上亦无人踪,不过为稳妥起见,两人仍就乘坐的马车。

  城门吏待要上前查视,萧元度推窗探头:“是我。”

  城门吏隐约瞥到一角淡紫,猜测里头应当还有女眷。不过……

  眼珠转了转,还是放了行,躬身道:“五公子走好。”

  出城不久驭者就被打发了,萧元度亲自驾车,径往西北方向而去。

  从晨起到日中,直至金乌开始西沉,才终于到了一个十分荒僻之地。

  “这是……”

  从马车下来,姜佛桑缓缓睁大了眼。

  眼前高墙深垒,竟是一座城堡状的建筑。

  萧元度一身玄色武袍,环臂立于她身侧,与她看向同一个地方,“这便是太岐坞。”

  姜佛桑明白过来。

  当年胡虏入侵、百姓流亡,瀚水流域以各豪族为中心,作垒以自保、坚壁以御寇。

  这些坞壁通常建在远离城邑的山林川泽地带,听闻都修筑得十分坚固,并储有大量的粮食和必要的武器装备。

  太岐坞便是萧琥当年纠合乡间、据以自卫之处,也有人称之为萧家坞。

  不过早年间没人这么叫,因为萧琥不准许。

  他曾对人言,若非要以姓氏命名,也当叫何家坞。

  毕竟北地沦陷之初,若非何氏家主何藻带领何氏族人公推萧琥这个外族为主,萧琥不会有那般顺利开局。

  地盘、人力还是其次,关键在于声名。

  坞主由族众推选,一般皆由士族地主担任,正因何藻此举太过出人意表,萧琥因此声名远播,这才有了后面众咸附焉的局面,萧琥也才得以在最短时间内攒起了家底。

  萧琥感念何氏高义相助,任坞主期间对何藻及何氏一族一直奉若上宾。

  何藻深谙明哲保身之道,既已将坞主之位让出,就不会恃恩自傲。他如此警醒自己,也如此约束族人。

  何藻病逝之后,其弟何燊继位何氏家主。何燊不似其兄,虽忌惮萧琥威势不敢明目张胆表露什么,私下与人言谈时却常以萧家恩人自居。

  好在尚无出格之事,有“萧何二姓患难与共、永不相负”约定在,萧琥待何氏的态度也一如既往。

  想来只要何氏不犯下大错,萧琥应当都不会对何氏如何,相反,还要优之厚之——不管是出于本心,还是做给天下人看。

  且,何氏亦为儒学大家,只是当年未及南迁,不然其在南地怕也地位不低。

  萧琥若有图谋天下之心,武力征伐之外,士族也需笼络。是以不管从道义还是实际出发,萧何联姻两家都乐见其成……

  “在想甚?”萧元度注意到她的出神。

  思绪回笼,姜佛桑摇了摇头,极目远眺。

  太岐山天险峭绝,太岐坞依之而建,高二十余丈,坞内建有望楼,四隅建有角楼,堡墙上还筑有雉堞,总体看去略如城制。

  此时霞光漫天,逆光看去,甚是宏伟、极其壮观,却也难免几分萧条。

  也难怪,坞壁是在兵荒马乱中建立起来的,是那时唯一的生存选择。随着承平日久,其功用早已不复当初,但焉知没有再次启用之日?是以并未废弃,此处仍留有不少人看守。

  负责看守的总管事得了消息,连忙带人出迎。

  “不知五公子今日来,老奴该死!该死!”

  诚惶诚恐地行完礼,又看向姜佛桑。

  二人刚刚大婚那会儿管事正巧也在棘原城,他是见过姜佛桑的。几年过去,除了艳光更盛让人不敢逼视以外,她容貌并未大改。

  管事却犯了难:“五、五……”

  废除劫夺婚之令已推行数月,加之州郡衙门有意宣扬,两人和离之事已是人尽皆知。此处虽偏远,也早得了消息,是以他一时不知该如何称呼。

  萧元度眉一拧、眼一煞:“少夫人三个字烫嘴?!”

  管事一激灵,就要开口叫少夫人。

  姜佛桑截住了他:“太岐坞我之前听过多回,却还是头一回见,烦请管事领路,带我们四处转转。”

  管事忙不迭点头:“欸、欸!两位随我来——”

  才入内萧元度就将管事赶走了。

  “此处我亦熟悉,不需他来,我带你转。”两人已许久不曾这般独处,他不想任何人在跟前碍眼。

  姜佛桑推算,他在此大概也就待了两三年不到,能有多熟悉呢?

  不过终究也未说什么。

  两人漫无目的四处走走逛逛,萧元度时不时为她讲解着。

  譬如那些望楼和雉堞的用处,以及堡内的人当年都是如何生产生活的……

  姜佛桑这才知道,原来坞众除了战时作战,平时还要负责耕田生产。

  也是,既远离城邑,自然要想办法自给自足。

  且耕且守、耕战结合,倒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模式。

  当然,除此也没有旁的选择。

  经过一片圆形堡屋时萧元度指给她看:“这便是储备粮草之所。”

  姜佛桑见粮仓甚大,足可存数百万斛粮食的样子,就问:“良媪常与我说起北方大饥,如此多存粮,堡内想必无饥馑之忧。”

  萧元度却道不然,“储备再多哪有等吃饭的嘴多,储备总也有用完的时候。战乱频仍,耕种时断时续,老天也跟着凑热闹,那些年天灾就没断过,坞壁内部就发生了好几次饥荒。别看萧琥如今风光,那时节也常率着坞众掘野鼠蛰燕充饥。”

  萧元度也受过饿。这么多年过去,脑海中的记忆其实已没那么明晰,但那种饿得挠心挠肺的感觉至今还记得,眼冒绿光,看着活人都想上去啃一口。

  就连野鼠蛰燕也不常有,最艰难的时候漫山遍野的树皮都被啃精光,草根次年都长不出。还有更骇人听闻的,萧元度就没说给她听。

  不过姜佛桑也猜的出来。

  想着那等惨境,一时沉默了下去。

  萧元度暗悔与她说这些,转了个身,带着她往南走。

  “想不想看看景致?”他道,“有一处视野最是开阔。”

  两人登上了位于最中心的主楼,这里曾是萧琥居所,也是整个坞壁的至高点。

  到了顶层,面西而站,斜晖脉脉铺洒,驱散了心底沉霾。

  视野果然开阔,景色也的确不错,不过姜佛桑赏了一会儿景注意力便被吸引去了别处。

第452章 毒泷恶雾

  方才他们是从侧后方进来的,此时垂目而视才注意到,坞壁正前方的平原上,竟还有近十层壕沟。

  壕沟之间修筑了无数塔楼,每座都高达五六丈,部曲、家兵当初应该便就分布在这些塔楼上。

  如此险要隐蔽之所,莫说胡虏很难找到,便是摸到了,面对如此强的防守,想拿下也非一日之功。

  这还只是一个弃之不用的坞壁,再想想如今的豳州,以及其他各州,难怪天子视为心腹之患,恐怕一日不收归,他一日都不能安宁。

  萧元度负手望着前方连绵起伏的山峦,不屑一哼,“天子失德、诸王内乱,才致使胡虏入侵。他皇室倒是走的干脆,跑到漳江以南再续国统去了,何尝管过北地生民死活?当初撇下子民仓皇南逃,而今勾勾手指就想把广袤北地重纳囊中?做梦!”

  他话音中毫不掩饰的轻蔑鄙嘲之意,姜佛桑丝毫不觉意外。

  胡虏入主中原,北地赤野千里,士民流散,道路断绝,千里无烟,那是何等的人间炼狱?

  活下来的人只能想法子陆续南迁,可仍有很多人迁不了。

  他们日夜求神拜佛,祈盼天子尽快出兵将胡虏驱逐,然而他们等来了什么呢?是天子的遗弃,是胡虏的铁蹄与屠刀。

  谁给了那些老弱妇孺以庇护,谁就是他们的天、他们的神。

  尘埃落定,那已是刘备的荆州,燕皇室再想夺回北地控制权,难。

  朝廷采用优抚之策,打算徐徐图之,六州又何尝不是磨刀霍霍,静待良机到来。

  虽不意外萧家的态度,这个话题却也不适宜深聊下去。

  “听闻当初前来太岐坞依附的民众甚多,是所有人都住在一起不成?其他坞壁也是这般?”

  太岐坞足够庞大,但要容纳那么多百姓,想想还是有些不可思议。

  “当时坞壁林立,有那大宗,一宗近将万室,烟火相接、多是比屋而居。至于本乡各散户,泰半还住在原来家中,若战事遇急,其住处则由坞主来作安排。我在的那两年,印象中每间屋室都挤满了人,夜晚能坐着睡觉都是奢望。”

  接下来萧元度为他讲述了太岐坞以外的那些大小坞壁。

  “瀚水以北初有堡壁三千余所,光豳州这十郡之地就有五百余……”

  姜佛桑细听下来,愈发有种世事无常之感。

  乱世英雄辈出不假,更多人却是旋起旋灭。枭雄尚且如此,何况常人?

上一篇:星际古法制卡大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