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女贵不可言 第163章

作者:枝上槑 标签: 穿越重生

  他瞬间就明白,织锦会不仅可为,而且大有可为。

  得知良烁的背景后,他大吃一惊,“五少夫人何不自己……”

  “女君言,织锦会若由她来举办,终究只是一家之盛会,由市令来举办,才可能是西市之盛会、棘原之盛会,乃至整个北地之盛会。”

  黄石焉能听不出话中之意,一时间心潮澎湃。

  再不犹豫,当即写了封表文呈送州衙署。衙署那边应准后,这才以棘原市署的名义往各州派出市吏。

  市吏到了地方,联络当地市令,奉上书信一封,再有就是锦匣一个——锦匣是良烁那边一早就备好的,比起书信,这才是真正的杀手锏,毕竟眼见为实。

  然而即便眼见过,黄石的底气仍是不足。

  南地市肆众多、商贸兴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也代表了整个大燕经贸的最高水平。而北地饱经战乱,商贸一度中断,远不如南地发达,两者之间的差距十分显著。

  可以这么说,不论是在州府、还是在城邑,亦或者广大的乡市,南地都远远超过北地。

  两地虽常有贸易往来,但北地的商品种类远不如南地齐全。北地大行商、甚至北地官员,往往利用去南地的机会大肆采购,却鲜有南地的大行商路远迢迢赴北地采买的。

  更有通过南州之地驶至京陵的昆仑舶,多奇珍奇货……这些在北地可没有。便连锦缎也输南地一截。

  鉴于此种情形,黄石不能不担心,怕送出去的信函石沉大海,尤其瀚水以南那些州郡……若来者寥寥,织锦会岂不成了笑话。

  高台搭好,该做的也都做了,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直等到今日。

  黄石心知万事俱备,却又唯恐东风不起。

  哪怕高台下已挤满了人,各地行商也远比想象中来得多,其中南地行商亦不在少数……愈是如此、愈感压力。

  随着铜锣瞧响,木板卸除,内里竟还有一层朱紫帐幔。

  人群中隐隐骚动起来,都嚷着扯掉路障。

  “众位稍安,”市丞走上高台,代表豳州市署、西市令,欢迎了远道而来的商客,而后简要介绍了一下织锦会的流程。

  归结下来就几句:织锦会将持续三日,每日推介几种丝绸织品,商贾们若有中意的,可记下货号,而后至市楼签署订单。

  行商们早已按耐不住,纷纷点头加催促,“闲话少叙,快开始罢,急煞人了要!”

  市丞请示地看了眼市令,而后扬声:“启!”

  帷幕徐徐落下,才知高台被分作了三处,竟是建了三间轩敞大屋。

  “今日只开放第一个展馆,展馆的主题如上——”

  众人抬头,发现门额上悬了块匾,“云暖轻烟罗”。

  顾名思义,今日的主角是罗无疑了。却也不止是罗。

  “请各位有序入内观赏。”市丞提醒罢,便让道一旁。

  商贾们着急忙慌进去之后,民众又往前了些,只仍看不真切。

  他们就望着市丞,“咱们能不能也进去瞧瞧?”

  本只是戏谑的一句,没想到市丞竟点了头,“市令说了,来者皆可入内。”

  民众先是不敢信,等确定是真的,人群中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拍掌声和叫好声。

  会馆虽足够宽敞,一下承接这么多人难免会生混乱,好在馆内事先安排了数十个市魁,秩序很快稳定下来。

  展馆内又被板壁隔成了几下,似乎是以布料的种类作区分。同一种布料又有不同的款式,它们占据一个板壁。

  布料高悬于板壁上,和过道之间有木栅阻隔,只能看、不能摸。

  每块半壁前都立有一位女侍和一名侍从。

  侍女面容带笑,专为众人介绍。

  “‘轻纱薄如空’,方空纱质地柔软,常用作夏服和里衬的面料,想必行家都不陌生。但诸位往日所见多为素织,今日想为各位推介的是花织——”

  说着走到下一幅布料前,“这是黑色缠枝牡丹花纹纱……”

  商贩们的脚步下意识跟上,目光早已随着女侍手指盯牢。

  但见绞纱起三枚斜纹花,花朵硕大,花纹朴实粗壮,瞧着甚是雍容,却又不乏典雅。

  众人还来不及惊艳,女侍已走到下一幅布料前。

  “三法暗花纱,绞经为地、平纹起花,地明花暗,属于亮地纱一类……”

  “云鹤妆花纱,用多色彩纬加工而成的纱线,在暗花地上挖花妆彩——”

  侍女走到最后一幅布料前站定,“这块天青色敷金彩轻容纱,薄如蝉翼,举之若无,裁以为衣,如着烟雾,是纱织中的珍品。”

  “可否细看?”商贾齐道。

  得到准许后,商贾们拥到木栅前,有的把眼眯成了缝,有的伸长了脖颈,恨不能趴到板壁上才好。

  “纱薄而疏,透气性极佳,织作之精细,令人惊叹——”

  “没想到啊,如此复杂的织法,孔眼竟还如此均匀清晰——”

  一片赞扬声中,也有人表达了顾虑。

  “如此轻薄,会否不牢靠?”

  侍女上前代为验证,抓起纱布一角,几番撕扯,展开后形状丝毫未变。

  “诸位大可放心,我们的花织纱虽足够轻薄,却相当稳固,不易变形,也不易损毁。”

  而后有人发现那个一直未说话的侍从身上所穿袍服似是纱料所制。

  “没错,”侍女道,“他所着正是褐纱袍服,内里还有素纱所制的单衣。”

  于是僵如木石的侍从很快被商贾们围了起来……

第219章 只会更多

  另一边差不多也是同样情形。

  同样着装、连发式都一样的女侍声音清亮,她面前也围着一群商贾。

  “纱罗织物轻软透气,都是裁制夏服的首选面料,方才看过了纱,咱们再来看看罗——

  “罗的质地轻薄、牢固耐用,因是绞经织物,从表面看不到任何纵横条纹,除了夏服,还可用作帐幔,亦可作刺绣的底料以及其他装饰,用处不可谓不多。”

  “花罗织造之法极为复杂,成物也极为精美,非素罗可比——”

  女侍先是带他们看了一幅罗与印花相结合的织品——白地绿花罗,其上印着翠绿的枝叶,经纬丝均十分纤细,技艺堪称精湛。

  接着是两种大提花的缠枝牡丹花罗。花、地组织均相同,花采用三枚经斜纹,地以三根经线为一组,同穿一筘。

  前一花罗的图案以两朵大牡丹为中心,石竹、茶花作陪衬,花纹丰满,生动流畅;另一花罗则以两朵单瓣大牡丹为主体,杂以小花相伴,叶内有花,叶中有叶,别具风格。

  而后是一幅花中套花式折枝花罗,属三经相绞的隐纹花罗,纹样十分独特,在牡丹花的花、叶内套织莲花和折枝小花,足见慧心巧思……

  一幅接着一幅,众人已是目不暇接。

  后头更有加金妆彩的金纱罗,愈加华丽。

  负责讲解的女侍身边也跟着一位身材高大纱巾遮面的“侍女”。虽则一眼就能看出是男儿假扮,但无人在意,大家的目光都定在他身上那件满园春罗裁的上襦上,继而又被花边罗裙给吸引了去,裙纹样为猴戏图,别开生面。

  一片惊奇赞叹声中,有个长相精明的商贩凑近女侍。

  “某与罗打交道也有几十载了,旧式罗机绝织不出这种罗来,不知是否有幸——”

  对于这种情况女侍显然早有准备,三言两语挡了回去。

  她们当然有新式的织罗机,不但能织出繁复多样的花纹,比起旧罗机还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只不足为外人道。

  那商贩也意识到自己逾越了,在一众同行谴责的目光注视下,拱手跟女侍赔礼,“一下见到这么多好物,实在是心痒难耐,勿怪、勿怪。”

  女侍还礼,“人之常情,商客不必如此。”

  紧绷的氛围松缓下来。

  这时有人想起,“既有纱中珍品,可有罗中珍品?”

  女侍颔首,“自是有的。”

  说罢,命人扯掉最后一幅布料的遮挡。

  乍看之下,许多人将其认作了轻容纱。

  细观才知并非轻容纱,两者虽同样薄如蝉翼,但这幅是罗绸织法,明显比轻容纱要金贵。

  侍女道:“这便是软烟罗,因远看如烟似雾,所以得名——”

  “何止是珍品,简直堪称仙品!”

  众人围着这幅松绿色的软烟罗啧啧称奇、赞叹不已,再挪不动步。

  商贾们最初其实是有些失望的。

  他们的目标是那木匣中所呈列的样品,结果第一日、第一间展馆,锦缎绫绮竟是一样未见。

  而且还涌进来一群市井小民。虽说有市魁约束、并不吵嚷,终归有些心理不适。

  本想随便看两眼就回邸舍,不料这里头竟是别有洞天!

  转念再一想,第一日就如此,那明日、后日……而且今日展示的这些并未出现在木匣中,那后头的展示会不会也有新增?越想越激动。

  无形中众人的期待又拔高了许多,一颗心已是劈成了两半,一半在各板壁前驻足观赏、与同行讨论、命随从记下要采买的货号,另一半已经飞到半空,展望起后两日了。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市井百姓跟在后头已是看了半日热闹。

  当然,他们也想参与,只是一来实在不懂、二来兜里无财,能放他们进来已是意料之外。

  虽说看得高兴,却也有些滋味难言——好物这么多,没一样像是自己能买起的,怎不让人难受?

  这时又有一位女侍迎上前,“纱、罗并不都是贵价,也有便宜的,我指给你们看——”

  介绍完便宜的纱罗,这位女侍又将他们引到最后一个板壁前:“这是南地盛行的葛布和越布,比麻布更轻便舒适……”

  女侍笑面软语,言行间毫无轻慢之意。

  有人壮着胆子问了问价,发现果然没比麻布高出多少!一匹麻布约在二三百钱,稍添一些便能买匹细葛。

  不少人都心动了,没想到织锦会上还有他们能买得起的!于是争相掏钱。

  女侍忙摆手:“今日不成,今日只作展示,没法零卖;首先展馆这边货物不足、人手也不够,大家见谅。”

  “那要等多久?”

上一篇:星际古法制卡大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