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59章

作者:萧笛 标签: 时代奇缘 现代架空 穿越重生

  但架不住人家是高考状元,北城大学和华清大学都争相来抢。你敢说你比盛景和方毅还聪明?

  “聪明人做的决定,自然有她的道理。没准这都是俩孩子跟长辈后做出的决定。咱们啊,还是少咸吃萝卜淡操心,去替聪明人着急了。还是过好自己的日子吧。”

  这话说得大家都无言以对起来。

  可不就是这个理儿?

  “我觉得也是。人家盛景和方毅有文化,聪明,看得比咱都远,咱没必要在这里替他们着急。还是想着中午吃什么吧。”王大妈也道。

  看到大家都散了,夏老太张张嘴,想说什么,却不知道说什么好。

  没过多久,就看到盛景和方毅,还有盛景那个乡下表哥,一起送华清大学的两位主任出来了。

  而两位主任一扫刚开始来时的严肃,此时笑容满脸,十分地和蔼可亲。

  “行了,不用送了。你们到时候去上学,咱们就是师生关系了,没准以后还是同事呢,没必要这么客套。好,留步,留步。”

  盛景比方毅鸡贼。她似乎真听了唐主任的话一般,及时地停住了脚步:“那我就不多送了,两位主任再见。”

  方毅听到这话时已走出大杂院门口了。等他也跟两位老师告别,转身回大杂院时,就听前面的盛景对各位大妈大婶道:“我表哥一会儿还要赶回去,我先进屋跟他说话。你们有什么问方毅吧。”

  说着扯了李建设的衣袖回了盛家堂屋。

  方毅瞬间被大妈大婶们包围。

  他望着盛景无情的背影,满脸都是可怜巴巴。

  “妹,真是太棒了,你们说得也太好了。”李建设依然是鸡血满满的样子。

  盛景好笑:“你就不替我可惜那三百块钱?”

  “可惜啊。那可是三百块,不是三十块,更不是三块钱。你拒绝的时候,可心疼死我了。不过你说的很有道理。你要拿了这钱,没准华清大学就不待见你了。比起你欠他们的,自然是他们欠你的更好。”

  “远的不说,只说四年后等你大学毕业,他们也一定会推荐你去好单位的。”

  李建设在村里听那些知青说过不少这方面的话,长了不少见识。这话他说得很有见地了。

  比起去国家部委上班,或是留校当大学老师,盛景更喜欢自主创业。但这话她还不能说。

  她摆摆手:“不说这事了。哥我问你,你之后有什么打算?”

  李建设被她问得莫名其妙:“还能有什么打算?自然是好好复习,等下次高考到来呗。”

  盛景把用过的杯子放到茶盘上,自己拿了个干净杯子,倒了一杯水,又往李建设杯里续了点,问道:“这一年多舅舅和舅妈就没催你结婚?”

  李建设无语:“我才多大。”

  见盛景默默地望着自己,他挠挠头:“好吧,催过。家里又脏又乱,指望不上我妈时,他们俩催得可紧了。”

  “不过我跟我爸说我要参加高考,我跟他说这是你爷爷得到的内部消息,他就信了,再没催过。我妈催时,我就跟她说,我哥是长子,他俩肯定得跟我哥过。我结婚了就跟他们分家,免得我媳妇跟婆婆打起来。我妈一听,就不敢催了。”

  “好吧。”盛景点点头。

  她问这话,自然不是关心李建设有没有被催婚。

  她道:“你就没想过在村里划一块宅基地建房子?”

  这话她一直想跟李建设说。但她不想在信里说,怕落人把柄。

  李建设一脸莫名。不过他知道盛景不会无缘无故提这事,怀疑的语气就不那么坚定:“我都要来城里读大学了,村里的宅基地没必要去要了吧?”

  “我觉得有必要。”盛景的语气十分肯定,“而且一定要趁着你现在还没把户口迁出来之前把宅基地要到手。”

  看李建设满脸疑惑,盛景自然不会说以后城市会发展,基建狂魔会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把他们那里变成北城三四环。他们光拆迁置换新房就能让生活实现质的飞跃。

  她道:“我们现在的住处你也看到了。就刚才那个夏大妈,她们一家七口人就住在三十多平米的倒座里。还有一个男同志家里跟夏家类似,两个哥哥结了婚后家里根本没地方住,他没房子根本没法结婚,只能选择到我们大杂院来做上门女婿。”

  “城里这种情况很多。有许多人结了婚也分不到房子,只能各自住在厂里的集体宿舍里。要等分房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李家庄虽是农村,但离北城的市中心不远,离你们县城就更近了。如果你在村里有房子,就算短时间内分不到房子,你也不用愁。大学毕业后要是回到县里工作,骑个自行车就可以上下班;如果在北城上班,周末也可以回村里去住,平时住宿舍也不是很要紧。”

  这话听得李建设连连点头:“你说的对。”

  还有一点盛景没说,但李建设不用问就能想明白。

  北城的房源不光紧张,还贵。要买房子,攒十几二十年的钱都不一定够。就算单位分房也要交租金。

  而村里自建房,也就费些钱买树做大梁和门窗。土坯自己做,建房时也是村民们互相帮忙,连人工钱都不需要,只需要管那几天的饭钱。

  这么算下来,建砖瓦房需要千来块钱,但只建土坯房的话,也就三百来块钱就能建上两间屋了。至于院墙,直接用泥土垒,自己都能做。

  往后在院子里种点菜,平时连菜钱都省了。

  最重要的是,现在他们家房子不宽敞还破烂,而且还是父母跟哥哥一起拥有的。如果他自己建一个院子,那就完全是属于他的私产。

  如果他没考上大学,有了这房他娶媳妇就不愁了;要是考上了大学,不需要等单位分房,在找对象上也能加分。

  就算以后单位有房子,他在李家庄有一处宅院,逢年过节回村去也有自己的房子住,不用去为了房子跟他那个懒妈生闲气,他媳妇肯定也不愿意跟婆婆搅和在一起。

  越想,李建设就越觉得盛景这个提议太对了。

  作者有话说:

  注:这些人物和名字都是虚构的哈,请勿对号入座。感谢在2023-03-31 20:29:51~2023-04-01 21:43:4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amandaxing 10瓶;千斤小姐 4瓶;不二家的熊 3瓶;想吸猪猪南惹、卡卡卡、越贝贝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7章

  ◎你想不想在村里也要个宅基地?◎

  他满脸兴奋道:“我回去就找大队长把宅基地批下来。我现在手上还有二十多块钱。考不上大学我就继续挣钱;考上了也不怕, 听说上大学不光不要钱,还有补助。到时候我省点花, 再利用课余时间做点什么。实在不够向我爸借一点。攒个几年, 应该能在几年内把房子给建起来。”

  说到这里,李建设看向盛景:“妹,你想不想在村里也要个宅基地?反正乡下的宅基地不值钱, 你在村里也住了十来年,最重要的你是华清的大学生,村里人说出去脸上也有光。只要你想要, 我估计李队长会同意拨一块地给你的, 村民们也不会反对。”

  “这块地,如果你想建房,我帮你垒土坯, 建房的时候我也帮你张罗;如果不想建, 就放在那里做自留地,我帮你种上菜,每周末给你带上来,也能省点菜钱。我们那儿离华清大学近。你根本不需要学校给你安排单人宿舍,完全可以回村去住。”

  盛景对李建设好,李建设也不是不知道感恩的。盛景早早告诉他可能要高考,督促他复习, 又花费那么多精力和钱给他淘书,还时常弄一些题目给他做。

  要不是朱春花,他没准这一次就能考上大学了。他能有个好前程,全靠盛景。

  所以他在心里暗暗发誓, 一定要答报盛景。

  只是他现在能力有限, 实在没什么能帮上盛景的。如果盛景愿意要一块宅基地, 他会常年帮她种菜;她建房他也会一力张罗,把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来做。

  盛景听了李建设的话,颇有些感动。

  她继承了原主的记忆,知道原主原来之所以带着李建设赚钱,也并不是真心要帮这个表哥。她觉得这世上再没有比她更惨的人了,谁都比她过得好,她有什么必要去帮别人呢?

  她之所以带着李建设,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

  一来她举目无亲,也就这个表哥对她好点,也知道李建设是个念旧情会感恩的。她对表哥再好些,往后的人生路上也能有个亲人扶持。尤其是以后出嫁,也有个娘家兄长帮着撑腰。

  二来她身体不好,力气也不大,无论是上山采药还是进城卖东西都力不从心,还有可能半路晕倒或被人欺负。有李建设做伴,在体力上能弥补她的不足,同时也更安全。有些事她一个人不敢做,但有李建设在就不成问题了。

  而她的这份善意,最后也得了李建设的回报。

  原著里她在西北去世,因为原主虽然是顶着盛琳的名字下乡的,但到了那里后她把联系方式改成了李家庄,最后那边把电话打到李家庄大队来。李建设二话不说就去了大西北。

  要知道这年代出一趟远门,远不像后世那么简单。原著里虽然没有细说,但盛景去了一趟大西北,知道这一路上有多艰难,又要花多少钱。

  一路的路费、住招待所的钱,路上的吃喝开销,然后还有原主遗体在大西北火化的钱,加起来估摸着差不多要一百来块。

  李建设高中毕业一年后虽进黑市赚了点钱,但统共加起来只攒了三十多块——现在只剩二十多,是因为高考的那些书花了十来块。他有多少钱原主都是知道的。

  这些费用还差了七十多块的缺口。在家家户户存款没超过四位数的农村,他去哪里筹钱?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至于他这个从没出过远门的人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一路的胆怯与艰辛就不说了。

  这也是她虽不耻李先进和朱春花唯利是图的为人,却也愿意帮李建设一把的原因。

  更何况她也有私心。

  以后她是要做生意的。做生意需要帮手。如果李建设愿意,她会带着李建设一起干。

  而对于李建设的建议,她也有些意动。

  李家庄离这里骑自行车需要一两个小时,那是因为很多路不通,得绕路,大街小巷出了城,还得走乡间小路,路还特别不好走。其实李家庄就相当于以后四环紧靠三环的位置。因为跟华清大学差不多是一个方向,两者是相当的近,那里就相当于华清大学的学区房。

  等到2001年四环全面建好,四环离市中心直线距离也不过是八公里。四环修建了十年,也就是1990年开始修建,距离现在也不过是十二三年的时间。

  在农村建房花费少,拆迁的时候回报却大。如果真能在李家庄花二三百元建一个农家小院儿,就算她户口不在李家庄,到时候或许也能有相对面积的回迁房?

  最最重要的是,她有了宅基地,可以把金子埋进自己的地里,不用再担心被人挖去了。

  想了想她又摇头:“我户口不在村里,估计是不行。”

  李建设顿时开心起来:盛景她不是不愿意,而是担心不能。

  他赶紧道:“我回去就问问李队长。”

  盛景摆摆手:“还是算了。我跟你不一样。我花两三百块钱建一处宅子,平时又不住,放点东西在里面还担心招小偷。完了还要让李队长被人说闲话。没必要,真没必要。”

  因为她户口不在李家庄,拆迁的时候也会出现争议。而且她记得拆迁暴富是要到两千年房地产起来之后。九十年代的拆迁补偿款的极少,没必要因为这点钱而惹闲气。

  到时候有钱了,她自己买几套房不行吗?在两千年房价涨起来之前,还有二十年的时间,她到时候想买哪儿不行?非得要占村里的这点便宜?

  至于金子,就先这么放着吧。

  李建设一脸的失望:“那好吧。”心里暗暗下决心要去帮盛景说服李柱生。

  盛景站了起来:“我去做饭,你坐一会儿。”

  “随便吃点就行。”李建设连忙道,“别搞什么菜。咱们兄妹俩,真不用客气。”

  他就担心盛景拿好东西招待他,惹盛河川不高兴。

  “放心,我心里有数。”

  李建设是个自来熟的性子,自觉跟方毅年纪相当,也想多了解了解方毅。

  他问道:“那我去隔壁找方毅玩行不行?”

  盛景看了一下表,摇头:“我拿本书给你,你看书吧。我爷爷和方爷爷出去了,没一会儿就得回来吃饭。方毅得做饭。”

  李建设大惊:“方毅做饭?”

  盛景看了他一眼,把方毅家里的情况简单跟李建设说了一遍。

  “哦哦,那是得做饭。”李建设点头,很同情方毅的遭遇。

  盛景没再理他,去隔壁拿了两本书回来,递给李建设,自己去了厨房忙活。

  等盛河川从胡同口回来,就看到一个小伙儿坐在堂屋里看书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