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55章

作者:萧笛 标签: 时代奇缘 现代架空 穿越重生

  当初夏中杰去食品厂做临时工,可是盛河川帮的忙。人家什么好处都没收,走人情的礼都退了回来。结果夏家人倒好,不光不领情,反而埋怨上了盛河川。

  这不,别人或许看不出夏老太埋藏在心底深处的兴灾乐祸,马桂英可是瞧得真真儿的。

  这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好!

  “叫刘莉说,刘莉是教育界的,肯定知道。”吴丽在旁边打圆场。

  刘莉道:“既然是招生办的人来,那肯定是想招她做学生,让她去北城大学读书了。”

  而且这种情况,肯定是盛景考得特别好,好到是北城第一的程度,否则招生办的人可不会上门。

  但不是很确定的事,刘莉不会说。免得到时候说得不对被打脸。反正结果很快就知道了。

  夏老太不服气,却也拿不出什么理由反驳刘莉。

  她道:“你们别吵了,让我去听听。”

  说着不等大家说话,她就从西厢的回廊处绕到方家,站到方家堂屋前,偷听盛家堂屋里传出来的谈话。

  “这夏老太可真是。”马桂英嘴里说着,却左右看了看,又忍不住道,“要不,咱们也去听听?”

  众人抓耳挠腮的好奇。但实在做不出这种没品的事。

  陈映霞却没忍住,拉着马桂英道:“走,去瞅瞅。”

  两人绕过回廊,走到夏老太身边,也竖着两只耳朵偷听。

  夏老太斜睨了两人一眼,撇了撇嘴。

  这时候堂屋里,蒋主任已经把北城大学的校史介绍了一遍,又列数了从北城大学毕业的一些大人物的名字。

  最后他道:“我们非常欢迎盛景同学和方毅同学到我们学校来上学。我看了你填报的志愿,是经济专业。我们学校也有经济专业嘛。”

  “从我们学校经济系毕业的学生,现在很多都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接下来给你们上课的不光有顶顶有名的教授,我们还会请一些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都十分权威的领导去给你们做专题报告,比如工业部的部长,经济部门的领导等等。”

  “你们可以跟他们近距离交流,把你们的想法告诉他们。这可是十分难得的事。没准你们的想法会被领导采纳,你们的名字也会进入到领导的视野。这对你们毕业后的就业是十分有利的。”

  这话听得偷听三人组目瞪口呆,一个个暗自啧舌。

  屋内,坐在盛景对面的孔老师也满脸温婉的笑容,开口道:“今年学校安排我来做经济系的管理老师。现在大学里的宿舍都是八人到十二人间的。如果你有需要,我可以为你安排二人间的宿舍,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些生活上的矛盾,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

  “另外,除了每月有二三十块钱的生活补贴,我们学校还开设了奖学金。每学期每个专业一等奖一名,奖学金是一百元;二等奖两名,奖学金是八十元;三等奖三名,奖学金是五十元。另外还有十名优秀奖,奖学金是二十元。而据我们所知,华清大学并没有设立这些奖励。”

  蒋主任接话道:“以盛景同学的能力,拿一二等奖不成问题。这样一来,奖学金和补贴加起来,并不比你在工厂上班的收入差。”

  这年月都流行用白糖水招待客人。盛景给两人各倒了一杯白糖水,就静静地坐在那里听他们说话。

  直到这时,见两人停了下来,她才不慌不忙地问道:“我想请问,是不是每个过了初选、上了一定分数线的北城考生,都能十分荣幸地得到二位上门拜访的机会?”

  蒋主任和孔老师都笑了起来。

  蒋主任道:“盛景同学恐怕还不知道吧?你是今年我们区的高考状元。”

  听到这话,盛景并不意外。

  上辈子她也是高考状元,曾经也得到过各级的奖金和华清、北城大学的争抢。

  虽然这是十年后恢复的第一届高考,但能让北城大学上门来劝说,并让他们在生活上做出特殊优待的,也只能是高考状元了。

  她又问:“那方毅呢?他是第几?”

  看盛景这么淡定,蒋主任两人十分意外。

  这一届高考是不公布分数的,录取了就直接发通知书。他们是昨天知道北城考生中的最高分是493分,第二名491分,而第三名的分数跟这两人拉得很远时,就赶紧去查了一、二名的志愿,今天匆匆赶来。

  看盛景住在这大杂院里,就知道不是什么大领导家的孩子。她应该不可能知道自己考了多少分,排在什么名次上才对。

  她如此淡定,很有可能对自己有信心,心里明白自己能考多少分。

  蒋主任正要回答,忽听窗外发出了“哎哟”一声,似是有人在门外偷听,他下意识循声望去。可下一刻窗外就有脚步声跑远了,听声音还不止一个人。

  盛景无奈地笑道:“应该是刚才领你们过来的那位夏大妈,她好奇心最重。邻居们也很好奇你们为什么来找我。”

  这时候院子里传来了盛河川和方老爷子的声音。

  盛景站了起来:“我爷爷他们回来了。”

  不一会儿,盛河川和方家祖孙进来了,彼此介绍寒暄了几句。蒋主任把他刚才说的话跟盛河川、方毅三人又说了一遍。

  盛河川知道盛景考了北城状元,真是又惊又喜。

  他知道孙女厉害,方毅没少称赞她。但他没想到盛景竟然比方毅的分数还要高——方毅考了北城的第二名,跟盛景相差了两分。

  “每科具体考了多少分,二位知道吗?”盛河川满脸激动地望着两人问道。

  蒋主任和孔老师微笑:这才是听了这个消息后该有的反应嘛。

  “知道的。我们知道分数后特意去查了二位具体的分数。”蒋主任说着,把两人的分数都说了一遍。

  两人数理化都是满分。盛景其余三科是语文96,政治97分,英语100分,总分493分。

  方毅作文写得好,语文得了100分;政治98分;英语比不上盛景这个留学回来的,只考了93分,总分491分。

  两人的分数跟其他人比拉得太大,第三名只考了421分。

  当然,这成绩是三人都加试了英语。

  如果只拿四科相比,方毅398分排第一,盛景393分排第二,第三名的341仍排在了第三。

  北城大学一看不光这遥遥领先的第一、第二名都报的华清大学,连第三名都报的华清,这才坐不住了,去教育部门查了盛景的地址后,匆匆上门来拜访。

  把分数介绍了一遍后,蒋主任又道:“怎么样?我们学校诚挚相邀。二位是否愿意来我们学校就读?如果愿意,志愿的事二位不用操心,我们自会办妥。这事以后也不会对二位有什么影响。”

  方毅看了盛景一眼,没有作声,似乎在等着盛景说话。

  孔老师作为有点颜控的女老师,看到方毅的年龄和长相时就又惊叹了一番,然后目光时不时在盛景和方毅之间打转。

  这会儿看到方毅这眼神,她就明白了。看来方毅是跟着盛景走的。

  他们来之前还想着第一第二名,好歹弄回去一个,免得丢脸丢得太大,让华清大学太过得意。

  这会儿看来一来就要来两个,一丢也是丢两个。

  她赶紧问盛景道:“盛景同学,你的意思如何?如果你还有别的什么要求,尽管提。能答应的,我们一定答应。”

  “实在不好意思。”盛景笑道,“当初填志愿的时候,我就曾研究过你们学校和华清学校的相关专业。你们是政治经济专业,华清大学是经济管理专业。两者虽然都有‘经济’二字,但还是有差别的。我对后者感兴趣,所以才填报了华清。现在我也不打算改变主意。”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3-28 21:05:18~2023-03-29 22:14:5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悠然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小语 40瓶;荼荼 20瓶;乞灵 10瓶;星歆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4章

  ◎小伙子,你是谁啊?◎

  蒋主任和孔老师都十分失望。

  像盛景这种, 有自己的想法,有明确的目标, 对两所学校都深入了解过, 那是最难劝她改变主意了。

  两人费了半天口舌,盛景果然不为所动。哪怕他们许诺盛景去了他们那里,他们就给盛景发放一次性奖金三百元, 又把二人间宿舍提升为一人间,盛景都没有改变主意。

  要知道,北城大学的年轻教师都没有一人一间宿舍呢。他们这也是下血本了。

  结果仍然劝不动盛景。

  两人只好转向方毅。

  不等他俩说话, 方毅就抬手道:“你们说的我都听到了。我跟盛景一样, 是不会改变主意的。”

  蒋主任还想再劝,孔老师却已经不抱希望了。

  孔老师也曾年轻过。她看得出来,盛景的眼神坚定而冷静, 看向方毅时眼神没有什么变化, 丝毫没有年轻女孩子看到心上人的爱意与娇羞。倒是方毅看盛景时却眼眸发亮,目光柔和。

  显然两个年轻人之间,方毅对盛景有想法,盛景对方毅却没有男女之情。

  有情之人自然是要跟随喜欢的人跑的。

  所以两人之间,是以盛景为主导的。方毅会追随她的步伐前进。

  果然,蒋主任又劝了方毅好一阵,方毅都婉言拒绝了。

  最后蒋主任留下了北城大学招生办的电话号码:“你俩要是改变主意了, 随时可以打电话来找我。”

  盛景等人起身送蒋主任和孔老师离开时,就看到有人影迅速从窗前退开了去。显然是夏老太等人又在偷听。

  盛景无奈摇头。

  不过偷听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他们一行人往外走的时候,夏老太没再跟上来打听情况。因为她已经了解情况了, 不用再打听, 也不用再丢大杂院的脸。

  走到大杂院门口, 蒋主任正好跟从外面进来的马云清面对面碰上。

  蒋主任看了马云清两眼,忽然激动起来,上前几步道:“马教授,是不是马教授?马教授您还记得我吗?我是你的学生蒋忠其,后来留校进了招生办那个。”

  马云清看了他一眼,冷冷淡淡地点了点头,就避过一行人往西厢去了。

  她一路不搭理院子里跟她打招呼的人,走进西厢房“砰”地一声把门关上。

  蒋主任看她这样,神色黯了下来。

  他叹了口气,一边往外走,一边问盛河川:“马教授也住在你们这儿?”

  “对。”盛河川道,“这处几进的大宅本来就是她们家的。现在只剩了她一人。她下放了几年,才回城没多久。”

  蒋主任感慨颇多:“马教授也是我们经济系的,曾上过我的课。我研究生导师跟马教授私交很好。可惜,我老师不在了,马教授也变了性情。”

  盛河川这十年见过的人事变迁,只会比蒋主任更多。

  他道:“会好的。现在不是在变好吗?高考都恢复了。”

  “是啊,高考都恢复了,一切都会好的。”蒋主任的笑容又回到了脸上。

  几人把蒋主任两人送到了大杂院门口,这才停住了脚步。

  等回转身时,他们就被大杂院的人给围住了。

  “小景,你真是今年的状元?第一名?”陈坤到现在都还不敢相信马桂英告诉他的话。

  “只是北城的。”盛景道,“全国各地的试卷不一样,各地的第一名都是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