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52章

作者:萧笛 标签: 时代奇缘 现代架空 穿越重生

  “女孩儿。”陶立冬脸上浮现出笑容,“孩子长得很好,六斤七两。”

  盛景看他脸上的笑容很真诚,心里很替赵盼儿高兴。

  陈招娣是个重男轻女的,赵盼儿为此吃了很多苦。如果遇着个重男轻女的丈夫,她后半辈子怕是要在吵架中度过了。

  “六斤七两啊,真不错。”盛景称赞了一句,但脸上的笑容却淡了下来。

  后世里这种重量的孩子比比皆是;可在这物资匮乏的年月里,普通老百姓家这样的重量并不常见。

  赵家一家三口,就只有赵盼儿有工作。一份收入要养三个人,还打算养孩子,不能一点儿积蓄都没有。赵家平时吃得并不好。

  本来她怀孕,陶立冬又没有工作,她完全可以在家里待产,让陶立冬去替她上班的。

  可因为她在纺织厂是挡车工,这工作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陶立冬接她的工作就只能去做辅助工。后者技术含量低,工资自然要低一些。

  赵盼儿舍不得这钱,硬是挺到八个多月,肚子大得行动不便,家人、同事都一再劝说后,才把工作转给陶立冬。

  可饶是这样,这孩子还能这么重,这是吸收了母亲许多营养的缘故。

  想起赵盼儿瘦得只能看到一个大肚子,盛景就暗暗叹了口气。

  女人真不容易。

  “你下午的理化没考?”方毅问陶立冬。

  大杂院里同龄的男青年就他俩和陈常凯、夏中杰。

  陶立冬知道方毅学习好,有时候会瞒着赵盼儿偷偷请教方毅,两人有些交情。

  故而,方毅知道陶立冬最拿手的科目是理化。

  赵盼儿顺利生下孩子,明天有陈招娣照顾,陶立冬可以去继续考试。可他最拿手的理化没什么分,丢了这一科的分数,他这高考怕是白考了。

  方毅很为陶立冬可惜。

  陶立冬叹了口气:“考了二十分钟。”他强笑了一下,“这也是没法,盼儿的预产期就是这几天,我心里早有准备。只是没想到她会难产。”

  其实他劝过赵盼儿这两天去医院住着的,这样赵盼儿安全,他也不用那么挂心。

  但陈招娣和赵盼儿都舍不得钱。

  又说了两句感谢的话,他便匆匆回去熬鸡汤了。

  “看见了吧?”盛景对方毅扬了扬下巴,“女人不容易。赵盼儿为了这个孩子,自己没参加考试,还差点丢了性命。陶立冬是个有良心的还好;要是他是个没良心的,这会儿不定在心里多埋怨赵盼儿呢,往后也不会对她好。”

  “你啊,”她拍了拍方毅的肩膀,“以后对我嫂子你老婆好一点儿。”

  说完她就端着碗筷出去了。

  方家人做饭,盛家人洗碗,分工合作,天经地义。

  留在屋里的方毅和盛河川对视一眼,两人脸上的表情都有些奇怪。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3-25 22:13:02~2023-03-26 21:45:4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球球 100瓶;小语 70瓶;随它吧 10瓶;水之呼吸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1章

  ◎初选张榜了◎

  12月11日, 上午数学,下午语文, 考完这两科, 大杂院里的考生们就结束了他们的高考。

  方毅和盛景却还参加了12日上午的英语的加试。

  上辈子曾留学国外,后来又频频出国参加会议、旅游的盛景,英语水平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这辈子, 国家很快就改革开放,她不想被“不会外语”所约束;本来就精通却要装作不懂,以后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很累人的, 所以她一开始就对盛河川和方毅说自己在乡下跟那些下放人员学过英语。

  因此她便参加了12号的英语考试。

  高考过后, 其他考生陷入焦虑的等待中,盛景则淡定地继续去上班。

  盛景上辈子学业就极为扎实,这辈子又提前了一年看书复习, 她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语文比较主观, 她不敢说满分,数理化和英语她觉得满分不成问题。

  她最薄弱的是政治,这一年她在这科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除了背课本和方毅收集的资料,她平时也非常注意看报纸,好在回答政治题时能符合时政要求。

  五科满分五百分,考个四百多分,她觉得不是问题。

  而在她的印象里, 这一年高考,三百多分就能考上本科,二百多分就能上个中专了。她考四百多分,就算华清、北大不能取, 北城其他还不错的大学应该不成问题。

  “盛景, 考得怎么样?”一进办公室门, 陈照新就热情地问道。

  本来,办公室都是默认资历最浅,年纪也最小的人,每天都要早早来办公室打扫卫生,打开水,给领导泡茶,下班后还会检查门窗锁门等,凡是最累最苦的杂活都应该是这人干的。

  可盛景到了办公室后,因为她是关系户,陈照新根本不敢让她把自己这些杂活儿接过去,而是跟她一起做,以观察后续。

  后来,众人发现她写得一手十分漂亮的公文;她又在跟着周涛去开会时,从别的秘书那里打听消息,从而让周涛避开了暗坑,给了他许多帮助。

  盛景还会甄别报纸上的报道,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有价值的文章放到周涛面前,从而让周涛在政治决策时都选择了正确的方向。

  这就导致周涛每次出去都必点盛景跟他一起去,有什么大事也会先跟盛景商量。

  而原先跟着周涛一起出去开会的宋主任宋雄,对此不敢有半点情绪;在办公室混日子只想靠拍马溜须往上爬的另两个职员,也被盛景内卷得不得不积极工作。

  陈照新看到这种情况后就更庆幸自己先前的小心谨慎了,再不让盛景沾这种杂活,对她也越来越尊重。

  盛景笑道:“自我感觉良好。至于到底怎么样,那还得看改卷出来的成绩。考不上就下次再战。”

  陈照新殷勤地提了暖水壶过来,给盛景的杯子里倒了一杯水:“你这心态稳,保准没问题。”

  盛景自嘲一笑:“也是因为我有工作,就算考不上也没太大影响。要是我现在在乡下,就唯有高考一个途径能回城,那肯定不能像这样稳得住。”

  “这倒是。”

  陈照新走到窗边把暖水壶放下,提起另一件事:“今天上午周厂长到工业局开会去了。因为你昨天不在,周厂长就安排宋主任跟着去。”

  “好,我知道了。”

  因为要参加高考,近半个月周涛都没安排什么事给盛景,考前还给她放了一周的假。现在回来上班,实在没什么事可做。

  盛景在办公室看了一个上午的报纸。

  十一点,周涛和宋雄回来了。宋雄在窗外叫她:“小盛,周厂长叫你过去一趟。”

  盛景拿着笔记本去了周涛办公室。

  周涛指了指他对面的木沙发,示意盛景坐下,问她道:“考得怎么样?”

  盛景并不想谦虚:“我感觉还行。”

  盛景的学习问题,周涛私下里跟盛河川约饭的时候了解过,很是听老盛同志吹嘘了一通自己孙女的聪明。

  因此对盛景的这个回答,周涛并不怀疑。

  他沉默了一会儿,拿出一支烟点燃:“我刚刚接到了调令,调任北城无线电厂任厂长。”

  盛景面上一喜:“恭喜周伯伯。”

  周涛吸了一口烟:“无线电厂是个万人大厂,派系多,斗争复杂。本来我想带着你一起过去的。可你现在要上大学,工作就不好变动了。”

  说到这里,他心里有些惆怅。

  当初他把盛景调到厂办来,除了因为在斗倒刘光明时盛景的出色表现,更多的还是为了老战友盛河川。

  他希望帮老战友带一带孙女,把她培养得更出色。

  可没想到,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不管是原先的办公室副主任,还是从秘书提到主任位置的宋雄,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是办事不灵活,就是目光不够长远,或是政治敏感性不高,对他的帮助都不大。

  而盛景年纪最小,工作经验可算是没有,她办事的能力,对政治的敏感性,对人心的把握,乃至跟外厂人的交际手段,却比所有人都出色和老道。

  她调到厂办两个月后,就完全成为了周涛的左膀右臂。

  现在周涛要调往情况复杂的无线电厂,最需要盛景的辅佐。盛景却要在这时候去上大学,让周涛很惆怅。

  “万人大厂,周伯伯还能找不到合用的人不成?”盛景笑道。

  周涛苦笑了一下,吸了两口烟后把烟按到了烟灰缸里,摇摇头没有说话。

  盛景问道:“您哪天走?”

  “明天。”

  看到盛景诧异的眼神,周涛解释道:“无线电厂的老厂长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下面的人群魔乱舞,那边急需人过去坐镇。”

  “这边是姚副厂长接您的班吗?”盛景问道。

  姚副厂长是刘光明下来后,周涛从别的地方要过来的。他是个踏实肯干的人,并不热衷争权夺利,与周涛配合得很好。

  “对。”周涛道,“所以这段时间你安心上班,厂里不会有大的变动。”

  他坐正了身体:“我听你爷爷说,你想学经济。现在国家很重视经济。等你大学毕业后,希望你能来帮周伯伯的忙。”

  盛景笑了笑:“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跟在周伯伯身边学习。”

  相处一年多,周涛对她已很了解了。听她这打官腔的虚头八脑的话,他就知道这小滑头另有打算。

  他眉头皱了起来:“你是有什么打算吗?”

  “不是有句话叫‘计划不如变化快’吗?现在高考我只是过了初选,离我大学毕业还早呢。我现在可给不了周伯伯承诺。”盛景的笑容有些俏皮。

  深知国家未来经济走向的她,知道不需要她去参与去努力改变什么,国家就会走向辉煌。当初她对盛河川说的那些话,只是为自己专业的选择做解释。她没有那么大的志向,也没有那么大的能耐去改变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向。

  她只想做好自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国家经济发展出一份微博之力,仅此而已了。

  所以大学毕业,她并不打算进体制。对周涛递过来的橄榄枝,她自然也不能给予承诺。

  周涛知道盛景是个主意很正的人。只要她打定了主意,就是盛河川也轻易不能改变。

  所以听她又说这些虚头八脑的话,他就不再追究了,挥手道:“行,去吧。以后多去周伯伯家做客,咱爷儿俩也多交流交流。”

  “好的,周伯伯。”

  晚上下班,盛景把周涛调动工作的消息告诉给了盛河川。

  盛河川点头:“他也应该动一动了。”

  今年国家开了两次关于工业方面的会议,周涛在食品厂站稳了脚跟,做出了成绩,那自然是要往上调的。

  盛景淡定上班,其他考生却削尖了脑袋四处打听消息。而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北城的试卷很快就改完了,只隔了一个多星期就公布了初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