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基建指南 第21章

作者:一叶霜寒 标签: 美食 市井生活 基建 穿越重生

  小六子没再看向他那边,继续弯下腰做着砖坯的脱模工作。

  他的动作小心翼翼的,看着土砖的眼神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般。

  到了水泥厂,王守成发现和他有同样想法的人居然不少。

  王守成悄悄侧头看过去,和他站成一排的这五个人都是他的竞争对手,当然,也有可能是他未来的队友。

  水泥厂的负责人是谢迩。

  王守成平日里和他的接触不多,只知道这人唇角常挂着一抹笑,看起来倒是一副好相与的模样,不自觉就让人降低了防备心。

  谢迩在前方带路,示意他们跟他走:“有这个心想来学习是好事,只是今日时间有限也不能给你们介绍太多。不过你们放心,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培训的那三日里都会讲到,只要你们认真听就没有学不会的。”

  众人没有说话,点点头,沉默地跟在谢迩的身后开始参观起了水泥厂的工作流程。

  水泥厂里还有不少人在工作,许是吃完午饭就过来了。

  少夫人其实是不提倡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时间的,在大会上也强调了好几次让大家注意休息时间。

  可现在的日子好过了,大家伙一颗心还没落到实地,总觉得手上没做着点儿事就不痛快,这样忙碌的日子还充实些,能让人感受到自己是切切实实活着的。

  水泥厂内各种机器的声音颇为嘈杂,灰尘漫天,谢迩给他们分别发了一个叫作“口罩”的东西。

  这是少夫人找来一些手巧的婶娘缝制的,一块细布两边各缝了一根细绳,用的时候就将细绳挂在耳上,用中间的细布遮住口鼻。

  这样做说是能隔绝灰尘,不容易生病。

  众人对此不太明白,但盛玉说的话总是有道理的,于是便也规规矩矩将口罩戴好。

  水泥厂的占地面积和砖厂差不多,砖厂主要是有一块大的空地专门用来晾晒粘土和做好的砖坯,而水泥厂则按水泥制作的原料分成了几块大小不同的区域。

  第一类原料是些粘土砖块、陶土器碎片、各种耐烧材料和水淬矿渣,前面所说的这些只需收集起来便可,水淬矿渣的获得则要复杂一些,由炼铁炉里的废渣放入冷水池淬火而成。这些材料可单独取75%,也可混掺共取75%。

  第二类是生石灰,由含有碳酸钙的石灰石煅烧而成,取20%——25%。

  第三类名叫熟石膏,可用可不用,由石膏矿石碾细、高温煅烧至黄灰色而成,主要作用是调节水泥凝固的速度。若是没有熟石膏,水泥凝固速度较快,会影响其质量。

  众人跟在谢迩的身后,一边看着各种陌生的原料经过水淬或煅烧变成另一种模样,一边听着他的讲解。

  这里用土砖砌了不下三个砖窑,用来给之前提到的这些原料做高温煅烧用的,虽然隔着一层厚实的土块,但热气却依旧十分猛烈,他们只是走在边上就已经开始淌汗了。

  但这些人许是第一次见这种场面,看得震撼不已,个个都很是好奇,将眼睛睁得又大又圆,舍不得错过一丝半点。

  这些原料制作好后还不算完,谢迩又带着他们来到了另一处场地。

  这里放着几个火炕,另有几盘石磨放于一旁。

  “将洗净的原料放于火坑上烘干,再磨细成粉按比例调和好就算完成了。”

  谢迩说着,从一旁拿起一个面箩,又抓了一把制好的石灰粉放在其上,轻轻抖动面箩,可以看见石灰粉洋洋洒洒从面箩的筛上掉了下去,谢迩满意地点点头,“磨成这种程度就差不多了。”

  吴守成几人也想上手感受感受,毕竟若是入选了水泥队,这就是他们每天要打交道的东西了。

  可这一路看下来,他们知道了水泥的得来有多么不易,心中珍惜不免就生出了些胆怯。

  谢迩道:“口罩戴好,这种细粉若是吸进了肺里可不是什么好东西,若是有人想摸摸看的,现在就可以试试。不过水泥粉没什么好玩的,加了水混合成水泥后才是你们日后常接触的东西。”

  “当然,要是有人想感受感受用石磨磨粉是什么感觉,现在也可以试试。”

  毕竟这是一项苦力活,能多诓些人多磨一些粉是一些。

  谢迩摸着下巴心想,得找个机会和少夫人汇报一下给边关城买几头牛几只驴回来了,总是用人力也不是个办法。

  吴守成等人可不知道谢迩打着什么样的小心思,此时看着那几盘石磨还真跃跃欲试起来,一个个在旁边摩拳擦掌,蠢蠢欲动。

  谢迩挥挥手,示意他们排好队一个一个上。

  吴守成第一个上场,刚开始还游刃有余,没过一会儿,只是一炷香不到的时间,推着石磨的手就有些使不上劲了。

  真上了手,最初的新鲜感过了之后,众人才知道推石磨磨粉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的。

  谢迩在一边看着,笑而不语。

  石磨场的主人用驴推石磨的时候,总会在它头上系一根胡萝卜,谢迩也同样深知奖励机制的道理。

  他拍了拍手,站了起来:“今日便到这吧,明日的培训课上会有师傅来教你们如何加水调制水泥以及怎么用制好的水泥糊墙。”

  有人问道:“到时师傅会亲自给我们演示吗?”

  “若是可以自己上手试试就好了。”

  谢迩但笑不语:“那得明日的师傅才知道了。”

  见众人颇有些失望的模样,他状似不经意间又加了一句,“哦对了,明日少夫人许是会亲自过来哦。”

第十九章

  盛玉近日可谓是忙得分身乏术。

  边关的建设看着好似步入了正轨,实则只是刚迈出了万里长征的一小步。

  水泥制造已经实现了程序化,这点不用她再担心,现在只需把第一批水泥队伍培养起来就是了。

  水泥的用途甚广,如何合理安排利用水泥也是目前的要紧事之一。

  有句老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

  目前边关暂未和别的城都通商,但闭关锁城绝不是盛玉的本意,未来大开城门是不可避免之事,到时边关城内坑坑洼洼的道路便成了第一只拦路虎。

  就算只谈眼下,也得赶紧将道路修补平整,才有利于各种材料的运输。

  再者,虽然目前边关的天气已经在逐渐转暖,但她也得未雨绸缪,先将暖炕建起来。

  边关地处西北,冬日降临得早,气候极为严寒,据她所知,去年冻死的百姓便不下百人。

  若是有了暖炕,有了蜂窝煤,那这个数字将会直线降低,渐趋为零。

  第三,基于边关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巩固城墙是重中之重。

  以土法制造的水泥,耐酸碱腐蚀性能好,虽说早期强度低,但在高温养护下强度增长很快,一般只需2-3个月即可达到标准强度。

  夷狄属于游牧民族,秋季是他们的强盛期,虽说现在暂时还没有入侵的苗头,可秋季一到,正是夷狄兵强马壮之时,盛玉不可不防。

  最后便是重建房屋了。

  既然要推倒重建,不如现在就按功能分区将边关城大致划分好格局。

  从边关城门进来,马路四通八达,以纵向的官道为界,大致可分为东街、西街两个区域。

  东街作为工厂分布地,目前已建有砖厂、水泥厂,另还有大片空地,盛玉的想法有很多,造纸、染布、做调味料……待以后发展起来格局分布可能还得重新调整划分,但东街作为工厂总处的地位功能不会改变。

  西街现今已建有大型食堂,在以前整条街也是边关的娱乐场所所在地,对此盛玉不会做太多改动。

  只是商铺的规划还需再做考虑。

  因夷狄入侵一事,边关与其他城都的商业往来陷入停滞,现今城内百废待兴,尚未拥有通商的资本。

  但这却并不妨碍盛玉以个人的身份将边关的各种货物销往凉城等地。

  第一种货物便是土豆。

  土豆是盛玉在游戏商城中购买量最大的成品,现在边关的田地中也专门划分了一大片土豆田,未来土豆的产量将会十分可观。

  盛玉打算将土豆作为边关的标志性商品,打开和其他城都的贸易窗口。

  至于辣椒、孜然等物,在游戏商城中售价不低,就连盛玉也只是仅仅买了小部分成品。

  若是以高价卖出,恐怕很少会有人买账;若是只稍微提价,其中利润空间过低,完全没有必要耗费人力物力将它作为单独商品出售。

  待其作物在边关的土地上成熟,降低成本后方可再行考虑。

  贸易之事目前皆是谢司在外处理,盛玉只负责统筹管理出售商品的种类以及调整定价等事。

  谢迩谢司等人是谢景珩留给她的,只说有什么事儿要做直接吩咐他们就是了。

  根据这些时日的观察,盛玉也发现同样以谢为姓的这几人在边关军中的地位很不一般。

  谢义有职务,乃是一团之长,现在回到了军中,而谢迩谢杉几人,众士兵对他们的称呼却很模糊。

  虽没有职位在身,但士兵们却对他们言听计从,谢迩等人地位很高,大概是谢景珩亲兵之类的身份。

  现在正是用人之时,既然谢景珩这么说了,盛玉也不再客气。

  谢迩聪明,盛玉直接把水泥厂交给了他管理;谢司有商业头脑,盛玉有预感他将会是自己往后成立商业帝国的一大助力;至于谢杉……

  以盛玉前世二十来岁的年纪,实在没办法把他略显幼稚的挑衅放在心上,况且近日来可以看到他的态度已经有所改变。

  只是不知他是不好意思出现在她面前还是有别的理由,谢杉自请去了开拓荒地,少说也得十天半个月才能回城一次。

  谢家人中,谢卫国坐镇军中,叶怀兰也随他常驻关外,谢景珩倒隔三差五会回城一次。

  只是他们倒好像真把边关城内的民政事务全权交给自己打理了。

  叶怀兰偶尔来信一封,也只是交待她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其他事务则很少过问。

  盛玉不相信只是因为谢卫国不擅长处理民政这一理由。

  ——即使他真的不会,作为一名大将军,谢卫国手下也不缺能为他效命的能人异士。

  关于这个问题,盛玉想不通。

  将毛笔放于桌上,盛玉伸出手揉了揉紧皱的眉心。

  这些日子忙着处理各种事务,她是真的有些累了。

  一旁的枝儿见状,连忙走了过去,为她添了一杯热茶:“小姐,休息一会儿吧,别累着了。”

  盛玉端起茶轻抿了一口,恰到好处的温度,也不知枝儿温了多久。

  主仆俩近些时日已经很久没有好好说过话了。

  盛玉不知为何突然起了一个念头,她看向枝儿:“枝儿,你觉得我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枝儿面上略有些惶恐:“这,枝儿不敢妄言老爷之事。”

  “但说无妨。”

  枝儿的语速很慢,所说的内容也杂乱无章,一边说着,她的脸上逐渐浮现出回忆的神色:

  “老爷,老爷是一个心善之人。我记得那年冬天飘着大雪,朝城极少有这么冷的时候,眼看要捱不下去了,家里人便打算把我卖了以图多换得几块炭火。那时便是老爷救了我,将我带回了盛府。”

  “老爷和夫人的感情一直很好,夫人性子和善,待人也是极好的,两人从未有过口角之争,有多少权贵夫人都羡慕他们的感情呢。”

  “不过最为世人所称道的,应是老爷的才子之名。我记得那时府上文人墨客络绎不绝,就连城主也多次屈尊纡贵,前来想要招老爷入仕为官,不过都被老爷一口回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