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汉武帝比命长 第89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爽文 穿越重生

  “往南是封国,往东是大海,往西中原腹地人口本就多,往北是匈奴。卫夫人,你说往哪儿迁?”

  卫莱仔细想想,“辽东是咱们的地儿吗?”

  “辽东辽西都是,然那边太冷,一年只能种一季庄稼,还不如在老家呢。”

  卫莱脱口而出,“那是没有玉米!”

  “玉米?”刘彻怀疑听错了,“在辽东种米?”

  卫莱下意识点头,发现他误会了,忙说:“那边的确可以种米。虽说一年只能种一季,架不住土地肥沃,地广人稀啊。咱们现在有耧车有梨,一个人完全可以收拾好几亩地。我听说那边就是不种地也能活命。棍打狍子飘舀鱼是那边的常态。”

  刘彻想笑:“要不要朕告诉你,辽东百姓有多苦?”

  “那是没有种大米和玉米,种的小麦和黄豆啊。黄豆一亩地才多点?种的好是玉米的一半,种的不好顶多是玉米的两成。你不是说皇庄以后只种一点棉花和红薯留咱们自个用,其余的地全种上瓜果蔬菜和小麦以及各种豆吗?开春留出一半来种玉米吧。”

  刘彻怀疑她忘了这里的实际情况,“产量这么高,你为何才拿出来?”

  “麻烦啊。”卫莱回想一下玉米的种植,“种下去之后要剔苗补苗,那东西还容易生虫。新鲜的玉米叶除了喂牛喂羊,啥用没有。收获的时候更麻烦,要窝在一人高玉米地里像摘果子一样把玉米摘掉,然后再把秸秆砍——”

  刘彻忙喊:“等等等等,你说的玉米不是像大米那样的东西?”

  “不是啊。我有说是吗?没有吧。跟高粱有一点点像。”

  刘彻道:“既然这么麻烦,种红薯便是。”

  “玉米可以磨成面,代替小麦粉。”卫莱觉得这样不行,刘彻跟听天书一样,幸好她玉佩空间里还有一仓库各种玉米,留作末世时作种子的,又便宜了刘彻。

  他可真是老天爷的亲儿子。

  卫莱拿出十个最常见的黄色大玉米,然后抠掉几粒递给刘彻。

  玉米落到刘彻手中发出清脆的声音,又看到那玉米粒亮亮的像玉石似的,不禁说:“难怪叫玉米。”

  “这东西挂在屋檐下,可以放一整年。辽东只能种一季,可以慢慢的收拾地,也有空揉玉米粒。要是在中原种植,对百姓太累,着急忙慌把玉米掰掉,玉米杆砍掉,不能休息就得犁地种小麦,否则就误了冬种。”

  刘彻试着揉一些玉米粒,手心揉红了也没能揉掉几个,“这么结实?”

  “你不会。这东西得用巧劲。一手拿一个,两个玉米相互一搓。你看,这不就掉了。”

  刘彻看到方几上的玉米粒,惊讶道:“你以前真干过农活?”

  卫莱送他一记白眼。

  刘彻笑了,“朕以为你是平民,也该是城里的平民。”

  “我说的是小老百姓。”卫莱提醒他。

  在刘彻眼里无官职爵位在身的人都是百姓,“朕今天知道了。”

  卫莱把玉米放下,“八个磨成面,两个砸碎明早煮粥。”

  “朕去找个东西。”刘彻找来一个盆,端出去就令春喜他们揉玉米。

  春喜心想,这点东西我自个就能搞定,哪需要施红田绿帮忙啊。结果十个玉米棒子,春喜揉到天黑,双手红肿,欲哭无泪,还不敢同让人说。

  晚上,冯贵等人磨玉米面,他愣是没敢露头。

  昭阳殿的厨子也不可能见过玉米,磨成粉之后却知道该怎么做了。

  冯贵等着以为玉米是稀罕物,没敢自作聪明,翌日清晨还是先向卫莱请教。

  卫莱其实也没吃过纯玉米面饼子,就令他们做小鸡炖蘑菇,贴饼子,煮玉米粥。

  早上一荤一素一碗粥,刘彻前世今生两辈子吃的最简单的一次饭。清香的玉米粥好喝,小鸡炖蘑菇美味,玉米饼子也不错,刘彻依然想抱怨,“朕真是越来越没个皇帝样。这事要传出去,还不得笑死人。”

  2("我和汉武帝种田");

第64章

  ("我和汉武帝种田");

  卫莱搅着碗里的粥睨着他,

  “不想吃?”

  声音过于平淡,刘彻总觉得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朕已经在吃了。”

  “那是不够吃?”卫莱又问。

  刘彻可以确定她在愤怒的边缘,

  “够是足够了。”

  “还有什么问题?”

  问题大了。

  可惜堂堂大汉天子不敢直接这样说:“这些菜配不上朕啊。”

  卫莱挑起眉头,“妾身配得上吗?”

  这话让刘彻如何回答?要说配不上,

  卫莱肚子里有他的孩子。若说配得上,玉米是她拿出来的,

  既然配得上,一荤一素自然也配得上。

  这个女人越发长进了,

  不再是那个一看到他的宝剑就吓得直哆嗦的卫莱。

  “关于这个问题朕得好好想想。先用饭,

  凉了味道不佳,

  吃了也容易闹肚子。”刘彻说到“肚子”不由地看一眼她高高隆起的腹部,“要不要靠在软垫上歇一会儿?”

  卫莱见他还知道关心她的腰,

  放他一马,“不用。我那个玉佩空间里的玉米虽然都挺好,要当成种子还是要挑拣一下。”

  “需要人一点点剥?你那个什么系统能不能加工?”

  卫莱点头:“可以是可以,

  不能用作种子。好比脱了壳的大米。”

  “几月种植?”

  卫莱回想一下,“跟黄豆一样。我以前回老家听人说,

  我们那儿当地政府鼓励百姓种玉米,老百姓嫌麻烦,就种黄豆。种黄豆种玉米都不需要耕地,

  耧车播下去就行了。政府,也就是朝廷租一些播种机器替百姓播种。老百姓一看种好了,只能种玉米。否则在玉米上面种了黄豆,

  待玉米长出来一样能把黄豆压的死死的。”

  刘彻又觉得他的耳朵出现了幻觉,“替老百姓种地是指……?”

  “租车钱和种子都由朝廷出,不需要老百姓掏钱。百姓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种下去的,

  又是哪个官员盯着种的。他们都是大半夜出来活动。”

  刘彻张了张口,不知该如何形容,“你们那儿当官的,可真行。上面不追究?”

  “上面每年都会给地方一些用在土地上的专款。我以前跟你说过,朝廷每年都给百姓钱,虽然不多,足够买种子。你又当我逗你呢?”

  刘彻压根没放在心上,“朕怎么跟听天书似的?”

  “别说你,我们那儿的老人也不敢信。每年都有医者去乡里给老年人检查身体。像太皇太后那种情况,很多医者都能提早发现,然后提醒百姓改变饮食,注意身体等等。”卫莱道:“我没遇到过,听老家人说的。我来之前那边发生了大瘟疫,村长不让人出去——”

  刘彻道:“他做得对!”

  “别急啊。我老家没那种瘟疫,不让出去是防止出去被传染。时间长了家里的油和盐没了怎么办呢。他们就联系卖这些东西的人送到村里,好让百姓购买。百姓要出去,必须戴上防传染的东西。”卫莱拿出两个棉口罩,“最初的时候是医者用的,比这个好一些。由于用的人多,那种布料不够就改成这样的。每人每天可以领一个。”

  刘彻忙问:“也是免费?”

  “我不清楚。我怕死,刚开始听人说瘟疫厉害,就买了很多口罩。这几个其实是冬天戴的防护口罩。洗了还可以用。我以前买的。”卫莱打开玉佩空间翻出两个医用口罩,“防瘟疫的是这种。”

  刘彻接过去摸摸看看,布很薄,不是丝也不是棉麻,“不是棉布做的?”

  “不是,是一种油的提取物。我玉佩里的加工系统都没法做。”卫莱拿起黑色棉布口罩,“这边若是有瘟疫,这个就行了。你们这儿的瘟疫厉害,也没我们那儿的厉害。”

  刘彻顺嘴问:“多厉害?”

  “据说会变异。”

  刘彻听这话有点奇怪,“你不知道?”

  “咱们中华大地控制住了。可是也只有咱们控制住了。”卫莱指着南边又指一下西边,“这片天空下可不止咱们。要想彻底控制住,除非在边界线筑长城,还得筑几十丈高。”

  这个工程是浩大的,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完成。

  刘彻道:“那些地方的首领呢?”

  “人口众多,仗着死不绝,该干啥干啥。”卫莱忽然想起一件事,“有个国家传染人数已超过大汉总人口,死了几十万,他们的首领还跟没事人一样。看到咱们这边没事,见天给咱们添堵,不让咱们好过。”

  刘彻:“是西域?”

  “不是。海的那一端。”卫莱指着东边。

  刘彻忙问:“那边不是汪洋大海?”

  “当然不是。你上辈子不会以为海的尽头就是神仙的住所吧?”

  刘彻的表情有些许不自然。

  卫莱懂了,没敢拆穿他,“那边只有茹毛饮血的原始人。现如今要跟外面的人贸易来往,只能重走丝绸之路。”

  听到“西域”二字,刘彻想到张骞,“也不知张骞到哪儿了。”

  “总会回来的。咱们富裕起来,指不定他还能提前回来。”卫莱道。

  刘彻也觉得可以,“用饭吧。”

  饭毕,刘彻没像去年这个时候,一抹嘴就走人。扶着卫莱走一圈,她实在不想动了,刘彻才去温室。

  中午,照旧去东宫瞄一眼。

  王太后刚服侍好窦太后用些汤汤水水,见他来了就走,叫住他,“这几日怎么这么忙?”

  “不忙啊。”刘彻道。

  王太后奇怪,“不忙这么急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