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中有明月 第229章

作者:鹿以 标签: 仙侠修真 爽文 逆袭 穿越重生

空莲摇头:“自然是要回的。”

明黛听完更意外了:“那大师为何不继续与我们同行?如今南苍境内并不太平,要从西走到东,恐怕没那么轻松。”

因为对方救了奇安,徐清川一直都对这位年轻佛修心存感激,也忙劝道:“是啊,我师妹说得对,大师既然要回梵刹,何不与我们同行?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他顿了顿,又怕对方有什么难言之隐,便十分诚恳地说:“若是有什么顾虑或者为难之处,大师但说无妨。”

如今他们所在的地方,虽然是在南苍,却靠近西海,属于西部,而梵刹位于南苍之东,靠近东滁,正好是一头一尾。

剑宗则是位于东北方向。

他们这次虽然不会直接路过梵刹,但两地的大致方向差不多,有一大半的路程都算顺路,空莲完全可以过几日再走。

可谁知空莲却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诸位施主的好意,小僧心领了。”

“一路行来,承蒙各位照拂,小僧感激不尽,徐施主放心,小僧并无任何为难之处。”

“那……”

“佛法无边,普度众生。”

年轻的佛修手捻着佛珠,抬头看向远处满目疮痍的大地,一双不悲不喜的眼中竟是透露出几分与其身份不符的迷茫。

“实不相瞒,小僧此行,是为修心。”

达者不归空门。

和大部分佛修一样,空莲出身尘微,刚过百日便被人遗弃在一处土地庙前,被正好云游路过的了空大师所救,带回了梵刹,从此与佛结缘。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有的人天生适合舞刀弄枪,一剑荡尽天下不平事;有的人则天生好静,佛理经文从不离手,以静心悟万物。

空莲便是后者。

身为了空大师的亲传弟子,他从小在梵刹中长大,长伴古佛,熟读经文,之后顺理成章地受戒,步入佛门。

这么多年来,从沙弥到僧人,修行之路畅通无阻,门内师兄弟也对他十分敬重,就连主持也常常夸赞他慧根清静。

参禅悟道,一点便透;佛理经文,一诵便通;他人需要苦苦钻研的大道,直接铺就在他面前,就连他所供奉的佛香似乎也更受青睐。

天生佛骨,莫过于此。

多年来,他听从住持教诲,戒骄戒躁,秉守初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到头来却发现不知何时,他已经置身云雾而不自知。

【灵为何?魔又为何?谁说的魔即是恶?又是谁规定的善就一定是灵?】

这是那一日,宋寄词质问他的话。

而他当时没有回答。

众人或许并没有注意,也根本没有人在意,可他自己心中却知道,那一瞬间,他竟是答不上来。

直到后来听了明黛的那一番话;直到这一个月以来,他亲眼见过了人间百态;直到刚才亲耳听见那些百姓的肺腑之言——

他方知众生苦厄不在经文中,不在佛寺内,而在这片赤色的大地之上。

而这些,他以前竟从未想过。

“天教生在千峰上,不得云擎也出头。”他叹了口气,问,“几位道友可知这句诗是何意?”

明黛微微一怔,顿时便反应过来,看他这样子,恐怕是佛心出了问题:“……是禅诗?”

空莲颔首。

他淡淡地说:“见山是山,见物是物,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此乃禅宗的最高境界,看似通俗易懂,实则不尽然。”

他自嘲:“明明是渡世之佛,却凌驾于千山之上,遗世独立……又有何意义?自以为开悟,却不过是刚愎自用,一叶障目。”

一番话听得几个小徒弟云里雾里的,好像弄懂了什么,但又好像没有懂。徐岷玉忍不住小声问:“看山不是山还能是什么?”

云时连忙捂住他的嘴。

此山和彼山能一样吗!

好在谈话的二人并未注意到他们的动静。

明黛肃然起敬道:“大师不愧是大师,受教了。”

空莲垂首:“阿弥陀佛,唐施主莫要折煞小僧。实不相瞒,近日来,观唐长老教导几位小道友,小僧也深有感触。这话,当由我来说才对。”

明黛不解:“啊?”

空莲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捻动手中佛珠,转头向东方遥遥望去,目光悠远,不知正看向何处。

灿烂的日光洒落在他素白的禅衣上,铺成一层浅浅的金光,飘渺间好似一件金色的袈裟。

“施主曾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我想,小僧的道,也应在那浊世中。”

……

明黛万万没想到,她平日里随口说的一句教室常用标语,竟然会对这位年轻的佛修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于是她感慨地补上了另一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大师心怀众生,定能得偿所愿。”

空莲:“多谢。”

他停顿片刻,又道:“不过在离开之前,还有一事,小僧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明黛闻言心头一跳。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经历的事情太多,她听不得这种话,一听心里就紧张。

但她还是颔首道:“大师但说无妨。”

话虽这么说,但空莲却并未立刻开口,而是抬头看了一眼灵舟之上,神色间似是有些犹豫。

灵舟需要人为启动操纵,所以青容一早就上了船,并未露面。倒是几个小徒弟老早就上了船,这会儿正趴在船舷上朝下面张望。

明黛顺着他的视线望过去,顿时心领神会,抬手在两人之间布下了一个结界,将声音同外界隔绝开来。

明黛:“大师请讲吧。”

空莲回神:“也罢……这番话或许有些冒昧,但希望施主不要介意。”

“敢问贵峰的五弟子可是出身东滁境内?”

五弟子,那不就是小豆丁吗?

明黛心头一惊,面上却不显,平静地问:“大师何出此言?”

空莲低声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又才沉声道:“东滁有灵匿世而居,实为河灵之后也。幼生金鳞瞳,可窥世间异动,预见千里未然……”

明黛:“停。”

空莲收声。

短短几秒的功夫,明黛脸上的轻松之色已不复存在,目光犀利地问:“大师这是什么意思?”

空莲:“长老不必担心,小僧并无恶意。”

似乎是早就猜到了明黛会是这样的反应,年轻佛修一点也不慌张。

但明黛却不这么想。

她直勾勾地盯着对方,似乎是想从他脸上看出什么破绽和端倪:“你从哪儿知道的?”

空莲:“多年前,小僧曾听住持与另外一位施主谈起过,倍觉新奇,所以才印象深刻。又因在魔宫旧址那次,正好见其瞳色有异,这才有此一问。”

“施主放心,出家人不打诳语。”他单手行了一礼,面色泰然自若。

“虽然不知河灵之后的说法是否正确,但‘可窥世间异动,预见千里未然’却无半点夸大,长老今后若是遇事不决,或许可以听听她的意见。”

明黛没有说话,一双眼睛紧紧地盯着空莲,像是在判断他所说的话究竟是真是假。

但后者至始至终,都是那副平和安宁的模样,似乎他此举真的只是为了将这些信息告诉她。

毕竟对于空莲而言,说与不说,似乎都没有任何损害。明黛没有理由不相信他。

沉默片刻后,明黛问:“那人是谁?”

似乎是没想到她会问这个问题,空莲微微怔住,但很快又回过神来,说出了一个名字。

“孟应。”

……

半月后。

苍穹之上,乌云滚滚。

明黛收了剑,殷红的血滴在空中甩出一道弧线,溅落在她的衣摆之上,她却浑不在意。

与此同时,身后的风中传来徐清川的声音:“情况怎么样?”

“三只魔物,都是没见过的新物种,实力大概金丹上下,都已经被我除掉了。”明黛干脆利落地回答道,“你们那边呢?”

“还好。”

说话的同时,徐清川已经御剑来到明黛身边,他身上的衣衫破了好几处,同样带着点点血迹,显然也刚刚经历过一番鏖战。

“本来只出现了一只天魔,差不多元婴初期的修为,不算难对付。但后来不知道又从哪儿蹿出来几只魔物,费了些时间。”

“江淮声这会儿正在那边善后,船上也没什么大碍,所以让我过来看看你这边是否需要帮忙——你受伤了?”

伤?

明黛闻言低头一看,这才发现自己的右肩上不知何时被划了一道,鲜血浸透了衣衫,但并不算多,只是伤口处还萦绕着一丝黑气,使得伤口无法结痂。

“应该是刚才不小心被那魔物的翅膀给刮到了。”

她一边语气平静地说着,一边眼也不眨地用灵气将那一丝魔气逼除干净,瞧那熟练的动作,显然是早已习以为常。

自从离开应家之后,这也不知道是他们遇见的第多少次袭击了。

从一开始的如临大敌,到如今的家常便饭,众人几乎没有一日松懈喘息。

空中尚且如此,更别提地上。

从三界城动乱开始算起,距今其实还不到两个月。可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大批魔物席卷大□□海五境无一幸免。

一路行来,放眼望去,皆是生灵涂炭。

来时所过之处有多繁华,归途便有多荒凉。

看着不远处穹顶上那一片驱之不散的乌云,明黛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最近的魔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