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大杂院小甜妻 第43章

作者:一九四夕 标签: 甜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梁宝珍这话当然没错,最近厂里已经不少人听到了风声,陈勇嫌陈思明近来频频给陈家丢人,准备培养自己大儿子,陈思贤。

  陈思贤一直很有商业头脑,从工农兵大学毕业后就没把眼界放在父亲的厂里,而是瞄准了黑市,想发家致富。

  对于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弟弟,他嫌弃又帮扶,总归是亲兄弟,血缘关系连着。

  “爸,我不想去厂里上班,采购办主任这位置我就不要了,你让思明继续干呗。”陈思贤在父亲陈勇的书房,直接拒绝了父亲的好意。他压根看不上那个位置,更懒得和亲弟弟争。

  “思明太浮躁了,生活作风又有问题,我是真不放心以后让他接班,他要是有你一半的稳重就好了...”

  砰!

  书房门被人大力推开,陈思明怒气冲冲站在门口,刚刚听到父亲和大哥埋汰自己的话,他再也压抑不了内心的怒火,“爸,你就这么看不起我?还有你,陈思贤,你是不是觉得我只能捡你不要的?”

  “陈思明,你怎么说话呢?”陈勇板着脸,一道精锐的目光向二儿子投去,沉声开口,“有你这么跟你爸和你哥说话的?自己屁大点儿本事,耍起横来倒是厉害啊!”

  咚咚咚,陈思明走上前,此刻悲愤和被大哥比下去的耻辱已经战胜理智,“爸,你把我当过儿子吗?你眼里只有陈思贤!”

  啪!

  陈勇一掌扇过去,在陈思明脸上留下五指红痕,他劲儿大,被儿子一激又是没收力的,“给我滚出去!再有下一回就给我滚出国棉厂,自个儿上街要饭去!”

  “你们闹啥呢?”郭明丽听到书房的动静,匆匆赶过去,等看清陈思明脸上的巴掌印时,心疼地惊呼,“谁打的?!”

  陈思明是她的心头肉,比大儿子还疼,当年陈思贤出生后,陈勇两口子忙着打拼事业,儿子主要由陈勇爸妈带着,等接回来的时候孩子已经大了,孝顺是孝顺,可和亲妈不太亲。陈思明就不同了,那是她含辛茹苦带大的,都是亲生孩子,分量却是不一样的。

  “陈勇,你打思明干啥?有话好好说啊!”

  “说?你也不看看他成啥样了?”陈勇看着不争气的儿子一肚子气,撞开堵在门口的几人,径直往外走。

  “思贤,你爸暴脾气你也不是不知道,怎么不知道劝着点儿?”郭明丽皱眉看一眼大儿子,哄着陈思明回屋去,要给儿子上药。

  ...

  董佳燕去百货大楼购物回来,拎着大包小包回家,嫁进陈家以来,别的不说,生活条件是真好,肉不缺,东西也买了不少,陈思明对自己不太上心,还惦记着梁宝珍,可总归在钱财方面没拘着自己。

  不过今天回来,家里气氛却不太对劲,郭明丽一见到董佳燕从外头回来,还买了不少东西便将人数落一顿,“佳燕,你嫁进我们陈家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不说让你天天在家洗衣做饭伺候思明,怎么也得关心关心你男人吧?成天就知道出去,买了多少东西了?”

  “妈。”董佳燕有些怕这个婆婆,郭明丽可不是好惹的,“我是想给思明买件衣裳,这才出去的,他是国棉厂的主任,怎么也得穿好点。”

  “行了行了,你快进去看看,他今儿跟他爸他哥吵了一架,心气正不顺呢。”郭明丽没来由地生出一股烦躁,打发儿媳妇进屋去。

  董佳燕走回房间门口,手刚握上门把就听到陈思明在房间打电话,陈家客厅和三个卧室都安了电话,可谓是风光无限。

  “是,我现在想明白了,还是得买你们那儿的棉花...对,钱到位了,具体啥样我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里头的声音断断续续,董佳燕没大听明白,推门进去,陈思明便匆忙挂了电话。

  作者有话说: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书青1瓶;吃一碗饭1瓶;水千叠10瓶;

第41章

  ◎二更◎

  “思明。”董佳燕推门而入,看见男人脸色一变,那五指巴掌印更是显眼,“你爸下手这么狠啊?”

  陈思明捂着脸,疼地嘶了一声,那火辣辣的疼感不好受,“我爸力气大着,从小打架打过来的。”

  “我听妈说,你们吵架啦?”董佳燕是不希望陈思明和家里闹翻的,再过几年陈家就要发达了,可不能轻易变化,“你爸你哥也是为你好啊。”

  “呸!”往地上啐了口,陈思明面露凶光,“为我好?他们一个个都看不起我罢了!”

  他是时候为自己谋划了,手里得握着钱才能不慌!

  说罢,就要往外头走。

  “哎,你去哪儿啊?”

  “你别管,说了你还能懂?”烦躁看一眼董佳燕,陈思明大步出门。

  他早晚有一天得把国棉厂捏在手里!

  ——

  国棉厂

  厂办主任薛立军今天工作繁忙,刚写完工作报告,办公室大门就被敲响,抬头一看,是宣传干事黄翠娥。

  “主任,咱们厂广播员还空着呢,我挑了几个备选,您看看。”

  国棉厂有个广播站,就在旧办公楼三楼,下头两层是会议室,有一个广播员负责播报厂里大事小情,以及每天中午二十分钟的思想宣传。

  不过上一任广播员怀孕身子不舒服,得回家养胎去,她是高龄产妇,孕期反应太大,实在是坚持不下来,本来她想找个亲戚来顶班的,可是广播员这个位置不是随便找人就能顶的,学历不能太低,得认字儿,普通话标准,声音条件好,还要能声情并茂地朗读...总之,要求很高。

  薛立军准备重新挑一个,当然,上一任广播员的位置也留着,等人回来再看看是继续干广播员还是在厂办另外谋个位置都成。

  “说说挑了哪些人。”薛立军没工夫管广播员的人选,只等着下面的宣传干事拟好人选让他拍板。

  广播员在厂里是个好差事,工作比在车间工作好太多,不要卖力气更不用上夜班,天天坐在办公室免了风吹日晒,因此不少人想拿下这个工作岗位。

  “我们挑了三个人,一个是清花车间的岳灵,人今年二十二岁,初中学历,声音条件比较好,思想进步,态度端正;第二个是梳棉车间的钟思琪,今年二十岁,高中学历,声音条件稍微差一点儿,但是高中有过在学校播音的经验;第三个是细纱车间的何云,小学学历,声音条件不错,竞争广播员的意愿强烈,非常希望为厂里的思想宣传教育出力。”

  三个人选是黄翠娥层层筛选过的,当然里头有人是托了些关系的,但总体也不会太差就是。

  “让三个人来这儿念段大领导语录。”薛立军选择最直接的方法,听听谁的声音好。

  广播员就出个声儿,又不用露面,有个大喇叭就足够,所以其他有的没的都没那么重要,谁声音好,谁普通话标准,谁就当选!

  ......

  从车间赶来厂办主任办公室的三人拿着黄皮语录选集念了一段,等着薛主任的最终选择。

  “行了你们先回去吧,等有结果了再通知你们,好好工作。”

  “谢谢薛主任。”

  等三人一块儿离开,黄翠娥才开口,“薛主任,咋样?我觉着都还挺好的。”

  “钟思琪声音条件不行,有些沙哑不够清脆,她就算了;岳灵和何云声音还可以,不过何云普通话不够标准,有好几个字儿都没念好...”

  “那就岳灵?”黄翠娥见薛立军已经排除得差不多了,可不就剩一个。

  “啧。”薛立军摇摇头,还是不太满意,“跟小刘比还是有些差距,再看看吧,反正小刘还有半个月才回家养着,实在不行再选岳灵。”

  “行,那我这阵子再物色物色。”

  ——

  梁宝珍忙了一上午从车间出来,正要去厂办找薛主任签字,她和王欣每个月有考核观察,得连续三个月合格才能转正式工。

  到时候能拿一级工工资,比现在多不少。

  国棉厂办公大楼修得气魄,红砖墙的三层小楼,厂办在一楼,旁边是采购办和行政办公室,二楼是财务办公室,三楼则是副厂长和厂长办公室。

  刚走到办公楼门口,另一个方向急匆匆出来一个矮小的中年男人,佝偻着脊背,长得尖嘴猴腮,唇角有颗肉痣。

  男人似乎心情很好,哼着小曲儿往外走,两条腿倒腾得飞快。

  梁宝珍看着男人离去的背影怔愣,那人好像是当年贿赂陈思明的人,用一千块钱收买了负责采购的陈思明,将劣质棉花送进了国棉厂。

  不过按照书里剧情,这件事应该发生在小半年后,这人怎么现在就出现了?

  难道陈思明提前收受贿赂了?

  梁宝珍沉吟片刻,不过她还有正事儿要办,耽误不得,只能先往办公楼去。

  “薛主任,麻烦您签个字。”梁宝珍把考核表交给薛立军。

  薛立军见到梁宝珍便想起来她这个工作岗位来得不容易,毕竟是被厂长儿子和副厂长来回使力拿回来的。

  现在的梁宝珍穿着蓝色工装有模有样,进厂这些日子规规矩矩,还参加了扫盲班的教学,看起来是个上进青年,“小梁同志,进厂这些日子感觉咋样?还适应不?”

  “都挺好的,车间工友很和善,经常照顾我们这些新来的工人,我们也学习到不少。”她知道领导就爱听这些话。

  梁宝珍说话字正腔圆,声音清脆,让人听着就觉得悦耳,薛立军点点头,大手一挥,在她和王欣的考核表上签了字。

  “继续努力,当然,也不要忘记时刻注意思想进步。”

  “谢谢薛主任。”

  从薛立军办公室离开,梁宝珍准备回车间去,一会儿就要吃午饭了,刚已经有工友打听过,今天中午食堂有锅包肉!

  看着梁宝珍转身准备离去的背影,薛立军想起她刚刚说话的声音和发音,顿时觉得这个乡下姑娘有些天赋。

  “小梁同志。”薛立军开口把人叫住。

  “薛主任,还有事儿吗?”

  “你随便念一段这上头的语录。”薛立军指指沙发上的黄皮书。

  梁宝珍不明所以,厂办主任为什么突然让自己念语录?难道这也是转正考核?拿起黄皮书,梁宝珍翻开一页,大声朗读起来。

  有人说话带着浓重的口音,有人却是天生有副好嗓门,梁宝珍虽然在乡下长大,可是说话却没什么口音,从小就是语文课代表,朗读课文也是字正腔圆的。

  这会儿读了一段语录,听在薛立军耳朵里更是抑扬顿挫,铿锵有力,重点是声音,仿佛是潺潺流水,叮咚作响,让人身心愉悦。

  “薛主任?”梁宝珍念完最后一句,看着沉思的薛立军忍不住开口提醒,“还要念吗?”

  “不用了。”薛立军脸上挂着笑,俨然一副满意的模样,“小梁同志,问你个事儿,你有想法担任广播员吗?”

  *

  临近下工时间,大杂院里家家户户都做起晚饭,刘念华刚从菜站回来,手里拎着一网兜蔬菜,四五根茄子,一个南瓜,一把豆角。

  周国平上班去了,他开的是城里的三路公交车,来回跑一趟得一个小时二十分钟,轮流早晚班。

  早班下班时间是下午四点,晚班下班时间是晚上八点半。

  今天他就是早班,按理说这会儿应该已经到家了,可还没见着人影。

  刘念华又想起那条丝巾,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儿,不敢多想,一想心里就难受。

  晃神间,菜刀落错地方,直直往手上去,划了一道口子,当下就渗出血来。

  “还没做好饭呢?”周国平突然出现,看着媳妇儿在灶台边发呆,瞅一眼,径直往屋里去,没两分钟又出来,手里拿着一包大前门,“我去趟老李家,车队最近在考核,我得给他塞点东西去。”

  “我...”刘念华受伤的手一阵刺痛,不断冒出血珠。

  周国平扫了一眼,没有半分停留,“你抓紧把饭做了,我过会儿回来吃饭,今儿累死我了,中午饭都没吃上两口。”

  刘念华举起手指,将划了道口子的地方含进嘴里,抬眼看着自己男人离去的方向默默不语。

  一个小时后,周国平从外头回来,见着自家大门虚掩,推门进去,两个儿子不在家,估摸是吃完饭出去玩了,媳妇儿正躺在床上。

上一篇:种田养老养娃日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